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子设备组件及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2021-10-27 20: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电子设备 消费类 数据线 组件


1.本技术属于消费类电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及数据线。


背景技术:

2.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和频繁,当前电子设备的卡托,在安装或取出的过程中主要依赖卡托顶针,将卡托顶针插入卡托孔,通过顶针推动卡托顶杆,间接推动卡槽内部的硅胶顶杆,从而实现卡托顶出卡槽,便于用户装入sim卡或是将sim卡取出。
3.但是由于卡托顶针利用率交底,且较为尖锐,大部分用户不会随身携带卡托顶针,同时卡托顶针也十分容易丢失。当用户需要取卡、换卡或装卡时,由于没有随身携带卡托顶针或是卡托顶针丢失,造成用户无法将卡托打开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及数据线,能够解决电子设备的卡托不易打开的问题。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包括:
6.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可拆卸的设置有卡托,所述电子设备内设置有推出机构,所述推出机构设置于所述卡托深入所述卡槽的一端,所述电子设备上靠近所述卡托处开设有插口;
7.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的插头能够插入所述插口内,所述插头上设置有顶出机构;
8.所述顶出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顶出机构与所述推出机构之间具有间隙;
9.所述顶出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顶出机构挤压所述推出机构,所述推出机构将所述卡托推出所述卡槽;
10.按压所述顶出机构能够使所述顶出机构由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
11.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线,所述数据线包括外壳、插头以及顶出机构;所述插头部分突出于所述外壳,所述插头可插入到相适配的插口中;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推杆和顶针,所述推杆活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推杆由所述外壳延伸至所述插头内,所述推杆的一端突出所述外壳上远离所述插头的一端,所述顶针设置于所述插头内,所述顶针上设置有第二斜面,按压所述推杆能够使所述推杆的端部挤压所述第二斜面,所述顶针伸出所述插头;所述外壳和所述插头内对应所述推杆和所述顶针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按压所述推杆,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拉长状态,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顶出机构可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顶出机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推杆和所述顶针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顶出机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推杆挤压所述顶针,所述顶针穿出所述插头的侧壁。
1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顶出机构设置在数据线上,不易丢失且便于使用,当用户需要进行打开卡托的操作时候,只需将数据线的插头插入电子设备的插口内,推动顶出机构即
可卡托与卡槽的分离,使用十分便捷。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顶出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电子设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顶出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电子设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推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顶出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是图5中的局部放大图之一;
19.图7是图5中的局部放大图之二;
20.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顶出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9是图8中的局部放大图之一;
22.图10是图8中的局部放大图之二。
23.附图标记
24.1、电子设备;11、推出机构;111、第一连杆;1111、第一滑槽;112、第二连杆;1121、第二滑槽;113、第三连杆;114、固定块;115、推块;116、第一转轴;117、第二转轴;12、卡槽;13、卡托;131、第一斜面;14、插口; 2、数据线;21、插头;22、顶出机构;221、推杆;222、顶针;2221、第二斜面;23、外壳;24、第一弹性件;25、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27.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及数据线进行详细地说明。
28.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至图10所示的电子设备组件,包括:
29.电子设备1,所述电子设备1上开设有卡槽12,所述卡槽12内可拆卸的设置有卡托13,所述电子设备1内设置有推出机构11,所述推出机构11设置于所述卡托13深入所述卡槽12的一端,所述电子设备1上靠近所述卡托13 处开设有插口14;电子设备1的卡槽12用于容纳卡托13,卡托13用于安装 sim卡,卡托13插入卡槽12内实现电子设备1的gsm网络功能。卡托13 也不局限于安装sim卡,如内存卡也可以通过卡托13与电子设备1实现连通。
30.数据线2,所述数据线2的插头21能够插入所述插口14内,所述插头21 上设置有顶出机构22;数据线2可以为type

c接口、lighening接口和 micro

usb接口等任意接口的线
材。数据线2的插头21插入插口14内,能够为电子设备1进行充电,或是进行数据的传输。
31.所述顶出机构22可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顶出机构22位于第一状态时,卡托13能够固定刚在卡槽12内,当顶出机构22位于第二状态时,卡托13的前端突出于电子设备1的壳体,便于用户将卡托13取出。
32.所述顶出机构22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顶出机构22与所述推出机构11 之间具有间隙;如图1、图5、图6和图7所示,卡托13位于卡槽12内,此时顶出机构22处于第一状态,顶出机构22不会与推出机构11之间产生接触,卡托13能够固定在卡槽12内。
33.所述顶出机构22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顶出机构22挤压所述推出机构11,以带动所述推出机构11将所述卡托13推出所述卡槽12。如图2、图8、图9 和图10所示,顶出机构22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变时,顶出机构22与推出机构11开始接触,顶出机构22逐渐挤压推出机构11,推出机构11能够将卡托13推出卡槽12。
34.按压所述顶出机构22能够使所述顶出机构22由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当用户需要将卡托13从卡槽12内取出时,只需将数据线2的插头21插入插口14内,通过按压顶出机构22,即可实现将卡托13从卡槽12内弹出的效果。由于数据线2作为电子设备1的充电线,体积较大便于寻找,且用户经常需要使用不易丢失,当用户需要进行取卡、换卡或装卡时,只需将数据线2 的插头21插入插口14内,并按压顶出机构22即可将卡托13取出,简化了操作的同时,数据线2也不易丢失,便于用户使用。
35.可选的,所述顶出机构22包括推杆221和顶针222,所述推杆221沿所述插头21的内侧壁延伸设置;所述顶出机构22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推杆221 的端部和所述顶针22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顶出机构22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推杆221的端部挤压所述顶针222,以带动所述顶针222由所述插头21的侧壁穿出并挤压所述推出机构11。用户推动推杆221,推杆221能够挤压推动顶针222,使顶针222从插头21的侧壁穿出,此时顶针222逐渐与推出机构11 接触。随着对推杆221施加的推力逐渐增大,顶针222穿出插头21侧壁的长度逐渐增大,顶针222挤压并推动推出机构11移动,推出机构11带动卡托13 在卡槽12内移动,最终实现卡托13的端部伸出卡槽12,便于用户将卡托13 拉出卡槽12。
36.可选的,所述推出机构11还包括第一连杆111、第二连杆112、第三连杆 113、固定块114和推块115,所述推块115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111的端部,所述第一连杆111远离所述推块115的一端依次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二连杆112 和所述第三连杆113,所述第一连杆111上开设有第一滑槽1111,所述固定块 114固定于所述电子设备1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滑槽1111内;所述卡托13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斜面131;所述顶出机构22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固定块114 位于所述第一滑槽1111内远离所述推块115的一端,所述推块115和所述第一斜面131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顶出机构22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固定块114 位于所述第一滑槽1111内靠近所述推块115的一端,所述推块115挤压所述第一斜面131,所述推出机构11将所述卡托13推出所述卡槽12。推块115与第一斜面131相接触后,随着推块115继续移动,推块115对第一斜面131产生推力从而将卡托13推出卡槽12内。具体的,如图1、图5、图6和图7所示,此时,顶出机构22处于第一状态,推块115和第一斜面131之间还具有一定的间隙,随着顶出机构22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逐渐转换,推块115向靠近插头21一侧移动,此时推块115与第一斜面131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直至推块115与第一斜面131相接触。此时持续对推杆221施加推力,推块115 持续对第一斜面131施加推力,最终,推块115将卡托13远离推
块115的一端推出卡槽12内,便于用户将卡托13取出。
37.具体的,当用户推动推杆221时,顶针222与第三连杆113接触,顶针222 的推力一依次传递至第一连杆111,第一滑槽1111滑动,第一连杆111带动推块115向第二连杆112一侧移动,从而实现将推块115和第一斜面131接触的效果。继续推动顶杆,使得推块115对第一斜面131的作用力加大,从而实现将卡托13推出卡槽12的效果。
38.可选的,所述顶针222的伸出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杆111的滑动方向平行。顶针222的伸出方向与第一连杆111的滑动方向平行,可以减小用户在取出卡托13时,推动推杆221所需的推力,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39.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杆111远离所述推块11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轴116,所述第二连杆112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滑槽1121,所述第一转轴116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1121内,所述电子设备1内固定有第二转轴117,所述第二连杆 112远离所述第二滑槽11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113的端部通过第二转轴 117连接,所述顶出机构22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顶针222挤压所述第三连杆 113远离所述第二转轴117的一端。通过设置第一转轴116和第二转轴117,能够使第一连杆111、第二连杆112和第三连杆113之间均可以相对转动,第一转轴116和第二滑槽1121配合,当顶针222对第三连杆113施加向卡托13 方向的力时,第一转轴116在第一滑槽1111内滑动,第一转轴116与第三连杆113之间的距离减小,此时第二连杆112对第一连杆111产生拉力,拉力方向与与第三连杆113受到顶针222的推力方向相反。
40.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杆112和所述第三连杆113倾斜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1内。为了保证在推动推杆221时,第一连杆111能够有足够长度的位移,所以将第二连杆112和第三连杆113均倾斜设置,以保证在推动推杆221时,用户只需使用较小的推力,就能够使推块115产生移动,将卡托13推出卡槽12。同时,也能够减小推杆221裸露在插头21外的长度,使推杆221只需有较短距离的位移,便可以是推块115产生足够长度的位移。
41.可选的,所述第三连杆113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杆112的长度。第三连杆 113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杆112的长度,能够保证第三连杆113受到较小推力,以及顶针222位移距离较短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使推块115具有较大的位移行程,从而使推块115能够与第一斜面131产生足够的接触面积,将卡托13推出卡槽12。
42.可选的,所述推块115为球形。推块115的形状优选为球形,球形的推块 115能够更加平滑的推动第一斜面131,但是本技术中的推块115并不局限于球形,能够对第一斜面131产生足够推力的形状的推块115均可。
43.可选的,所述推块115的顶面与所述第一连杆111的顶面为同一平面,所述推块115朝向所述卡托13一侧突出于所述第一连杆111的底面。推块115 突出于第一连杆111的底面,当第一连杆111向第二连杆112方向滑动时,推块115能够对卡托13产生足够的推力,加大推杆221与第一斜面131的接触时间,保证卡托13能够顺利伸出卡槽12。
44.可选的,所述数据线2还包括外壳23,所述插头21插入所述插口14内时,所述外壳23抵顶于所述电子设备1的外壳23,所述顶针222设置于所述插头 21内,所述推杆221沿所述外壳23延伸至所述顶针222处,所述外壳23和所述插头21内对应所述推杆221和所述顶针222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弹性件24和第二弹性件25;所述顶出机构22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件24处于拉长状态,所述第二弹性件25处于压缩状态。推杆221从外壳23伸出,便于用户推动推杆221,当用户取出卡托13后,通过第一弹性件24和第二弹性件25 的弹性恢复
力,使顶针222缩回插头21内,使推杆221推入至外壳23内的部分伸出,便于用户下次使用。
45.可选的,所述顶针222的周侧设置有第二斜面2221;所述顶出机构22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推杆221和所述顶针22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顶出机构22 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推杆221沿所述第二斜面2221挤压所述顶针222。用户通过推动推杆221,使顶出机构22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换的过程中,推杆 221逐渐与第二斜面2221接触,并通过用户持续对推杆221施加的推力,使顶针222逐渐传出插头21,直至插头21推动第三连杆113。
46.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4至图10所示的数据线2,所述数据线2包括外壳23、插头21以及顶出机构22;所述插头21部分突出于所述外壳23,所述插头21可插入到相适配的插口14中;所述顶出机构22包括推杆221和顶针222,所述推杆221活动设置于所述外壳23内,所述推杆221 由所述外壳23延伸至所述插头21内,所述推杆221的一端突出所述外壳23 上远离所述插头21的一端,所述顶针222设置于所述插头21内,所述顶针222 上设置有第二斜面2221,按压所述推杆221能够使所述推杆221的端部挤压所述第二斜面2221,所述顶针222伸出所述插头21;所述外壳23和所述插头21 内对应所述推杆221和所述顶针222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弹性件24和第二弹性件25,按压所述推杆221,所述第一弹性件24处于拉长状态,所述第二弹性件25处于压缩状态;所述顶出机构22可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顶出机构22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推杆221和所述顶针22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顶出机构2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推杆221挤压所述顶针 222,所述顶针222穿出所述插头21的侧壁。本实施例中的数据线,具有顶出机构22,用户通过推动推杆221裸露在外的部分,能够使推杆221在外壳23 内朝向顶针222一侧移动,从而拉伸第一弹性件24。当推杆221抵顶于第二斜面2221上时,继续推动推杆221能够使推杆221的端部和斜面之间产生相对的滑动,从而使顶针222穿出插头21的侧壁,同时第二弹性件25被压缩。当用户撤销对推杆221的推力后,第一弹性件24带动推杆221向远离顶针222 的方向移动,推杆221对第二斜面2221的挤压力消失,第二弹性件25带动顶针222向插头21内回缩。本实施例的数据线2便于携带,且不易丢失,同时通过推动推杆221,可以打开部分电子设备1的卡托13,十分便捷。
47.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