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蒸汽锅炉的制作方法

2021-05-04 10: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电器设备 蒸汽锅炉
蒸汽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蒸汽锅炉。



背景技术:

蒸汽锅炉是一种很常见的蒸汽产生设备,其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及家用电器中,现有的蒸汽锅炉一般包括储水腔,在储水腔上设置有进水口及出汽嘴,水从进水口进入到储水腔后,经过加热然后汽化,产生的蒸汽从出汽嘴喷出。但是,现有的蒸汽锅炉的储水腔太大,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汽化的时间较长,且热量浪费严重,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锅炉,该蒸汽锅炉能够使水快速汽化,提高汽化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锅炉,加热通道及对所述加热通道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通道上设置有进水口及出汽口,在所述加热通道内还设置有甩水轮,所述甩水轮将流经其上的水流甩散到加热通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甩水轮由水流冲击而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锅炉还包括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与所述甩水轮相连,并带动所述甩水轮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甩水轮上设置有多个轮叶,所述甩水轮的转动中心偏离所述进水口的轴线。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通道的内壁上还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

进一步地,从所述加热通道的内壁一侧至远离所述内壁的一侧,所述凸起向靠近所述进水口的方向或向远离所述进水口的方向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通道为曲折状。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通道包括第一加热通道及与所述第一加热通道相连的第二加热通道,所述第一加热通道与所述第二加热通道的轴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通道远离所述第二加热通道的一端,所述出汽口设置于第二加热通道远离所述第一加热通道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热通道内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所述第二加热通道的内壁为光滑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锅炉包括第一壳体及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内均形成有凹陷,所述加热通道由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结合后形成。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将现有技术中的储水腔分为进水腔及加热腔两个腔体,进入蒸汽锅炉内的冷水可以存储于进水腔内,而加热装置仅对加热腔内的水进行加热。在进水阶段,由于加热腔内水位较低,第一阀门开启,进水腔内的水可以通过通孔进入到加热腔内;当加热腔内的水位到达第一预定高度时,第一阀门关闭,进水腔与加热腔隔离,加热装置可以对加热腔内的水进行加热,当加热腔内的水沸腾汽化后,水蒸汽从出汽口排出;随着水不断汽化,加热腔内的水位不断降低,当加热腔内的水位降低至第二预定高度时,第一阀门再次打开,进水腔为加热腔充水。也即,在蒸汽锅炉整个工作过程中,随着加热腔水位的变化,第一阀门不断地重复开启及闭合的动作。使得加热腔内的水量始终保证在一定的范围内,加热装置也仅会对加热腔内的水进行加热。这既保证了蒸汽锅炉内水的存储量,又使得仅有部分水被加热。由于位于加热腔内的水较少,因此,水从加热至沸腾汽化的时间会减少,在蒸汽锅炉开启及关闭阶段,热量的损失也会减少。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汽锅炉的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蒸汽锅炉在充水后的汽化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锅炉,该蒸汽锅炉能够使水快速汽化,提高汽化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汽锅炉的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蒸汽锅炉在充水后的汽化过程的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汽锅炉包括加热通道10及对加热通道10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20,在加热通道10上设置有进水口11及出汽口12,在加热通道10内还设置有甩水轮13,甩水轮13将从进水口进入的水流甩散到加热通道10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加热通道10内设置有甩水轮13,在水流流过甩水轮13上后,甩水轮13的转动会通过离心力将水流甩散,并溅射到加热通道10的内壁上,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会有更多的水与加热通道10的内壁接触,且接触面积更加的大,这就能够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蒸汽锅炉能够更加快速地使水汽化,提高了汽化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甩水轮13设置于加热通道10内靠近进水口11的一侧,甩水轮13可以通过水冲击到其上的冲击力而带动,而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有转动电机以带动甩水轮13。

在本实施例中,甩水轮13上设置有多个轮叶,而进水口11的轴线的延伸线与轮叶的位置相对应,也即,甩水轮13的转动中心偏离进水口11的轴线。当水流进入后,上述的设置可以更好地使得水流冲击到甩水轮13的轮叶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加热通道10的内壁上还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14,当甩水轮13将水分散后,分散后的水能够被溅射到多个凸起14上,每个凸起14能够对溅射到其上的水进行加热,以进一步地促进其汽化。

更为具体地,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14从加热通道10的内壁一侧至远离内壁一侧向靠近进水口11方向或远离进水口11方向倾斜,该倾斜设置的凸起14,能够使得水流在分散后,更加容易地溅射到凸起14上,防止前面的凸起14对后面的凸起14进行阻挡。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加热通道10可以为曲折状,以增加加热通道10内的长度,继而增加水流的加热长度,节约提及。更为具体地,该加热通道10可以为图1所示的h型,包括第一加热通道15及与第一加热通道15相连的第二加热通道16,第一加热通道15及第二加热通道16的轴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进水口11设置于第一加热通道15远离第二加热通道16的一端,出水口设置于第二加热通道16远离第一加热通道15的一端,上述的甩水轮13及凸起14均设置于第一加热通道15内,以加快汽化,第二加热通道16的内壁为光滑内壁,以减少对蒸汽的阻挡。

在其它实施例中,加热通道10也可以不限于上述的形状,其同样也可以为u型、弧形、w型等。

进一步地,蒸汽锅炉还包括第一壳体及与第一壳体(图未示)相连的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内均形成有凹陷,加热通道10由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结合后共同形成。上述的加热装置20设置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

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垫片(图未示),以对其进行密封。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加热通道10内设置有甩水轮13,在水流流过甩水轮13上后,甩水轮13的转动会通过离心力将水流甩散,并溅射到加热通道10的内壁上,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会有更多的水与加热通道10的内壁接触,且接触面积更加的大,这就能够使得蒸汽锅炉更加快速地使水汽化,提高了汽化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