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高强度逃生管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5:0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逃生 管材 高强度 管道 技术


1.本实用新型属于管材领域,涉及逃生管道技术,尤其是一种新型高强度逃生管。


背景技术:

2.在隧道或者矿井这种工作环境来说,非常容易发生塌方事故,当出现塌方事故时,现场人员需要通过逃生管道逃离事故现场,而逃生管道容易在事故中出现变形、弯曲等问题,从而使得逃生人员往往在事故现场无法逃离并及时到达安全地带。
3.目前常见的逃生管道有金属管道、水泥管道等。金属管道重量大、时间长了容易生锈、耐腐蚀性能差,水泥逃生管道成本较低,然后重量大、抗压性能差,安全系数低,在施工过程中要求逃生管道的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成本低等诸多要求,显然无论是金属逃生管道还是水泥逃生管道均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4.通过检索发现如下与本技术相关的专利文献,具体公开内容如下:
5.1、frp波纹管型隧道施工逃生管道(cn209053635u),所述frp波纹管型隧道施工逃生管道由frp波纹管节段经其管端frp法兰盘螺栓连接组成;所述frp波纹管节段的管壁为frp梯形波纹管壁,所述frp梯形波纹管壁由沿管轴向呈间断型圆柱面的波峰外管壁和波谷内管壁及连接二者的斜波管壁组成。
6.2、一种逃生管道(cn208546187u),包含管头、管身、连接弯头,凹槽、凸边、密封装置、大头、小头,所述管头为管身的一端制作而成,管头的直径大于管身的直径;管头内圈设置有凹槽,凹槽突出至管头外表面形成凸边,密封装置镶嵌安装在凹槽内;所述的连接弯头一端为大头,连接弯头另一端为小头,大头为喇叭口结构,小头伸入管头中连接,并通过密封装置密封,管身另一端伸入大头连接。
7.3、一种高强度隧道逃生管道结构(cn208934737u),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延伸形成承头段,管体的另一端延伸形成插头段;所述承头段的内径大于插头段的外径;所述的管体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表层、夹芯层、内表层,所述的外表层、内表层均为玻璃钢层,所述的夹芯层为树脂粘结陶粒层,所述的承头段、插头段均由玻璃钢制成;所述内表层的内壁设有若干环形凸肋,所述的环形凸肋与内表层为一体式结构。
8.通过技术特征的对比,上述公开专利文献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结构不相同,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创造性及新颖性。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质量轻、耐高冲击性能好,抗堆压性能好的新型高强度逃生管。
10.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1.一种新型高强度逃生管,包括内管体以及外管体,所述内管体的一端延伸形成承头段,内管体的另一端延伸形成插头段;所述承头段的内径大于插头段的外径;所述内管体的管壁为中空结构,在该管壁的中空内填充有泡沫形成缓冲层,所述内管体的外表面一体
制有螺纹槽,内管体的内表面均布间隔轴向制有竖直槽,所述螺纹槽与竖直槽分别交错设置在内管体的外侧和内侧,内管体的管壁截面形成蜂窝状夹层结构,所述内管体中部还同轴外套有外管体,所述外管体与内管体之间还填充有泡沫形成弹性层。
12.而且,所述螺纹槽和竖直槽的横截面均为弧形。
13.而且,所述内管体由高分子聚乙烯材料一体制成。
14.而且,所述内管体的内径为0.65m

0.7m,内管体的整体壁厚为25

,所述螺纹槽的槽口为60

,进深10

;所述竖直槽的槽口为80

,进深为10


15.而且,所述承头段的内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布间隔一体制有若干个定位插槽,所述插头段外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布间隔一体制有与承头段定位插槽数量相同、相适配的定位插块。
16.而且,所述外管体的外径与内管体的承头段的外径相等。
1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设计内管体中部同轴外套外管体,且外管体与内管体之间设置有泡沫形成弹性层,在内管体上同轴外套外管体,外管体与内管体之间设置有泡沫形成弹性层,大大提高了本管道的抗压强度、防水防火能力以及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内管体的蜂窝状夹层结构设置,不仅减轻了管道整体重力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整体管壁的强度。
19.本实用新型的内管体的两端一体制有承头段和插头段,且承头段和插头段上对应设置有定位插槽和定位插块,实现相邻管体之间的定位承插拼接。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3.一种新型高强度逃生管,包括内管体3以及外管体1,所述内管体的一端延伸形成承头段9,内管体的另一端延伸形成插头段7;所述承头段的内径大于插头段的外径;所述内管体的管壁为中空结构,且在该管壁的中空结构内填充有泡沫形成缓冲层4,所述泡沫由发泡剂a和发泡剂b混合制成,所述内管体的外表面一体制有螺纹槽6,所述内管体的内表面均布间隔轴向制有竖直槽5,所述螺纹槽和竖直槽的横截面均为弧形,弧形能减小应力集中,所述螺纹槽与竖直槽分别交错设置在内管体的外侧和内侧,将内管体的管壁截面形成蜂窝状夹层结构,不仅减轻了管道整体重力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整体管壁的强度,所述内管体中部还同轴外套有外管体,所述外管体与内管体之间还填充有泡沫形成弹性层2,且实现保温。
24.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管体为高分子聚乙烯管道,管体的内径为0.65m

0.7m,管体的整体壁厚为25cm,所述螺纹槽的槽口为60

,进深10

;所述竖直槽的槽口为80

,进深为10

,所述外管体为橡胶管,其内径为0.9

1.2。
25.所述外管体的外径与内管体的承头段的外径相等。
26.所述承头段的内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布间隔一体制有若干个定位插槽,所述插头段外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布间隔一体制有与承头段定位插槽数量相同、相适配的定位插块8,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插块和定位插槽均为十二条,所述插头段的十二条定位插块与承头段的十二条定位插槽相适配,可实现承插对接。
27.所述插头段的的内径和内管体内径相同,其内表面与内管体内表面为一体结构,均一体制有竖直槽,使得逃生管在承插时,其管体内结构相同,提高逃生速度。
28.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所述两根逃生管道连接时,一根逃生管道的插头段插入另一根逃生管道的承头段内,定位插块与定位插槽配合后再通过可抱箍连接,从而快速实现两根逃生管道的稳定连接,按照上述方式将若干根逃生管道连接形成连续的逃生通道,隧道施工时将逃生通道接入隧道中,当隧道发生塌翻时,施工人员第一时间进入逃生通道内并沿着逃生通道逃生到地面上。
29.本实用新型中的逃生管整体耐高冲击性能好,抗堆压性能好、质量轻、耐腐蚀,安装、拆卸均非常方便,可以重复使用,整体成本较低。
30.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