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自锚功能的巷道围岩用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9-15 09: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围岩 支护 巷道 结构 功能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巷道围岩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具有自锚功能的巷道围岩用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内外资源开采不断向深部推进,巷道围岩条件越发复杂,围岩控制的难度也逐渐增大。研究表明,深部巷道来压方向大多表现为四周来压,不仅是顶板、两帮发生明显的变形和破坏,而且底板也会出现较强烈的变形和破坏,使深部巷道围岩控制问题频发。
3.现有的巷道针对围岩支护的结构都比较复杂,而且还存在使用不方便,结构不合理,安全性能差,经济性不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具有自锚功能的巷道围岩用支护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具有自锚功能的巷道围岩用支护结构,包括弧形顶板、连杆机构、加固机构、自锚机构,所述弧形顶板水平横向抵紧在巷道内壁顶部,所述弧形顶板的底部设有横向放置的横板,所述横板通过连杆机构与弧形顶板连接,所述横板的底面两侧设有一对竖向对称固接的侧板,两块所述侧板的外侧面均抵紧在巷道内壁两侧,且所述横板的底面通过加固机构与两块侧板连接,每块所述侧板的里侧面均横向开设有若干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内均插设有固定筒,每个所述固定筒的里端均深深插设在巷道内壁内,且每个所述固定筒内均设有自锚机构。
7.优选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竖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弧形顶板的底部两端设有一对螺旋连接的螺栓,每根所述螺栓的底端均与横板的顶面一端螺旋连接,所述横板的顶面中部设有活动铰接的竖杆,所述竖杆的顶端与弧形顶板内顶面中部活动铰接,所述竖杆的中部设有一对活动铰接的第一连杆,每根所述第一连杆的底端均与横板的顶面活动铰接,每根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均设有活动铰接的第二连杆,每根所述第二连杆的顶端均与弧形顶板内顶面活动铰接。
8.优选地,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加固板、加固杆,所述横板的底面中部设有加固板,位于加固板的两侧在横板的底面设有一对t形滑轨,每根所述t形滑轨上均卡合有滑动连接的u形滑块,每块所述u形滑块的底面均设有活动铰接的加固杆,每根所述加固杆的底端均与对应的侧板的内侧面顶部活动铰接。
9.优选地,所述加固板的底部设有横向贯通的滑孔,所述滑孔中部设有固定弹簧,所述固定弹簧的两端设有一对滑动贯穿滑孔的滑杆,每根所述滑杆的外端均与对应的u形滑块固接。
10.优选地,所述自锚机构包括螺纹杆、自锚杆、倒刺,所述固定筒内外端设有螺纹环,
所述螺纹环内插设有螺旋贯穿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端设有把手,所述螺纹杆的里端插设在轴承座上,所述轴承座的里侧面设有自锚杆,所述自锚杆的上下两侧均匀设有若干斜向铰接的倒刺,位于每根倒刺对应的位置在固定筒上均设有斜孔,每根所述倒刺的外端均贯穿对应的斜孔并深入至巷道围岩内,且每根所述倒刺的底部与自锚杆之间均设有微型弹簧。
11.优选地,所述侧板的里侧面底部设有活动铰接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端与t形座的顶面中部活动铰接,所述t形座的顶面两侧设有一对贯穿插设的t形销,每根所述t形销的底端均深深插设在巷道内地面。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连杆机构的配合使用,弧形顶板水平横向抵紧在巷道内壁顶部,弧形顶板的底部两端通过一对螺栓与横板连接,横板的顶面中部通过竖杆与弧形顶板内顶面中部连接,竖杆的中部通过一对第一连杆与横板连接,每根第一连杆的中部通过第二连杆与弧形顶板连接,增加了弧形顶板与横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14.2、通过自锚机构的配合使用,通过把手转动螺纹杆配合螺纹环向外移动,通过轴承座带动自锚杆向外拉动,带动倒刺的外端均贯穿对应的斜孔并深入至巷道围岩内,从而增加了侧板与巷道内壁之间的稳定性;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各机构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巷道围岩顶部及两侧易变形的问题,且整体设计结构安装拆卸方便,增加了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锚机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 处放大图;
21.图中序号:弧形顶板1、竖杆11、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加固板14、固定弹簧15、滑杆16、t形滑轨17、u形滑块18、加固杆19、横板2、侧板21、t形座22、t形销23、固定杆24、固定筒25、螺纹环26、螺纹杆27、轴承座28、自锚杆29、倒刺210、把手211。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实施例1:为了解决巷道围岩顶部及两侧易变形的问题,本实施例中提出了具有自锚功能的巷道围岩用支护结构,参见图1

4,包括弧形顶板1、连杆机构、加固机构、自锚机构,所述弧形顶板1水平横向抵紧在巷道内壁顶部,所述弧形顶板1的底部设有横向放置的
横板2,所述横板2通过连杆机构与弧形顶板1连接,所述横板2的底面两侧设有一对竖向对称固接的侧板21,两块所述侧板21的外侧面均抵紧在巷道内壁两侧,且所述横板2的底面通过加固机构与两块侧板21连接,每块所述侧板21的里侧面均横向开设有若干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内均插设有固定筒25,每个所述固定筒25的里端均深深插设在巷道内壁内,且每个所述固定筒25内均设有自锚机构。
2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竖杆11、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所述弧形顶板1的底部两端设有一对螺旋连接的螺栓,每根所述螺栓的底端均与横板2的顶面一端螺旋连接,所述横板2的顶面中部设有活动铰接的竖杆11,所述竖杆11的顶端与弧形顶板1内顶面中部活动铰接,所述竖杆11的中部设有一对活动铰接的第一连杆12,每根所述第一连杆12的底端均与横板2的顶面活动铰接,每根所述第一连杆12的中部均设有活动铰接的第二连杆13,每根所述第二连杆13的顶端均与弧形顶板1内顶面活动铰接;通过连杆机构的配合使用,弧形顶板1水平横向抵紧在巷道内壁顶部,弧形顶板1的底部两端通过一对螺栓与横板2连接,横板2的顶面中部通过竖杆11与弧形顶板1内顶面中部连接,竖杆11的中部通过一对第一连杆12与横板2连接,每根第一连杆12的中部通过第二连杆13与弧形顶板1连接,增加了弧形顶板1与横板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2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加固板14、加固杆19,所述横板2的底面中部设有加固板14,位于加固板14的两侧在横板2的底面设有一对t形滑轨17,每根所述t形滑轨17上均卡合有滑动连接的u形滑块18,每块所述u形滑块18的底面均设有活动铰接的加固杆19,每根所述加固杆19的底端均与对应的侧板21的内侧面顶部活动铰接;所述加固板14的底部设有横向贯通的滑孔,所述滑孔中部设有固定弹簧15,所述固定弹簧15的两端设有一对滑动贯穿滑孔的滑杆16,每根所述滑杆16的外端均与对应的u形滑块18固接;通过加固机构的配合使用,在固定弹簧15的张力作用下,带动两根滑杆16均沿着滑孔向外滑动,并推动u形滑块18沿着t形滑轨17滑动,带动加固板19与与对应的侧板21的内侧面顶部铰接抵紧,从而增加了横板2与侧板21的顶部之间稳定性。
2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自锚机构包括螺纹杆27、自锚杆29、倒刺210,所述固定筒25内外端设有螺纹环26,所述螺纹环26内插设有螺旋贯穿的螺纹杆27,所述螺纹杆27的外端设有把手211,所述螺纹杆27的里端插设在轴承座28上,所述轴承座28的里侧面设有自锚杆29,所述自锚杆29的上下两侧均匀设有若干斜向铰接的倒刺210,位于每根倒刺210对应的位置在固定筒25上均设有斜孔,每根所述倒刺210的外端均贯穿对应的斜孔并深入至巷道围岩内,且每根所述倒刺210的底部与自锚杆29之间均设有微型弹簧;通过自锚机构的配合使用,通过把手211转动螺纹杆27配合螺纹环26向外移动,通过轴承座28带动自锚杆29向外拉动,带动倒刺210的外端均贯穿对应的斜孔并深入至巷道围岩内,从而增加了侧板21与巷道内壁之间的稳定性。
2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侧板21的里侧面底部设有活动铰接的固定杆24,所述固定杆24的底端与t形座22的顶面中部活动铰接,所述t形座22的顶面两侧设有一对贯穿插设的t形销23,每根所述t形销23的底端均深深插设在巷道内地面;侧板21的里侧面底部通过固定杆24与t形座22的顶面中部连接,t形座22的顶面两侧的一对t形销23的底端均深深插设在巷道内地面,增加了侧板21底部与地面连接的稳定性。
28.实施例2:在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其操作步骤如下:
29.步骤一,通过连杆机构的配合使用,弧形顶板1水平横向抵紧在巷道内壁顶部,弧形顶板1的底部两端通过一对螺栓与横板2连接,横板2的顶面中部通过竖杆11与弧形顶板1内顶面中部连接,竖杆11的中部通过一对第一连杆12与横板2连接,每根第一连杆12的中部通过第二连杆13与弧形顶板1连接,增加了弧形顶板1与横板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30.步骤二,通过加固机构的配合使用,在固定弹簧15的张力作用下,带动两根滑杆16均沿着滑孔向外滑动,并推动u形滑块18沿着t形滑轨17滑动,带动加固板19与与对应的侧板21的内侧面顶部铰接抵紧,从而增加了横板2与侧板21的顶部之间稳定性;
31.步骤三,通过自锚机构的配合使用,通过把手211转动螺纹杆27配合螺纹环26向外移动,通过轴承座28带动自锚杆29向外拉动,带动倒刺210的外端均贯穿对应的斜孔并深入至巷道围岩内,从而增加了侧板21与巷道内壁之间的稳定性;
32.步骤四,侧板21的里侧面底部通过固定杆24与t形座22的顶面中部连接,t形座22的顶面两侧的一对t形销23的底端均深深插设在巷道内地面,增加了侧板21底部与地面连接的稳定性。
33.本实用新型通过各机构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巷道围岩顶部及两侧易变形的问题,且整体设计结构安装拆卸方便,增加了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