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间歇性曝气式垃圾渗滤液氨氮、有机污染生物修复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2021-10-24 05: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间歇性曝气式垃圾渗滤液氨氮、有机污染生物修复装置及方法。
技术背景
2.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在收运、处理和处置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不但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而且氨氮和盐类含量均较高,并含有十几种金属离子,生物营养比例失调,水量水质变化大,色度深且有恶臭,难以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主要来源及水质特点如下:1、污染物成份复杂、水质波动较大。2、有机物浓度高。3、氨氮浓度高。4、重金属离子浓度和盐份含量高。
3.近年来,厌氧微生物在垃圾渗滤液氨氮、有机污染物的修复过程扮演的重要角色,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微生物能够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利用硝酸盐、硫酸盐、或fe(ⅲ)(mn)氧化物作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进行自身新陈代谢。fe(iii)还原菌对苯、及其它芳香族化合物的自然降解能力非常显著,地杆菌在这一过程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厌氧铁氨氧化是指在厌氧条件下,氨氧化过程耦合fe(iii)生物还原过程,这一过程能够将氨氮转化为氮气、亚硝酸盐、或硝酸盐。厌氧铁氨氧化可在不同环境下发生,且不同条件下nh
4
可以被厌氧氧化为no3‑
、no2‑
、n2等产物,产物的差异性可能与反应环境及控制条件有关。从反应动能来判断,厌氧铁氨氧化反应更容易生成n2,而非no2‑
和no3‑
。然而,由于一步脱氮对溶解氧等反应条件控制较为苛刻,如何调控反应条件,实现nh
4
直接被氧化为n2,是当前厌氧铁氨氧化修复氨氮有机污染的技术瓶颈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间歇性曝气式垃圾渗滤液氨氮、有机污染生物修复装置及方法,针对基于fe(iii)生物还原厌氧氧化氨氮、有机物的去除不彻底这一特点,通过间歇性曝气,调控溶解氧环境,可以实现彻底反硝化、以及有机物的全量氧化,促进fe(iii)与fe(ii)的循环转化,进而实现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和有机物的协同高效去除。
5.一种间歇性曝气式垃圾渗滤液氨氮、有机污染生物修复装置,包括进水桶,出水桶,多通道蠕动泵,曝气泵,以及生物反应柱;所述多通道蠕动泵一端与进水桶通过水管相连,另一端与生物反应柱底部通过进水管相连,所述生物反应柱顶部通过出水管连接出水桶,在生物反应柱下侧设有一个曝气口,曝气口处连接曝气泵;所述生物反应柱内部装有填充介质。
6.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阀,出水管上设有出水阀。
7.进一步的,所述填充介质为赤铁矿,粒径为2~4mm。
8.进一步的,所述曝气泵包括地面式曝气风机、地埋式曝气风机。
9.进一步的,所述生物反应柱为一个或多个。
10.进一步的,所述生物反应柱为有机玻璃材质。
11.一种基于间歇性曝气式垃圾渗滤液氨氮、有机污染生物修复装置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1)培养功能微生物;
13.将50ml去离子水置于100ml规格厌氧反应瓶中,称取3g新鲜稻田土,加入到50ml厌氧处理后的去离子水中,通入5min氮气,盖紧瓶塞,以120rpm的转速、25℃下恒温震荡2h;
14.取震荡后的上层菌液2ml,转移至50ml规格的厌氧反应瓶,瓶中装有20ml预处理后的培养液,以及10g清洗去除杂质后的fe(iii)铁氧化矿物颗粒;通入n2:co2体积比为4:1的气体5min,于室温25℃下避光培养1个月,得到培养基溶液;
15.以后每月更换1次培养基:取10%体积的培养基溶液,接种至预处理后的培养液中,共传代4次,最终得到功能微生物fe(iii)还原菌菌液;
16.(2)将功能微生物负载至赤铁矿表面;
17.将赤铁矿均匀装至生物反应柱中,进水桶中为步骤(1)所得功能微生物菌液,使用多通道蠕动泵将功能微生物菌液输入至生物反应柱内,并使溶液充满柱体,之后将生物反应柱的进水阀和出水阀关闭,进行微生物的静态挂膜,为时1周;
18.挂膜满1周后,打开生物反应柱的出水阀,排出生物反应柱内剩余菌液,之后使用蠕动泵将0.90%的氯化钠溶液循环注入生物反应柱内,冲洗培养基内干扰性富营养离子,从而使fe(iii)还原菌负载至赤铁矿固体表面。
19.(3)利用负载功能微生物的赤铁矿处理垃圾渗滤液;
20.在生物反应柱中加入步骤(2)所得负载功能微生物的赤铁矿作为填料,进水桶中为垃圾渗滤液,使用多通道蠕动泵为生物反应柱自下而上供水,达到控制流量的目的;设定进水恒定流量为0.25ml
·
min
‑1,水力停留时间设定为4d;使用曝气泵以0.5h/d的曝气频率进行间歇性曝气;柱实验运行时出水管接入废水桶,取样时接入封口的干燥锥形瓶中。
21.进一步的,所述培养液的预处理步骤为通入5min氮气进行厌氧操作,再120℃高压蒸汽灭菌20min。
22.进一步的,所述培养液的配方为:微量元素混合溶液10ml/l,wolfes维生素混合溶液10ml/l,碳酸氢盐缓冲液30mmol/l。
23.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24.(1)该装置通过自动化控制,可变曝气频率与曝气流量,进而实现垃圾渗滤液中溶解氧环境的可变式调控。
25.(2)能够实现氨氮向氮气的完全氧化,解决厌氧铁氨氧化产生的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去除不彻底等问题;
26.(3)能够实现有机物的进一步氧化,可实现大分子、中分子有机物向小分子有机物持续转变氧化的途径。
附图说明
27.图1为实验柱中试装置;
28.图2为氨氮浓度变化曲线;
29.图3为有机物浓度变化曲线;
30.图4为反应介质渗透性曲线;
31.图5为fe(iii)生物还原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案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3.间歇性曝气式垃圾渗滤液氨氮、有机污染生物修复方法的原理在于:针对厌氧铁氨氧化产生的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非彻底脱氮),通过间歇性曝气,构建厌氧好氧环境,首先通过曝气创造好氧条件,实现亚硝酸盐氮向硝酸盐氮的转变、fe
2
向fe
3
的循环转化;随后停止曝气回归厌氧条件,在反硝化菌和铁还原菌的作用下,一方面,能够强化有机物的氧化效能,促进了大分子有机物的逐步降解;另一方面,可以实现fe
3
向fe
2
的转变,促使进一步还原;最后能够解决厌氧铁氨氧化产生的亚硝酸盐难题,完全彻底脱氮,进而实现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和有机物的协同去除。
34.就具体应用实施案例而言:
35.选择典型fe(iii)铁氧化矿物,以天然赤铁矿(α

fe2o3)为例,fe元素百分含量在55%~70%之间,半金属至金属光泽,摩斯硬度为5.5~6.5,比重为4.9~5.3,将颗粒状赤铁矿筛分为粒径2~4mm,实验前需使用清水冲洗2~3遍,以去除表面杂质。
36.如图1所示,实验柱为有机玻璃材质,圆柱形,柱高60cm,底部和顶部直径均为10cm。使用1台多通道蠕动泵(longerpump,bt100

2j/yz1515x)为两组实验柱自下而上供水,设定进水恒定流量为0.25ml
·
min
‑1,水力停留时间设定为4d。实验柱侧向留有曝气孔,使用曝气泵以0.5h/d的曝气频率进行间歇性曝气。柱实验运行时出水管接入废水桶,取样时接入封口的干燥锥形瓶中。为了评价填料的渗透性,通过监测水头管内水位高度,并根据达西定律(darcy's law)对反应介质的渗透性进行换算,计算公式如下:q=k*a*(

h)/l,式中q为单位时间渗流量,k为反应介质的渗透系数,a为过水断面面积,l为渗流路径长度,

h为监测管水头差。
37.柱实验用水取自某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主要特征污染物为氨氮(重度污染)、有机物(轻度污染),稀释后氨氮浓度范围为16~18mg n/l(本底值为0.5mg n/l)。cod浓度为100~120mg/l(本底值为50mg/l),垃圾渗滤液碳氮比失调,属于典型的低碳高氮型污染。体系内硝酸盐氮浓度为1.50mg n/l、亚硝酸盐氮低于检出限。
38.通过富集培养淹水稻田土中土著微生物—异化fe(iii)还原菌作为功能微生物,并在实验室内进一步筛选以获得生长活性最优的混合菌株,开展后续试验。所选用淹水稻田土取自于江西省中部(n 28
°
10

~28
°
45

,e 116
°1′
~116
°
34

),所用培养基为改进的widdel培养基。
39.将功能微生物负载至赤铁矿的挂膜方法为:将填充介质均匀装至玻璃柱中,使用1台多通道蠕动泵,将功能微生物菌液输入至玻璃柱内,并使液面充满,之后将实验柱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关闭,进行微生物的静态挂膜,为时1周。挂膜满1周后,打开玻璃柱出水口,排出玻璃柱内剩余培养液,之后使用蠕动泵将生理盐水(0.90%氯化钠溶液)循环注入玻璃柱内,冲洗培养基内干扰性富营养离子,从而使fe(iii)还原菌负载至赤铁矿固体表面。
40.试验设计为:构建2根反应柱,为生物反应柱1和生物反应柱2。使用相同水质的垃圾渗滤液进行供水。实验柱内里面装入的填料介质完全相同,区别在于生物反应柱1负载fe(iii)还原微生物,生物反应柱2未负载fe(iii)还原微生物。每天定时开启曝气泵,以0.5h/d的频率分别向两组实验柱进行供氧,调控溶解氧环境。
41.由图2可看出,反应前10d,未进行间歇性曝气。垃圾渗滤液氨氮进水浓度为16~18mg n/l时,反应至第10d,生物反应柱1出水氨氮浓度由18.50mg n/l降至5.85mg n/l,氨氮去除率为68.38%;与之相比,生物反应柱2出水氨氮浓度由16.05mg n/l降至13.60mg n/l,氨氮去除率仅为15.26%;这说明未负载功能性微生物条件下,赤铁矿作为填充介质,对氨氮的吸附截留去除效果一般。而负载微生物后,垃圾渗滤液流动状态下,氨氮的厌氧生物氧化效能仍旧较好(68.38%)。反应第10d之后,每天定时打开增氧泵,定时调节两组实验柱内的溶解氧条件(0.5h/d)。可以看出反应至第20d,两组实验柱出水氨氮浓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生物实验柱出水氨氮浓度下降至2mg n/l左右;生物反应柱2出水氨氮浓度下降至6mg n/l左右。之后通过调控反应体系内的碳源,可知反应55d后,生物反应柱1出水氨氮浓度为0.42mg n/l,生物反应柱2出水氨氮浓度为9.51mg n/l,这表明负载功能微生物的赤铁矿填料,垃圾渗滤液中氨氮能够被有效去除,生物去除率为93%。
42.由图3可看出,在未曝气的前10d,两组实验柱出水cod浓度整体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两组差异性不大,反应至第10d,生物实验柱cod浓度下降至50mg/l,这表明在功能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下,垃圾渗滤液中有机质逐渐被消耗。反应第10d后,反应体系内开始进行间歇性曝气,反应至第20d,生物反应柱1出水cod浓度为20mg/l,生物反应柱2出水cod浓度为140mg/l,进一步表明生物反应体系内有机质被逐渐消耗殆尽。如前所述,反应20d后,两组实验柱的进水中均添加了葡萄糖,反应第20~38d,生物反应柱2出水cod出现了一定的上升,而生物反应实验柱出水cod仍维持在40~60mg/l,这表明外加葡萄糖作为碳源时,反应体系内微生物可以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且并未出现有机碳积累现象,葡萄糖的外加很好地促进了反硝化过程的进行。反应第38至55d,两组实验柱内碳源均被替换为固相木屑,可看出,两根实验柱出水cod浓度均有所上升,且生物反应柱2出水cod浓度明显要高于生物反应柱1,随着反应的进行,固相碳源缓慢释放,反应体系内还原态有机质和氨氮逐步被氧化降解,出水cod浓度最终整体维持在60mg/l。。
43.由图4可看出,对赤铁矿反应介质的渗透系数进行了测定,即通过水头测定装置,根据达西公式计算渗透系数。两组柱实验整个运行周期内,赤铁矿填料的渗透系数k均比较稳定,k值范围在(0.11~2.85)
×
103cm
·
d
‑1范围内,这说明混合填料的渗透性较好。对比而言,两组实验柱内反应介质的渗透系数k值差异性不大,这说明负载微生物对赤铁矿填料的渗透系数影响并不大,垃圾渗滤液流动状态下并不会引起堵塞,具有较好的垃圾渗滤液修复应用前景。
44.以上所述的具体方法,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方法流程和方法原理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