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热保护功能的微电机后盖的制作方法

2021-05-04 10: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微电机 保护功能 后盖
一种具有热保护功能的微电机后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电机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具有热保护功能的微电机后盖。



背景技术:

微电机,全称“微型电动机”,常用于控制系统或传动机械负载中,用于实现机电信号或能量的检测、解析运算、放大、执行或转换等功能。

现有技术中,微电机的碳刷在与转子的相对摩擦过程中,往往会造成较高的温升或过大的电流,很容易导致微电机过热损坏,影响微电机的使用寿命;另外,微电机后盖中的各元件结构安排不够紧凑、导致安装空间较大,增大微电机的体积,而且后盖中的碳刷架一般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正负极的端子连接的,如此,会导致微电机的制造工艺变得复杂,不利于微电机的整体装配,浪费了大量的人工成本,降低企业的成产效率。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安排紧凑、装配方便,安装牢靠不会松脱的具有热保护功能的微电机后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热保护功能的微电机后盖,包括后盖本体、ptc热敏电阻器、正极端子、负极端子、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第三导电端子、第一碳刷件、第二碳刷件,所述后盖本体中部设有轴孔,所述后盖本体左侧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顶部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限位块底部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正极端子的一端设于第一卡槽内,所述正极端子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一碳刷件连接,所述第一碳刷件位于轴孔的左上方侧;

所述后盖本体右侧设有容置槽,所述ptc热敏电阻器设于容置槽内,所述负极端子的一端设于第二卡槽内,所述负极端子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电端子与ptc热敏电阻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ptc热敏电阻器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导电端子与第二碳刷件连接,所述第二碳刷件位于轴孔的左下方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具有热保护功能的微电机后盖中,所述正极端子包括插合部、折弯部、接线部及连接部,所述接线部向下分别延伸有插合部及折弯部,所述接线部侧端延伸有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卡槽底部设有第一插槽,所述插合部底部设有与第一插槽卡合连接的第一卡块,所述插合部设于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一限位块侧壁设有第一凸块,所述折弯部与第一凸块扣合连接,所述连接部顶端设有第一y型槽,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一侧底部设有第二y槽,所述第一y型槽与第二y型槽相互嵌合连接。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具有热保护功能的微电机后盖中,所述接线部上设有便于与电源线连接的接线凸块。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具有热保护功能的微电机后盖中,所述轴孔右上方侧的后盖本体上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侧端的后盖本体底部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另一侧底部设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与第二插槽卡合连接。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具有热保护功能的微电机后盖中,所述第一碳刷件包括第一碳刷及第一阻尼弹性片,所述第一阻尼弹性片的一端与第一碳刷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弹性片的另一端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凸设有若干与第一定位孔适配连接的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分别与第一定位孔一一对应连接。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具有热保护功能的微电机后盖中,所述第二限位块侧壁设有若干第一定位滑槽,所述第一定位柱嵌设于第一定位滑槽内。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具有热保护功能的微电机后盖中,所述负极端子与正极端子的结构相同,所述负极端子下方设有第三y型槽,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左侧设有第四y型槽,所述第三y型槽与第四y型槽通过嵌合连接,所述轴孔右下方侧的后盖本体上设有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上设有第三插槽,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中部底端设有第三卡块,所述第三卡块与第三插槽卡合连接。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具有热保护功能的微电机后盖中,所述第三导电端子呈半包围结构,所述第三导电端子一侧端设有若干便于与ptc热敏电阻器连接的凸块,所述第三导电端子中部底端设有第四卡块,所述后盖本体上设有与第四卡块卡合连接的第四插槽。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具有热保护功能的微电机后盖中,所述第二碳刷件的结构与第一碳刷件的结构相同,包括第二碳刷及第二阻尼弹性片,所述第二阻尼弹性片的一端与第二碳刷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弹性片的另一端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三导电端子凸设有若干与第二定位孔适配连接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分别与第二定位孔一一对应连接。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后盖本体上设置ptc热敏电阻器,第二碳刷件通过ptc热敏电阻器与负极端子连接,如此设置,使得ptc热敏电阻器可为微电机提供热保护的作用,防止微电机在过负荷及堵转情况下,造成温升过高损坏微电机;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与后盖本体卡合连接,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分别与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通过y型槽相互嵌合的方式连接,第一导电端子、第三导电端子分别与第一碳刷件、第二碳刷件通过定位安装的方式连接,如此设置,可有效提高后盖本体上各元件之间的装配效率,而且安装稳固不会发生松脱;整体结构安排紧凑、装配方便、可减少后盖本体的装配体积,同时可对微电机提供热保护作用,可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盖本体内部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盖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各元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正极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电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导电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导电端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具有热保护功能的微电机后盖,包括后盖本体1、ptc热敏电阻器2、正极端子3、负极端子4、第一导电端子5、第二导电端子6、第三导电端子7、第一碳刷件8、第二碳刷件9,所述后盖本体1中部设有轴孔10,所述后盖本体1左侧设有第一限位块11,所述第一限位块11顶部设有第一卡槽111,所述第一限位块11底部设有第二卡槽112,所述正极端子3的一端设于第一卡槽111内,所述正极端子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导电端子5与第一碳刷件8连接,所述第一碳刷件8位于轴孔10的左上方侧。本实施例中,正极端子3可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线连接,负极端子4可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线连接,轴孔10上可装配滚珠轴承,便于与外接的换向器连接,以减少微电机转子的转动摩擦力,正极端子3的一端卡设于第一卡槽111内,可提高正极端子3的安装稳定性。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后盖本体1右侧设有容置槽100,所述ptc热敏电阻器2设于容置槽100内,所述负极端子4的一端设于第二卡槽112内,所述负极端子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电端子6与ptc热敏电阻器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ptc热敏电阻器2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导电端子7与第二碳刷件9连接,所述第二碳刷件9位于轴孔10的左下方侧。本实施例中,负极端子4的一端卡设于第二卡槽112内,可提高负极端子4的安装稳定性。第二碳刷件9通过ptc热敏电阻器2与负极端子4连接,ptc热敏电阻器2可敏感检测第二碳刷件9的温升情况,当第二碳刷件9的温度上升较高时,ptc热敏电阻器2的阻值增加,从而限制微电机转子电流的增加,使微电机的转子温度保持在设定的范围之内,防止微电机在过负荷及堵转情况下,造成温升过高损坏微电机。

如图3至图5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正极端子3包括插合部31、折弯部32、接线部33及连接部34,所述接线部33向下分别延伸有插合部31及折弯部32,所述接线部33侧端延伸有一连接部34,所述第一卡槽111底部设有第一插槽1110,所述插合部31底部设有与第一插槽1110卡合连接的第一卡块311,所述插合部31设于第一卡槽111内,所述第一限位块11侧壁设有第一凸块113,所述折弯部32与第一凸块113扣合连接,所述连接部34顶端设有第一y型槽341,所述第一导电端子5的一侧底部设有第二y槽51,所述第一y型槽341与第二y型槽51相互嵌合连接。本实施例中,插合部31底部设置的第一卡块311与第一插槽1110通过卡合连接,可使正极端子3可稳固的卡设在后盖本体1上,提高装配的稳定性。折弯部32与环绕扣合在第一凸块113上,可防止正极端子3在微电机运转过程中发生松动。连接部34通过第一y型槽341与第一导电端子5上的第二y型槽51通过相互嵌合的方式连接,如此设置,使得正极端子3在与第一导电端子5实现电性连接的同时,还便于装配,提高微电机的生产装配效率。

如图5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接线部33上设有便于与电源线连接的接线凸块331。本实施例中,接线凸块331的设置,可便于正极端子3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线绕线连接。

如图3、图4及图6所示,进一步的,所述轴孔10右上方侧的后盖本体1上设有第二限位块12,所述第二限位块12侧端的后盖本体1底部设有第二插槽120,所述第一导电端子5的另一侧底部设有第二卡块52,所述第二卡块52与第二插槽120卡合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端子5通过第二卡块52与与后盖本体1上的第二插槽120通过卡合连接,如此设置,可提高第一导电端子5的装配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碳刷件8包括第一碳刷81及第一阻尼弹性片82,所述第一阻尼弹性片82的一端与第一碳刷81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弹性片82的另一端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孔(未图示),所述第一导电端子5凸设有若干与第一定位孔适配连接的第一定位柱53,所述第一定位柱53分别与第一定位孔一一对应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阻尼弹性片82的设置,可使第一碳刷81获得一定的弹性力,使第一碳刷81始终与换向器保持在滑动接触的状态。第一阻尼弹性片82通过第一定位孔与第一导电端子5上的第一定位柱53连接,如此设置,可提高第一导电端子5与第一碳刷件8之间的装配效率,方便安装。

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块12侧壁设有若干第一定位滑槽121,所述第一定位柱53嵌设于第一定位滑槽121内。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滑槽121的设置,可提高第一导电端子5的安装稳定性,防止第一导电端子5在后盖本体1上发生移位。

如图3、图4及图7所示,进一步的,所述负极端子4与正极端子3的结构相同,所述负极端子4下方设有第三y型槽41,所述第二导电端子6左侧设有第四y型槽61,所述第三y型槽41与第四y型槽61通过嵌合连接,所述轴孔10右下方侧的后盖本体1上设有第三限位块13,所述第三限位块13上设有第三插槽130,所述第二导电端子6中部底端设有第三卡块62,所述第三卡块62与第三插槽130卡合连接。本实施例中,负极端子4通过第三y型槽41与第二导电端子6上的第四y型槽61通过相互嵌合的方式连接,如此设置,使得负极端子4在与第二导电端子6实现电性连接的同时,还便于装配,提高微电机的生产装配效率。在第二导电端子6上设置的第三卡块62可与第三插槽130通过卡合连接,以提高第二导电端子6的装配稳定性。

如图3、图4及图8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导电端子7呈半包围结构,所述第三导电端子7一侧端设有若干便于与ptc热敏电阻器2连接的凸块71,所述第三导电端子7中部底端设有第四卡块72,所述后盖本体1上设有与第四卡块72卡合连接的第四插槽14。本实施例中,第三导电端子7上的第四卡块72可与第四插槽14通过卡合连接,以提高第三导电端子7的装配稳定性。

如图4及图8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碳刷件9的结构与第一碳刷件8的结构相同,包括第二碳刷91及第二阻尼弹性片92,所述第二阻尼弹性片92的一端与第二碳刷91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弹性片92的另一端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孔(未图示),所述第三导电端子7凸设有若干与第二定位孔适配连接的第二定位柱73,所述第二定位柱73分别与第二定位孔一一对应连接。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后盖本体上设置ptc热敏电阻器,第二碳刷件通过ptc热敏电阻器与负极端子连接,如此设置,使得ptc热敏电阻器可为微电机提供热保护的作用,防止微电机在过负荷及堵转情况下,造成温升过高损坏微电机;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与后盖本体卡合连接,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分别与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通过y型槽相互嵌合的方式连接,第一导电端子、第三导电端子分别与第一碳刷件、第二碳刷件通过定位安装的方式连接,如此设置,可有效提高后盖本体上各元件之间的装配效率,而且安装稳固不会发生松脱;整体结构安排紧凑、装配方便、可减少后盖本体的装配体积,同时可对微电机提供热保护作用,可推广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