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不用蜗壳和导轮的吸尘器风机的制作方法

2021-10-27 02:00: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专利名称:不用蜗壳和导轮的吸尘器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不用蜗壳和导轮的吸尘器风机适用于吸尘器,它由吸尘器电机,离心式叶轮和外罩等所组成。
现在吸尘器所采用的吸尘器风机,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四月第一版出版的廖权著的家用电器维修手册二百九十七页中介绍的吸尘器风机,它由离心式叶轮、蜗壳、导轮、外罩,吸尘器电机等所组成。不足之处是要使用蜗壳和导轮,由离心式叶轮排出的空气,首先经过蜗壳和导轮,再通过轴承盖上的孔进入电机,冷却绕组,然后再从电机外壳上的通孔排出。这样要克服蜗壳和导轮这一段的阻力,要消耗一定的电能,另一方面蜗壳和导轮使吸尘器体积增加、造价增加,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而设计出不用蜗壳和导轮的吸尘器风机。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它是把离心式叶轮固定在吸尘器电机的轴端上,而把吸风口反过来朝着吸尘器电机的轴承盖,轴承盖在对着离心式叶轮吸风口处开有通向电机内部的孔成为吸取电机内部空气的通道。吸尘器电机另一端即外壳原来就具有与外部相通的空气通孔。离心式叶轮的背面有外罩它是通过垫环用螺栓固定在电机外壳上的。这样当电机旋转时电机外部的空气先通过滤布的空气从电机外壳上的通孔进入电机内部,在经过轴承盖上的孔被离心式叶轮吸入再由叶轮直接抛出,然后由可供吸尘器的排风口排出。实现了不用蜗壳和导轮来减少电耗和降低制造费的目的。
现结合附图
来进一步说明如下
附图为不用蜗壳和导轮的吸尘器风机结构简图。
附图中电机(1)的轴(7)上装有离心式叶轮(3),它的吸风口朝着电机(1)的轴承盖(2)而轴承盖(2)对着离心式叶轮(3)的吸风口处开有孔。轴承盖(2)与离心式叶轮(3)相对的面彼此靠近而不相碰擦,而使电机(1)内的空气能通向离心式叶轮(3)的吸风口。离心式叶轮(3)的背面有外罩(4),它通过垫环(5)被螺栓(6)固定在电机(1)的外壳上。由于吸尘器电机(1)外壳原来就具有沟通内外的通气孔,当电机旋转时气流将从电机(1)外部进入电机(1)的内部,再被离心式叶轮(3)吸风口吸入然后靠离心力而被抛出。这样的方法达到了不要蜗壳和导轮来实现降低能耗和造价的目的。
不用蜗壳和导轮的吸尘器风机和现在使用的有蜗壳和导轮的吸尘器风机相比它具有能耗低,造价低的优点。
权利要求1.由吸尘器电机,离心式叶轮,外罩所组成的不用蜗壳和导轮的吸尘器风机,其特征是离心式叶轮(3)的吸风口朝着电机(1)的轴承盖(2)紧固在电机(1)的轴(7)上,罩壳(4)通过垫环(5)由螺栓(6)固定在电机(1)上,罩着离心式叶轮(3)的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不用蜗壳和导轮的吸尘器风机,其特征是电机(1)的轴承盖(2)对着离心式叶轮(3)的吸风口处有开孔通向电机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不用蜗壳和导轮的吸尘器风机,其特征是轴承盖(2)与离心式叶轮(3)相对的表面彼此靠近而不碰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不用蜗壳和导轮的吸尘器风机是在现在的吸尘器风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它不用蜗壳和导轮,而是把通过滤布的空气先进入吸尘器电机,再通过轴承盖上的孔进入离心式叶轮,然后直接抛出的方式来满足吸尘器对吸气的要求。这样减少了蜗壳和导轮对气流的阻力,使电耗下降,同时使吸尘器的结构简单制造费用下降。
文档编号F04D25/02GK2048128SQ8920250
公开日1989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1989年3月2日 优先权日1989年3月2日
发明者黄宗豪 申请人:黄宗豪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