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工位的自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1-12 10: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非标 自动检测 装置 自动化 工位
一种多工位的自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非标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工位的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非标自动化领域中,通过多个检测器检测表盘以得到全面的数据参数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发明人发现现有表盘检测过程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检测表盘尺寸过程中,作为手表的承载基座,表盘上开设的大量的形状复杂的安装孔洞,对这样的表盘进行检测,需要多个检测器多角度检测才能得到全面的检测数据,由于检测器的数量较多则使得检测工位增加,从而导致整个装置较为繁琐,增大了其占地面积。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多工位的自动检测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工位的自动检测装置,其通过对应检测工位的检测组件共用同一个固定支架,以此减少了固定组件的使用,从而简化装置结构,减小装置的占地面积。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的一种多工位的自动检测装置,包括:

固定支架;

检测机构,其对应依次形成检测表盘的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工位、第四检测工位;以及

定位治具,其依次移动至对应所述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工位、第四检测工位处;

其中,所述定位治具上表面上开设有用于承放表盘的承料腔,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定位检测组件、外形检测组件以及尺寸检测组件,所述定位检测组件、外形检测组件以及尺寸检测组件内的部分检测结构被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并使其依次对应所述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工位、第四检测工位。

优选地,所述外形检测组件及尺寸检测组件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的一侧,所述定位检测组件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的另一侧;

所述外形检测组件及尺寸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定位检测组件的两侧,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工位、第四检测工位形成环形排布的布置结构。

优选地,所述定位治具上下贯穿以形成所述承料腔,所述定位治具的一侧处敞开形成敞口并与所述承料腔连通;

所述定位检测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检测工位上方的第一检测模组以及对应在所述第一检测工位下方的背光源;

所述尺寸检测组件包括与所述第四检测工位的下方设置有底部检测模组,所述底部检测模组安装在一底板上;

所述底板延伸至所述第一检测工位下方位置,所述背光源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

优选地,所述尺寸检测组件包括侧孔检测模组以及对应所述侧孔检测模组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并且其另一端靠近所述承料腔使得所述背光模组生成的光线照射在所述承料腔内。

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的照射端面上垂直安装有导光板;

所述导光板包括导光部,当所述导光部伸入至所述承料腔内时,所述背光模组内生成的光线通过所述导光部折射至对应所述侧孔检测模组。

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提供光线的辅助光源,所述辅助光源与所述定位治具的上表面平行设置;

所述导光板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导光部一体式结合形成t型的折光结构,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贯穿其侧面的套接孔,所述导光板通过所述辅助光源穿套在所述套接孔内,从而使其与所述辅助光源连接。

优选地,所述定位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模组,所述第一检测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检测工位的两侧;

所述第一检测模组包括第一视觉检测部以及用于承放在所述第一视觉检测部的延展板;

所述延展板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以使得所述延展板处于竖直状态或平铺状态,从而设置在所述第一检测工位相对应两侧的所述第一视觉检测部处于非共线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定位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二检测模组,所述第二检测模组位于在所述第一检测工位的上方;

所述第二检测模组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第二检测模组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检测工位两侧且相对所述第一检测工位所处的水平面倾斜。

优选地,所述外形检测组件包括上检测模组以及下检测组件,所述上检测模组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使其位于所述第二检测工位的上方,所述下检测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检测工位的下方;

所述下检测组件包括上检测模组以及驱动所述上检测模组的第一直线驱动模组;

所述下检测模组包括有对应所述上检测模组的光源以及底部检测器,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模组的驱动下,所述光源及底部检测器依次移动至对应所述第二检测工位的正下方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下检测模组还包括连接支座,所述连接支座包括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模组传动连接的底板以及竖直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朝向所述定位治具延伸的第一承接部;

所述底部检测器安装在所述第一承接部的侧壁上,所述光源安装在所述第一承接部的顶端。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工位的自动检测装置,通过对应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工位、第四检测工位的检测组件共用同一个固定支架,减少了固定组件的使用,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从而简化装置结构,减小装置的占地面积,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定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定位组件的部分结构仰视图;

图6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外形检测组件的正视图;

图7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下检测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外形检测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尺寸检测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尺寸检测组件的正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定位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定位治具的剖视图。

图中所示:

1、定位组件;

11、第一检测模组;

111、第一安装台;112、延展板;113、第一视觉检测部;

12、第二检测模组;121、第二视觉检测部;122、第二安装台;

13、固定支架;131、立柱;132、横梁;

14、背光源;

2、外形检测组件;

21、下检测模组;

211、连接支座;

2111、第一承接部;2112、底板;2113、第二承接部;

2114、顶板;

212、线扫检测器;

213、光源;

214、底部检测器;

22、上检测模组;

23、第一直线驱动模组;

24、第二直线驱动模组;241、驱动器;242、动力输出端;243、安装板;

4、尺寸检测组件;

41、侧孔检测模组;411、检测器本体;412、前置光源;

42、背光模组;

421、辅助光源;422、垂直驱动器;423、导光板;4231、套接孔;424、连接板;4241、让位孔;

43、底部检测模组;

44、调节驱动模组;441、第一水平驱动部;442、第二水平驱动部;443、安装座;

45、光源;

46、底板;461、基板本体;462、夹紧块;

52、定位治具;

521、基座;

5211、延伸部;

5212、支撑板;

5214、让位口;

5216、挡料端;

5217、承料块;

5218、挡部;

526、调节模组;

5261、螺钉;5262、定位调节块;5263、缓冲块;5264、复位件;

8、表盘;81、表耳;82、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中技术方案中,参考图1和2中示出了一种多工位的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3;

检测机构,其对应依次形成检测表盘8的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工位、第四检测工位;以及

定位治具52,其依次移动至对应所述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工位、第四检测工位处,所述定位治具52上表面上开设有用于承放表盘8的承料腔;

其中,检测机构包括定位检测组件,其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13的一侧;外形检测组件2,以及

尺寸检测组件4,其包括侧孔检测模组41以及对应所述侧孔检测模组41的背光模组42;

所述定位检测组件、外形检测组件2以及尺寸检测组件4内的部分检测结构被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13上并使其依次对应所述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工位、第四检测工位。

对应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工位、第四检测工位的检测组件共用同一个固定支架13,减少了固定组件的使用,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从而简化装置结构,减小装置的占地面积,若定位检测组件、外形检测组件2以及尺寸检测组件4安装在不同支架上,为了避免支架间产生干涉,势必要将支架布置远离检测工位的位置处,从而增加装置的占地面积;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13设置在所述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工位、第四检测工位上方,具体地,所述固定支架13横架在所述第二检测工位、第四检测工位的上方,可极大的减小装置的占地面积。

所述外形检测组件2及尺寸检测组件4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13的一侧,所述定位检测组件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13的另一侧;

所述外形检测组件2及尺寸检测组件4设置在所述定位检测组件的两侧,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工位、第四检测工位形成环形排布的布置结构,通过将所述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工位、第四检测工位布局呈环形的结构方便将所述定位检测组件、外形检测组件2以及尺寸检测组件4布置在所述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工位、第四检测工位的外围,采用合理的布局方式使得整个装置的布局更加紧凑,进而减少该检测装置的面积,同时,环形的布局方式方便实现其循环移动,便于定位治具52依次移动至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工位、第四检测工位并循环往复,从而提高自动化水平,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其中一所述定位治具52;所述侧孔检测模组41用于检测另一所述定位治具52,所述背光模组42包括辅助光源421以及与所述辅助光源421传动连接的垂直驱动器422,所述垂直驱动器422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13的另一侧上,所述辅助光源421通过所述垂直驱动器422驱动沿垂直方向伸入至所述承料腔内,通过定位检测组件以及尺寸检测组件4公用一个固定支架13,由于固定支架13的横跨距离较大,若使用多个固定支架13容易产生干涉,则势必会增大装置的体积,因此,公用一个固定支架13,简化检测装置的结构,减小装置的面积,使得其更加紧凑。

参考图12所示,表盘8呈环形结构其内部中空并且上下贯穿以形成中心孔,表盘8的侧壁呈圆弧状,同时,在表盘8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形状不同的通孔,具体地,在表盘8一侧上设置有三个不同形状的通孔,在表盘8的内部设置有相对所述表盘8内壁倾斜的内孔82,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对内孔82进行检测以确定其形状及尺寸;表盘8相对的两侧壁上开设有向内凹陷的表耳81,具体地,在其中一侧的表耳81内设置有一通孔,且该通孔不设置在表盘8的中心位置处,当表盘8放置在所述定位治具52上的固定位置处,由于表盘8其外形形状规整,容易出现表盘8摆放方向相反或者摆放姿态相反的问题。

所述基座521作为该定位治具52的连接架,所述定位治具52内的其他零部件结构安装在基座521,从而将各部件连接形成一整体;所述基座521包括支撑板5212以及延伸部5211,所述延伸部5211设置在表盘8两侧以用于限制表盘8位置;

在一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板5212与所述延伸部5211一体式结合形成l型的基座521。

所述延伸部5211的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检测模组11的位置处开设有贯穿内外的检测通孔52111,所述检测通孔52111分别对应两侧的所述第一检测模组11,使得所述第一检测模组11透过所述检测通孔52111检测表盘8的通孔。

如图3-5所示,所述定位检测组件包括检测模组,其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13上;所述检测模组包括第一检测模组11,所述第一检测模组11的数量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检测模组11设置在表盘8对应的两侧位置处并且非共线设置,设置在两侧的所述第一检测模组11处于错位状态以便于对应两摆放姿态的表盘8(具体地,一摆放姿态为正常将表盘8放置在固定位置上,另一摆放姿态为表盘8沿其中心轴线水平转动180°后放置在固定位置),在这两中情况下所述第一检测模组11可检测到表盘8上的通孔,通过错位设置的第一检测模组11,从表盘8两侧进行检测以便于确定表盘8的摆放位置,从而提高检测效率当,两侧的其中一所述第一检测模组11检测到表盘8上的通孔,即可判断表盘8的摆放位置正确。

所述第一检测模组11包括第一视觉检测部113以及用于承放在所述第一视觉检测部113的延展板112;

所述固定支架13包括竖立设置在基面上的立柱131,所述延展板112安装在所述立柱131上以使得所述延展板112处于竖直状态或平铺状态,从而所述第一视觉检测部113处于非共线位置处。

所述延展板112的上表面处设置有垂直向上延伸的承接块,所述第一视觉检测部113通过所述承接块以及一夹紧块114将其夹紧以固定所述第一视觉检测部113的位置。

更进一步地,为了配合所述第一检测模组11对表盘8的定位,后续地,所述检测模组还包括第二检测模组12,所述第二检测模组12设置在所述定位治具52的上方,通过所述第二检测模组12检测表盘8内的内孔82;

所述固定支架13包括立柱131以及横架在所述立柱131间的横梁132,所述立柱131及横梁132连接形成用于固定所述检测模组的安装支架结构;

所述定位治具52设置在所述横梁132下方,所述第二检测模组12安装在所述横梁132上。

所述第二检测模组12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第二检测模组12相对于所述定位治具52对称布置,在一优选实施检测方案中,通过所述第一检测模组11对表盘8的定位结果,从而控制两所述第二检测模组12中对应的其中一对内孔52进行检测,即使表盘8在两种摆放姿态下所述第二检测模组12仍可对表盘8内的内孔82进行检测,从而提高了容错率,无需对表盘8位置进行调整,以提高检测效率。

所述第二检测模组12包括第二视觉检测部121以及用于承接所述第二视觉检测部121的第二安装台122,所述第二安装台122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13上,所述第二视觉检测部121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台122上以使得所述第二视觉检测部121相对于所述定位治具52上的表盘8倾斜。

所述定位治具52的下方设置有背光源14,以用于对所述第二检测模组12提供光源,所述背光源14放置在所述支撑板5212与所述延伸部5211形成的拐角空间内。

所述延伸部5211设置在表盘8的两侧,所述延伸部5211底部安装有承托表盘8的凸块;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凸块为设于所述延伸部5211底部向内延伸出的承料块5217,使得表盘8的部分搭设在所述承料块5217上,从而将表盘8限位于两所述延伸部5211之间,同时所述延伸部5211内壁上还设在有凸出的挡部5218,从而使得两所述延伸部5211的间距与表盘8的宽度相一致,以便于将表盘8精确的承放在所述承料空间内。

两所述延伸部5211间形成所述承料空间,所述定位治具52还包括用于将表盘8固定在所述承料空间内的固定部。

如图12-14所示,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5211向外伸出端形成敞口,所述敞口内侧壁上设置有延伸形成挡料端5216;

所述外形检测组件2包括上检测组件以及下检测组件,所述上检测组件内置有对应所述承料腔的上检测模组22,所述下检测组件包括下检测模组21以及驱动所述下检测模组21的第一直线驱动模组23;

所述下检测模组21包括有对应所述上检测模组22的光源213以及底部检测器214,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模组23的驱动下,所述光源213及底部检测器214依次移动至对应所述承料腔的正下方;

当所述光源213移动至所述承料腔的正下方时,所述上检测组件对应所述承料腔承放的表盘8由上向下进行检测,而当所述底部检测器214移动至所述承料腔的正下方时,所述底部检测器214由下方向上对所述承料腔内的表盘8进行检测,通过上下布置的检测器,至少可检测出两个参数,通过合理的布局,缩小该机构的结构;同时,通过第一直线驱动模组23带动底部检测器214及光源213移动使得其依次移动至所述承料腔的正下方进行检测操作,利用同一驱动器带动两部件运动实现了切换,减小了驱动设备的使用,从而简化了结构。

如图6-8所示,具体地,所述下检测模组21还包括连接支座211,所述连接支座211包括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模组23传动连接的底板2112以及竖直设置在所述底板2112上并朝向所述定位治具52延伸的第一承接部2111;

所述底部检测器214安装在所述第一承接部2111的侧壁上,所述光源213安装在所述第一承接部2111的顶端。

所述底部检测器21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底部检测器214设置在所述光源213的两侧,在表盘8的两相应的底面侧边上开设有倾斜的底孔,所述底部检测器214相对于所述延伸部5211倾斜以分别对应两底孔且两所述底部检测器214相对于所述光源213对称设置,通过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模组23带动所述底部检测器214移动以对两底孔进行检测。

所述下检测模组21还包括线扫检测器212,所述线扫检测器212设置在靠近所述敞口的一侧处,所述线扫检测器212用于检测表盘8的侧面,所述底板2112上竖直设置有第二承接部2113,所述线扫检测器212安装在所述第二承接部2113的顶部;所述线扫检测器212的位置高于所述光源213,所述线扫检测器212的检测端朝向所述光源213的方向,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模组23的带动下,所述线扫检测器212沿表盘8的侧面方向移动,从而对表盘8的侧面检测。

通过线扫检测器212与底部检测器214共用一驱动装置,从而减少了机构内结构,从而简化机构。

所述上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二直线驱动模组24,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模组24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13的横梁132上,所述上检测模组22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模组24传动连接;所述上检测模组22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模组24的驱动下,其沿垂直方向往复运动,以调整所述上检测模组22与所述承料腔的间距,所述上检测模组22为一视觉检测器,通过调节其与表盘8的间距从而得到更加清晰的成像。

如图9-11所示,所述尺寸检测组件4包括侧孔检测模组41,其靠近设置在所述定位治具52的一侧,具体地,侧孔检测模组41设置在摆放有表盘8的靠近有上述三个通孔一侧的所述定位治具52外部,通过所述侧孔检测模组41检测通孔参数;以及

背光模组42,其包括辅助光源421以及驱动所述辅助光源421伸入至所述承料腔内的垂直驱动器422,所述辅助光源421从所述中心孔84内朝向上述的通孔位置照射,使得所述辅助光源421与所述侧孔检测模组41分别位于设置有所述通孔的表盘8侧壁的两侧。

所述侧孔检测模组41包括检测器本体411以及安装在所述检测器本体411检测端上的前置光源412;

所述定位治具52的一侧处敞开形成敞口并与所述承料腔连通,所述前置光源412设置在所述敞口与所述检测器本体411之间并且所述辅助光源421对应照射所述敞口方向。

前置光源412照向表盘8侧面上的三个通孔所形成的图像,由于其上设置有倒角,仅能以最外围的孔形成图像,其包括了内部的中空孔以及倒角的部分,而其内中空的孔径无法被检测出来,而由背光模组42照射再由所述检测器本体411成像形成的,而由于背光模组42仅能从通孔的中空内穿过,因此所成型的图像可以简单地检测出中空的孔径大小,以此可满足不同地检测要求,使得检测参数更全面,检测精度更高。

所述背光模组42还包括导光板423,所述导光板423垂直安装在所述辅助光源421的照射端面上;

所述导光板423包括导光部,当所述导光部伸入至所述承料腔内时,所述辅助光源421内的光线通过所述导光部折射至所述敞口处,为了避免辅助光源421伸入表盘8内时,与表盘8干涉,而导致碰撞损坏表盘8或辅助光源421,因此,将导光板423伸入至表盘8内。

所述导光板423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导光部一体式结合形成t型的折光结构,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贯穿其侧面的套接孔4231,所述导光板423通过所述辅助光源421穿套在所述套接孔4231内,从而使其与所述辅助光源421连接,所述导光板423与所述辅助光源421连接简单便于装卸。

所述前置光源412呈环形结构并周向布置在所述检测器本体411的边缘位置处。

还包括调节驱动模组44,所述侧孔检测模组41与所述调节驱动模组44传动连接,通过调节驱动模组44驱动所述侧孔检测模组41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调节侧孔检测模组41以对应表盘侧壁上的通孔;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驱动模组44包括第一水平驱动部441以及与所述第一水平驱动部441传动连接的第二水平驱动部442,所述侧孔检测模组41安装在所述第二水平驱动部442的动力输出端上;

所述侧孔检测模组41在所述第一水平驱动部441及第二水平驱动部442的驱动下,使得所述侧孔检测模组41在水平面方向上移动,以满足成像质量的需要。

所述调节驱动模组44还包括安装座443,所述侧孔检测模组41安装在所述安装座443的顶部;

具体地,所述第一水平驱动部441的驱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驱动部442的驱动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水平驱动部441的驱动所述第二水平驱动部442沿表盘8平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水平驱动部442驱动所述安装座443朝向表盘8方向移动。

该检测机构还包括底部检测模组43,其设置在所述延伸部5211的下方,所述背光模组42设置在所述延伸部5211上方,其可检测表盘8的底部,从而方便得到更多的表盘8的尺寸参数,在不减少检测参数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布局的,简化检测工位,使得整个机构更加紧凑。

所述底部检测模组43安装在一底板46,所述底部检测模组43与所述定位治具52间设置有光源45,所述光源45安装在所述底板46上。

所述底板46包括基板本体461,所述光源45设置在所述基板本体461的上表面上;所述底部检测模组43通过一夹紧块462将所述底部检测模组43夹紧固定在所述基板本体461的侧壁上;所述底板46朝向所述定位检测组件方向延伸,使得所述背光源14安装在所述底板46上,使得所述定位检测组件及尺寸检测组件4共用一基板,从而将整个装置连接形成一整体。

所述固定部包括调节模组526,所述调节模组526安装在所述支撑板5212上,所述调节模组526的推动端伸入至所述承料空间内;

其中,表盘8通过所述调节模组526的推动端推动至其另一侧压设在所述挡料端5216上,从而将表盘8固定在所述承料空间内。

所述调节模组526包括定位调节块5262,所述支撑板5212上开设有供所述定位调节块5262滑动的导向槽,所述定位调节块5262至少部分在所述导向槽内滑动,所述导向槽与所述调节块5262间设置有复位件5264;

所述定位调节块5262通过所述复位件5264的弹性回复力沿所述导向槽限定方向,其一端推动表盘8使得表盘8压设于所述挡料端5216。

所述调节模组526还包括螺钉5261,所述螺钉5261与所述定位调节块5262螺纹连接,所述复位件5264为弹簧,以便于套设在所述螺钉5261外并为所述定位调节块5262提供压设表盘8的作用力;通过转动螺钉5261可调节所述定位调节块5262的位置,从而调整承料空间的面积以适宜不同大小的工件;同时,在所述定位调节块5262靠近表盘8的一端上安装有弹性的缓冲块5263,使得在压设表盘8时缓冲块5263进行缓冲以避免刚性接触损坏了表盘8。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发明;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