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河道治理杂物分离一体化处理方法与流程

2021-10-24 11: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河道 治理 杂物 分离 方法


1.本技术涉及河道治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治理杂物分离一体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2.河道既是重要的水利设施,又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水利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发展须树立以人为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为了保护和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河道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3.在相关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08824350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河道的综合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截流,在河道清淤段的两端采用戗堤法制作截流堤对河道进行截流;步骤二:抽水,通过污水泵将河道清淤段内的河水抽至河道下游的非清淤段,直至河道清淤段表露出堆积有淤泥的河底;步骤三:清淤,通过高压水枪对河底进行全面冲刷,高压水流与淤泥混合形成泥水混合液,采用污水泵将河道清淤段内的泥水混合液抽至河岸边的缓冲池中;步骤四:分离,采用多级过滤系统将缓冲池内混合液分离为流动水、杂物、砂石颗粒和泥渣;步骤五:处理,流动水重新引流至河道下游的非清淤段,杂物回收,部分砂石颗粒和泥渣与水泥混合后加入固化剂并进行搅拌,再使用模具烧制成护堤砖,护堤砖铺设在河道的两侧;步骤六:通流,拆除截流堤,使得河水重新流过河道清淤段。高压水清理淤泥的速度快,砂石颗粒和泥渣制作成护堤砖,对河道两岸形成保护,有助于生态修复。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使用上述综合治理方法对河道进行处理时,需要对河道进行截流,治理完毕后又需要对河道进行通流,而对河道进行截流和通流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而存在有对河道处理工作效率较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缓解对河道处理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河道治理杂物分离一体化处理方法。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河道治理杂物分离一体化处理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治理杂物分离一体化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抽水,抽取河道表面的水,继而使得河道表面形成水流;s2,过滤,对河道表面的水流进行过滤,并将杂物进行收集;s3,水循环,将过滤后的水输送至河道的底部,使得河道底部形成与河道表面流动方向相反的水流,并使得河道中的水形成循环路径闭合的循环水流;s4,杂物清理,对过滤收集到的杂物进行清理。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河道杂物进行处理时,先抽取河道表面上的水,继而使得河道的表面形成水流,河道表面上的杂物由于水的流动而运动,然后在设定的位置对河道中的水进行过滤,继而使得河道中的杂物被阻挡下来,同时对阻挡下来的杂物进行收集,然后将被过滤后的水输送至河道的底部,并同时使得河道的底部形成与河道表面水流
方向相反的水流,从而使得河道中形成循环路径闭合的循环水流,将杂物收集后,将杂物与过滤的装置进行分离,并对杂物进行进一步的收集,进而减少杂物影响过滤装置过滤效果的情况发生,此过程中减少了需要对河道进行截流和通流的情况发生,减少了对河道截流和通流所浪费的时间,最终达到了提高对河道处理工作效率的效果。
8.可选的,所述步骤s1

s4均用到杂物分离一体化装置,所述杂物分离一体化装置包括机架、循环组件、过滤组件和分离组件,所述循环组件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循环组件用于对河道中的水进行循环,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循环组件中,所述过滤组件用于对杂物进行过滤,所述分离组件设置在循环组件中,所述分离组件用于将杂物与杂物分离一体化装置进行分离。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河道杂物进行处理时,先将机架放置在河道上,机架对循环组件进行支撑,继而使得循环组件进入河道中,然后启动循环组件,循环组件对河道中的水进行循环,随着河道中的水不断的循环,河道中的杂物进入循环组件中并被过滤组件进行过滤,从而减少杂物跟随河道中的水一起循环的情况发生,分离组件将过滤组件过滤下来的杂物进行分离,进而使得杂物与杂物分离一体化装置分离,最终达到便于工作人员对河道进行清理的效果。
10.可选的,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循环水箱和多个潜水泵,所述循环水箱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均开设有进水口,多个所述潜水泵均设置在循环水箱的底部,每个所述潜水泵均与循环水箱的底部固定连接,并且每个所述潜水泵的进水口均与循环水箱内部连通,所述循环水箱设置在机架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杂物分离一体化装置安装好后,循环水箱位于河道的水中,同时使得河道中的水没过进水口的一半位置,启动多个潜水泵,潜水泵将循环水箱中的水抽走,继而使得河道中的水流入循环水箱中,从而使得河道形成朝向循环水箱的水流,河道中的水流入循环水箱中时,河道中漂浮的杂物跟随着水进入循环水箱中,进而使得河道中的杂物在循环水箱中得到进一步的收集。
12.可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所述过滤板固定连接在循环水箱中,所述过滤板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低于进水口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河道中的杂物进入循环水箱中后,过滤板对杂物进行过滤,循环水箱中的水穿过过滤孔被潜水泵抽走,通过增加过滤板可以减少杂物被潜水泵抽走的情况发生,一方面达到方便工作人员对杂物进行清理的效果,另一方面减少杂物进入潜水泵中对潜水泵产生损坏,增加潜水泵的使用寿命。
14.可选的,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分离辊、分离叶片和驱动电机,所述分离叶片呈螺旋设置,所述分离叶片同轴固定连接在分离辊的周侧面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分离辊的一端皮带传动连接,所述分离辊转动连接在循环水箱内,所述分离辊垂直于进水口的开设方向设置,所述分离辊设置在过滤板的顶部,所述驱动电机与循环水箱的顶部固定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杂物分离一体化装置工作时,驱动电机启动,驱动电机对分离辊进行驱动,分离辊带动分离叶片转动,由于分离叶片呈螺旋设置,所以分离叶片转动时会对循环水箱中的杂物进行传送,继而使得循环水箱中的杂物被传送至循环水箱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从而使得杂物在循环水箱的一端被进一步收集,进而达到方便工作人员对
杂物进行清理的效果。
16.可选的,所述循环水箱的一侧设置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设置在分离辊远离驱动电机的一侧,所述收集箱与循环水箱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箱和循环水箱均对应分离辊和分离叶片开设有连通口,所述循环水箱和收集箱通过连通口连通。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离叶片将循环水箱中的杂物传送至循环水箱的一端后,杂物经连通口穿过循环水箱进入收集箱中,继而使得杂物在收集箱中得到进一步收集,一方面可以减少因循环水箱中杂物较多影响杂物分离一体化装置对杂物的处理效果,另一方面可以达到方便工作人员对杂物进行清理的效果,减少转动的分离叶片对工作人员造成的伤害。
18.可选的,所述过滤板呈弧形设置,所述过滤板的凹面朝向分离叶片。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过滤板做成弧形的,可以使得分离叶片与过滤板相适配,继而减少分离叶片与过滤板之间的间隙,从而减少循环水箱与分离叶片之间出现的死角体积,进而减少杂物在循环水箱中积存的情况发生。
20.可选的,两个所述进水口之间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垂直于进水口的开设方向设置,所述分隔板设置在循环水箱中,所述分隔板与循环水箱固定连接,所述分隔板设置在分离辊的顶部。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潜水泵工作时,潜水泵将循环水箱中的水抽走,继而使得河道中的水经循环水箱两侧的进水口流入循环水箱中,进入循环水箱中的水与分隔板接触,从而减少从循环水箱两侧进入循环水箱中的水产生冲撞的情况发生,减少进入循环水箱中的水对即将流入循环水箱中水的影响,增加河道中水流方向的稳定性。
22.可选的,所述分隔板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呈弧形设置,所述导向板的凸面朝向分隔板设置,所述导向板的一端与分隔板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板的另一端与循环水箱固定连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循环水箱两侧进水口进入到循环水箱中的水与导向板接触,并使得导向板对进入循环水箱中的水进行导向,将导向板做成弧形的,可以减少河道中水进入循环水箱中时的动能损失,从而使得河道中的水进入循环水箱中时,可以对循环水箱中的杂物产生朝向分离叶片方向的冲击,进而增加分离叶片对杂物的传送效果。
24.可选的,每个所述潜水泵上均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潜水泵的出水口处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出水管远离潜水泵的一端朝向河道的底部设置,所述出水管远离潜水泵的一端设置有分水管,所述分水管的中间位置与出水管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分水管平行于进水口的开设方向设置。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潜水泵将循环水箱中的水抽出循环水箱,循环水箱中的水经潜水泵的出水口进入到出水管中,继而使得循环水箱中的水沿着出水管运动,最终使得出水管中的水经分水管排出,由于分水管的中间位置与出水管连通,分水管平行于进水口的开设方向设置,所以经分水管流出的水与进入循环水箱中的水流动方向互为反向,从而使得河道中的水产生闭合的循环路径,进而增加杂物分离一体化装置对杂物的处理效果。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抽水、过滤、水循环和杂物收集,在对河道进行清理时,先对河道表面
的水进行抽取,继而使得河道表面形成水流,河道表面的杂物跟随着水流动,然后对流动的杂物进行过滤并收集,然后将河道表面流动的水输送至河道的底部,继而使得河道中形成水循环,再对过滤下来的杂物进行进一步的收集,此过程中减少了需要对河道进行截流和通流浪费时间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对河道杂物进行处理时的工作效率;2.通过设置机架、循环组件、过滤组件和分离组件,循环组件设置在机架上,过滤组件设置在循环组件中,分离组件设置在循环组件中,在对河道中的杂物进行处理时,启动循环组件,循环组件对河道中的水进行循环,继而使得河道中的杂物进入循环组件中,进入循环组件中的杂物被过滤组件进行阻挡,减少杂物跟随河道中的水继续循环的情况发生,被过滤组件阻挡下来的杂物被分离组件与循环组件分离,与循环组件分离的杂物被工作人员进行收集,进而达到方便工作人员对杂物进行收集的效果;3.通过设置循环水箱和潜水泵,循环水箱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进水口,潜水泵固定连接在循环水箱的底部,潜水泵的抽水口与循环水箱的内部连通,对河道中杂物进行清理时,将循环水箱放置在河道的水中,继而使得水没过进水口的一半,启动潜水泵,潜水泵将循环水箱中的水抽走,从而使得河道中的水经进水口进入循环水箱中,使得河道中形成朝向进水口的水流,进而增加河道中的杂物在循环水箱中收集的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杂物分离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杂物分离一体化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循环水箱的内部结构;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杂物分离一体化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收集箱的内部结构;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杂物分离一体化装置中的压实组件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00、机架;110、支撑杆;120、连接杆;200、循环组件;210、循环水箱;211、进水口;212、分隔板;213、导向板;214、l型杆;215、卡口;220、潜水泵;221、出水管;222、分水管;300、过滤板;310、过滤孔;400、分离组件;410、分离辊;420、分离叶片;430、驱动电机;500、收集箱;510、连通口;520、出水孔;600、压实组件;610、压实框;611、气缸;620、第一压实板;630、第二压实板;631、拉力绳。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河道治理杂物分离一体化处理方法。
31.一种河道治理杂物分离一体化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抽水,对河道表面的水进行抽取,继而使得河道表面形成水流,河道表面的杂物跟随河道表面的水流动。s2,过滤,对河道表面的杂物进行过滤,从而使得河道表面的杂物被阻挡下来,对河道表面阻挡下来的杂物进行收集。s3,水循环,将河道表面流动的水输送至河道的底部,进而使得河道底部形成与河道表面流动方向相反的水流,最终使得河道内部形成循环路径闭合的循环水流。河道内部的水循环可以将河道表面的杂物源源不断的输送至过滤处,进而增加对河道杂物进行处理时的彻底性。s4,杂物清理,对过滤阻挡收集到的杂物进行清理,减少杂物的堆积
影响对河道杂物处理效果。
32.参照图1和图2,在上述步骤中均用到杂物分离一体化装置,杂物分离一体化装置包括机架100、循环组件200、过滤组件和分离组件400。循环组件200设置在机架100上,过滤组件设置在循环组件200中,分离组件400设置在循环组件200中,并且分离组件400设置在过滤组件的顶部。
33.在对河道杂物进行处理时,机架100对循环组件200进行支撑,循环组件200的部分没入河道中的水面以下,循环组件200用于使得河道表面形成水流,河道表面的杂物跟随着水流进入循环组件200中,循环组件200并将河道表面的水输送至河道的底部形成循环水流。过滤组件对进入循环组件200中的杂物进行过滤阻挡,减少进入循环组件200中的杂物跟随着水进行循环。分离组件400将被过滤阻挡下来的杂物进行驱动,使得杂物与循环组件200分离,进而方便工作人员对杂物进行清理。
34.机架100包括两根支撑杆110和两根连接杆120,两根支撑杆110平行间隔设置。两根连接杆120平行设置,两根连接杆120设置在两根支撑杆110之间。一个连接杆120设置在两根支撑杆110的一端,另一根连接杆120设置在两根支撑杆110的另一端。每根连接杆120的一端部与一个支撑杆110的端部固定连接,连接杆120的另一端部与另一根支撑杆110的端部固定连接。将机架100安装至河道上时,支撑杆110的端部和连接杆120均与河道的边侧抵触,支撑杆110平行于河道的宽度方向。
35.循环组件200包括循环水箱210和多个潜水泵220,循环水箱210呈长方体设置,循环水箱21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支撑杆110的长度方向设置,循环水箱210的高度方向竖直设置。循环水箱210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均开设有进水口211,进水口211的开设方向平行于循环水箱210的宽度方向设置,进水口211位于靠近循环水箱210顶部的一端。
36.多个潜水泵220均设置在循环水箱210的底部,多个潜水泵220沿循环水箱21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潜水泵220之间的间距相等。每个潜水泵220的抽水口处均与循环水箱210固定连接,每个潜水泵220的抽水口均通过在循环水箱210底部开孔与循环水箱210内部连通。
37.每个潜水泵220上均设置有出水管221,出水管221的一端与潜水泵220的出水口处固定连接并与潜水泵220内部连通。出水管221远离潜水泵220的一端朝向河道的底部设置,出水管221远离潜水泵220的一端设置有分水管222。分水管222平行于进水口211的开设方向设置,分水管222的中间位置与出水管221固定连接并与出水管221连通。
38.循环水箱210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l型杆214,多个l型杆214沿循环水箱21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个l型杆214的一端均与循环水箱210的侧面垂直固定连接,每个l型杆214均与循环水箱210之间形成卡接支撑杆110的卡口215,卡口215的开口方向朝向循环水箱210的底部。循环水箱210设置在两根支撑杆110之间,支撑杆110设置在l型杆214和循环水箱210之间,l型杆214与支撑杆110抵触。
39.对河道中的杂物进行清理时,先将机架100安装好,然后使得循环水箱210的部分没入水中,继而使得河道中的水没过出水口的一半,从而使得河道中的水经进水口211进入循环水箱210中。启动潜水泵220,潜水泵220将循环水箱210中的水抽走,河道的表面形成水流,河道表面的杂物跟随着水进入循环水箱210中,潜水泵220将水输送至出水管221中,出水管221中的水经分水管222重新流入河道中。河道底部形成与河道表面流向相反的水流,
进而使得河道中形成水循环,加速杂物进入循环水箱210中的速度。
40.在对河道宽度方向上不同位置的杂物进行清理时,沿着循环水箱210的长度方向推动循环水箱210,循环水箱210带动l型杆214运动,l型杆214与支撑杆110发生相对滑动,实现循环水箱210与支撑杆110的相对位置调节,最终达到实现对河道宽度方向上不同位置杂物进行处理的效果。
41.两个进水口211之间设置有分隔板212,分隔板212设置在两个进水口211之间的中点位置。分隔板212竖直设置,分隔板212与循环水箱210固定连接。分隔板212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板213,导向板213呈弧形设置,导向板213的凸面朝向分隔板212设置。导向板213的一端与循环水箱210固定连接,导向板213的另一端与分隔板212固定连接。
42.循环水箱210两侧的水经进水口211进入循环水箱210中后,水与导向板213接触,继而使得导向板213对水的流动方向进行导向,减少从循环水箱210两侧进入循环水箱210中的水发生撞击的情况发生,减少因水的撞击对河道中水流方向的影响。进入循环水箱210中的水和杂物在导向板213的作用下具有朝向循环水箱210的底部方向运动的趋势,进而增加分离组件400对杂物的输送效果。
43.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板300,过滤板300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310。过滤板300设置在循环水箱210中,过滤板300与循环水箱210固定连接,过滤板300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低于进水口211底部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进入循环水箱210中的杂物被过滤板300进行过滤和阻挡,继而使得杂物停留在循环水箱210中,进入循环水箱210中的水穿过过滤孔310并被潜水泵220抽走。
44.分离组件400包括分离辊410、分离叶片420和驱动电机430,分离叶片420呈螺旋设置,分离叶片420同轴固定连接在分离辊410的周侧面上。驱动电机430的输出轴上和分离辊410的一端均同轴固定连接有皮带轮,驱动电机430上的皮带轮和分离辊410上的皮带轮均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分离辊410平行于循环水箱210的长度方向设置,分离辊410设置在循环水箱210的内部,分离辊410与循环水箱210转动连接。分离辊410设置在过滤板300的顶部,并且分离叶片420最高点的位置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低于进水口211最低点的位置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驱动电机430固定连接在循环水箱210的顶部。
45.过滤板300呈弧形设置,过滤板300的凹面朝向分离叶片420设置。分离叶片420的顶部与分隔板212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10mm,分离叶片420远离分离辊410的一侧与过滤板300的凹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将分离叶片420远离分离辊410的一侧与过滤板300凹面之间的间隙设置为10mm,一方面可以减少分离叶片420与过滤板300发生相互摩擦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保证分离叶片420对杂物的输送效率。
46.启动驱动电机430,驱动电机430带动分离辊410转动,分离辊410带动分离叶片420转动,分离叶片420对停留在循环水箱210中的杂物进行输送,继而使得循环水箱210中的杂物被输送至远离驱动电机430的一端。
47.参照图2和图3,循环水箱210的一端设置有收集箱500,收集箱500为顶部开口的箱体,收集箱500的周侧面开设有多个出水孔520。收集箱500设置在循环水箱210远离驱动电机430的一侧,收集箱500与循环水箱210固定连接。收集箱500和循环水箱210上均对应分离辊410和分离叶片420开设有连通口510,收集箱500和循环水箱210通过连通口510连通。
48.分离叶片420将杂物输送至循环水箱210远离驱动电机430的一端后,分离叶片420
继续转动,继而使得杂物经连通口510进入收集箱500中。在收集箱500的周侧面上开设出水孔520,可以减少循环水箱210中的水经连通口510进入收集箱500中,使得收集箱500被水灌满的情况发生,进而减少收集箱500中的杂物因收集箱500中的水位较高运动出收集箱500的情况发生。
49.参照图3和图4,为了增加收集箱500对杂物的收集量,收集箱500中设置有压实组件600,压实组件600包括压实框610、第一压实板620和第二压实板630,压实框610水平设置,第一压实板620和第二压实板630相对设置。第一压实板620和第二压实板630均设置在压实框610的底部,第一压实板620设置在压实框610的一侧,第二压实板630设置在压实框610的另一侧,并且第一压实板620和第二压实板630铅锤方向的投影部分重合。第一压实板620远离第二压实板630的一端与压实框610铰接,第二压实板630远离第一压实板620的一端与压实框610铰接。第二压实板630靠近第一压实板620的一端设置有拉力绳631,拉力绳631的一端与第二压实板630固定连接,拉力绳631的另一端与压实框610固定连接,拉力绳631的中间位置与第一压实板620靠近第二压实板630的一端固定连接。
50.压实框610设置在收集箱500中,压实框610沿铅锤方向与收集箱500滑动连接。压实框610的每个边角处均设置有气缸611,气缸611的活塞杆与压实框610垂直固定连接,气缸611的缸体与收集箱500的顶部固定连接。
51.进入收集箱500中的杂物较多时,启动气缸611,气缸611对压实框610进行驱动,压实框610带动第一压实板620和第二压实板630朝向收集箱500的底部运动。第一压实板620和第二压实板630朝向收集箱500底部运动的同时,第一压实板620和第二压实板630对收集箱500中的杂物进行驱动,杂物跟随着第一压实板620和第二压实板630朝向收集箱500的底部运动。杂物与收集箱500的底部抵触时,第一压实板620的一端和第二压实板630的一端与杂物抵触,压实框610继续运动,第一压实板620和第二压实板630与压实框610发生相对转动,最终使得第一压实板620和第二压实板630抵触,同时第一压实板620和第二压实板630与杂物抵紧,杂物被压实。
52.随着杂物不断的进入收集箱500中,收集箱500上部的杂物逐渐增加,反向驱动气缸611,气缸611带动压实框610运动,压实框610带动第一压实板620和第二压实板630运动。
53.压实框610带动第一压实板620和第二压实板630朝向远离收集箱500底部运动时,第一压实板620和第二压实板630先与压实框610发生相对转动,第一压实板620和第二压实板630处于倾斜状态,拉力绳631逐渐被张紧,第一压实板620和第二压实板630被提升。
54.压实框610运动过连通口510,继而使得杂物与收集箱500中的水分离并留在第一压实板620和第二压实板630上。留在第一压实板620和第二压实板630的杂物沿着第一压实板620和第二压实板630的倾斜方向滑落至第一压实板620和第二压实板630的底部。再反向驱动气缸611,气缸611对压实框610朝向靠近收集箱500的底部方向进行驱动,最终使得杂物被第一压实板620和第二压实板630压实在收集箱500的底部,进而增加收集箱500对杂物的收集量。
5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河道治理杂物分离一体化处理方法的实施原理为:在对河道中的杂物进行治理时,先对河道表面的水进行抽取,继而使得河道表面形成水流,河道表面的杂物跟随着水流动。然后对河道表面流动的杂物进行过滤,并对过滤阻挡下来的杂物进行收集。将河道表面的水输送至河道的底部,使得河道底部形成与河道表面流动方向相反的
水流,河道中形成水循环。再对过滤阻挡下来的杂物进行清理。
56.在对河道中的杂物进行处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杂物分离一体化装置。在使用杂物分离一体化装置时,先将杂物分离一体化装置安装在河道上,机架100与河道的两侧抵触,同时机架100与河道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继而使得循环水箱210的部分没入水中,河道中的水没过进水口211的一半,河道中的水经进水口211进入循环水箱210中。
57.启动潜水泵220,潜水泵220将循环水箱210中的水抽走,继而使得河道中的水继续进入循环水箱210中,河道表面形成水流,杂物跟随着河道表面的水进入循环水箱210中。驱动电机430工作,驱动电机430带动分离辊410转动,分离辊410带动分离叶片420转动,分离叶片420对循环水箱210中的杂物进行驱动,从而使得循环水箱210中的杂物被驱动至循环水箱210远离驱动电机430的一端。被传送至循环水箱210远离驱动电机430一端的杂物经连通口510进入收集箱500中,进而使得杂物在收集箱500中进一步收集。循环水箱210中被潜水泵220抽走的水进入出水管221中,进入出水管221中的水经分水管222流出,由于分水管222与进水口211的开设方向平行设置,所以河道的底部形成与河道表面流动方向相反的水流,进而使得河道中形成水循环。
5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