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效率的动能转换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9:2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动能 转换 机械 设备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率的动能转换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机械设计需要大量的电机,但是现有机械很少运用到复杂的杠杆原理,更未用复杂的杠杆原理来实现板状结构的相对运动,而相对运动能够实现夹持、等距运动等多种工业效果。
3.《新华字典》中关于杠杆的定义如下:简单机械,是一个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支点,动力的作用点叫动力点,阻力的作用点叫阻力点。


技术实现要素:

4.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提供效果更好的一种高效率的动能转换设备和方法,具体目的见具体实施部分的多个实质技术效果。
5.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6.方案一:
7.一种高效率的动能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设备包含底部支架1,底部支架1上固定有动力部分2,底部支架1右侧固定着两个支架,两个支架分别为承力支架16和工作框架27,承力支架16上设置有两个支点,分别为第二直角铁转轴12和第一直角铁转轴17各自安装的轴承,第二直角铁转轴12和第一直角铁转轴17各自包含直角铁 30和转动轴31,直角铁30和转动轴31二者焊接为一体整体构成为直角铁转轴;第二直角铁转轴12和第一直角铁转轴17的左侧各自铰接铰接连杆33,两个铰接连杆33分别为第二铰接连杆9和第一铰接连杆15;第二铰接连杆9和第一铰接连杆15分别可转动安装在凸轮铰接结构上并能被凸轮铰接结构带动转动和升降,凸轮铰接结构位于一方形的片上整体构成一转动结构,该转动结构能够围绕动力轮穿过支架边壁32的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铰接连杆9和第一铰接连杆15 相对运动,进一步推动第二杠杆10和第一杠杆18围绕支点转动,第二杠杆10和第一杠杆18端部各自铰接着一个铰接轴,该铰接轴连接着板,两个板分别为下方配重运动板19和上方配重运动板26;下方配重运动板19和上方配重运动板26之间为夹持间隙;第二铰接连杆 9和第一铰接连杆15各自对应的动力轮分别为第一动力轮5和第二动力轮6,第一动力轮5和第二动力轮6的运动方向相反进而使得下方配重运动板19和上方配重运动板26运动方向相反,当下方配重运动板19和上方配重运动板26距离减小进行运动的时候能够对夹持间隙中得到物品进行夹持。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第一动力轮5和第二动力轮6 二者为两个彼此啮合的齿轮。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第一动力轮5和第二动力轮6 能够被动力部分2带动转动,动力部分2和减速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包含齿轮,该齿轮为主动轮3,主动轮3啮合第一动力轮5,第一动力轮5啮合第二动力轮6。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下方配重运动板19上布置有下方钢丝固定位置22,下方钢丝固定位置22连接有钢丝绳,钢丝绳上方绕过上方定滑轮28后固定在上方配重运动板26上,上方定滑轮 28布置在工作框架27的上方。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钢丝绳包含四组,位于下方配重运动板19的四角位置。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还包含辅助限位结构,该辅助限位结构包含辅助限位铰接轴一,辅助限位铰接轴一的辅助限位铰接轴一端13铰接在承力支架16上,辅助限位铰接轴一铰接着辅助限位铰接轴二24,辅助限位铰接轴二24铰接着辅助限位铰接轴三23,辅助限位铰接轴三23下方铰接着下方配重运动板19,辅助限位铰接轴一、辅助限位铰接轴二24、辅助限位铰接轴三23能够限位下方配重运动板19的升降幅度。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工作框架27四周为角钢,下方配重运动板19和上方配重运动板26的四角限制在角钢中因而能够进行直上直下。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第二动力轮6的轴上同轴安装有或者通过离合器安装有发电轮,发电轮能够带动发电机主动轮36 转动,发电机主动轮36能够通过发电机传输部分35带动发电机34 转动。
15.一种高效率的动能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动力部分带动齿轮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一动力轮5啮合第二动力轮6二者反向转动;
16.第一动力轮5啮合第二动力轮6二者反向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二铰接连杆9和第一铰接连杆15相对运动,进一步推动第二杠杆10和第一杠杆18围绕支点转动,下方配重运动板19和上方配重运动板26 之间为夹持间隙;下方配重运动板19和上方配重运动板26运动方向相反,当下方配重运动板19和上方配重运动板26距离减小进行运动的时候能够对夹持间隙中得到物品进行夹持;
17.同时,第二动力轮6的轴上同轴安装有或者通过离合器安装有发电轮,发电轮能够带动发电机主动轮36转动,发电机主动轮36能够通过发电机传输部分35带动发电机34转动;离合器可选择进行是否发电,进而调整下方配重运动板19和上方配重运动板26之间的夹持力度。
18.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由用一个动力实现两组杠杆的撬动,而杠杆具有较好的做功效果,并且,两组杠杆巧妙结合在两组连杆结构中被转动驱动实现连杆运动,进而实现整齐、标准的相向运动。
附图说明
19.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20.图1位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实用新型基本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实用新型铰接连杆底部的连接示意图;
23.图4位实用新型直角铁转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4.其中:1.底部支架;2.动力部分;3.主动轮;4.传输部分;5. 第一动力轮;6.第二动力轮;7.第二凸轮铰接结构;8.第一凸轮铰接结构;9.第二铰接连杆;10.第二杠杆;11.轴承;12.第二直角铁转轴;13.辅助限位铰接轴一端;14.上方运动部分铰接点;15.第一铰接
连杆;16.承力支架;17.第一直角铁转轴;18.第一杠杆;19.下方配重运动板;20.下方配重运动板铰接位置;21.下方配重运动板铰接轴;22.下方钢丝固定位置;23.辅助限位铰接轴三;24.辅助限位铰接轴二;25.轴一轴二铰接处;26.上方配重运动板;27.工作框架; 28.上方定滑轮;29.钢丝绳;30.直角铁;31.转动轴;32.支架边壁; 33.铰接连杆;34.发电机;35.发电机传输部分;36.发电机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7.本专利提供多种并列方案,不同表述之处,属于基于基本方案的改进型方案或者是并列型方案。每种方案都有自己的独特特点。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文中未表述的固定方式,可以是螺纹固定,螺栓固定或者是胶水粘结等任意一种固定方式。
28.实施例一:结合全部附图;一种高效率的动能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设备包含底部支架1,底部支架1上固定有动力部分2,底部支架1右侧固定着两个支架,两个支架分别为承力支架16和工作框架27,承力支架16上设置有两个支点,分别为第二直角铁转轴12 和第一直角铁转轴17各自安装的轴承,第二直角铁转轴12和第一直角铁转轴17各自包含直角铁30和转动轴31,直角铁30和转动轴31 二者焊接为一体整体构成为直角铁转轴;第二直角铁转轴12和第一直角铁转轴17的左侧各自铰接铰接连杆33,两个铰接连杆33分别为第二铰接连杆9和第一铰接连杆15;第二铰接连杆9和第一铰接连杆15分别可转动安装在凸轮铰接结构上并能被凸轮铰接结构带动转动和升降,凸轮铰接结构位于一方形的片上整体构成一转动结构,该转动结构能够围绕动力轮穿过支架边壁32的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铰接连杆9和第一铰接连杆15相对运动,进一步推动第二杠杆10 和第一杠杆18围绕支点转动,第二杠杆10和第一杠杆18端部各自铰接着一个铰接轴,该铰接轴连接着板,两个板分别为下方配重运动板19和上方配重运动板26;下方配重运动板19和上方配重运动板 26之间为夹持间隙;
第二铰接连杆9和第一铰接连杆15各自对应的动力轮分别为第一动力轮5和第二动力轮6,第一动力轮5和第二动力轮6的运动方向相反进而使得下方配重运动板19和上方配重运动板26运动方向相反,当下方配重运动板19和上方配重运动板26距离减小进行运动的时候能够对夹持间隙中得到物品进行夹持。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用一个动力实现两组杠杆的撬动,而杠杆具有较好的做功效果,并且,两组杠杆巧妙结合在两组连杆结构中被转动驱动实现连杆运动,进而实现整齐、标准的相向运动。一种高效率的动能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动力部分带动齿轮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一动力轮5啮合第二动力轮6二者反向转动;
29.第一动力轮5啮合第二动力轮6二者反向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二铰接连杆9和第一铰接连杆15相对运动,进一步推动第二杠杆10和第一杠杆18围绕支点转动,下方配重运动板19和上方配重运动板26 之间为夹持间隙;下方配重运动板19和上方配重运动板26运动方向相反,当下方配重运动板19和上方配重运动板26距离减小进行运动的时候能够对夹持间隙中得到物品进行夹持;
30.实施例二: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或可选择的独立方案,第一动力轮5和第二动力轮6二者为两个彼此啮合的齿轮。
31.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的相反转动的动力实现方式,类似的实现方式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32.实施例三: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或可选择的独立方案,第一动力轮5和第二动力轮6能够被动力部分2带动转动,动力部分2和减速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包含齿轮,该齿轮为主动轮3,主动轮3啮合第一动力轮5,第一动力轮5啮合第二动力轮6。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本实施例为上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具体的齿轮连接结构,类似的实现结构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33.实施例四: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或可选择的独立方案,下方配重运动板19上布置有下方钢丝固定位置22,下方钢丝固定位置22连接有钢丝绳,钢丝绳上方绕过上方定滑轮28后固定在上方配重运动板26上,上方定滑轮28布置在工作框架27的上方。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钢丝具有进一步协同运动的效果,让下方配重运动板19和上方配重运动板26运动更协调。
34.实施例五: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或可选择的独立方案,钢丝绳包含四组,位于下方配重运动板19的四角位置。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受力均衡效果好。
35.实施例六: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或可选择的独立方案,还包含辅助限位结构,该辅助限位结构包含辅助限位铰接轴一,辅助限位铰接轴一的辅助限位铰接轴一端13铰接在承力支架16 上,辅助限位铰接轴一铰接着辅助限位铰接轴二24,辅助限位铰接轴二24铰接着辅助限位铰接轴三23,辅助限位铰接轴三23下方铰接着下方配重运动板19,辅助限位铰接轴一、辅助限位铰接轴二24、辅助限位铰接轴三23能够限位下方配重运动板19的升降幅度。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能够实现基本限位,让限位效果更好。
36.实施例七: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或可选择的独立方案,工作框架27四周为角钢,下方配重运动板19和上方配重运动板26的四角限制在角钢中因而能够进
行直上直下。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该方案为可选方案。
37.实施例八: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或可选择的独立方案,第二动力轮6的轴上同轴安装有或者通过离合器安装有发电轮,发电轮能够带动发电机主动轮36转动,发电机主动轮36能够通过发电机传输部分35带动发电机34转动。
38.同时,第二动力轮6的轴上同轴安装有或者通过离合器安装有发电轮,发电轮能够带动发电机主动轮36转动,发电机主动轮36能够通过发电机传输部分35带动发电机34转动;离合器可选择进行是否发电,进而调整下方配重运动板19和上方配重运动板26之间的夹持力度。夹持结构可以用来破碎一些物件等。
39.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调整支点的位置,能够调整杠杆的做功情况,让共同结构实现更方便。
4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