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河湖淤泥资源化利用的景观浮岛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6: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水体 景观 淤泥 利用 适用于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工程、生态景观学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河湖淤泥资源化利用的景观浮岛,适用于城市景观功能水体,无二次污染,在实现河湖淤泥利用、水体水质净化的同时,丰富水面景观。


背景技术:

2.城镇的发展建设往往依水而建,河湖水体不仅为人们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也为人们生活提供一定的景观休闲娱乐功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进一步充分发展,一些河道、湖泊往往成为汇水区域内面源径流污染物的汇集场所,这种现象尤其在城镇中体现的尤为明显。由于流域生产生活污水直排或者间接排放,这些河道、湖泊容纳了流域内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水体水质恶化,水生态系统受损。
3.在河湖的生态治理过程中,生态浮岛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原位修复技术,利用生态学原理,可以直接从水体中去除污染物质,且造价低廉、运行管理相对容易,并且同时具有较好的水面景观效果等优点,已在工程上广泛应用。但常规的生态浮岛容易给河湖水体带来二次污染物,这是因为这些浮岛载体所使用的材料多为pe、pvc材质,往往使用寿命较短,常常由于光照等自然条件而受损,耐久性不高,在缺乏有效管理更换的情况下,以致散乱漂浮于水体当中,形成二次污染。河湖的生态治理中,清淤工程作为控制水体内源污染物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工程领域广泛应用,但是清除的河湖淤泥一般依次经过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三个方面,其中资源化利用主要有肥田,园林景观用土等,开发资源化利用方式仍将是环境工程领域的方向。基于此,将淤泥的资源化处置利用与生态浮岛技术结合起来,一种耐久性、经济性、无二次污染的景观浮岛将具有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基于河湖淤泥资源化利用的景观浮岛。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基于河湖淤泥资源化利用的景观浮岛,包括浮岛载体模块,还包括基础桩桩基和浮岛填料;
7.基础桩桩基包括基础桩和基础桩套管,基础桩套管底端固定在河床,基础桩插入到基础桩套管中,基础桩的顶端通过尼龙绳与浮岛载体模块连接,浮岛载体模块内侧设置有半透水膜,浮岛填料设置在半透水膜上,浮岛填料上设置有水生植物。
8.如上所述的浮岛载体模块为无盖的立方体竹坯笼。
9.如上所述的半透水膜为土工布。
10.如上所述的半透水膜与浮岛载体模块之间通过铁丝固定。
11.如上所述的浮岛填料为河湖淤泥。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3.1、以河湖淤泥作为浮岛填料,减少了河湖淤泥处置的成本,并作为一种资源再利用,经处理后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14.2、浮岛载体模块选用经防腐、防霉处理后的竹坯,成本低廉,材料本身对环境友好,适合广泛推广。
15.3、基础桩桩基、浮岛载体模块、浮岛填料等模块均可通过工厂预制,现场拼装,工序简单,施工速度快。
16.4、通过水生植物的根系吸收、微生物降解等多种途径对污染水体进行全方位立体净化,净化效果更好。
17.5、通过种植不同种类、不同花季、针对不同污染物有较好吸收能力的水生植物,一方面增加了水面景观,另一方面也可增强对水体污染物的净化能力。
附图说明
18.图1为基础桩桩基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浮岛载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浮岛填料、半透水膜的分布示意图。
21.图4为垂直支柱竹坯与侧壁竹坯之间榫卯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基础桩桩基;101、基础桩;102、基础桩套管;2、浮岛载体模块;201、竹坯;202、丁字卯;202

1、卯眼;202

2、榫头;3、浮岛填料;301、半透水膜;302、水生植物;303、河湖淤泥。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一种基于河湖淤泥资源化利用的景观浮岛,包括浮岛载体模块2,还包括基础桩桩基1和浮岛填料3;
26.基础桩桩基1包括基础桩101和基础桩套管102,基础桩套管102底端固定在河床,基础桩101插入到基础桩套管102中,基础桩101的顶端通过尼龙绳与浮岛载体模块2连接,浮岛载体模块2内侧设置有半透水膜301,浮岛填料3设置在半透水膜301上,浮岛填料3上设置有水生植物302。
27.如图5所示,浮岛载体模块2是经防腐、防霉处理后的竹坯通过丁字榫卯结构固定而成的无盖的立方体竹坯笼,竹坯直径为4~6cm,浮岛载体模块2横截面呈正方形,边长在1~1.5m之间,浮岛载体模块2底部四个角落设置4个固定孔,用于通过尼龙绳与基础桩101的顶部相连。河湖淤泥303放置在半透水膜301上(本实施例中,半透水膜为土工布),半透水膜用于防止河湖淤泥303再次进入水体,河湖水体可通过半透水膜301与浮岛载体模块2内进行营养物质交换,半透水膜301覆盖浮岛载体模块2的内侧壁和内底壁,河湖淤泥303上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为美人蕉或者梭鱼草或者千屈菜或者再力花或者水生鸢尾或者红蓼或者狼尾草或者蒲草。
28.浮岛载体模块的制作过程如下:
29.步骤1、选用直径为4~6m的竹坯,长度为1~1.5m,经防腐、防霉处理备用。
30.步骤2、选用多个竹坯作为垂直支柱竹坯,垂直支柱竹坯的侧部开设有卯眼,选用多个竹坯作为侧壁竹坯,选用多个竹坯作为底壁竹坯,各个侧壁竹坯的两端切削为榫头,侧壁竹坯的两端插入到相邻的垂直支柱竹坯的卯眼中,底壁竹坯两端切削为榫头,底壁竹坯两端插入到两个相对侧壁的侧壁竹坯的卯眼中。
31.步骤3、构成浮岛载体模块2同一侧壁的侧壁竹坯可用细铁丝捆绑,底壁竹坯可用细铁丝捆绑。
32.步骤4、浮岛载体模块2的相邻侧壁的侧壁竹坯错开高度与竹坯垂直支柱的卯眼连接,卯眼与榫头衔接处缝隙尽量小以避免大量水体进入竹坯内部,影响浮岛载体模块2的浮力。
33.浮岛填料3的制作过程如下:
34.步骤1、收集河湖淤泥,先筛除较大的固体废弃物,剩余河湖淤泥进行晾晒,含水率达到60%以上后人工捣碎包装储存。
35.步骤2、施工时按河湖淤泥:水=5:3的体积比例混合,搅拌均匀获得河湖淤泥303备用。
36.步骤3、外层选用一层半透水膜(土工布,具体规格可根据施工实际需要确定),土工布用于防止河湖淤泥303再次进入水体,河湖水体可通过半透水膜301与浮岛载体模块2内进行营养物质交换,半透水膜包裹河湖淤泥303。
37.在施工现场先将基础桩套管102固定在河床底部,基础桩101插入到基础桩套管102,用尼龙绳将基础桩101顶部与浮岛载体模块2固定,用绑扎带或铁丝将包覆浮岛填料3的半透水膜301与浮岛载体模块2固定。各个浮岛载体模块2也可用铁丝拼接成一个较大景观浮岛,最后用不锈钢钢丝作为箍筋在各个浮岛载体模块2四周缠绕两圈,以使各个浮岛载体模块2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在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浮岛载体模块2的数量。
38.将水生植物302的根系插入到河湖淤泥303内,用于吸收河湖淤泥303内的营养物质。
39.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作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