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煤矿井下工作面锚杆液压拉拔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9: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煤矿 拉拔 工作面 井下 液压


1.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工作面锚杆液压拉拔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煤矿井下工作面煤巷支护作业中普遍使用锚杆支护,由于其特殊构造,使得锚杆与周围的岩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现有煤矿井下开采工艺及现场的实际操作,造成锚杆混杂在煤中很难将其全部挑出,部分锚杆混入煤中进入主煤流带式输送机,对沿线带式输送机胶带造成损伤或落料点棚口堵塞,严重影响井下正常生产运输,同时停机率的频率增加也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主煤流带式输送机智能集控系统的正常运行,目前传统的退锚装置的油缸受行程约束又比较笨重,导致退锚时间长,且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煤矿井下工作面锚杆液压拉拔装置,解决了目前煤矿井下退锚杆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下,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煤矿井下工作面锚杆液压拉拔装置,包括千斤顶、支撑筒、连接螺套、连接杆、高压胶管、换向阀操作台,所述换向阀操作台内设置有乳化液泵,所述千斤顶包括顶压器、退锚环、锚杯、工具锚、内缸、中缸、外缸、密封盖、锁紧螺母、后盖,所述顶压器的前端设有支撑筒,所述顶压器的外表面为锥形面,所述支撑筒与顶压器连接端的内侧设有锥形面,并与顶压器的外表面相匹配,所述千斤顶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与进油口通过高压胶管与换向阀操作台连接,所述连接螺套设在连接杆的一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套装在所述千斤顶内部,所述顶压器内套装有阻挡环,用于阻挡锚固剂。
6.进一步的,所述顶压器内设有通孔,所述阻挡环设在所述通孔中,所述阻挡环与顶压器同轴设置。
7.进一步的,所述阻挡环外露一端设有阻挡齿,所述阻挡齿呈圆周式设在阻挡环的端部,所述阻挡齿的方向均向阻挡环的中心轴倾斜,所述阻挡齿所构成的最小圆的直径与锚杆的直径相同。
8.进一步的,所述阻挡齿上设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上设有凸点。
9.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10.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井下乳化液泵为动力源,由液压支架控制阀控制推拉千斤顶往复运动,流量大,速度快,退锚时间短,强度高,使用寿命长,操作方便,该装置的千斤顶前端设有与其匹配的连接筒和连接杆,可在锚杆长度不满足原拉拔条件时仍然可以拉拔,在顶压器内设有阻挡环,可将锚固剂阻挡在千斤顶外,防止进入千斤顶内部导致其损坏,该装置体积小,重量轻,操作和维修方便,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在狭小空间内解决工作面煤巷退锚难题。
附图说明
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千斤顶与支撑筒、连接杆、连接螺套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拉拔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顶压器;2—退锚环;3—锚杯;4—工具锚;5—内缸;6—中缸;7—外缸;8—密封盖;9—锁紧螺母;10—后盖;11—支撑筒;12—连接螺套;13—连接杆;14—进油口;15—出油口;16—高压胶管;17—换向阀操作台;18—阻挡环;19—锚杆;20—托盘;21—螺母;22—千斤顶。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16.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工作面锚杆19液压拉拔装置,包括千斤顶22、支撑筒11、连接螺套12、连接杆13、高压胶管16、换向阀操作台17,换向阀操作台17内设置有乳化液泵,千斤顶22包括顶压器1、退锚环2、锚杯3、工具锚4、内缸5、中缸6、外缸7、密封盖8、锁紧螺母219、后盖10,顶压器1的前端设有支撑筒11,顶压器1的外表面为锥形面,支撑筒11与顶压器1连接端的内侧设有锥形面,并与顶压器1的外表面相匹配,千斤顶22设有进油口14和出油口15,该出油口15与进油口14通过高压胶管16与换向阀操作台17的乳化液泵连接,连接螺套12设在连接杆13的一端,连接杆13的另一端套装在千斤顶22内部,顶压器1内设有通孔,阻挡环18设在通孔中,阻挡环18与顶压器1同轴设置,该阻挡环18用于阻挡锚固剂。
17.进一步的,阻挡环18外露一端设有阻挡齿,阻挡齿呈圆周式设在阻挡环18的端部,阻挡齿的方向均向阻挡环18的中心轴倾斜,阻挡齿所构成的最小圆的直径与锚杆19的直径相同。
18.进一步的,阻挡齿上设有橡胶套,橡胶套上设有凸点,用于阻挡锚固剂的同时保护锚杆19表面。
19.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开始退锚时,将固定锚杆19的螺母21和托盘20取下,将连接杆13前端的连接螺套12连接在锚杆19的端部,然后套装好支撑筒11,将千斤顶22从连接杆13的后端插入,推动千斤顶22,使千斤顶22的顶压器1的外端锥面与支撑筒11的内侧锥形面贴合,采用工作面液压支架乳化液泵作为动力源,它可提供250kn以下的拉拔力,用高压胶管16将乳化液泵与拉拔千斤顶22连接,采用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控制乳化液的流向,从而控制千斤顶22的往复运动,千斤顶22内置工具锚4,可实现自动锚固和自动退锚,当锚杆19已被拨出一段距离后,可将连接杆13及其连接螺套12、支撑筒11拆下,然后将锚杆19插入千斤顶22,通过油缸往复运动自行抓紧和松开锚杆19,对锚杆19进行多次拉拔,每次往复都将锚杆19拔出一段,直至锚杆19全部拔出。
20.1、进行张拉时:液压油通过出缸油口进入,推动中缸6前移,当退锚环2离开工具锚4后,工具锚4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向前移动并抱紧锚杆19。随着液压油的进入,中缸6不断前
移,当顶压器1体前端顶到托盘20时开始张拉锚杆19。
21.2、退出张拉时:液压油通过回缸油口进入,中缸6后移,当退锚环2顶到工具锚4后,工具锚4锚片后移并外张,松开抱紧的锚杆19,实现工具锚4的自动退锚。
22.本实施例的煤矿井下工作面锚杆液压拉拔装置现已在高河矿井下进行了两次的拉拔实验,经过改造后已经能够满足矿方的使用要求,解决了在狭小空间内解决工作面煤巷退锚难题,实现矿井主煤流带式输送机智能集控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该装置采用井下乳化液泵为动力源,由液压支架控制阀控制推拉千斤顶往复运动,流量大,速度快,退锚时间短,强度高,使用寿命长,操作方便。
23.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煤矿井下工作面锚杆液压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千斤顶、支撑筒、连接螺套、连接杆、高压胶管、换向阀操作台,所述换向阀操作台内设置有乳化液泵,所述千斤顶包括顶压器、退锚环、锚杯、工具锚、内缸、中缸、外缸、密封盖、锁紧螺母、后盖,所述顶压器的前端设有支撑筒,所述顶压器的外表面为锥形面,所述支撑筒与顶压器连接端的内侧设有锥形面,并与顶压器的外表面相匹配,所述千斤顶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与进油口通过高压胶管与换向阀操作台连接,所述连接螺套设在连接杆的一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套装在所述千斤顶内部,所述顶压器内套装有阻挡环,用于阻挡锚固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工作面锚杆液压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压器内设有通孔,所述阻挡环设在所述通孔中,所述阻挡环与顶压器同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工作面锚杆液压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环外露一端设有阻挡齿,所述阻挡齿呈圆周式设在阻挡环的端部,所述阻挡齿的方向均向阻挡环的中心轴倾斜,所述阻挡齿所构成的最小圆的直径与锚杆的直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工作面锚杆液压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齿上设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上设有凸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工作面锚杆液压拉拔装置;技术方案包括千斤顶、支撑筒、连接螺套、连接杆、高压胶管、换向阀操作台,换向阀操作台内设置有乳化液泵,千斤顶内的顶压器的前端设有支撑筒,顶压器的外表面为锥形面,支撑筒与顶压器连接端的内侧设有锥形面,并与顶压器的外表面相匹配,千斤顶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出油口与进油口通过高压胶管与换向阀操作台连接,连接螺套设在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套装在所述千斤顶内部,顶压器内套装有阻挡环,用于阻挡锚固剂;解决了目前煤矿井下退锚杆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下,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的问题。题。题。


技术研发人员:高保同 刘少兵 裴明轩 秦国栋 孙旭鹏 杨桐林 刘永安 陈思宇 吴天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潞安煤炭技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11
技术公布日:2021/10/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