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发动机机体及具有其的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0: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发动机 机体


1.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机体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发动机的缸盖的润滑油通过发动机机体的回油油道流回到曲轴箱中,与回油油道连通的回油口设置在曲轴上方,润滑油进入曲轴箱后落在曲轴上,曲轴旋转时润滑油被搅动,从而使曲轴箱内充满大量的油雾,导致油气分离器分离压力增大,严重时甚至造成油气分离器取气口喷油,进而影响油气分离器的可靠性及发动机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发动机机体结构影响油气分离器可靠性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4.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动机机体,所述发动机机体上形成有第一回油道,所述第一回油道用于连通气缸盖上的缸盖回油道,所述第一回油道的一端设有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位于曲轴的一侧,所述第一出油口与所述发动机机体的底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曲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底面的距离。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机体,在第一回油道的第一出油口设置在曲轴的一侧,且第一出油口距发动机机体的底面的距离小于等于曲轴的中心轴线距底面的距离(即曲轴在发动机机体的垂直方向上高于第一出油口在发动机机体的垂直方形上的位置),润滑油从气缸盖的缸盖回油道流到第一回油道中,再通过位于曲轴的中心轴线下方的第一出油口流到曲轴箱内,从而防止润滑油落在曲轴上,避免曲轴转动时润滑油被搅动而使曲轴箱内充满大量的油雾,减小油气分离器的分离压力,提高油气分离器的可靠性。
6.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机体,还可以具有如下的技术特征: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机体上还形成有第二回油道,所述第二回油道包括连接槽和与所述连接槽连通的导流槽,所述连接槽用于连接增压器出油口,所述导流槽呈拱形,所述导流槽围绕所述曲轴设置。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槽的一端设有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所述底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曲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底面的距离。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机体上设有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沿所述导流槽的内边缘设置。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边结构呈半圆型,所述翻边结构的任一端与所述底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曲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底面的距离。
11.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根据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机体和与齿轮室,在所述齿轮室与所述发动机机体上共同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曲轴齿轮、中间齿轮和油泵齿轮,所述中间齿轮与所述曲轴齿轮、所述油泵齿轮均啮合,所述曲轴齿轮、所述中间齿轮和所述油泵齿轮沿所述发动机机体的高度方向
依次从上往下布置。
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该发动机的发动机机体上设有第一回油道,在第一回油道的第一出油口设置在曲轴的一侧,且第一出油口距发动机机体的底面的距离小于等于曲轴的中心轴线距底面的距离(即曲轴在发动机机体的垂直方向上高于第一出油口在发动机机体的垂直方形上的位置),润滑油从气缸盖的缸盖回油道流到第一回油道中,再通过位于曲轴的中心轴线下方的第一出油口流到曲轴箱内,从而防止润滑油落在曲轴上,避免曲轴转动时润滑油被搅动而使曲轴箱内充满大量的油雾,减小油气分离器的分离压力,提高油气分离器的可靠性。
13.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还可以具有如下的技术特征: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机上形成有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沿所述油泵齿轮的切线设置,所述齿轮室形成有第三出油口,所述第三出油口与所述导流结构连通,所述发动机机体的形成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位于所述曲轴齿轮附近,所述排气孔用于连接油气分离器。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齿轮室上形成有润滑油道,所述润滑油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出油口连接,所述润滑油道的另一端连通减振器安装孔。
附图说明
16.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的第一局部剖视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的后端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19.图3为图2所示a

a截面的部分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的第二局部剖视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的局部轴侧示意图;
22.图6为图5所示发动机的第三局部剖视图;
23.图7为图5所示发动机机体与各齿轮的局部剖视图。
24.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25.100:发动机机体、101:底面、102:翻边结构、103:导流结构、104:排气孔;
26.10:第一回油道、11:第一出油口;
27.20:第二回油道、21:连接槽、22:导流槽、23:第二出油口;
28.300:曲轴、301:油封座、302:密封件;
29.400:齿轮室、401:曲轴齿轮、402:中间齿轮、403:油泵齿轮、404:第三出油孔、405:润滑油道、406:减振器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
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31.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2.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33.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
……
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34.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发动机机体100,发动机机体100上形成有第一回油道10,第一回油道10用于连通气缸盖上的缸盖回油道,第一回油道10的一端设有第一出油口11,第一出油口11位于曲轴300的一侧,第一出油口11与发动机机体100的底面101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曲轴300的中心轴线与底面101的距离。
3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机体100,在第一回油道10的第一出油口11设置在曲轴300的一侧,且第一出油口11距发动机机体100的底面101的距离小于等于曲轴300的中心轴线距底面101的距离(即曲轴300在发动机机体100的垂直方向上高于第一出油口11在发动机机体100的垂直方形上的位置),润滑油从气缸盖的缸盖回油道流到第一回油道10中,再通过位于曲轴300的中心轴线下方的第一出油口11流到曲轴箱内,从而防止润滑油落在曲轴300上,避免曲轴转动时润滑油被搅动而使曲轴箱内充满大量的油雾,减小油气分离器的分离压力,提高油气分离器的可靠性。
3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机体100上还形成有第二回油道20,第二回油道20包括连接槽21和与连接槽21连通的导流槽22,连接槽21用于连接增压器出油口,导流槽22呈拱形,导流槽22围绕曲轴300设置。连接槽21将增压器的润滑油引入拱形导流槽22,润滑油在曲轴300的两侧流动,防止润滑油直接流向曲轴,避免曲轴300转动时对润滑油搅动而形成大量油雾。具体地,连接槽21为两条,以提高润滑油的导流量,连接槽21根据发动机机体100的空间或润滑油的油量进行设置,连接槽21也可以为一条、三条或更多条。
37.进一步地,导流槽22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第二出油口23,第二出油口23与底面101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曲轴300的中心轴线与底面101的距离,即第二出油口23位于曲轴300的
中心轴线的下方,从而有效避免润滑油直接流向曲轴300.
38.进一步地,发动机机体100上设有翻边结构102,翻边结构102沿导流槽22的内边缘设置。翻边结构102与发动机机体100的截面呈u型,从而防止润滑油在导流槽22中流动时沿导流槽的边缘溢出,进一步防止润滑油直接流向曲轴。
3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翻边结构102呈半圆型,翻边结构102的任一端距底面101的距离等于曲轴300的中心轴线距底面101的距离,即在位于曲轴300下方的导流槽22的内边缘未设有翻边结构102,润滑油在重量作用下直接流到第二出油口23,因此,无需翻边结构102就能够防止润滑油直接落到曲轴300上。同时,在曲轴300下方的导流槽22的内边缘出未设翻边结构102也可也降低加工难度。
4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曲轴300通过密封座301与密封件302的配合进行密封,第二出油口23与底面101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密封件302与底面101的距离,以防止润滑油直接落到密封件302处,避免密封件302处积存大量润滑油,提高密封件302的可靠性。
41.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发动机,发动机包括根据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发动机机体100和与齿轮室400,发动机机体100与齿轮室400相适配,在齿轮室400与发动机机体100上共同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曲轴齿轮401、中间齿轮402和油泵齿轮403,中间齿轮402与曲轴齿轮401、油泵齿轮403均啮合,通过曲轴300转动带动曲轴齿轮401转动,曲轴齿轮401通过两个中间齿轮402驱动油泵齿轮403转动。曲轴齿轮401、中间齿轮402和油泵齿轮403沿发动机机体100的高度方向依次从上往下布置。
4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该发动机的发动机机体100上设有第一回油道10,在第一回油道10的第一出油口11设置在曲轴300的一侧,且第一出油口11距发动机机体100的底面101的距离小于等于曲轴300的中心轴线距底面101的距离(即曲轴300在发动机机体100的垂直方向上高于第一出油口11在发动机机体100的垂直方形上的位置),润滑油从气缸盖的缸盖回油道流到第一回油道10中,再通过位于曲轴300的中心轴线下方的第一出油口11流到曲轴箱内,从而防止润滑油落在曲轴300上,避免曲轴转动时润滑油被搅动而使曲轴箱内充满大量的油雾,减小油气分离器的分离压力,提高油气分离器的可靠性。
4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机体100上形成有导流结构103、导流结构103沿油泵齿轮403的切线设置,齿轮室400上形成有第三出油口404,第三出油口404与导流结构103连通,齿轮室400上形成有排气孔104,排气孔104位于曲轴齿轮401附近,排气孔104用于连接油气分离器。废气由曲轴室进入发动机机体100与齿轮室400的容纳腔中,曲轴齿轮401通过中间齿轮402驱动油泵齿轮403转动过程中,油泵齿轮403将废气中的润滑油沿着其切线方向甩如导流结构103,导流结构103通过第三出油口404排出容纳腔,从而避免各齿轮在转动过程中产生大量油雾。废气中的气体部分通过位于曲轴齿轮401附件的排气孔(同时,排气孔104在沿发动机机体100的高度方向上高于导流结构103)104排出容纳腔,从而使发动机机体100与各齿轮及齿轮室400共同形成油气预分离系统,对废气进行预先分离,减小油气分离器的压力。
44.进一步地,齿轮室400上形成有润滑油道405,润滑油道405的一端与第三出油口404连接,润滑油道的另一端连通减振器的减振器安装孔406。润滑油道405将发动机机体100、各齿轮、齿轮室400预先分离的润滑油引导至减振器的减振器安装孔406,使润滑油对减振器进行润滑,从而到达节约润滑油,能源循环利用的目的。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