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油井井口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9-22 21: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油井 井口 保护装置 设备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井井口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油井是通过钻井方法钻成的孔眼。一般油井在钻达油层后,下入油层套管,并在套管与井壁间的环形空间注入油井水泥,以维护井壁和封闭油、气、水层,后按油田开发的要求用射孔枪射开油层,形成通道,下入油管,用适宜的诱流方法,将石油由油井井底上升到井口。
3.在实际的生产中,使用抽油杆插入油井中进行生产,为了避免抽油杆与油井壁接触,通常会在井口使用防护设备。申请号为cn201520256917.8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抽油井防护装置来防护现有技术中抽油井的光杆和密封盘根极易摩擦受损的技术问题。但是由于其在实际使用中难以和油井进行固定,因此长时间的生产会造成晃动而导致与井口摩擦对损害井口,因此极易造成井口塌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井井口保护装置,其采用保护气囊与井壁牢固卡接,能够有效地避免生产作业中的晃动问题,并且能够有效地实现对井口的保护。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油井井口保护装置,包括移动车体,以及活动设置设置在移动车体上的保护设备;
6.所述移动车体包括车体本体,设置在车体本体前端的起重组件,以及设置在车体本体上的起重电机;所述起重组件包括安装在车体本体上的起重架,设置在起重架上的滑轮组件,以及于保护设备活动连接的起重杆;所述起重杆通过绳索与起重电机连接,且绳索穿过滑轮组件;
7.所述保护设备包括搭载盖,以及能够活动套设在搭载盖上的保护气囊;
8.所述搭载盖包括搭载板,以及安装在搭载板下端的第一连接套管;所述搭载板与第一连接套管连接处开设有供作业设备穿过的穿孔;
9.所述保护气囊包括能够套设在第一连接套管上的第二连接套管,安装在第二连接套管外壁上的充气囊,以及放置在充气囊内部的环肋;
10.所述充气囊为环形结构,且充气囊内部包括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二空腔位于第一空腔外端;所述环肋放置在第二空腔内;
11.所述移动车体上设置有充/放气设备,所述充/放气设备能够对第一空腔充/放气。
12.进一步地,所述保护设备还包括防护塞,所述防护塞包括底塞,安装在底塞上的连接杆;所述底塞能够塞进穿孔内;利用防护塞能够对油井在不作业时进行密封。
13.进一步地,所述底塞外圈壁上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能够有效增强密封性能。
14.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把手;设置的把手在使用时能够增强灵活性。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套管下端设置有用于卡住第二连接套管的卡槽;利用卡槽能够有效地防止第二连接套管从第一连接套管上滑落。
16.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囊外壁上设置有防护垫,所述防护垫采用环形橡胶垫;避免了冲气囊与井壁直接接触易对冲气囊造成摩擦损伤的问题。
17.进一步地,所述环肋采用6~8个椭圆形钢丝网交叉轮辐设置成圆柱结构;能够对冲气囊起到塑性作用。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利用移动车体对保护设备进行运输能够有效地减少使用者因运输带来的作业量;利用保护设备的保护气囊与油井井壁紧密接触,有效地保证了保护设备在使用时的牢固性,避免了因保护设备晃动而造成的井口塌陷问题;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适用范围交广,适合大量推广。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保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保护设备的剖视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保护气囊的剖视图;
23.图5是本实用环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保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保护气囊的剖视图;
26.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保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7.其中,1

移动车体、11

车体本体、12

起重组件、121

起重架、122

滑轮组件、123

起重杆、13

起重电机、2

保护设备、21

搭载盖、211

搭载板、2110

穿孔、212

第一连接套管、2120

卡槽、22

保护气囊、221

第二连接套管、222

充气囊、2221

第一空腔、2222

第二空腔、223

环肋、224

防护垫、23

防护塞、231

底塞、232

连接杆、2320

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8.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油井井口保护装置,包括移动车体1,以及活动设置设置在移动车体1上的保护设备2;
29.如图1所示,移动车体1包括车体本体11,设置在车体本体11前端的起重组件12,以及设置在车体本体11上的起重电机13;起重组件12包括安装在车体本体11上的起重架121,设置在起重架121上的滑轮组件122,以及于保护设备2活动连接的起重杆123;起重杆123通过绳索与起重电机13连接,且绳索穿过滑轮组件122;
30.如图2、3所示,保护设备2包括搭载盖21,以及能够活动套设在搭载盖21上的保护气囊22;
31.搭载盖21包括搭载板211,以及安装在搭载板211下端的第一连接套管212;搭载板211与第一连接套管212连接处开设有供作业设备穿过的穿孔2110;
32.保护气囊22包括能够套设在第一连接套管212上的第二连接套管221,安装在第二连接套管221外壁上的充气囊222,以及放置在充气囊222内部的环肋223;其中,环肋223采用6个椭圆形钢丝网交叉轮辐设置成圆柱结构;
33.如图4所示,充气囊222为环形结构,且充气囊222内部包括第一空腔2221和第二空腔2222,第二空腔2222位于第一空腔2221外端;如图5所示,环肋223放置在第二空腔2222内;
34.移动车体1上设置有充/放气设备,充/放气设备能够对第一空腔2221充/放气。
35.其中,搭载板211上设置有挂环,起重杆123下端设置有挂钩,起重杆123能够通过挂钩、挂环与搭载板211活动连接;第一连接套管212下端设置有用于卡住第二连接套管221的卡槽2120。
36.使用时,通过移动车体1上的起重组件12将保护设备2移动至油井井口,然后通过起重组件12将保护设备2降落在井口,在通过充/放气设备对第一空腔2221充气,使得充气囊222与井壁接触牢固后即可。
37.需要说明的是:起重电机13采用型号为yzr250m1

6的亚重起重机;充/放气设备采用马牌s21充/放气机。
38.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6所示,保护设备2还包括防护塞23,防护塞23包括底塞231,安装在底塞231上的连接杆232;底塞231能够塞进穿孔2110内;底塞231外圈壁上设置有密封圈;连接杆232上设置有把手2320。
39.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7、8所示,充气囊222外壁上设置有防护垫224,防护垫224采用环形橡胶垫。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