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全自动高精密单印台丝网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2021-09-17 22:4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印台 全自动 丝网印刷 高精密 丝网印刷机


1.本发明涉及丝网印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高精密单印台丝网印刷机。


背景技术:

2.软性电路板,是以聚脂薄膜或聚酰亚胺等为绝缘基材,通过蚀刻在铜箔上形成线路而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绕曲性的印刷电路,相对于大多数普通硬树脂电路板,其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配线空间限制少、灵活度高等优点。近年来,软性电路板凭借可曲可挠、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自动化仪表、办公设备、航天仪表、软/硬碟机领域。通过软性电路板的连接,达到模块之间的讯号传递,优化产品模块布局,提升产品功能。未来,在电子产品设计轻薄化、整合多媒体、多功能媒体信息化和轻巧便携的大趋势下,软性电路板具有无限的发展市场,电子产品、lcd、oled显示器、办公设备等都是软性电路板不可小觑的市场。综合来说,轻量、高密度材料技术是软性电路板主要的发展目标,未来,软性电路板必然会成为我们生产生活用品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软性电路板日益重要的作用,软性电路板丝印技术必然成为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软性电路板丝印机凭借其优越性将在未来市场中占据重要席位。
3.目前,国内软性电路板印刷领域大都使用半自动设备印刷,具有效率低、精度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高精密单印台丝网印刷机,其效率高、良率高、精度好。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全自动高精密单印台丝网印刷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托料板、上料机构、印台移载及网版对位调节机构、精定位相机机构、丝印机构和下料机构,所述托料板上可放置若干层承印物,所述印台移载及网版对位调节机构设有上下料位和丝印位,所述上料机构位于所述托料板与所述上下料位之间,用于将所述托料板上承印物搬运至所述印台移载及网版对位调节机构上,所述精定位相机机构位于所述上下料位的上方,对所述印台移载及网版对位调节机构上的承印物进行拍照定位,所述印台移载及网版对位调节机构用于将其上的承印物从所述上下料位搬运至丝印位及依据所述精定位相机机构所检测的数据进行网版对位调节,所述丝印机构位于所述丝印位的上方,实现对承印物的印刷,所述下料机构位于所述精定位相机机构与所述上下料位之间,用于将印刷后的承印物下料及输出。
7.进一步的,所述印台移载及网版对位调节机构包括第一y轴移动组件、丝印承载台、丝印印刷台、第一x轴移动组件和印刷网版对位相机,所述丝印承载台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y轴移动组件上,所述丝印印刷台封装在所述丝印承载台上,并与所述丝印承载台之间形成吸气型腔,所述丝印印刷台上阵列开设有与所述吸气型腔相通的吸气孔,所述丝印承
载台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吸气型腔相通的真空接口,所述真空接口外接真空设备,所述第一x轴移动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丝印承载台的一侧,所述印刷网版对位相机的镜头朝上并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x轴移动组件上。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y轴移动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滚珠丝杠、第一y轴导轨、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传动座和第一联轴器,所述第一滚珠丝杠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内,所述第一y轴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传动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一端,所述第一联轴器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座内,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电机轴通过所述第一联轴器与所述第一滚珠丝杠连接,所述丝印承载台通过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滚珠丝杠连接,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y轴导轨上。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x轴移动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座、第二滚珠丝杠、第一x轴导轨、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传动座和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二滚珠丝杠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座内,所述第一x轴导轨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滚珠丝杠的一侧,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传动座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一端,所述第二联轴器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座内,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电机轴通过所述第二联轴器与所述第二滚珠丝杠连接,所述印刷网版对位相机通过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滚珠丝杠连接,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x轴导轨上。
10.进一步的,所述精定位相机机构包括第二y轴移动组件、第三y轴移动组件、第二x轴移动组件、第三x轴移动组件、第一承印物定位相机和第二承印物定位相机,所述第二y轴移动组件与第三y轴移动组件间隔平行设置,所述第二x轴移动组件、第三x轴移动组件相对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y轴移动组件、第三y轴移动组件上,所述第一承印物定位相机的镜头朝下并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x轴移动组件上,所述第二承印物定位相机的镜头朝下并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三x轴移动组件上。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y轴移动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y轴导轨、第三安装座、第三滚珠丝杠、第三伺服电机、第三传动座和第三联轴器,所述第二y轴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三安装座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y轴导轨的一侧,所述第三滚珠丝杠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座内,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第三传动座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座的一端,所述第三联轴器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座内,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电机轴通过所述第三联轴器与所述第三滚珠丝杠连接;
12.所述第三y轴移动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三y轴导轨、第四安装座、第四滚珠丝杠、第四伺服电机、第四传动座和第四联轴器,所述第三y轴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四安装座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三y轴导轨的一侧,所述第四滚珠丝杠转动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座内,所述第四伺服电机、第四传动座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座的一端,所述第四联轴器转动设置在所述第四传动座内,所述第四伺服电机的电机轴通过所述第四联轴器与所述第四滚珠丝杠连接;
13.所述第二x轴移动组件的一端通过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三滚珠丝杠连接,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y轴导轨上,所述第二x轴移动组件的另一端通过第四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y轴导轨上,所述第三x轴移动组件的一端通过第五滑块与所述第四滚珠丝杠连接,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y轴导轨上,所述第三x轴移动组件的另一端通过第六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y轴导轨上。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x轴移动组件包括第三安装板、第二x轴导轨、第五安装座、第
五滚珠丝杠、第五伺服电机、第五传动座和第五联轴器,所述第二x轴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板上,所述第五安装座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x轴导轨的一侧,所述第五滚珠丝杠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五安装座内,所述第五伺服电机、第五传动座设置在所述第五安装座的一端,所述第五联轴器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五传动座内,所述第五伺服电机的电机轴通过所述第五联轴器与所述第五滚珠丝杠连接,所述第一承印物定位相机通过第七滑块与所述第五滚珠丝杠连接,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x轴导轨上;
15.所述第三x轴移动组件包括第四安装板、第三x轴导轨、第六安装座、第六滚珠丝杠、第六伺服电机、第六传动座和第六联轴器,所述第三x轴导轨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板上,所述第六安装座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三x轴导轨的一侧,所述第六滚珠丝杠转动设置在第六安装座内,所述第六伺服电机、第六传动座设置在所述第六固定座的一端,所述第六联轴器转动设置在所述第六传动座内,所述第六伺服电机的电机轴通过所述第六联轴器与所述第六滚珠丝杠连接,所述第二承印物定位相机通过第八滑块与所述第六滚珠丝杠连接,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x轴导轨上。
16.进一步的,所述丝印机构包括z轴移动组件、第四y轴移动组件、丝印组件和网版安装平台,所述z轴移动组件包括第七安装座和第一拖链,所述第七安装座的正面设有z轴导轨,所述第四y轴移动组件包括第八安装座和第二拖链,所述第八安装座滑动设置在所述z轴导轨上,并与所述第一拖链传动连接,所述第八安装座的一端设置有z轴驱动电机,所述第八安装座的正面设有第四y轴导轨,所述丝印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四y轴导轨上,并与所述第二拖链传动连接,所述丝印组件上设置有y轴驱动电机,所述网版安装平台固定设置在所述丝印组件的底部。
17.进一步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第一直线模组、连接板、第一安装架、第一安装板、第一升降气缸、第一吸嘴安装杆和第一吸嘴,所述第一直线模组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内侧面,所述第一直线模组的侧面设有第四x轴导轨,所述第一安装架通过连接板活动设置在所述第四x轴导轨上,所述第一升降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气缸轴朝下并连接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吸嘴设有若干个且通过第一吸嘴安装杆均布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底部。
18.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第二直线模组、连接架、第二安装架、x轴驱动电机、第二安装板、第二升降气缸、第二吸嘴安装杆和第二吸嘴,所述第二直线模组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内侧面,所述第二直线模组的侧面设有第五x轴导轨,所述连接架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五x轴导轨上,所述连接架的底部设有第六x轴导轨,所述第二安装架活动设置在所述第六x轴导轨上,所述x轴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连接架上,所述第二升降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气缸轴朝下并连接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吸嘴设有若干个且通过第二吸嘴安装杆均布在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部。
1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整体采用合理、高效的工艺布局,根据丝网印刷的工艺流程,集自动上料、承印物定位、移载、网版对位、自动丝印、自动下料于一体,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结构紧凑,解决了现有半自动软版丝印机需人工进行上下料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且生产良率高、精度好。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全自动高精密单印台丝网印刷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2.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全自动高精密单印台丝网印刷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3.图3为本发明所述印台移载及网版对位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所述精定位相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所述丝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所述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所述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9.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30.实施例
31.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全自动高精密单印台丝网印刷机,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托料板2、上料机构3、印台移载及网版对位调节机构4、精定位相机机构5、丝印机构6和下料机构7,托料板2上可放置若干层承印物,印台移载及网版对位调节机构4设有上下料位和丝印位,上料机构3位于托料板2与上下料位之间,用于将托料板2上承印物搬运至印台移载及网版对位调节机构4上,精定位相机机构5位于上下料位的上方,对印台移载及网版对位调节机构4上的承印物进行拍照定位,印台移载及网版对位调节机构4用于将其上的承印物从上下料位搬运至丝印位及依据精定位相机机构5所检测的数据进行网版对位调节,丝印机构6位于丝印位的上方,实现对承印物的印刷,下料机构7位于精定位相机机构5与上下料位之间,用于将印刷后的承印物下料及输出。
32.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印台移载及网版对位调节机构4包括第一y轴移动组件、丝印承载台42、丝印印刷台43、第一x轴移动组件和印刷网版对位相机45,丝印承载台42活动设置在第一y轴移动组件上,丝印印刷台43封装在丝印承载台42上,并与丝印承载台42之间形成吸气型腔,丝印印刷台43上阵列开设有与吸气型腔相通的吸气孔431,丝印承载台42的底部开设有与吸气型腔相通的真空接口,真空接口外接真空设备,第一x轴移动组件固定设置在丝印承载台42的一侧,印刷网版对位相机45的镜头朝上并活动设置在第一x轴移动组件上。结构原理:承印物通过真空吸附在丝印印刷台43的表面,在第一y轴移动组件的作用下实现在上下料位与丝印位之间往复移动,在第一x轴移动组件的作用下实现印刷网版对位相机45的前后移动,进行网版对位调节。
33.其中,所述第一y轴移动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411、第一滚珠丝杠412、第一y轴导轨413、第一伺服电机414、第一传动座和第一联轴器,第一滚珠丝杠412转动设置在第一安装
座411内,第一y轴导轨413设置在第一安装座411上,第一伺服电机414、第一传动座设置在第一安装座411的一端,第一联轴器转动设置在第一传动座内,第一伺服电机414的电机轴通过第一联轴器与第一滚珠丝杠412连接,丝印承载台42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滚珠丝杠412连接,并滑动设置在第一y轴导轨413上。结构原理:第一伺服电机414通过第一联轴器带动第一滚珠丝杠412转动,从而带动丝印承载台42沿着第一y轴导轨413移动。
34.其中,所述第一x轴移动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座441、第二滚珠丝杠442、第一x轴导轨443、第二伺服电机444、第二传动座445和第二联轴器446,第二滚珠丝杠442转动设置在第二安装座441内,第一x轴导轨443平行设置在第二滚珠丝杠442的一侧,第二伺服电机444、第二传动座445设置在第二安装座441的一端,第二联轴器446转动设置在第二传动座445内,第二伺服电机444的电机轴通过第二联轴器446与第二滚珠丝杠442连接,印刷网版对位相机45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二滚珠丝杠442连接,并滑动设置在第一x轴导轨443上。结构原理:第二伺服电机444通过第二联轴器446带动第二滚珠丝杠442转动,从而带动印刷网版对位相机45沿着第一x轴导轨443移动。
35.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精定位相机机构5包括第二y轴移动组件、第三y轴移动组件、第二x轴移动组件、第三x轴移动组件、第一承印物定位相机55和第二承印物定位相机56,第二y轴移动组件与第三y轴移动组件间隔平行设置,第二x轴移动组件、第三x轴移动组件相对活动设置在第二y轴移动组件、第三y轴移动组件上,第一承印物定位相机55的镜头朝下并活动设置在第二x轴移动组件上,第二承印物定位相机56的镜头朝下并活动设置在第三x轴移动组件上。结构原理:第一承印物定位相机55、第二承印物定位相机56在第二y轴移动组件、第三y轴移动组件的作用下可实现左右移动,在第二x轴移动组件、第三x轴移动组件的作用下可实现前后移动,从而对丝印印刷台43上的承印物进行拍照定位。
36.其中,所述第二y轴移动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511、第二y轴导轨512、第三安装座513、第三滚珠丝杠514、第三伺服电机515、第三传动座516和第三联轴器517,第二y轴导轨512设置在第一安装板511上,第三安装座513平行设置在第二y轴导轨512的一侧,第三滚珠丝杠514转动设置在第三安装座513内,第三伺服电机515、第三传动座516设置在第三安装座513的一端,第三联轴器515转动设置在第三传动座516内,第三伺服电机515的电机轴通过第三联轴器517与第三滚珠丝杠514连接;所述第三y轴移动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板521、第三y轴导轨522、第四安装座523、第四滚珠丝杠524、第四伺服电机525、第四传动座526和第四联轴器527,第三y轴导轨522设置在第二安装板521上,第四安装座523平行设置在第三y轴导轨522的一侧,第四滚珠丝杠524转动设置在第四安装座523内,第四伺服电机525、第四传动座526设置在第四安装座523的一端,第四联轴器527转动设置在第四传动座526内,第四伺服电机525的电机轴通过第四联轴器527与第四滚珠丝杠524连接;所述第二x轴移动组件的一端通过第三滑块与第三滚珠丝杠514连接,并滑动设置在第二y轴导轨512上,第二x轴移动组件的另一端通过第四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三y轴导轨522上,第三x轴移动组件的一端通过第五滑块与第四滚珠丝杠524连接,并滑动设置在第三y轴导轨522上,第三x轴移动组件的另一端通过第六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二y轴导轨512上。结构原理:第三伺服电机515通过第三联轴器517带动第三滚珠丝杠514转动,从而带动第二x轴移动组件左右移动,第四伺服电机525通过第四联轴器527带动第四滚珠丝杠524转动,从而带动第三x轴移动组件左右移动。
37.其中,所述第二x轴移动组件包括第三安装板531、第二x轴导轨532、第五安装座533、第五滚珠丝杠534、第五伺服电机535、第五传动座536和第五联轴器,第二x轴导轨532设置在第三安装板531上,第五安装座533平行设置在第二x轴导轨532的一侧,第五滚珠丝杠534转动设置在第五安装座533内,第五伺服电机535、第五传动座536设置在第五安装座533的一端,第五联轴器转动设置在第五传动座536内,第五伺服电机536的电机轴通过第五联轴器与第五滚珠丝杠534连接,第一承印物定位相机55通过第七滑块537与第五滚珠丝杠534连接,并滑动设置在第二x轴导轨532上。结构原理:第五伺服电机535通过第五联轴器带动第五滚珠丝杠534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承印物定位相机55前后移动。
38.其中,所述第三x轴移动组件包括第四安装板541、第三x轴导轨542、第六安装座543、第六滚珠丝杠、第六伺服电机544、第六传动座545和第六联轴器,第三x轴导轨542设置在第四安装板541上,第六安装座543平行设置在第三x轴导轨542的一侧,第六滚珠丝杠转动设置在第六安装座543内,第六伺服电机544、第六传动座543设置在第六固定座543的一端,第六联轴器转动设置在第六传动座543内,第六伺服电机544的电机轴通过第六联轴器与第六滚珠丝杠连接,第二承印物定位相机56通过第八滑块与第六滚珠丝杠连接,并滑动设置在第三x轴导轨542上。结构原理:第六伺服电机544通过第六联轴器带动第六滚珠丝杠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承印物定位相机56前后移动。
39.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丝印机构6包括z轴移动组件、第四y轴移动组件、丝印组件63和网版安装平台64,z轴移动组件包括第七安装座611和第一拖链612,第七安装座611的正面设有z轴导轨,第四y轴移动组件包括第八安装座621和第二拖链622,第八安装座621滑动设置在z轴导轨上,并与第一拖链612传动连接,第八安装座621的一端设置有z轴驱动电机65,第八安装座621的正面设有第四y轴导轨,丝印组件63滑动设置在第四y轴导轨上,并与第二拖链622传动连接,丝印组件63上设置有y轴驱动电机66,网版安装平台64固定设置在丝印组件63的底部,用于网版定位安装。结构原理:第八安装座621通过z轴驱动电机65带动第一拖链612传动,从而带动沿着z轴导轨上下移动,丝印组件通过y轴驱动电机66带动第二拖链622传动,从而带动沿着第四y轴导轨左右移动,从而完成丝印工作。
40.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上料机构3包括第一直线模组31、连接板32、第一安装架33、第一安装板34、第一升降气缸35、第一吸嘴安装杆36和第一吸嘴37,第一直线模组31固定设置在机架1的内侧面,第一直线模组31的侧面设有第四x轴导轨,第一安装架33通过连接板32活动设置在第四x轴导轨上,第一升降气缸35设置在第一安装架33上,第一升降气缸35的气缸轴朝下并连接第一安装板34,第一吸嘴37设有若干个且通过第一吸嘴安装杆36均布在第一安装板34的底部。结构原理:若干个第一吸嘴37在第一直线模组31的作用下可实现前后移动,并在第一升降气缸35的驱动下抓取承印物完成上料。
41.具体的,如图7所示,所述下料机构7包括第二直线模组71、连接架72、第二安装架73、x轴驱动电机74、第二安装板75、第二升降气缸76、第二吸嘴安装杆77和第二吸嘴78,第二直线模组71固定设置在机架1的内侧面,第二直线模组71的侧面设有第五x轴导轨,连接架72活动设置在第五x轴导轨上,连接架72的底部设有第六x轴导轨,第二安装架73活动设置在第六x轴导轨上,x轴驱动电机74设置在连接架72上,第二升降气缸76设置在第二安装架73上,第二升降气缸76的气缸轴朝下并连接第二安装板75,第二吸嘴78设有若干个且通过第二吸嘴安装杆77均布在第二安装板75的底部。结构原理:若干个第二吸嘴78在第二直
线模组71的作用下可实现前后移动,并在x轴驱动电机74、第二升降气缸76的驱动下抓取承印物完成下料。
42.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