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节能高效常压电磁蒸汽发生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7-13 15: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发生器 蒸汽 指节 高效 结构
一种节能高效常压电磁蒸汽发生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发生器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节能高效常压电磁蒸汽发生器结构。



背景技术:

蒸汽发生器也叫蒸汽热源机(俗称锅炉)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蒸汽锅炉有时又叫蒸汽发生器,是蒸汽动力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站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是火力发电站的主机,因此电站锅炉是生产电能的重要设备。工业锅炉是在各种工业企业中提供生产和供暖所需的蒸汽的必不可少的设备。工业锅炉数量甚多,需要消耗大量燃料。利用生产过程中高温废气作为热源的余热锅炉对节能有重要作用。船用锅炉装在各种船舶上,所产生的蒸汽用于驱动蒸汽动力机械。机车锅炉作为蒸汽机车的主要设备尚有一定的应用。锅炉承受高温高压,安全问题十分重要。即使是小型锅炉,一旦发生爆炸,后果也十分严重。因此,对锅炉的材料选用、设计计算、制造和检验等都制订有严格的法规。

而现有的蒸汽发生器往往都是较大型机械的整套高温高压设备,并不适合小型化单元化的设计,虽然出现了实用电磁加热方式的蒸汽发生器,其原理就是利用电磁加热替换了原来明火热源或电热管加热的方式,使液体受热蒸发成气体,仍需通过对密闭高压容器持续加热,且通过二次高压补水实现实现高温饱和蒸汽发生的目的,但是这样的蒸汽发生器仍然存在能量转化率低,存在储热待用的能量损耗,且机构复杂。由于其高温、高压,体积较大只适合与使用现场相隔离的独空间立安装,且需专人使用操作,导致蒸汽发生器与使用现场保持较远的蒸汽输送距离,因此造成巨大的蒸汽输送能量损耗,从而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能量转化率高且工作效率高的节能高效常压电磁蒸汽发生器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高效常压电磁蒸汽发生器结构,包括管状线圈骨架、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和一级感应加热线圈,所述的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置于管状线圈骨架内,所述的一级感应加热线圈置于管状线圈骨架的外侧且与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所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管状线圈骨架设有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的一端设有进水端盖,所述的进水端盖上设有进水管,所述管状线圈骨架设有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的另一端设有出气端盖,所述的出气端盖上设有出气管,所述的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的外侧面上设有螺旋状导流结构。

使用时,将液态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到管状线圈骨架中,液态水进入到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上的螺旋状导流结构中,而由于管状线圈骨架外侧与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对应处设有一级感应加热线圈,通过一级感应加热线圈的工作对螺旋状导流结构中的液态水进行加热,使得液态水沿着螺旋状导流结构逐渐变成水蒸气,而且还能够持续的对水蒸气进行加热直到从出气管排出,不需要设计加压结构就可以实现在常压状态下对水蒸气进行加热输出,属即热型过热蒸汽发生器,提高了安全可靠性,这样设计达到了能量转化率高且工作效率高的目的。

作为优选,还包括二级蜂窝续热棒和二级感应加热线圈,所述的二级蜂窝续热棒置于管状线圈骨架内,所述的二级感应加热线圈置于管状线圈骨架的外侧且与二级蜂窝续热棒所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二级蜂窝续热棒置于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与出气端盖之间,所述的二级蜂窝续热棒上设有蜂窝状通孔结构。

使用时,液态水通过一级感应加热线圈的工作变成水蒸气后,进入到二级蜂窝续热棒的蜂窝状通孔结构中进行二次加热,同时对于未完全气化的水再次进行气化成水蒸气,从而确保了出气管内水蒸气的高温输出,而通过蜂窝状通孔结构的设计能够进行进一步的加热,从而提高了出气管内的出气量,而且不需要设计加压结构就可以实现在常压状态下对水蒸气进行加热输出高温水蒸气,进一步提高了安全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的一端中心处设有一级进水孔,所述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的另一端中心处设有一级蒸汽出孔,所述的一级进水孔与进水端盖相对应,所述的螺旋状导流结构由置于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外侧面上的导流槽构成,所述导流槽的形状呈螺旋形,所述导流槽靠近一级进水孔的一端设有进水过孔,所述的导流槽通过进水过孔与一级进水孔连通,所述导流槽靠近一级蒸汽出孔的一端设有出气过孔,所述的导流槽通过出气过孔与一级蒸汽出孔连通。通过螺旋状导流结构的设计,使得水能够充分与一级感应加热线圈相匹配,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

作为优选,所述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设有一级进水孔的一端内侧设有进水缓冲腔,所述的一级进水孔与进水缓冲腔连通,所述的导流槽通过进水过孔与进水缓冲腔连通。通过进水缓冲腔的设计,一方面能够保证水流输出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对进水缓冲腔内的水进行提前预热,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作为优选,所述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设有一级蒸汽出孔的一端内侧设有一级蒸汽缓冲腔,所述的一级蒸汽出孔与一级蒸汽缓冲腔连通,所述的导流槽通过出气过孔与一级蒸汽缓冲腔连通。通过一级蒸汽缓冲腔的设计,一方面能够将产生的水蒸气缓存,保证水蒸气输出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对一级蒸汽缓冲腔内的水蒸气进行二次加热,确保水蒸气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一级进水孔的直径小于一级蒸汽出孔的直径,所述进水缓冲腔的容积小于一级蒸汽缓冲腔的容积。一级进水孔的直径小于一级蒸汽出孔的直径,确保水蒸气输出的稳定性;进水缓冲腔的容积小于一级蒸汽缓冲腔的容积,因为水蒸气所占用的空间要大于水占用的空间,同时水蒸气空间的增大能够确保一级蒸汽缓冲腔内的压强处于常压状态,提高了安全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蜂窝状通孔结构包括二级蒸汽缓冲腔和二级蒸汽加热腔,所述的二级蒸汽缓冲腔置于二级蜂窝续热棒的一端中间处,所述二级蒸汽加热腔置于二级蜂窝续热棒的内部,所述二级蒸汽加热腔的一端与二级蒸汽缓冲腔连通,所述二级蒸汽加热腔的另一端与二级蜂窝续热棒的另一端连通,所述二级蜂窝续热棒设有二级蒸汽缓冲腔的一端与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相对应,所述二级蜂窝续热棒设有二级蒸汽加热腔的一端与出气端盖相对应。通过二级蒸汽缓冲腔的设计,用于缓冲水蒸气并对其内的水蒸气作进一步的加热;通过二级蒸汽加热腔的设计,一方面能够使得进入到该腔体内的水蒸气压强保证稳定,同时还能够再次进行加热,确保输出水蒸气的高温。

作为优选,所述二级蒸汽缓冲腔的形状呈圆台状,所述二级蒸汽缓冲腔的开口端与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相对应,所述二级蒸汽缓冲腔的开口端直径大于二级蒸汽缓冲腔的底端直径,所述二级蒸汽加热腔的形状呈管状,所述二级蒸汽加热腔有若干个,所述二级蒸汽加热腔的一端均匀分布在二级蒸汽缓冲腔的侧面上。通过圆台状的设计,使得水蒸气在打到二级蒸汽缓冲腔底部后扩散在二级蒸汽缓冲腔内,而二级蒸汽缓冲腔侧面的二级蒸汽加热腔的入口设计,使得该入口的开口面积大大增加,从而增加水蒸气的进入量,同时用于引导水蒸气进入到二级蒸汽加热腔内;通过二级蒸汽加热腔的设计,能够提高了水蒸气的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一级感应加热线圈包括一级加热线圈和若干一级磁条,所述的一级加热线圈置于管状线圈骨架的外侧且与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所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一级磁条均匀分布在一级加热线圈的外侧面上,所述的一级加热线圈上设有一级线圈引线。通过一级感应加热线圈的结构设计,使得其能够更好的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对管状线圈骨架内的水以及水蒸气分别进行加热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的二级感应加热线圈包括二级加热线圈和若干二级磁条,所述的二级加热线圈置于管状线圈骨架的外侧且与二级蜂窝续热棒所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二级磁条均匀分布在二级加热线圈的外侧面上,所述二级加热线圈上设有二级线圈引线。通过二级感应加热线圈的结构设计,使得其能够更好的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对管状线圈骨架内的水蒸气分别进行加热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的管状线圈骨架内且置于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与进水端盖之间设有进水缓冲隔热衬套垫,所述的管状线圈骨架内且置于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与出气端盖之间设有出气缓冲隔热衬套垫,所述的进水端盖与管状线圈骨架之间设有进水密封垫,所述出气端盖与管状线圈骨架之间设有出气密封垫。通过进水缓冲隔热衬套垫和出气缓冲隔热衬套垫的设计,能够使得管状线圈骨架的两端热量降低,提高了该发生器的安全可靠性;通过进水密封垫和出气密封垫的设计,提高了该发生器的密封效果。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的管状线圈骨架内且置于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与二级蜂窝续热棒之间设有缓冲隔离垫,所述的管状线圈骨架内且置于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与进水端盖之间设有进水缓冲隔热衬套垫,所述的管状线圈骨架内且置于二级蜂窝续热棒与出气端盖之间设有出气缓冲隔热衬套垫,所述的进水端盖与管状线圈骨架之间设有进水密封垫,所述出气端盖与管状线圈骨架之间设有出气密封垫。通过缓冲隔离垫的设计,防止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与二级蜂窝续热棒之间相互碰撞而磨损或损坏该结构,提高了该结构的使用寿命;通过进水缓冲隔热衬套垫和出气缓冲隔热衬套垫的设计,能够使得管状线圈骨架的两端热量降低,提高了该发生器的安全可靠性;通过进水密封垫和出气密封垫的设计,提高了该发生器的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管状线圈骨架的两端外侧面上均设有外螺纹,所述进水端盖和出气端盖上均设有与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所述的进水端盖和出气端盖均与管状线圈骨架螺纹连接,所述进水密封垫和出气密封垫的形状为圆环形,所述进水密封垫的内边缘处设有进水密封翻边,所述进水端盖的内侧设有与进水密封垫相匹配的进水密封凹槽,所述的进水密封翻边与进水缓冲隔热衬套垫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的进水端盖通过进水密封垫与管状线圈骨架密封连接,所述出气密封垫的内边缘处设有出气密封翻边,所述出气端盖的内侧设有与出气密封垫相匹配的出气密封凹槽,所述的出气密封翻边与出气缓冲隔热衬套垫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的出气端盖通过出气密封垫与管状线圈骨架密封连接。管状线圈骨架的两端设计螺纹连接的结构,方便了进水端盖与出水端盖的安全与拆卸,同时通过进水密封垫和出气密封垫的结构设计确保了密封效果。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管状线圈骨架的两端均设有骨架翻边,所述骨架翻边的外径、进水端盖的外径和出气端盖的外径均一致,所述的进水端盖和出气端盖上均设有卡扣组件,所述的卡扣组件包括定卡扣和动卡扣,所述的定卡扣和动卡扣的形状均呈半圆形,所述的定卡扣和动卡扣上均设有卡槽,所述定卡扣的一端设有轴槽,所述的轴槽内设有轴销,所述动卡扣的一端设有轴孔,所述的动卡扣的一端置于轴槽内,所述动卡扣上的轴孔安装在轴销内且与定卡扣转动连接,所述的定卡扣的另一端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与定卡扣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动卡扣的另一端设有u型槽,所述的螺杆置于u型槽内,所述的螺杆上设有旋转螺套,所述的定卡扣和动卡扣通过螺杆上的旋转螺套固定连接,所述进水密封垫和出气密封垫的形状为圆环形,所述进水密封垫和出气密封垫的中间均设有密封凸边,所述进水端盖的内侧、出气端盖的内侧和管状线圈骨架的两端上均设有密封槽,所述的进水密封垫置于进水端盖的密封槽与管状线圈骨架的一端密封槽内,所述进水密封垫上的密封凸边置于进水端盖与管状线圈骨架之间,所述的出气密封垫置于出气端盖的密封槽与管状线圈骨架的另一端密封槽内,所述出气密封垫上的密封凸边置于出气端盖与管状线圈骨架之间,所述的进水端盖通过进水密封垫与卡扣组件的配合与管状线圈骨架密封连接,所述的出气端盖通过出气密封垫与卡扣组件的配合与管状线圈骨架密封连接。管状线圈骨架的两端设计卡扣连接的结构,方便了进水端盖与出水端盖的安全与拆卸,同时通过进水密封垫和出气密封垫的结构设计确保了密封效果。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管状线圈骨架的两端均设有骨架法兰盘,所述的进水端盖由进水法兰盘制作而成,所述的出气端盖由出气法兰盘制作而成,所述骨架法兰盘的外径、进水法兰盘的外径和出气法兰盘的外径均一致,所述进水密封垫和出气密封垫的形状为圆环形,所述进水密封垫和出气密封垫的中间均设有密封凸边,所述进水端盖的内侧、出气端盖的内侧和骨架法兰盘上均设有密封槽,所述的进水密封垫置于进水法兰盘的密封槽与管状线圈骨架的一端骨架法兰盘的密封槽内,所述进水密封垫上的密封凸边置于进水端盖与骨架法兰盘之间,所述的出气密封垫置于出气端盖的密封槽与管状线圈骨架的另一端骨架法兰盘的密封槽内,所述出气密封垫上的密封凸边置于出气端盖与骨架法兰盘之间,所述的进水端盖和出气端盖均与骨架法兰盘法兰密封连接。管状线圈骨架的两端设计法兰连接的结构,方便了进水端盖与出水端盖的安全与拆卸,同时通过进水密封垫和出气密封垫的结构设计确保了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量转化率高,工作效率高,稳定性高,安全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图4是卡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法兰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出气管,2.出气端盖,3.出气密封垫,4.出气缓冲隔热衬套垫,5.管状线圈骨架,6.二级感应加热线圈,7.一级感应加热线圈,8.二级线圈引线,9.二级蜂窝续热棒,10.缓冲隔离垫,11.一级线圈引线,12.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13.进水缓冲隔热衬套垫,14.进水密封垫,15.进水端盖,16.出气密封翻边,17.二级蒸汽加热腔,18.二级加热线圈,19.二级磁条,20.二级蒸汽缓冲腔,21.出气过孔,22.导流槽,23.一级加热线圈,24.一级磁条,25.一级蒸汽缓冲腔,26.进水缓冲腔,27.进水密封翻边,28.进水管,29.一级蒸汽出孔,30.进水过孔,31.一级进水孔,32.密封凸边,33.骨架翻边,34.轴销,35.定卡扣,36.螺杆,37.旋转螺套,38.动卡扣,39.骨架法兰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述的实施例中,一种节能高效常压电磁蒸汽发生器结构,包括管状线圈骨架5、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12、二级蜂窝续热棒9、一级感应加热线圈7和二级感应加热线圈6,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12和二级蜂窝续热棒9均置于管状线圈骨架5内,一级感应加热线圈7置于管状线圈骨架5的外侧且与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12所在的位置相对应,二级感应加热线圈6置于管状线圈骨架5的外侧且与二级蜂窝续热棒9所在的位置相对应,管状线圈骨架5设有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12的一端设有进水端盖15,进水端盖15上设有进水管28,管状线圈骨架5设有二级蜂窝续热棒9的一端设有出气端盖2,出气端盖2上设有出气管1,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12的外侧面上设有螺旋状导流结构,二级蜂窝续热棒9上设有蜂窝状通孔结构。

如图1、图2所示,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12的一端中心处设有一级进水孔31,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12设有一级进水孔31的一端内侧设有进水缓冲腔26,一级进水孔31与进水缓冲腔26连通,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12的另一端中心处设有一级蒸汽出孔29,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12设有一级蒸汽出孔29的一端内侧设有一级蒸汽缓冲腔25,一级蒸汽出孔29与一级蒸汽缓冲腔25连通,一级进水孔31与进水端盖15相对应,一级蒸汽出孔29与二级蜂窝续热棒9相对应,螺旋状导流结构由置于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12外侧面上的导流槽22构成,导流槽22的形状呈螺旋形,导流槽22靠近一级进水孔31的一端设有进水过孔30,导流槽22通过进水过孔30与进水缓冲腔26连通,导流槽22靠近一级蒸汽出孔29的一端设有出气过孔21,导流槽22通过出气过孔21与一级蒸汽缓冲腔25连通。一级进水孔31的直径小于一级蒸汽出孔29的直径,进水缓冲腔26的容积小于一级蒸汽缓冲腔25的容积。其中: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12也可以不设置进水缓冲腔26,使得导流槽22通过进水过孔30直接与一级进水孔31连通;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12也可以不设置一级蒸汽缓冲腔25,使得导流槽22通过出气过孔21直接与二级蜂窝续热棒9上的蜂窝状通孔结构相对接。这样设计的目的,可以简化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12的制备工艺,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2所示,蜂窝状通孔结构包括二级蒸汽缓冲腔20和二级蒸汽加热腔17,二级蒸汽缓冲腔20置于二级蜂窝续热棒9的一端中间处,二级蒸汽加热腔17置于二级蜂窝续热棒9的内部,二级蒸汽加热腔17的一端与二级蒸汽缓冲腔20连通,二级蒸汽加热腔17的另一端与二级蜂窝续热棒9的另一端连通,二级蜂窝续热棒9设有二级蒸汽缓冲腔20的一端与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12设有一级蒸汽出孔29的一端相对应,二级蜂窝续热棒9设有二级蒸汽加热腔17的一端与出气端盖2相对应。二级蒸汽缓冲腔20的形状呈圆台状,二级蒸汽缓冲腔20的开口端与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12的一级蒸汽出孔29相对应,二级蒸汽缓冲腔20的开口端直径大于二级蒸汽缓冲腔20的底端直径,二级蒸汽加热腔17的形状呈管状,二级蒸汽加热腔17有若干个,二级蒸汽加热腔17的一端均匀分布在二级蒸汽缓冲腔20的侧面上。

如图1、图2所示,一级感应加热线圈7包括一级加热线圈23和若干一级磁条24,一级加热线圈23置于管状线圈骨架5的外侧且与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12所在的位置相对应,一级磁条24均匀分布在一级加热线圈23的外侧面上,二级感应加热线圈6包括二级加热线圈18和若干二级磁条19,二级加热线圈18置于管状线圈骨架5的外侧且与二级蜂窝续热棒9所在的位置相对应,二级磁条19均匀分布在二级加热线圈18的外侧面上,一级加热线圈23上设有一级线圈引线11,二级加热线圈18上设有二级线圈引线8。

如图1、图2所示,管状线圈骨架5内且置于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12与二级蜂窝续热棒9之间设有缓冲隔离垫10,管状线圈骨架5内且置于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12与进水端盖15之间设有进水缓冲隔热衬套垫13,管状线圈骨架5内且置于二级蜂窝续热棒9与出气端盖2之间设有出气缓冲隔热衬套垫4,进水端盖15与管状线圈骨架5之间设有进水密封垫14,出气端盖2与管状线圈骨架5之间设有出气密封垫3。其中: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12与二级蜂窝续热棒9之间也可以不设有缓冲隔离垫10,使得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12与二级蜂窝续热棒9直接对接,而这样的好处能够减少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12与二级蜂窝续热棒9之间的热量流失,同时一级感应加热线圈7与二级感应加热线圈6也能够无缝衔接,减少了热量损失。

如图2所示,管状线圈骨架5分别与进水端盖15和出气端盖2采用螺纹连接时,管状线圈骨架5的两端外侧面上均设有外螺纹,进水端盖15和出气端盖2上均设有与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进水端盖15和出气端盖2均与管状线圈骨架5螺纹连接,进水密封垫14和出气密封垫3的形状为圆环形,进水密封垫14的内边缘处设有进水密封翻边27,进水端盖15的内侧设有与进水密封垫14相匹配的进水密封凹槽,进水密封翻边27与进水缓冲隔热衬套垫13的内壁相贴合,进水端盖15通过进水密封垫14与管状线圈骨架5密封连接,出气密封垫3的内边缘处设有出气密封翻边16,出气端盖2的内侧设有与出气密封垫3相匹配的出气密封凹槽,出气密封翻边16与出气缓冲隔热衬套垫4的内壁相贴合,出气端盖2通过出气密封垫3与管状线圈骨架5密封连接。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如图3、图4所示,管状线圈骨架5分别与进水端盖15和出气端盖2采用卡扣连接时,管状线圈骨架5的两端均设有骨架翻边33,骨架翻边33的外径、进水端盖15的外径和出气端盖2的外径均一致,进水端盖15和出气端盖2上均设有卡扣组件,卡扣组件包括定卡扣35和动卡扣38,定卡扣35和动卡扣38的形状均呈半圆形,定卡扣35和动卡扣38上均设有卡槽,定卡扣35的一端设有轴槽,轴槽内设有轴销34,动卡扣38的一端设有轴孔,动卡扣38的一端置于轴槽内,动卡扣38上的轴孔安装在轴销34内且与定卡扣35转动连接,定卡扣35的另一端设有螺杆36,螺杆36的一端与定卡扣3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动卡扣38的另一端设有u型槽,螺杆36置于u型槽内,螺杆36上设有旋转螺套37,定卡扣35和动卡扣38通过螺杆36上的旋转螺套37固定连接,进水密封垫14和出气密封垫3的形状为圆环形,进水密封垫14和出气密封垫3的中间均设有密封凸边32,进水端盖15的内侧、出气端盖2的内侧和管状线圈骨架5的两端上均设有密封槽,进水密封垫14置于进水端盖15的密封槽与管状线圈骨架5的一端密封槽内,进水密封垫14上的密封凸边32置于进水端盖15与管状线圈骨架5之间,出气密封垫3置于出气端盖2的密封槽与管状线圈骨架5的另一端密封槽内,出气密封垫3上的密封凸边32置于出气端盖2与管状线圈骨架5之间,进水端盖15通过进水密封垫14与卡扣组件的配合与管状线圈骨架5密封连接,出气端盖2通过出气密封垫3与卡扣组件的配合与管状线圈骨架5密封连接。其中:骨架翻边33与进水端盖15结合在一起以及骨架翻边33与出气端盖2结合在一起置于卡槽内。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如图5所示,管状线圈骨架5分别与进水端盖15和出气端盖2采用法兰连接时,管状线圈骨架5的两端均设有骨架法兰盘39,进水端盖15由进水法兰盘制作而成,出气端盖2由出气法兰盘制作而成,骨架法兰盘39的外径、进水法兰盘的外径和出气法兰盘的外径均一致,进水密封垫14和出气密封垫3的形状为圆环形,进水密封垫14和出气密封垫3的中间均设有密封凸边32,进水端盖15的内侧、出气端盖2的内侧和骨架法兰盘39上均设有密封槽,进水密封垫14置于进水法兰盘的密封槽与管状线圈骨架5的一端骨架法兰盘39的密封槽内,进水密封垫14上的密封凸边32置于进水端盖15与骨架法兰盘39之间,出气密封垫3置于出气端盖2的密封槽与管状线圈骨架5的另一端骨架法兰盘39的密封槽内,出气密封垫3上的密封凸边32置于出气端盖2与骨架法兰盘39之间,进水端盖15和出气端盖2均与骨架法兰盘39法兰密封连接。

使用时,将水通过进水端盖15上的进水管28进入到管状线圈骨架5的进水缓冲隔热衬套垫13内,水通过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12上的进水孔进入到一级进水缓冲腔26内,通过进水过孔30进入到导流槽22内,由于管状线圈骨架5外侧与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12对应处设有一级感应加热线圈7,通过一级感应加热线圈7的工作对导流槽22中的水进行加热,沿着螺旋状的导流槽22水从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12的一级进水孔31这端到一级蒸汽出孔29这端由液体变成气体,气体由出气过孔21进入到一级蒸汽缓冲腔25内进行缓存,然后通过一级蒸汽出孔29经过缓冲隔离垫10进入到二级蜂窝续热棒9的二级蒸汽缓冲腔20中进行二次加热,由于管状线圈骨架5外侧与二级蜂窝续热棒9对应处设有二级感应加热线圈6,通过二级感应加热线圈6的工作对二级蒸汽加热腔17中气体继续进入加热,气体进入到出气缓冲隔热衬套垫4后经过出气端盖2上的出气管1排出,属即热型过热蒸汽发生器。

实施例2:管状线圈骨架5中仅设置一级加热螺旋导流棒12和一级感应加热线圈7,不设置二级蜂窝续热棒9和二级感应加热线圈6,其他结构特征与实施例1中一致,用于发生相对较低温度的水蒸气,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