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02:1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适配器 具备 室内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无线适配器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2.已知在内部安装有进行用于从移动电话等终端进行远程操作的通信的无线适配器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这样的室内机具有用于收纳无线适配器的收纳部。在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具有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的前表面的前表面面板,并在外壳形成有凹形状的收纳部的室内机。在专利文献1中,在取下或打开前表面面板时,无线适配器收纳于收纳部。即,对于专利文献1的室内机而言,只要取下或打开前表面面板,就能够进行无线适配器向室内机的安装。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

124976号公报
4.然而,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室内机的收纳部为形成于外壳的凹形状。即,专利文献1的收纳部与室内机主体形成为一体。因此,在将专利文献1的安装于室内机的无线适配器还应用于多个其他机种的情况下,收纳部需要根据每一个机种而设计。因此,专利文献1不容易对多个机种应用无线适配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对多个其他机种的室内机安装无线适配器时,不需要根据各个机种进行设计,容易对多个机种应用无线适配器的室内机。
6.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室内机主体,其调整室内空气;和收纳主体,其与室内机主体独立地设置在室内机主体的内部,并收纳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适配器。
7.根据本实用新型,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与室内机主体独立的收纳壳体。因此,在安装于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的无线适配器还应用于多个其他机种的情况下,只要将收纳壳体固定于其他机种的室内机主体即可。即,即使在将无线适配器安装于其他机种的室内机主体的情况下,也不需要与各个机种对应的收纳设计。因此,安装于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的无线适配器容易对多个机种的室内机应用。
附图说明
8.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1的回路图。
9.图2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3的立体图。
10.图3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3的立体图。
11.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安装部40、无线适配器21以及收纳壳体22的立体图。
12.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安装部40、无线适配器21以及收纳壳体22的立体
图。
13.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安装部40、无线适配器21以及收纳壳体22的立体图。
14.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适配器21的操作面49的立体图。
15.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适配器21的记载面50的立体图。
16.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纳壳体22的侧视图。
17.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纳壳体22的立体图。
18.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纳壳体22的立体图。
19.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安装部40、无线适配器21以及收纳壳体22的立体图。
20.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安装部40、无线适配器21以及收纳壳体22的立体图。
21.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适配器21以及收纳壳体22的侧视图。
22.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适配器21以及收纳壳体22的立体图。
23.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适配器21以及收纳壳体22的剖视图。
24.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收纳壳体122的立体图。
25.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无线适配器21以及收纳壳体122的立体图。
26.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无线适配器21以及收纳壳体122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实施方式1
28.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1的室内机3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1的回路图。如图1所示,空调机1具有室外机2、室内机3以及制冷剂配管4。此外,在图1中,例示了1台室内机3,但室内机3的台数也可以为2台以上。
29.(室外机2、室内机3、制冷剂配管4)
30.室外机2具有压缩机6、流路切换装置7、室外热交换器8、室外送风机9以及膨胀部10。室内机3具有室内热交换器11、室内送风机12、室内机主体20、无线适配器21以及收纳壳体22。制冷剂配管4是通过将压缩机6、流路切换装置7、室外热交换器8、膨胀部10以及室内热交换器11连接并且供制冷剂在内部流动而构成制冷剂回路5的部件。
31.(压缩机6、流路切换装置7、室外热交换器8、室外送风机9以及膨胀部10)
32.压缩机6吸入低温且低压状态的制冷剂,并将吸入的制冷剂压缩而形成高温且高压状态的制冷剂而排出。流路切换装置7在制冷剂回路5中切换制冷剂的流通方向,例如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8是在制冷剂与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部件,例如为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8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室外送风机9是向室外热交换器8输送室外空气的设备。膨胀部10是使制冷剂减压而膨胀的减压阀或膨胀阀。
33.(室内热交换器11、室内送风机12)
34.室内热交换器11在室内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11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室内送风机12是向室内热
交换器11输送室内空气的设备,例如为西洛克风扇。
35.(制冷运转)
36.这里,对空调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对制冷运转进行说明。在制冷运转中,被吸入到压缩机6的制冷剂被压缩机6压缩,而以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态排出。从压缩机6排出的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流路切换装置7,流入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8。流入至室外热交换器8的制冷剂与由室外送风机9输送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并液化。液体状态的制冷剂流入膨胀部10,被减压以及膨胀而成为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11。流入至室内热交换器11的制冷剂与由室内送风机12输送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并气化。此时,室内空气被冷却而实施室内的制冷。其后,蒸发后的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流路切换装置7被吸入压缩机6。
37.(制热运转)
38.接下来,对制热运转进行说明。在制热运转中,被吸入到压缩机6的制冷剂被压缩机6压缩,而以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态排出。从压缩机6排出的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流路切换装置7流入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11。流入至室内热交换器11的制冷剂与由室内送风机12输送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并液化。此时,室内空气被加热而实施室内的制热。液体状态的制冷剂流入膨胀部10,被减压以及膨胀而成为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8。流入至室外热交换器8的制冷剂与通过室外送风机9输送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并气化。其后,蒸发后的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流路切换装置7被吸入压缩机6。
39.(室内机主体20)
40.图2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3的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3的立体图。如图2以及图3所示,室内机3具有室内机主体20、室内热交换器11以及室内送风机12(室内热交换器11参照图1)。室内机主体20用于吹出进行了空气调节的室内空气,且具有外壳34以及前表面面板33。另外,在室内机主体20形成有吹出口32。
41.(外壳34)
42.外壳34构成室内机3的外部壳,例如为树脂制。外壳34具有安装部40。另外,在外壳34形成有线缆孔41。
43.(安装部40、线缆孔41)
44.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安装部40、无线适配器21以及收纳壳体22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安装部40、无线适配器21以及收纳壳体22的立体图。而且,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安装部40、无线适配器21以及收纳壳体22的立体图。安装部40供收纳有无线适配器21的收纳壳体22安装。如图4所示,安装部40具有螺钉凸台42、定位销43、定位肋44以及线缆压入肋45。
45.螺钉凸台42是向收纳壳体22侧突出的圆柱状的部件,且在内部形成有螺孔。螺钉凸台42由主体侧螺钉凸台42a以及挠曲侧螺钉凸台42b构成。主体侧螺钉凸台42a设置于与收纳壳体22的一侧部对置的位置。挠曲侧螺钉凸台42b设置于与收纳壳体22的另一侧部对置的位置。
46.定位销43由主体侧定位销43a以及挠曲侧定位销43b构成、且是与收纳壳体22对置地突出的部件。主体侧定位销43a在主体侧螺钉凸台42a的附近,与主体侧螺钉凸台42a一起设置在与收纳壳体22的一侧部对置的位置。挠曲侧定位销43b在挠曲侧螺钉凸台42b的附近,与挠曲侧螺钉凸台42b一起设置在与收纳壳体22的另一侧部对置的位置。
47.定位肋44是向收纳壳体22侧突出并且沿收纳壳体22延伸的部件。定位肋44由主体侧定位肋44a以及挠曲侧定位肋44b构成。在安装部40的侧方,螺钉凸台42以及定位销43位于主体侧定位肋44a与挠曲侧定位肋44b之间。主体侧定位肋44a形成为l字状,并设置在与收纳壳体22的一侧部以及下部对置的位置。挠曲侧定位肋44b形成为l字状,并设置在与收纳壳体22的另一侧部以及下部对置的位置。此外,定位肋44也可以不由主体侧定位肋44a以及挠曲侧定位肋44b构成,而是可以为连续的一个部件,也可以由3个以上部件构成。
48.另外,如图5所示,安装部40也可以不具有定位肋44。并且,如图6所示,安装部40也可以不具有螺钉凸台42、定位销43以及定位肋44。
49.线缆压入肋45是从外壳34突出并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板状的部件。线缆压入肋45是供后述的无线适配器21所具有的线缆47压入的部件。线缆孔41是形成于外壳34的开口,且与容纳了室内机3的控制部(未图示)等部件的空间连通。在线缆孔41插通有无线适配器21的线缆47。
50.(前表面面板33、吸入口31、吹出口32)
51.如图3所示,前表面面板33是构成室内机主体20的前表面的板状的面板,且例如为树脂制。前表面面板33安装于外壳34,并覆盖安装部40。在前表面面板33形成有吸入口31。吸入口31是形成于前表面面板33的两侧部的开口,且将室内空气吸入室内机3的内部。此外,吸入口31只要是能够将室内空气吸入室内机3内部的形状即可。另外,吸入口31也可以形成于前表面面板33的除两侧部以外的部位。吹出口32是形成于室内机主体20的上部的开口,且将空气从室内机3的内部向室内吹出。
52.(室内热交换器11、室内送风机12)
53.室内热交换器11设置为,在室内机主体20的内部随着从室内机主体20的前方朝向后方而向高处延伸(未图示)。室内送风机12设置于室内机主体20的内部且下部。
54.(无线适配器21)
55.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适配器21的操作面49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适配器21的记载面50的立体图。无线适配器21用于与用户所持的移动终端进行无线通信。如图7以及图8所示,无线适配器21具有适配器主体46以及线缆47。
56.适配器主体46具有无线通信功能。适配器主体46具有操作面49以及记载面50。操作面49是操作适配器主体46,且具有操作按钮49a以及发光部49b的面。操作按钮49a例如是通过插入销(未图示)等而使无线适配器21与移动终端的通信开始或解除的按钮。发光部49b例如通过以多种颜色发光或闪烁来表示与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状态。记载面50是记载有设定无线适配器21中所使用的信息的面。在记载面50粘贴有例如记载有信息的封贴。线缆47的一端与适配器主体46连接,另一端与室内机3的控制部(未图示)连接。线缆47在适配器主体46与控制部之间进行信号的收发。在线缆47安装有扎带48。扎带48表示线缆47被收纳到收纳壳体22的位置,并且限制线缆47在收纳壳体22中移动。
57.(收纳壳体22)
58.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纳壳体22的侧视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纳壳体22的立体图。而且,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纳壳体22的立体图。收纳壳体22用于收纳无线适配器21。如图9~图11所示,收纳壳体22形成为前表面敞开的中空的大致长方体。收纳壳体22由如下部件构成:内侧壁51、上壁52、下壁53、主体侧壁54、主体间隔壁55、扎带间隔壁56、挠曲侧螺钉间隔壁57、扎带侧壁58、扎带下壁59、主体侧螺钉侧间隔壁60、主体侧螺钉下壁61、挠曲侧螺钉上壁62、挠曲侧螺钉侧壁63、收纳盖64、上肋79以及下肋82。另外,在收纳壳体22形成有扎带收纳部65、挠曲收纳部66、主体收纳部67、主体侧螺钉部68以及挠曲侧螺钉部69。
59.(内侧壁51)
60.内侧壁51是向上下方向且侧方扩展的板状的部件,构成收纳壳体22的后部。在内侧壁51形成有螺钉紧固孔76和定位孔77。螺钉紧固孔76由主体侧螺钉紧固孔76a以及挠曲侧螺钉紧固孔76b构成。主体侧螺钉紧固孔76a是形成于内侧壁51的包围主体侧螺钉部68的部分的开口,且位于与主体侧螺钉凸台42a对应的部位。挠曲侧螺钉紧固孔76b是形成于内侧壁51的包围挠曲侧螺钉部69的部分的开口,且位于与挠曲侧螺钉凸台42b对应的部位。定位孔77由主体侧定位孔77a以及挠曲侧定位孔77b构成。主体侧定位孔77a是形成于内侧壁51的开口,且位于与主体侧定位销43a对应的部位。挠曲侧定位孔77b是形成于内侧壁51的开口,且位于与挠曲侧定位销43b对应的部位。
61.(上壁52)
62.上壁52是向前后方向且侧方扩展的板状的部件。上壁52以向前方延伸的方式与内侧壁51的上部连接,构成收纳壳体22的上部。另外,在上壁52形成有两个上切口78。并且,上壁52具有上爪部80。上切口78是沿前后方向形成的切口。上爪部80是在上壁52由两个上切口78夹着的部位。上爪部80由上杆部80a以及上前端部80b构成。上杆部80a是与内侧壁51连接的杆状的部件。上杆部80a通过被施加负荷而向上方弹性变形。上杆部80a在未弹性变形时将适配器主体46向下方按压。上前端部80b则与上杆部80a的前端连接,向下方突出并且形成有随着从前方朝向后方而变低的斜面。上前端部80b在上杆部80a未弹性变形时,将适配器主体46向后方按压。
63.(下壁53)
64.下壁53是向前后方向且侧方扩展的板状的部件。下壁53以向前方延伸的方式与内侧壁51的下部连接,构成收纳壳体22的下部。另外,在下壁53形成有两个下切口81。并且,下壁53具有下爪部83。下切口81是沿前后方向形成的切口。下爪部83是由两个下切口81夹着的部位。下爪部83由下杆部83a以及下前端部83b构成。下杆部83a是与内侧壁51连接的杆状的部件。下杆部83a通过被施加负荷而向下方弹性变形。下杆部83a在未弹性变形时将适配器主体46向上方按压。下前端部83b则与下杆部83a的前端连接,向上方突出并且形成有随着从前方朝向后方而变高的斜面。下前端部83b在下杆部83a未弹性变形时将适配器主体46向后方按压。
65.(主体侧壁54)
66.主体侧壁54是向前后方向且上下方向扩展的板状的部件。主体侧壁54与内侧壁51的一侧部连接,构成收纳壳体22的一侧部。另外,主体侧壁54将上壁52的一侧部与下壁53的一侧部连接。
67.(主体间隔壁55)
68.主体间隔壁55是向前后方向且上下方向扩展的板状的部件。主体间隔壁55将上壁52与下壁53大致垂直地连接,并将主体收纳部67与挠曲收纳部66分隔。另外,主体间隔壁55具有主体按压部84。并且,在主体间隔壁55形成有主体间隔壁切口85。主体按压部84是朝向主体收纳部67突出的板状的部件,且将适配器主体46向后方按压。主体间隔壁切口85是沿前后方向形成的切口,且使主体收纳部67与挠曲收纳部66连接。在主体间隔壁切口85插通有无线适配器21的线缆47。主体间隔壁切口85的前端是宽度随着朝向前方而变大的倒角形状。由此,容易将线缆47插通于主体间隔壁切口85。
69.(扎带间隔壁56)
70.扎带间隔壁56是向前后方向且上下方向扩展的板状的部件。扎带间隔壁56从上壁52向下方延伸并与挠曲侧螺钉间隔壁57连接,并且将挠曲收纳部66与扎带收纳部65分隔。另外,扎带间隔壁56具有扎带间隔壁爪86。并且,在扎带间隔壁56形成有扎带间隔壁切口87。扎带间隔壁爪86朝向挠曲收纳部66突出。扎带间隔壁切口87是沿前后方向形成的切口,且将挠曲收纳部66与扎带收纳部65连接。扎带间隔壁切口87供线缆47中的从安装有扎带48的位置向适配器主体46侧延伸的部分插通。扎带间隔壁切口87的宽度比扎带48细。由此,在扎带48收纳于扎带收纳部65时,即使将线缆47的向适配器主体46侧延伸的部分向适配器主体46侧拉动,扎带48也会钩挂于扎带间隔壁切口87。另外,扎带间隔壁切口87的前端是随着朝向前方而宽度变大的倒角形状。由此,容易将线缆47插通于扎带间隔壁切口87。
71.(挠曲侧螺钉间隔壁57)
72.挠曲侧螺钉间隔壁57是向前后方向且上下方向扩展的板状的部件。挠曲侧螺钉间隔壁57从下壁53向上方延伸并与扎带间隔壁56连接,并且将挠曲收纳部66与挠曲侧螺钉部69分隔。
73.(扎带侧壁58)
74.扎带侧壁58是向前后方向且上下方向扩展的板状的部件。扎带侧壁58从上壁52的另一侧部向下方延伸与扎带间隔壁56大致相同长度的量。另外,扎带侧壁58具有扎带侧壁爪88。并且,在扎带侧壁58形成有扎带侧壁切口89。扎带侧壁爪88朝向与挠曲收纳部66相反的一侧突出。扎带侧壁切口89是沿前后方向形成的切口。扎带侧壁切口89供线缆47中的隔着扎带48向与适配器主体46相反的一侧延伸的部分插通。扎带侧壁切口89的宽度比扎带48细。由此,在扎带48收纳于扎带收纳部65时,即使将线缆47中的隔着扎带48向与适配器主体46相反的一侧延伸的部分向与适配器主体46相反的一侧拉动,扎带48也钩挂于扎带侧壁切口89。另外,扎带侧壁切口89的前端是宽度随着朝向前方而变大的倒角形状。由此,容易将线缆47插通于主体间隔壁切口857。
75.(扎带下壁59)
76.扎带下壁59是向前后方向且侧方扩展的板状的部件。扎带下壁59将扎带侧壁58的下端、和扎带间隔壁56与挠曲侧螺钉间隔壁57的连接部位连接。
77.(主体侧螺钉侧间隔壁60)
78.主体侧螺钉侧间隔壁60是向前后方向且上下方向扩展的板状的部件。主体侧螺钉侧间隔壁60从上壁52向下方延伸,将主体收纳部67与主体侧螺钉部68在侧方分隔。
79.(主体侧螺钉下壁61)
80.主体侧螺钉下壁61是向前后方向且侧方扩展的板状的部件。主体侧螺钉下壁61将主体侧螺钉侧间隔壁60的下端与主体侧壁54连接。
81.(挠曲侧螺钉侧壁63)
82.挠曲侧螺钉侧壁63是向前后方向且上下方向扩展的板状的部件。挠曲侧螺钉侧壁63从下壁53向上方延伸。
83.(挠曲侧螺钉上壁62)
84.挠曲侧螺钉上壁62是向前后方向且侧方扩展的板状的部件。挠曲侧螺钉上壁62将挠曲侧螺钉侧壁63、和扎带间隔壁56与挠曲侧螺钉间隔壁57的连接部位连接。
85.(收纳盖64)
86.收纳盖64是设置于上壁52,并覆盖收纳于扎带收纳部65的扎带48的盖。收纳盖64抑制扎带48从扎带收纳部65脱落。收纳盖64具有铰链90、前盖91、扎带下壁盖92、扎带间隔壁盖93以及扎带侧壁盖94。铰链90设置于上壁52,且将前盖91支承为能够开闭。前盖91覆盖扎带收纳部65。扎带下壁盖92与扎带下壁59对置。扎带间隔壁盖93与扎带间隔壁56对置。在扎带间隔壁盖93形成有扎带间隔壁盖开口95。扎带间隔壁盖开口95是形成于扎带间隔壁盖93的开口,且通过与扎带间隔壁56的扎带间隔壁爪86卡合来固定收纳盖64。扎带侧壁盖94与扎带侧壁58对置。在扎带侧壁盖94形成有扎带侧壁盖开口96。扎带侧壁盖开口96是形成于扎带侧壁盖94的开口,且通过与扎带侧壁58的扎带侧壁爪88卡合来固定收纳盖64。
87.(上肋79、下肋82)
88.上肋79是从内侧壁51以及上壁52朝向主体收纳部67方向突出的两根肋。对于各个上肋79而言,从内侧壁51突出的部分与无线适配器21的记载面50的上部接触,从上壁52突出的部分将无线适配器21的上表面向下方按压。下肋82是从内侧壁51以及下壁53朝向主体收纳部67方向突出的两根肋。对于各个下肋82而言,从内侧壁51突出的部分与无线适配器21的记载面50的下部接触,从下壁53突出的部分将无线适配器21的下表面向上方按压。
89.(扎带收纳部65)
90.扎带收纳部65是由内侧壁51、上壁52、扎带间隔壁56、扎带侧壁58以及扎带下壁59包围的空间。在扎带收纳部65收纳有安装于线缆47的扎带48。
91.(挠曲收纳部66)
92.挠曲收纳部66是由内侧壁51、上壁52、主体间隔壁55,扎带间隔壁56、挠曲侧螺钉间隔壁57以及下壁53包围的空间。在挠曲收纳部66收纳有线缆47中的从扎带48到无线适配器21主体侧为止的挠曲的部分亦即线缆挠曲部47a。
93.(主体收纳部67)
94.主体收纳部67是由上壁52、下壁53、挠曲侧螺钉间隔壁57以及主体间隔壁55包围的空间。在主体收纳部67收纳有适配器主体46。
95.(主体侧螺钉部68)
96.主体侧螺钉部68是由上壁52、主体侧螺钉下壁61、主体侧壁54以及主体侧螺钉侧间隔壁60包围的空间。如上述那样,在内侧壁51的包围主体侧螺钉部68的部分形成有位于与主体侧螺钉凸台42a对置的部位的主体侧螺钉紧固孔76a。
97.(挠曲侧螺钉部69)
98.挠曲侧螺钉部69是由挠曲侧螺钉上壁62、下壁53、挠曲侧螺钉侧壁63以及挠曲侧
螺钉侧壁63包围的空间。如上述那样,在内侧壁51的包围挠曲侧螺钉部69的部分形成有位于与挠曲侧螺钉凸台42b对置的部位的挠曲侧螺钉紧固孔76b。
99.(收纳壳体22的安装)
100.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安装部40、无线适配器21以及收纳壳体22的立体图。另外,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安装部40、无线适配器21以及收纳壳体22的立体图。这里,使用图12以及图13,对收纳壳体22向安装部40的安装顺序进行说明。此外,收纳壳体22安装于安装部40的朝向,也可以与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朝向不一致。首先,收纳壳体22被对准于,下壁53以及主体侧壁54沿着主体侧定位肋44a的位置,并且下壁53以及挠曲侧螺钉侧壁63沿着挠曲侧定位肋44b的位置。接下来,通过以将主体侧定位销43a插通于主体侧定位孔77a,并且将挠曲侧定位销43b插通于挠曲侧定位孔77b的方式调整收纳壳体22,从而更精密地进行与安装部40的对位。
101.通过进行这样的对位,从而对准主体侧螺钉凸台42a与主体侧螺钉紧固孔76a的位置,并且对准挠曲侧螺钉凸台42b与挠曲侧螺钉紧固孔76b的位置。然后,将螺钉23夹着收纳壳体22的内侧壁51紧固于形成于主体侧螺钉凸台42a以及挠曲侧螺钉凸台42b的螺孔。由此,收纳壳体22安装于固定部。此外,如上所述,在安装部40不具有主体侧定位肋44a以及挠曲侧定位肋44b的情况下,也可以仅使用主体侧定位销43a以及挠曲侧定位销43b,来调整收纳壳体22的安装位置。另外,如上述那样,在安装部40不具有主体侧螺钉凸台42a以及挠曲侧螺钉凸台42b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在外壳34直接形成螺孔来安装收纳壳体22。
102.(无线适配器21的安装)
103.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适配器21以及收纳壳体22的侧视图。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适配器21以及收纳壳体22的立体图。而且,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适配器21以及收纳壳体22的剖视图。这里,使用图14~图16,对无线适配器21向收纳壳体22的安装顺序进行说明。首先,无线适配器21的线缆47穿过线缆孔41而与控制部(未图示)连接,并且固定于线缆压入肋45。接下来,将无线适配器21的扎带48容纳在扎带收纳部65,同时将线缆47的隔着扎带48的两侧的部分分别插通在扎带侧壁切口89以及扎带间隔壁切口87。进而,将线缆47以从扎带48到无线适配器21主体侧为止的挠曲的部分作为线缆挠曲部47a确保规定的长度的方式插通于主体间隔壁切口85,并将线缆挠曲部47a收纳于挠曲收纳部66。
104.另外,将适配器主体46的与线缆47连接的侧部插入至主体间隔壁55的主体按压部84的后方。并且,以插入至适配器主体46的主体按压部84的后方的部分为支点将整个适配器主体46向后方压入,由此上杆部80a向上方弹性变形,下杆部83a向下方弹性变形。即,适配器主体46以沿着上前端部80b的斜面以及下前端部83b的斜面的方式向后方移动。适配器主体46向后方移动至与收纳壳体22的上肋79以及下肋82接触的位置时,上杆部80a以及下杆部83a变得没有被施加负荷而恢复原形。此时,适配器主体46通过上肋79、上爪部80、下肋82、下爪部83以及主体按压部84以不从主体收纳部67脱落的方式被收纳。此外,无线适配器21也可以不是先从线缆47开始向收纳壳体22安装,而是先从适配器主体46开始向收纳壳体22安装。
105.根据本实施方式1,室内机3具有与室内机主体20独立的收纳壳体22。因此,在安装于本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3的无线适配器21还应用到多个其他机种的情况下,只要将收纳壳
体22固定于其他机种的室内机主体即可。即,即使在将无线适配器21安装于其他机种的室内机主体的情况下,也不需要与各个机种对应的收纳设计。因此,安装于本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3的无线适配器21容易应用到多个机种的室内机。
106.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收纳壳体22具有收纳扎带48的扎带收纳部65以及收纳线缆挠曲部47a的挠曲收纳部66。这样,通过在扎带收纳部65收纳有扎带48,从而确保线缆挠曲部47a具有规定的长度。即,在从主体间隔壁切口85取下了线缆47时,能够将适配器主体46向手边抽出与线缆挠曲部47a的长度对应的量。因此,对于无线适配器21主体而言,容易进行作业时等的处理。
107.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1,收纳壳体22具有收纳盖64,该收纳盖64覆盖收纳于扎带收纳部65的扎带48。因此,抑制安装于线缆47的扎带48因工作人员在作业等时的无意操作而从收纳壳体22的脱落。因此,收纳壳体22能够同时抑制无线适配器21从收纳壳体22脱落,从而能够提高便利性。
108.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在室内机主体20设置有与收纳壳体22对置地突出的定位销43,在收纳壳体22形成有与定位销43对置的开口亦即定位孔77。一般来说,在收纳壳体22的安装位置与规定的位置不同的情况下,存在前表面面板33不能正确地关闭、或者来自无线适配器21的发光部49b的光从外壳34与前表面面板33之间泄漏的担忧。在本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主体20中,由于在收纳壳体22设置有定位销43,在收纳壳体22形成有定位孔77,因此在将收纳壳体22安装于室内机主体20时能够精确地定位。因此,收纳壳体22即使在安装到室内机主体20时,也能够维持室内机主体20的外观设计性。
109.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1,在室内机主体20设置有定位肋44,该定位肋44与收纳壳体22对置地突出,并且沿收纳壳体22延伸。由此,收纳壳体22在安装于室内机主体20时,能够精确地定位。一般来说,在收纳壳体22的安装位置与规定的位置不同的情况下,存在前表面面板33不能正确地关闭、或来自无线适配器21的发光部49b的光从外壳34与前表面面板33之间泄漏的担忧。本实施方式1的收纳壳体22,由于室内机主体20具有定位肋44,因此在安装于室内机主体20时,能够精确地定位。因此,收纳壳体22即使在安装到室内机主体20时,也能够维持室内机主体20的外观设计性。
110.实施方式2
111.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收纳壳体122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无线适配器21以及收纳壳体122的立体图。而且,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无线适配器21以及收纳壳体122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适配器固定部173形成于收纳壳体122。在本实施方式2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围绕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112.(收纳壳体22)
113.收纳壳体22还具有固定上肋170、固定侧部肋171以及固定下肋172。另外,收纳壳体22不具有主体侧螺钉下壁、挠曲侧螺钉上壁以及挠曲侧螺钉侧壁。并且,挠曲侧螺钉部69是由内侧壁51、上壁52、主体间隔壁55、扎带间隔壁56、挠曲侧螺钉间隔壁57以及下壁53包围的空间的一部分。此外,收纳壳体22也可以具有主体侧螺钉下壁61、挠曲侧螺钉上壁62以及挠曲侧螺钉侧壁63。在该情况下,挠曲侧螺钉部69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是由挠曲侧螺钉上壁62、下壁53、挠曲侧螺钉侧壁63以及挠曲侧螺钉侧壁63包围的空间。
114.(固定上肋170)
115.固定上肋170是向前后方向且上下方向扩展的板状的部件。固定上肋170从主体侧螺钉侧间隔壁60进一步向下方延伸。固定上肋170将适配器主体46的操作面49向下方按压。
116.(固定侧部肋171)
117.固定侧部肋171是向前后方向且侧方扩展的板状的部件。固定侧部肋171从主体侧壁54朝向主体收纳部67延伸。固定侧部肋171将适配器主体46的一侧部向主体收纳部67侧按压。
118.(固定下肋172)
119.固定下肋172是向前后方向且上下方向扩展的板状的部件。固定下肋172从下壁53朝向上方延伸,上端部与固定上肋170对置。固定下肋172将适配器主体46的记载面50向上方按压。
120.(适配器固定部173)
121.适配器固定部173是由内侧壁51、主体按压部84、固定上肋170、固定侧部肋171以及固定下肋172包围的空间。在适配器固定部173,以适配器主体46的操作面49朝向上方的位置固定无线适配器21。
122.(无线适配器21的安装)
123.这里,对将无线适配器21固定于适配器固定部173的顺序进行说明。首先,将无线适配器21的线缆47穿过线缆孔41而与控制部(未图示)连接,并且固定于线缆压入肋45。接下来,将无线适配器21的扎带48容纳在扎带收纳部65,同时将线缆47的隔着扎带48的两侧的部分插通在扎带侧壁切口89以及扎带间隔壁切口87。并且,将线缆47以从扎带48到无线适配器21主体侧为止的挠曲的部分作为线缆挠曲部47a确保规定的长度的方式插通于主体间隔壁切口85,并且线缆挠曲部47a收纳在挠曲收纳部66。然后,将适配器主体46以操作面49朝向上方的朝向插入至适配器固定部173。此时,适配器主体46通过主体按压部84、固定上肋170、固定侧部肋171以及固定下肋172以不从适配器固定部173脱落的方式被固定。
124.根据本实施方式2,在收纳壳体122形成有以操作面49朝向上方的位置固定无线适配器21的适配器固定部173。一般来说,在适配器主体以具有发光部的操作面朝向前方的方式安装的情况下,在前表面面板的厚度薄时,存在从发光部发出的光透过前表面面板的担忧。针对于此,通过将适配器主体以操作面朝向后方的方式安装,由此能防止光透过前表面面板。然而,在检查等时,为了确认表示移动终端的连接状态等的发光部,而需要将无线适配器以操作面朝向工作人员的方式取下。此时,对于取下的无线适配器而言,并不是始终准备有稳定的放置场所。这样,收纳壳体在将操作面朝向后方进行收纳的情况下,存在操作性降低的担忧。
125.由于在本实施方式2的收纳壳体122形成有适配器固定部173,因此适配器主体46在检查等时以朝向用户容易看见操作面49的方向的状态被固定。另外,适配器主体46在除了检查时以外时,以操作面49朝向后方的方式被收纳。因此,收纳壳体122抑制从发光部49b发出的光透过前表面面板33,并且能够使检查等时的作业性提高。
126.附图标记说明
127.1...空调机;2...室外机;3...室内机;4...制冷剂配管;5...制冷剂回路;6...压缩机;7...流路切换装置;8...室外热交换器;9...室外送风机;10...膨胀部;11...室内热
交换器;12...室内送风机;20...室内机主体;21...无线适配器;22...收纳壳体;23...螺钉;31...吸入口;32...吹出口;33...前表面面板;34...外壳;40...安装部;41...线缆孔;42...螺钉凸台;42a...主体侧螺钉凸台;42b...挠曲侧螺钉凸台;43...定位销;43a...主体侧定位销;43b...挠曲侧定位销;44...定位肋;44a...主体侧定位肋;44b...挠曲侧定位肋;45...线缆压入肋;46...适配器主体;47...线缆;47a...线缆挠曲部;48...扎带;49...操作面;49a...操作按钮;49b...发光部;50...记载面;51...内侧壁;52...上壁;53...下壁;54...主体侧壁;55...主体间隔壁;56...扎带间隔壁;57...挠曲侧螺钉间隔壁;58...扎带侧壁;59...扎带下壁;60...主体侧螺钉侧间隔壁;61...主体侧螺钉下壁;62...挠曲侧螺钉上壁;63...挠曲侧螺钉侧壁;64...收纳盖;65...扎带收纳部;66...挠曲收纳部;67...主体收纳部;68...主体侧螺钉部;69...挠曲侧螺钉部;76...螺钉紧固孔;76a...主体侧螺钉紧固孔;76b...挠曲侧螺钉紧固孔;77...定位孔;77a...主体侧定位孔;77b...挠曲侧定位孔;78...上切口;79...上肋;80...上爪部;80a...上杆部;80b...上前端部;81...下切口;82...下肋;83...下爪部;83a...下杆部;83b...下前端部;84...主体按压部;85...主体间隔壁切口;86...扎带间隔壁爪;87...扎带间隔壁切口;88...扎带侧壁爪;89...扎带侧壁切口;90...铰链;91...前盖;92...扎带下壁盖;93...扎带间隔壁盖;94...扎带侧壁盖;95...扎带间隔壁盖开口;96...扎带侧壁盖开口;122...收纳壳体;170...固定上肋;171...固定侧部肋;172...固定下肋;173...适配器固定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