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模型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4: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模型 建筑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型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建筑模型。


背景技术:

2.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模型的结构也随之变化,目前,市场上的建筑模型都是一体化制作,一方面,体积较大,难以携带、运输过程中也容易造成损坏,从而破坏整理效果;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建筑模型多利用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在受到一定的撞击后,依然存在容易损坏的问题,导致建筑模型无法长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模型,其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模型的抗撞击能力,且不易损坏。
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模型,其包括屋顶、基座、建筑主体、多个支撑柱、承重板和多个安装于承重板上的铁片,屋顶通过承重板与建筑主体连接,建筑主体与基座连接,任一支撑柱两端设有第一磁铁,任一支撑柱一端的第一磁铁通过铁片与承重板连接,任一支撑柱另一端与基座连接。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第二磁铁,承重板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第二磁铁穿设于第一通孔内。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承重板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连接板,任一连接板的侧壁上设有通槽,相邻的连接板通过通槽对齐。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建筑主体包括多个墙壁,任一墙壁的一端与承重板连接,墙壁的另一端与基座连接。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墙壁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磁铁,墙壁一端的第三磁铁与第二磁铁磁性连接,墙壁的另一端与基座连接。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基座上设有与支撑柱适配的柱基,柱基套设于支撑柱上。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基座上设有与墙壁适配的第四磁铁。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承重板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支撑柱端部的第一磁铁贯穿第二通孔与铁片磁性连接。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柱环绕建筑主体设置。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挂落,挂落与承重板卡接,相邻的支撑柱通过挂落连接。
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6.一种建筑模型,其包括屋顶、基座、建筑主体、多个支撑柱、承重板和多个安装于承重板上的铁片,屋顶通过承重板与建筑主体连接,建筑主体与基座连接,任一支撑柱两端设
有第一磁铁,任一支撑柱一端的第一磁铁通过铁片与承重板连接,任一支撑柱另一端与基座连接。
17.对于现有技术中建筑模型的一体化设计,其在运输时极为不便,主要问题在于建筑模型多采用卡接的方式连接,一旦在运输的过程中遭受到挤压或撞击,建筑模型的力便会传递到卡接处,由此卡接处极易发生断裂,从而导致建筑模型损坏。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采用磁铁与铁磁金属磁性连接的方式,其目的在于利用这种连接方式,即使在建筑模型发生撞击或挤压的情况,根据其受力特点,磁铁与铁磁金属的磁性连接会因外部压力而率先脱离原有结构,从而使得整个建筑模型散开,由此使得外部挤压或撞击无法将力传递至建筑模型的连接处,从而保证了模型的安全。其具体的实施方式为,在承重板上设置铁片,再将支撑柱的两端上设置第一磁铁,使得第一磁铁与铁片进行磁性连接,故而在发生冲击时,第一磁铁在切应力的作用下,与铁片分离,保证了屋顶在受到外力的冲击时,无法一直持续作用在支撑柱的连接处,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模型的爆炸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铁片、承重板、基座、支撑柱和墙壁的装配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承重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标:1、屋顶;2、承重板;21、铁片;22、连接板;221、通槽;222、第二磁铁;223、第一通孔;224、第二通孔;3、基座;31、第四磁铁;32、柱基;4、挂落;5、支撑柱;51、第一磁铁;6、建筑主体;61、墙壁;611、第三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
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2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实施例1
31.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模型,其包括屋顶1、基座3、建筑主体6、多个支撑柱5、承重板2和多个安装于承重板2上的铁片21,屋顶1通过承重板2与建筑主体6连接,建筑主体6与基座3连接,任一支撑柱5两端设有第一磁铁51,任一支撑柱5一端的第一磁铁51通过铁片21与承重板2连接,任一支撑柱5另一端与基座3连接。
3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现有技术中建筑模型的一体化设计,其在运输时极为不便,主要问题在于建筑模型多采用卡接的方式连接,一旦在运输的过程中遭受到挤压或撞击,建筑模型的力便会传递到卡接处,由此卡接处极易发生断裂,从而导致建筑模型损坏。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采用磁铁与铁磁金属磁性连接的方式,其目的在于利用这种连接方式,即使在建筑模型发生撞击或挤压的情况,根据其受力特点,磁铁与铁磁金属的磁性连接会因外部压力而率先脱离原有结构,从而使得整个建筑模型散开,由此使得外部挤压或撞击无法将力传递至建筑模型的连接处,从而保证了模型的安全。其具体的实施方式为,在承重板2上设置铁片21,再将支撑柱5的两端上设置第一磁铁51,使得第一磁铁51与铁片21进行磁性连接,故而在发生冲击时,第一磁铁51在切应力的作用下,与铁片21分离,保证了屋顶1在受到外力的冲击时,无法一直持续作用在支撑柱5的连接处,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33.实施例2
34.请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提出,还包括多个第二磁铁222,承重板2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223,第二磁铁222穿设于第一通孔223内。
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承重板2上打孔安装第二磁铁222的目的在于,使得利用第二磁铁222对支撑柱5起到更好的吸附作用。且为了避免屋顶1在进行安装时由于第二磁铁222高度的影响的,导致屋顶1向上偏移。故本实施例利用设置第一通孔223的方式,将第二磁铁222设置于承重板2内,从而既增加了第二磁铁222对支撑柱5起到更好的吸附作用又不会影响到建筑模型的安装,提高了稳定性。
36.实施例3
37.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提出,承重板2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连接板22,任一连接板22的侧壁上设有通槽221,相邻的连接板22通过通槽221对齐。
3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承重板2较大,且厚度较薄,运输过程中容易损坏,本实施例采用将承重板2模块化安装的方式,设置成多个连接板22,并依次连接,且为
了方便对齐安装,设置通槽221作为对照基准,且相邻的两个连接板22的通槽221对齐安装后,还可以安装进磁铁,用于加强支撑柱5起到更好的吸附作用,提高了便捷性和稳定性。
39.实施例4
40.请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提出,建筑主体6包括多个墙壁61,任一墙壁61的一端与承重板2连接,墙壁61的另一端与基座3连接。
4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设置墙壁61的作用在于,可以有效的为支撑柱5分担一部分来自屋顶1的压力,从而使得整个建筑模型的抗冲击能力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了稳定性。
42.实施例5
43.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4的技术方案提出,墙壁6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磁铁611,墙壁61一端的第三磁铁611与第二磁铁222磁性连接,墙壁61的另一端与基座3连接。
4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设置墙壁61后,墙壁61的固定也会遇到与支撑柱5相同的问题,即当遇到外力的挤压或冲击时,普通卡接的方式极易发生损坏,故本实施例采用在墙壁61的侧壁上设置第三磁铁611,利用第三磁铁611与第二磁铁222进行吸附,使得其能够进行固定,并且在受到外力的挤压或冲击时,连接处会快速的进行散开,不会发生断裂的情况,从而保证墙壁61的安全和使用寿命,提高了稳定性。
45.实施例6
46.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5的技术方案提出,基座3上设有与支撑柱5适配的柱基32,柱基32套设于支撑柱5上。
4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柱基32的设置可以是在基座3上打孔,也可以是设置在基座3上的凸台,其作用在于对支撑柱5的下部进行固定,从而加强建筑模型的承载力。提高了稳定性。
48.实施例7
49.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6的技术方案提出,基座3上设有与墙壁61适配的第四磁铁31。
5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建筑模型墙壁61的安装仅仅与其顶部的第二磁铁222进行连接,其稳定性较差。主要原因在于墙壁61的制造会有些许误差,这样便会出现,某些情况下,墙壁61在第二磁铁222连接后,由于轻微摇晃会发生晃动,从而使得整个模型看起来极不稳定,故本实施例采用在基座3上设置与墙壁61适配的第四磁铁31,使得墙壁61下部也受到磁力的作用,避免其发生摇晃,提高了稳定性。
51.实施例8
52.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提出,承重板2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224,支撑柱5端部的第一磁铁51贯穿第二通孔224与铁片21磁性连接。
5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支撑柱5的支撑能力,将支撑柱5贯穿承重板2,使得第二通孔224对支撑柱5的侧壁进行限位,但为了避免在外接冲击下发生折断,其限位高度应当控制在5

10mm,使得支撑柱5在小的摇晃下,在第二通孔224的约束下不会发生偏移,但是在大的冲击下进行脱离,从而达到在提高建筑模型的稳定性。
54.实施例9
55.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提出,支撑柱5环绕建筑主体6设置。
5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进一步对加强建筑模型的整体稳定性,根据力学分析,将支撑柱5环绕建筑主体6设置,使得屋顶1的重力可以均匀的分摊到每一个支撑柱5上,从而使得支撑柱5的受力不会太大,进一步保证了支撑柱5的使用寿命和建筑模型的整体稳定性。
57.实施例10
58.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提出,还包括挂落4,挂落4与承重板2卡接,相邻的支撑柱5通过挂落4连接。
5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承重板2与支撑柱5通过磁性连接,故其在承受横向力的作用时,一旦摇晃力度较大,可能会损坏支撑柱5,导致支撑柱5使用寿命缩短。故为了避免这一情况,设置挂落4将相邻的支撑柱5连接,从而提高建筑模型的整体抗摇晃能力,提高了稳定性。
60.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模型,其包括屋顶1、基座3、建筑主体6、多个支撑柱5、承重板2和多个安装于承重板2上的铁片21,屋顶1通过承重板2与建筑主体6连接,建筑主体6与基座3连接,任一支撑柱5两端设有第一磁铁51,任一支撑柱5一端的第一磁铁51通过铁片21与承重板2连接,任一支撑柱5另一端与基座3连接。
61.对于现有技术中建筑模型的一体化设计,其在运输时极为不便,主要问题在于建筑模型多采用卡接的方式连接,一旦在运输的过程中遭受到挤压或撞击,建筑模型的力便会传递到卡接处,由此卡接处极易发生断裂,从而导致建筑模型损坏。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采用磁铁与铁磁金属磁性连接的方式,其目的在于利用这种连接方式,即使在建筑模型发生撞击或挤压的情况,根据其受力特点,磁铁与铁磁金属的磁性连接会因外部压力而率先脱离原有结构,从而使得整个建筑模型散开,由此使得外部挤压或撞击无法将力传递至建筑模型的连接处,从而保证了模型的安全。其具体的实施方式为,在承重板2上设置铁片21,再将支撑柱5的两端上设置第一磁铁51,使得第一磁铁51与铁片21进行磁性连接,故而在发生冲击时,第一磁铁51在切应力的作用下,与铁片21分离,保证了屋顶1在受到外力的冲击时,无法一直持续作用在支撑柱5的连接处,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6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