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速液压马达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5: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马达 液压 3. 2.

一种高速液压马达
1.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马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液压马达。
3.

背景技术:

4.液压马达是液压传动中作连续回转运动并输出转矩的液压执行元件,传统的齿轮马达的结构多为内部一对齿轮啮合,其中一个齿轮的轴作为输出轴。这种传统结构的齿轮马达往往存在以下弊端:启动扭矩较小;输出轴单侧受力导致启动、运转不平稳,长期使用会造成输出轴的磨损甚至失效;传统的齿轮马达内的齿轮多采用两端分别支撑在前盖和后盖的结构,加工及装配精度不易保证,同心度不易控制,造成故障率相对较高、安装不便;传统的齿轮马达改变排量的方式一般是增加齿轮长度或者加大齿轮模数,这不可避免的增加齿轮马达外形尺寸;目前液压马达广泛使用的齿轮液压马达多为中低速马达,其齿轮两端多采用轴承支撑,从而造成马达整体体积较大,在一些空间要求苛刻的场合不宜使用,一般轴承在高温、高速、高负荷、高频振动的情况下使用寿命较短,进而影响液压马达整体的使用寿命,齿轮液压马达在运行时两齿轮啮合过程中会形成齿根密闭腔,从而形成密闭的高压,由于齿轮啮合具有一定的间隙,齿轮在低速旋转时密闭高压可以从间隙中释放出来,但齿轮在高速时高压将不能及时释放,从而会对齿根造成损伤。
5.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速液压马达,受力均衡、扭矩相对较大、运转平稳、方便加工、加工及装配精度易于控制、故障率低。
7.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8.一种高速液压马达,其特征是,包括后壳体、前壳体、齿轮ⅰ、齿轮ⅰ轴、输出齿轮轴、齿轮ⅱ以及齿轮ⅱ轴,所述输出齿轮轴包括轴体a和输出齿轮,所述后壳体与前壳体连接在一起,所述前壳体内开设有输出齿轮轴安装孔,所述输出齿轮轴安装孔两侧分别对称地开设有齿轮ⅰ轴孔和齿轮ⅱ轴孔,输出齿轮轴的轴体a可转动地穿过输出齿轮轴安装孔,齿轮ⅰ轴和齿轮ⅱ轴分别固定在齿轮ⅰ轴孔和齿轮ⅱ轴孔内,前壳体内开有齿轮ⅰ腔、输出齿轮腔、齿轮ⅱ腔,齿轮ⅰ设于齿轮ⅰ腔内并可旋转地套在齿轮ⅰ轴上,齿轮ⅱ设于齿轮ⅱ腔内并可旋转地套在齿轮ⅱ轴上,输出齿轮设于输出齿轮腔内,齿轮ⅰ和齿轮ⅱ对称地啮合在输出齿轮两侧;还包括同时从输出齿轮两侧驱动齿轮ⅰ、齿轮ⅱ以及输出齿轮转动的驱动油路。
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中,还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通过支撑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前壳体上,所述输出轴与输出齿轮轴的轴体a相连接。
1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中,所述驱动油路包括开设于后壳体内的进油口、进油分油道、后壳进油道ⅰ、后壳进油道ⅱ、回油口、回油汇合油道、后壳回油道ⅰ、后壳回油道ⅱ以及开设于前壳体内的前壳进油道ⅰ、前壳回油道ⅰ、前壳进油道ⅱ、前壳回油道ⅱ,所述进油口通过进油分油道与后壳进油道ⅰ、后壳进油道ⅱ相连通,回油口通过回油汇合油道与后壳回油道ⅰ和后壳回油道ⅱ相连通;前壳进油道ⅰ和前壳回油道ⅰ分别连通在齿轮ⅰ与输出齿轮啮合处的两侧;前壳进油道ⅱ连通在齿轮ⅱ与输出齿轮啮合处的两侧中远离前壳进油道ⅰ的一侧,前壳回油道ⅱ连通在齿轮ⅱ与输出齿轮啮合处的两侧中靠近前壳进油道ⅰ的一
侧;前壳进油道ⅰ与后壳进油道ⅰ相对接,前壳回油道ⅰ与后壳回油道ⅰ相对接,前壳进油道ⅱ与后壳进油道ⅱ相对接,前壳回油道ⅱ与后壳回油道ⅱ相对接。
1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中,还包括卸荷槽ⅰ、卸荷槽ⅱ、卸荷槽ⅲ、卸荷槽ⅳ,所述卸荷槽ⅰ位于齿轮ⅱ与输出齿轮啮合处靠近前壳回油道ⅱ的一侧且与前壳回油道ⅱ连通,所述卸荷槽ⅱ位于齿轮ⅱ与输出齿轮啮合处靠近前壳进油道ⅱ的一侧且与前壳进油道ⅱ连通,所述卸荷槽ⅲ位于齿轮ⅰ与输出齿轮啮合处靠近前壳进油道ⅰ的一侧且与前壳进油道ⅰ连通,所述卸荷槽ⅳ位于齿轮ⅰ与输出齿轮啮合处靠近前壳回油道ⅰ的一侧且与前壳回油道ⅰ连通,每个卸荷槽包括相互对称的前半槽和后半槽,所述前半槽开设于前壳体内,所述后半槽开设于后壳体的前端面上,各个卸荷槽连通齿轮啮合时产生的顶齿根积压空间。
1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中,所述输出齿轮轴的轴体a与前壳体之间安装有密封结构,轴体a可转动地穿过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位于输出齿轮的前方。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受力均衡、扭矩相对较大、运转平稳、方便加工、加工及装配精度易于控制、故障率低。
14.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油分油道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回油汇合油道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除后壳体后的前壳体配合端面视图(虚线部分为卸荷槽ⅰ、卸荷槽ⅱ、卸荷槽ⅲ、卸荷槽ⅳ位置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壳体纵向剖面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壳体和前壳体连接关系图。
21.附图中:1、后壳体,2、前壳体,3、齿轮ⅰ,4、齿轮ⅰ轴,5、输出齿轮,6、齿轮ⅱ,7、齿轮ⅱ轴,8、密封结构,9、支撑轴承,10、输出轴,11、轴体a,201、齿轮ⅰ腔、202、输出齿轮腔、203、齿轮ⅱ腔、204、齿轮ⅰ轴孔、205、输出齿轮轴安装孔、206、齿轮ⅱ轴孔、207、轴承座孔,a1、进油口、a2、进油分油道,a3、后壳进油道ⅰ,a4、后壳进油道ⅱ,a5、前壳进油道ⅰ,a6、前壳进油道ⅱ,b1、回油口,b2

回油汇合油道,b3、后壳回油道ⅰ,b4、后壳回油道ⅱ,b5、前壳回油道ⅰ,b6、前壳回油道ⅱ,c1、卸荷槽ⅰ,c2、卸荷槽ⅱ,c3、卸荷槽ⅲ,c4、卸荷槽ⅳ。
22.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24.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描述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实施例1
27.一种高速液压马达,包括后壳体1、前壳体2、齿轮ⅰ3、齿轮ⅰ轴4、输出齿轮轴、齿轮ⅱ6以及齿轮ⅱ轴7,所述输出齿轮轴包括轴体a11和输出齿轮5,轴体a11与输出齿轮5为一体结构,所述后壳体1与前壳体2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前壳体内中心位置开设有输出齿轮轴安装孔205,所述输出齿轮轴安装孔205两侧分别对称地开设有齿轮ⅰ轴孔204和齿轮ⅱ轴孔206,输出齿轮轴的轴体a11前部可转动地穿过输出齿轮轴安装孔205,输出齿轮轴的轴体a11前部与输出齿轮轴安装孔205之间为间隙配合,齿轮ⅰ轴4和齿轮ⅱ轴7分别固定在齿轮ⅰ轴孔204和齿轮ⅱ轴孔206内,前壳体2内开有齿轮ⅰ腔201、输出齿轮腔202、齿轮ⅱ腔203,齿轮ⅰ3设于齿轮ⅰ腔201内并可旋转地套在齿轮ⅰ轴4上,齿轮ⅱ6设于齿轮ⅱ腔203内并可旋转地套在齿轮ⅱ轴7上,输出齿轮5设于输出齿轮腔202内,齿轮ⅰ3和齿轮ⅱ6对称地啮合在输出齿轮5两侧;还包括同时从输出齿轮5两侧驱动齿轮ⅰ3、齿轮ⅱ6以及输出齿轮5转动的驱动油路。还包括输出轴10,所述输出轴10通过支撑轴承9可转动地安装在前壳体2上,所述输出轴10与输出齿轮轴的轴体a11通过一字键相连接以传递动力。所述输出齿轮轴的轴体a11与前壳体2之间安装有密封结构,轴体a11可转动地穿过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位于输出齿轮5的前方,本实施例中密封结构采用密封槽与置于密封槽内的密封圈。所述驱动油路包括开设于后壳体1内的进油口a1、进油分油道a2、后壳进油道ⅰa3、后壳进油道ⅱa4、回油口b1、回油汇合油道b2、后壳回油道ⅰb3、后壳回油道ⅱb4以及开设于前壳体2内的前壳进油道ⅰa5、前壳回油道ⅰb5、前壳进油道ⅱa6、前壳回油道ⅱb6,所述进油口a1通过进油分油道a2与后壳进油道ⅰa3、后壳进油道ⅱa4相连通,回油口b1通过回油汇合油道b2与后壳回油道ⅰb3和后壳回油道ⅱb4相连通;前壳进油道ⅰa5和前壳回油道ⅰb5分别连通在齿轮ⅰ3与输出齿轮5啮合处的两侧;前壳进油道ⅱa6连通在齿轮ⅱ6与输出齿轮5啮合处的两侧中远离前壳进油道ⅰa5的一侧,前壳回油道ⅱb6连通在齿轮ⅱ6与输出齿轮5啮合处的两侧中靠近前壳进油道ⅰa5的一侧;前壳进油道ⅰa5与后壳进油道ⅰa3相对接,前壳回油道ⅰb5与后壳回油道ⅰb3相对接,前壳进油道ⅱa6与后壳进油道ⅱa4相对接,前壳回油道ⅱb6与后壳回油道ⅱb4相对接。还包括卸荷槽ⅰc1、卸荷槽ⅱc2、卸荷槽ⅲc3、卸荷槽ⅳc4,所述卸荷槽ⅰ位于齿轮ⅱ6与输出齿轮啮合5处靠近前壳回油道ⅱb6的一侧且与前壳回油道ⅱb6连通,所述卸荷槽ⅱ位于齿轮ⅱ6与输出齿轮5啮合处靠近前壳进油道ⅱa6的一侧且与前壳进油道ⅱa6连通,所述卸荷槽ⅲ位于齿轮ⅰ3与输出齿轮5啮合处靠近前壳进油道ⅰa5的一侧且与前壳进油道ⅰa5连通,所述卸荷槽ⅳ位于齿轮ⅰ3与输出齿轮5啮合处靠近前壳回油道ⅰb5的一侧且与前壳回油道ⅰb5连通,每个卸荷槽包括相互对称的前半槽和后半槽,所述前半槽开设于前壳体2内,所述后半槽开设于后壳体1的前端面上,各个卸荷槽连通齿轮啮合时产生的顶齿根积压空间。
28.这种高速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高压油通过进油口a1进入进油分油道a2;然后经过后壳进油道ⅰa3进入前壳进油道ⅰa5,同时经过后壳进油道ⅱa4进入前壳进油道ⅱa6;前壳进油道ⅰa5内的液压油进入到齿轮ⅰ3与输出齿轮5啮合处的一侧并在齿轮ⅰ3与输出齿轮转动过程中排入到前壳回油道ⅰb5和前壳回油道ⅱb6,与此同时,前壳进油道ⅱa6内的液压油进入到齿轮ⅱ6与输出齿轮5啮合处的一侧并在齿轮ⅱ6与输出齿轮转动过程中排入到前壳回油道ⅰb5和前壳回油道ⅱb6,排入到前壳回油道ⅰb5和前壳回油道ⅱb6的液压油分别经过后壳回油道ⅰb3和后壳回油道ⅰb4进入回流汇合油道b2,回油汇合油道b2中的油通过与其相连通的回油口b1排出,进油排油过程带动齿轮旋转输出动力。
29.这种高速液压马达适合于野外操作、体积小巧、适于配套工程机械;对称布置的齿轮ⅰ和齿轮ⅱ对输出齿轮轴的径向作用力相互抵消,使马达工作更平稳,使用寿命长;三个齿轮都安装在前壳体上,加工及装配精度易于保证,加工方便;设置的卸荷槽使齿轮高速工作时产生的积压得到释放,使齿轮马达更适应高速旋转;这种高速液压马达在启动时齿轮ⅰ和齿轮ⅱ同时对输出齿轮轴产生作用,使得这种高速液压马达的启动扭矩较大;这种高速液压马达中的齿轮ⅰ直接套设在齿轮ⅰ轴4上,齿轮ⅱ直接套设在齿轮ⅱ轴7上,这种齿轮的连接结构与通过两个同心轴承固定转轴并在转轴上固定齿轮的连接结构相比,避免了两个轴承同心度误差较大对精度的不利影响,使得精度更加容易控制,安装误差小,故障率较低,加工也更加方便,由于齿轮ⅰ轴4和齿轮ⅱ轴7无需转动,使得这种高速液压马达启动时所需扭矩较小,进而进一步增加了输出轴10输出的启动扭矩;这种高速液压马达整体结构紧凑,适于配套工程机械。
30.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