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缆测井马笼头的制作方法

2021-09-18 01:5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测井 笼头 电缆 石油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测井领域,具体的说涉及该领域内的一种电缆测井马笼头。


背景技术:

2.使用于石油测井领域的马笼头能够通过打缆的方式实现测井电缆与测井仪器的连接,包括机械连接和电连接;马笼头多采用安全拉力棒作为结构弱点,在仪器遇阻时安全拉力棒能够被动断裂,以保护测井电缆不被破坏;马笼头在高温高压的泥浆液中工作时必须保证安全拉力棒处于压力平衡的状态,避免安全拉力棒承受内外压力不平衡产生的载荷,以确保拉力棒拉断力的准确性。
3.现有的一些马笼头安全拉力棒的内外压力平衡依靠在拉力棒所在的密闭空腔内部填充高温绝缘硅脂。硅脂将内部密封塞与外界泥浆隔绝,保证了缆芯之间的绝缘。高温绝缘硅脂流动性不好,难以将安全拉力棒所在的密闭空腔完全充满,可能导致安全拉力棒内外压力不平衡,影响马笼头的安全工作。高温绝缘硅脂需要定期清洁、更换以保证内部密封塞缆芯之间的绝缘。硅脂位于仪器内部,清洁时需要拆装较多零部件,过程繁琐,专业性要求高。
4.还有一些马笼头将拉力棒放置在密封的平衡胶囊内,通过填充高温绝缘硅脂实现安全拉力棒的内外压力平衡。此类马笼头同上,都有一定的安全性隐患及硅脂清洁的问题。
5.还有一些马笼头依靠在安全拉力棒所在的密封空腔内部填充硅油,通过平衡活塞实现安全拉力棒的内外压力平衡。高温硅油相对于绝缘硅脂,流动性好,能够将安全拉力棒所在的密闭空腔完全充满。高温硅油常规清洁时,只需要通过油孔放出被污染的硅油,并补注清洁的高温硅油即可,并不需要拆装较多零部件,过程简单、方便。但此类马笼头压力平衡结构相对较为复杂。
6.另一些马笼头同样将安全拉力棒放置在密封的平衡胶囊内,通过在平衡胶囊内填充高温硅油确保安全拉力棒的内外压力平衡。但其注油孔位于仪器内部,注油不方便。为保证扶正效果,其扶正外壳与打捞外壳之间径向空间狭小,泥浆排除困难,严重时可能导致泥浆堆积在平衡胶囊外部,影响安全拉力棒的内外压力平衡,带来安全隐患。电缆打缆时仍需要拆卸较多零部件,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优化了安全拉力棒内外平衡结构的电缆测井马笼头。
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电缆测井马笼头,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如下部件:安全拉力棒的两端分别通过螺纹与上接头和转接头连接,在上接头和转接头之间安装防转棒,防转棒套在安全拉力棒上,并在防转棒上设置过油孔,在上接头和转接头之间还绑扎平衡胶套,将安全拉力棒密封在上接头、转接头和平衡胶套之间的空腔中,在上接头上设置两处以上的注油孔,各注油
孔与上述的空腔相通,在空腔内填充硅油,在注油孔上安装注油螺钉,注油螺钉与注油孔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在上接头位于空腔内的端面上布置密封塞孔并安装密封塞组件,保护帽螺纹连接在上接头的末端,在转接头的缩颈处安装扶正环,打捞外壳的一端与上接头螺纹连接,另一端搭在扶正环上,并在打捞外壳上设置两个以上的泥浆出入孔,密封塞座的一端与转接头的前端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打缆钢筒螺纹连接,在密封塞座与打缆钢筒相邻的端面上布置密封塞孔并安装密封塞组件,测井电缆的打缆锥框组件打缆后通过防转螺钉固定在打缆钢筒内部,在打缆钢筒上设置两个以上的带螺纹孔并用螺钉密封,在打缆钢筒内填充硅脂。
10.进一步的,在上接头和转接头上均设置过油孔,并在转接头上开有中心孔。
11.进一步的,平衡胶套通过高强度合金线绑扎在上接头和转接头之间,平衡胶套采用耐高温耐腐蚀氟橡胶制作。
12.进一步的,注油螺钉与注油孔之间通过o形密封圈密封。
13.进一步的,上接头的密封塞组件与上接头之间通过o形密封圈密封,该密封塞组件包括单芯塞、铜套和胶套。
14.进一步的,在扶正环的外表面开设两道以上的导泥浆槽,并在其中的一道导泥浆槽上设置割开扶正环的割缝。
15.进一步的,在上接头与打捞外壳相连接的螺纹上方设置一道径向密封的o形密封圈,此外还在打捞外壳与上接头之间布置铜垫。
16.进一步的,在密封塞座的两端螺纹处各设置一道o形密封圈,并在密封塞座与转接头和打缆钢筒之间均设置防松螺钉。
17.进一步的,在防转螺钉上安装一道径向o形密封圈。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电缆测井马笼头,改进了马笼头电缆打缆部分的结构设计,使马笼头的拆卸、装配、维护保养简单方便,降低了对使用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优化了安全拉力棒的内外平衡结构,确保马笼头在石油油井中高温高压等极端环境下能够安全、可靠地工作。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公开电缆测井马笼头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公开电缆测井马笼头中过油孔的位置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公开电缆测井马笼头中扶正环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公开电缆测井马笼头中密封塞座与转接头和打缆钢筒之间防松螺钉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缆测井马笼头,包括如下部件:安全
拉力棒24的两端分别通过螺纹与上接头7和转接头4连接,在上接头和转接头之间安装防转棒1,防止上接头与转接头发生相对转动,避免安全拉力棒发生旋转脱扣。防转棒套在安全拉力棒上,并在防转棒上设置过油孔,在上接头和转接头之间还绑扎平衡胶套25,将安全拉力棒密封在上接头、转接头和平衡胶套之间的空腔中,在上接头上设置两处以上的注油孔,各注油孔与上述的空腔相通,可以通过各注油孔向空腔内填充耐高温硅油,以便平衡空腔内外压力。填充完毕后再在注油孔上安装注油螺钉11,注油螺钉与注油孔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各注油孔均分布在马笼头外部,充注及清洁硅油都十分简单方便。
26.在上接头位于空腔内的端面上布置多处密封塞孔并安装密封塞组件21,保护帽10螺纹连接在上接头的末端,在转接头的缩颈处安装扶正环2,保证上接头和安全拉力棒的居中,避免安全拉力棒受弯矩的影响,以保证安全。打捞外壳6的一端与上接头螺纹连接,另一端搭在扶正环上,并在打捞外壳上设置两个以上的泥浆出入孔,以确保泥浆顺利出入,避免积存在打捞外壳内部,同时实现内外压力的平衡。
27.密封塞座5的一端与转接头的前端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打缆钢筒3螺纹连接,在密封塞座与打缆钢筒相邻的端面上布置多处密封塞孔并安装密封塞组件26,测井电缆的打缆锥框组件30打缆后通过防转螺钉8固定在打缆钢筒内部,防止打缆锥框组件的转动及轴向窜动。在打缆钢筒上设置两个以上的带螺纹注硅脂孔,从注硅脂孔向打缆钢筒内注入绝缘硅脂直至注满后用螺钉密封带螺纹注硅脂孔,减小泥浆侵入。绝缘硅脂能隔绝泥浆及密封塞,以保证密封塞之间的绝缘。打缆钢筒及马笼头内跟打缆相关的组件通过密封塞座独立出来,位于马笼头的末端及外端,提高了电缆打缆或者对打缆组件维护的便捷性。
28.如图2所示,在上接头、防转棒和转接头上均设置过油孔31,确保安全拉力棒各个部位完全浸泡在硅油中,实现内外压力平衡。在转接头上开有中心孔,方便线缆走线。
29.平衡胶套通过高强度合金线绑扎在上接头和转接头之间,平衡胶套采用耐高温耐腐蚀氟橡胶制作。注油螺钉与注油孔之间通过o形密封圈密封。上接头的密封塞组件与上接头之间通过o形密封圈密封,该密封塞组件包括单芯塞、铜套和胶套等。
30.如图3所示,在扶正环的外表面开设两道以上的导泥浆槽32,确保泥浆顺利出入。在其中的一道导泥浆槽上设置割开扶正环的割缝33,以便扶正环套到转接头上,仅有一条割缝也能使扶正环更为牢固的附着在转接头上,防止其落井。
31.在上接头与打捞外壳相连接的螺纹上方设置一道径向密封的o形密封圈,防止泥浆侵入螺纹间隙并方便拆卸。此外还在打捞外壳与上接头之间布置铜垫9,防止螺纹松脱。在密封塞座的两端螺纹处各设置一道o形密封圈,避免泥浆侵入螺纹及马笼头内部。如图4所示,在密封塞座与转接头和打缆钢筒之间均设置防松螺钉34,防止螺纹松脱。在防转螺钉上安装一道径向o形密封圈,防止泥浆侵入马笼头内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