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手机边缘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2:1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护套 手机配件 边缘 手机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尤其涉及一种手机边缘保护套。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为了对手机起到保护作用,用户通常会为手机配置手机保护套或者边角套等结构,对于手机整体保护套而言,其需要包覆于手机的背部和侧部,导致手机的厚度尺寸增大,不能满足人们对超薄化以及握持手感的使用要求。对于一些独立的手机边角套而言,其安装时一般需要依赖双面胶等粘贴于手机的边角处,但是由于每个边角套为独立的部件,相邻边角套之间缺乏限制机构,导致边角套很难固定于手机拐角处,有时甚至需要增设胶水才能将其固定,这种安装方式导致手机边角套不易拆卸,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对手机边角起到保护作用、能够卡设于手机的边缘、易于拆装、使用体验更佳的手机边缘保护套。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手机边缘保护套,其包括有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其中:所述第一护套包括有第一底托部和第一侧边部,所述第一底托部用于与手机的底部相贴合,所述第一侧边部用于与手机的侧边相贴合,所述第一底托部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弧形部,所述第一侧边部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包覆部,所述第一包覆部向所述手机的前侧呈弧状延伸,以令所述手机的拐角卡设于所述第一弧形部与所述第一包覆部形成的第一凹口内;所述第二护套包括有第二底托部和第二侧边部,所述第二底托部用于与手机的底部相贴合,所述第二侧边部用于与手机的侧边相贴合,所述第二底托部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二弧形部,所述第二侧边部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二包覆部,所述第二包覆部向所述手机的前侧呈弧状延伸,以令所述手机的拐角卡设于所述第二弧形部与所述第二包覆部形成的第二凹口内。
6.优选地,所述第一底托部的底部形成有向外凸出的支撑块。
7.优选地,所述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一底托部的中间处。
8.优选地,所述支撑块是中间厚度大于两端厚度的梭形支撑块。
9.优选地,所述支撑块沿所述第一底托部的长度方向延伸。
10.优选地,所述第一底托部上开设有第一台阶槽,所述第二底托部上开设有第二台阶槽,所述第一台阶槽和所述第一台阶槽内均用于粘贴双面胶。
11.优选地,两个第一包覆部的边缘分别形成有相对凸出的第一尖端部。
12.优选地,所述第一尖端部与所述第一侧边部之间形成有弧状的第一过渡部。
13.优选地,两个第二包覆部的边缘分别形成有相对凸出的第二尖端部。
14.优选地,所述第二尖端部与所述第二侧边部之间形成有弧状的第二过渡部。
15.优选地,所述第一底托部与所述第一侧边部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二底托部与所述第二侧边部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台阶部。
16.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手机边缘保护套中,在手机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了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所述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对称设置且二者的基本结构相同,以所述第一护套为例,其中的所述第一底托部和第一侧边部分别包覆于手机的底部和侧框,在此基础上,利用所述第一弧形部与所述第一包覆部的配合对所述手机的边角起到包覆、卡合作用,在两侧对称卡合的作用下,将所述第一护套稳定可靠地卡设于手机的上端边缘,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整体护壳而言,本实用新型无需整体包覆手机,有助于体现出手机的超薄感和外壳质感,其次,相比现有技术中的独立设置的4个边角套而言,本实用新型中两个相邻包覆部(边角套)之间通过由底托部和侧边部组成的梁架进行连接,利用该梁架对两个包覆部起到限制作用,从而更好地卡设于手机的边缘,不仅易于拆装,而且使用体验更佳。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机边缘保护套与手机组装后的立体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机边缘保护套与手机拆解后的立体图;
19.图3为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的立体图一;
20.图4为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的立体图二;
21.图5为第一护套的侧视图;
22.图6为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的立体图三;
23.图7为第二护套的俯视图;
24.图8为图7中沿b

b线的剖视图;
25.图9为第一护套的俯视图;
26.图10为图9中沿a

a线的剖视图;
27.图11为手机与第二护套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29.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机边缘保护套,结合图1至图11所示,其包括有第一护套1和第二护套2,其中:
30.所述第一护套1包括有第一底托部10和第一侧边部11,所述第一底托部 10用于与手机100的底部相贴合,所述第一侧边部11用于与手机100的侧边相贴合,所述第一底托部10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弧形部12,所述第一侧边部 1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包覆部13,所述第一包覆部13向所述手机100的前侧呈弧状延伸,以令所述手机100的拐角卡设于所述第一弧形部12与所述第一包覆部13形成的第一凹口14内;
31.所述第二护套2包括有第二底托部20和第二侧边部21,所述第二底托部 20用于与手机100的底部相贴合,所述第二侧边部21用于与手机100的侧边相贴合,所述第二底托部20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二弧形部22,所述第二侧边部 2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二包覆部23,所述第二包覆部23向所述手机100的前侧呈弧状延伸,以令所述手机100的拐角卡设于所述第二弧形部22与所述第二包覆部23形成的第二凹口24内。
32.上述结构中,在手机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了第一护套1和第二护套2,所述第一护套1和第二护套2对称设置且二者的基本结构相同,以所述第一护套1 为例,其中的所述第
一底托部10和第一侧边部11分别包覆于手机100的底部和侧框,在此基础上,利用所述第一弧形部12与所述第一包覆部13的配合对所述手机100的边角起到包覆、卡合作用,在两侧对称卡合的作用下,将所述第一护套1稳定可靠地卡设于手机的上端边缘,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整体护壳而言,本实用新型无需整体包覆手机,有助于体现出手机的超薄感和外壳质感,其次,相比现有技术中的独立设置的4个边角套而言,本实用新型中两个相邻包覆部(边角套)之间通过由底托部和侧边部组成的梁架进行连接,利用梁架对两个包覆部起到限制作用,从而更好地卡设于手机的边缘,不仅易于拆装,而且使用体验更佳。
33.为了对手机起到支撑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托部10的底部形成有向外凸出的支撑块15。
3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15位于所述第一底托部10的中间处。
35.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支撑块15是中间厚度大于两端厚度的梭形支撑块。并且,所述支撑块15沿所述第一底托部10的长度方向延伸。
36.上述结构的所述支撑块15不仅能够支撑手机,还可以避免手机背部摄像头与桌面等处发生较大摩擦,从而保护摄像头的器件。
37.为了更好地与手机相互结合,本实施例优选设置了双面胶,具体是指:所述第一底托部10上开设有第一台阶槽17,所述第二底托部20上开设有第二台阶槽27,所述第一台阶槽17和所述第一台阶槽17内均用于粘贴双面胶。
38.为了进一步与手机边角相互配合,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包覆部13的边缘分别形成有相对凸出的第一尖端部130。
39.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尖端部130与所述第一侧边部11之间形成有弧状的第一过渡部131。
40.因所述第一过渡部131呈弧状,因此能增强所述第一尖端部130与所述第一侧边部11之间的弹性,使得所述第一包覆部13能够更具弹性地包覆于手机边角处。
41.相应地,两个第二包覆部23的边缘分别形成有相对凸出的第二尖端部230。所述第二尖端部230与所述第二侧边部21之间形成有弧状的第二过渡部231。
42.为了更好地与手机100相互匹配,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托部10与所述第一侧边部11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台阶部16,所述第二底托部20与所述第二侧边部21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台阶部26。
43.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