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改进的手提式汽车机油吸油机的制作方法

2021-10-27 01:47: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专利名称:改进的手提式汽车机油吸油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有关于一种手提式汽车机油吸油机,详而言之,特别是指一种结构简单,而且具有灯光指示告知使用者机油即将被抽完等功能之改进的手提式汽车机油吸油机。
本发明人于1990年4月17日以“手提式汽车车机油吸油机”为发明名称向美国专利局申请发明专利,并经登记案号篇第07/509,745号;请参阅


图1所示,其结构主要系由形状略似手提式吹风机状之上下壳体(1)(2)及前(40)、中(41)、后(42)所组成的齿轮泵箱(4)和轴固有叶片(30)之马达(3)、齿轮组(5)、转轴连接件(6)、吸油管接头(7)、吸油管(8)与排油管(9)等诸元作所组合而成者。其中齿轮泵箱(4)藉由转轴连接件(6)为中间件与马达输出轴连接,而齿轮组(5)则设置于中间齿轮泵箱(41)内,藉由其中一齿轮之转轴(400)与转轴连接件(6)连接而得以运转者,另吸油管接头(7)则利用本身结构前端之螺杆(70)螺接到后齿轮泵箱(42)上之阶梯型吸油孔螺纹部(420a),整体配合各元件之形状特征设置于上下壳体(1)(2)内,而排油管(9)则运用上下壳体内预设之排油导槽(13)(23)依循布置和与前齿轮泵箱下之管件接头(402a)连接,当于使用时,俟其吸油管(8)与吸油管接头(7)套接妥当后,将吸油管(8)插入于汽车发动机内,同时将其电源线夹住在汽车电瓶上或利用插头端子插置于汽车之点烟器孔内,即可藉由汽车本身之电瓶为电源使马达(3)运转并带动齿轮组(5),进而由齿轮组(5)之运转运动产生强而有力之吸力,达到抽取发动机内之机油。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而且具有机油抽完指示等功能之改进的手提式汽车机油吸油机。
本实用新型系在提供一种改进的手提式汽车机油吸油机,其主要特征系于两圆盘内设一内齿轮时,藉由其中圆盘面上凸设有偏心之月字型凸块内凹边抵触著小齿轮。而大齿轮则以套合方式套合在月字型凸块(凸面与小齿轮所围成之外围处,使大齿轮之内齿边与小齿轮啮合,另一边则与月字型凸块面抵触能形成一紧密配合,而由内小齿轮直接与马达转轴连接,带动外围之大齿轮旋转,造成位月字型凸块之前端口处具有吸吮力,而位月字型凸块之后端口处具有排斥力,藉由该组合成构造以取代齿轮泵箱,并同时以可导电性材料作为吸油管接头之制品材料,并由马达外壳连接出一导电线连接一发光二极体及一电阻后与吸油机之电源线连接,当吸油管套头与吸油管接头套接时,得由钢丝之圆圈收状端头与吸油管接头面接触,达到吸油管内之钢丝与吸油机之电源线连接成一体者;因此,当吸油管深入发动机底板时,即能藉由钢丝端头与引擎箱底板接触,使发光二极体或LED电路系统构成回路,由发光二极体或LED之亮光,令使用者及早得知即将抽完机油之讯息。
有关本实用新型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之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述如下,相信对本实用新型上述之目的、优点,可得到深入和具体的了解。

图1所示系为美国发明专利申请案第07/509,745号之剖面图。
图2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之内部结构分解立体图。
图3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之内齿轮组合构造体之剖面图。
图4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之结构剖面图。
图5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之存在示意图。
图6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之电路示意图。
请参阅图2、4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之内部结构分解图及剖面图。由图4显示可知,本案和前案一样,均包含有形状略似手提式吹风机状且对称之上下壳体(1)、(2),马达(3)、吸油管接头(7),吸油管(8),排油管(9)等诸元件,且每一元件之设置亦均与前案相同,惟前案之齿轮泵箱(40,齿轮组(5)与转轴连接作(6)等组合体,本案系以一内齿轮组合构造体(A)取代之,此亦即本案之主要特征之处。该内齿轮组合构造体(A)系由上下两圆盘(A1)、(A2)及一内齿轮(A3)、小齿轮(A4)所组合而成,每一元件均以粉末冶金制造成形,其中上圆盘(A1)中心有一略大于内齿轮外径之圆孔(A10),下圆盘(A2)盘面上则有一偏心之半月型凸块(A20),同时于该半月型凸块(A20)之首末两端边缘处分别开设有一阶梯型螺孔(A200)、(A201),组合时,首先由上圆盘(A1)之中心圆孔(A10)套合内齿轮(A3)后,复利用上下两圆盘(A1)、(A2)上预设之固定螺孔(A11)(A21)相对合,使上下两圆盘(A1)(A2)整齐的重叠在一起,斯时,内齿轮(A3)之齿面恰与半月型凸块(A20)之外凸周面微微接触,复再利用半月型凸块(A20)之内凹周面与对应面之内齿轮(A3)间隙容置小齿轮(A4),使小齿轮(A4)一边恰与内齿轮(A3)啮合,一边恰与半月型凸块(A20)之内周面接触,如图3所示,利用小齿轮(A4)之轴孔与马达(3)之动力输出轴连接,同时运用数支固定螺栓(a)穿经固定螺孔(A11)、(A12),将上下圆盘(A1)、(A2)螺固在马达(3)之壳体(32)上,其中该马达壳体(32)螺固面上设有一防漏用橡胶圈(320),使马达(3)之动力经由小齿轮(A4)带动内齿轮(A3),由小齿轮(A4)与内齿轮产生相同旋转方向,及受半月型凸块(A20)之固定分流行程作用,使马达(3)轴心快速旋转时,小齿轮(A4)与内齿轮(A3)的高速转动,势必造成半月型凸块(A20)之首末两端边吸油孔(A200)、(A201)具来吸吮力及排斥力,进而小齿轮(A4)与内齿轮(A3)之齿谷,自吸油油孔(A200)吸满机油,经由排油孔(A201)排入排油管(9)内排出,达到简化吸油机之结构及抽取发动机内机油等功效之目的者。此外,本案另一项特征系在于采可导电材料作为吸油管接头(7),同时于马达外壳上连接出一导电线(b),于该导电线(b)上并连接一发光二极体或LED(b1)及一电阻(b2)后与吸油机本身之电源线连接,当于使用时,俟其吸油管(8)与吸油管接头(7)套接妥当后,复将吸油管(8)插入汽车发动机内,同时将其电源线夹住在汽车电瓶上或利用传统端子插置于汽车之点烟器内,即可藉由汽车本身之电瓶为电源,使马达(3)运转并带动小齿轮(A4)及内齿轮(A3)作抽取发动机内之机油,由于吸油管(8)内钢丝(82)与吸油管接头(7)全面的接触在一起,因此,当吸油管(8)深入发动机底板(C)时,即能藉由钢丝(82)端头与发动机底板(C)接触,如图5所示,使发光二极管或LED(b1)之电路构成回路系统,请参阅图6所示,由二极管或LED(b1)之亮光,令使用者(操作者)及早得知机油即将抽完。
综上所述,本案之主要特征在于改进前案之齿轮泵箱(4)、齿轮组(5)与转轴连接件(6)所组成之复杂构造体,而以单纯的内齿轮组合构造体(A)取代并改善之,以在同等的使用功效原则下,简化汽车机油吸油机之内部结构,同时于马达外壳体上连接出一导电线(b),并由该导电线(6)上连接一发光二极管或LED(b1)及一电阻(b2)后与吸油机本身之电源线连接,使当吸油管(8)与吸油管接头(7)套接时,藉助由吸油管(8)内之钢丝端面是否与发动机底板(C)接触,完成发光二极管或LED电路之回路系统,由发光二极管或LED之亮光讯息,令使用者及早得知机油即将被抽完。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手提式汽车机油吸油机,包括形状略似手提式吹风机状之上下壳体;有散热叶轮并作为吸油机动力源之马达,该马达系设置于上述上下壳体之马达承槽内;螺接在内齿轮组合构造体之吸油螺孔上并一作为承接吸油管之吸油管接头;套接在上述吸油管接头上并于其管内设有一条钢丝之吸油管;套接在上述内齿轮组合构造体之排油螺孔上作为排出机油用之排油管;其特征在于上述内齿轮组合构造体系由上下两圆盘及一内齿轮和一小齿轮所组或成,其中上圆盘中心处有一略大于内齿轮外径之圆孔,下圆盘盘面上则有一偏心之半月型凸块,同时于该半月型凸块之首末两端边缘处各设有一阶梯型螺孔,利用上圆盘上圆孔套合内齿轮,同时于内齿轮与半月型凸块之内凹周面间套合小齿轮,使小齿轮一边与内齿轮啮合,一边与半月型凸块之内凹周面接触,而半月型凸块之外凸块周面则与内齿轮之齿面接触,利用数支固定螺栓上下圆盘与马达之壳体紧密螺固在一起,同时使小齿轮之轴孔与马达之动力输出轴连接,由小齿轮带动内齿轮以同方向高速转动,造就位小齿轮进入端之阶梯型螺孔中产生吸吮力,而于小齿轮旋转出端处之阶梯型螺孔产生排斥推力,进而得藉由该等之作用达到吸汲汽车发动机内之机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改进的手提式汽车机油吸油机,其特征在于,其中吸油管接头系以可导电性材料制成,同时并自马达之外壳体上连线出一导电线,由该导线线连接出一发光二极管或LED及一电阻元件后与吸油机本身之电源线连接,使当吸油管与吸油管接头套合时,由于吸油管内之钢丝与吸油管接头接触,进而于抽油时能由钢丝端面是否与发动机底板接触,完成发光二极管或LED电路之回路系统,由发光二极管或LED之亮光讯息,令使用者及早得知机油即将被抽完。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手提式汽车机油吸油机,由上下圆盘内含设一内齿轮组所组成之内齿轮组合,简化了内部结构,而且于马达外壳体上连接出一连接有发光体及电阻后与吸油机本身电源线连接之导电线等结构设计,在机油被抽完时灯光指示告知使用者。
文档编号F04C2/10GK2075266SQ9021768
公开日1991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1990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1990年8月10日
发明者刘陈久美 申请人:刘陈久美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