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电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03-17 00: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电器设备 蒸汽 器及 发生 申请

技术特征:

1.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汽口;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进水口;

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芯和设置在所述发热芯中的发热管,所述发热芯的部分区域设置在所述外壳中,以使所述外壳中形成位于所述发热芯和所述外壳之间的进水通道、第一煮水腔和第二煮水腔,所述第一煮水腔和所述第二煮水腔分别位于所述进水通道沿延伸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所述出汽口与所述第一煮水腔和所述第二煮水腔连通;

温控器,所述进水通道对应的底壁的至少部分区域形成所述温控器的感温区,所述感温区的设置位置满足:从所述进水口流向所述第一煮水腔的水流和从所述进水口流向所述第二煮水腔的水流均流经所述感温区的至少部分区域;所述温控器设置在所述感温区的外表面且与所述发热管串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进水通道对应的底壁的上侧,所述感温区从所述进水口的正下方朝所述进水通道沿延伸方向的相对两侧延伸;和/或,

所述进水口的进水流量大于所述进水通道的出水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中还形成有位于所述发热芯和所述外壳之间的蒸汽流道,所述蒸汽流道沿蒸汽流动方向的始端与所述第一煮水腔和所述第二煮水腔连通,所述蒸汽流道沿蒸汽流动方向的末端与所述出汽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中还形成有位于所述发热芯和所述外壳之间的汽水分离腔,所述蒸汽流道经过所述汽水分离腔;和/或,

所述发热芯具有贯穿所述发热芯的二次加热通道,所述二次加热通道沿蒸汽流动方向的始端与所述蒸汽流道沿蒸汽流动方向的末端连通,所述二次加热通道沿蒸汽流动方向的末端形成所述出汽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芯包括芯体和与所述芯体的底端连接的端盖;

所述芯体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端盖设置在所述外壳外且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温控器与所述端盖背离所述进水通道一侧的表面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芯体同一侧的第一弯板和第二弯板,所述第一弯板和所述第二弯板沿所述芯体的横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弯板的一端与所述端盖连接,所述第一弯板的另一端朝所述芯体的顶侧延伸并朝靠近所述第二弯板的方向弯折,所述芯体、所述第一弯板、所述端盖和所述外壳共同围设出具有第一开口的所述第一煮水腔;所述第二弯板的一端与所述端盖连接,所述第二弯板的另一端朝所述芯体的顶侧延伸并朝靠近所述第一弯板的方向弯折,所述芯体、所述第二弯板、所述端盖和所述外壳共同围设出具有第二开口的所述第二煮水腔;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形成所述进水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第一隔板;

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芯体连接且与所述端盖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端盖之间形成所述进水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一开口分隔成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的第一入口和与所述出汽口连通的第一出口,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二开口分隔成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的第二入口和与所述出汽口连通的第二出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板和所述第二弯板均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密封接触;和/或,

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密封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芯还包括多个第一挂水件和多个第二挂水件,多个所述第一挂水件在所述第一煮水腔中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挂水件在所述第二煮水腔中间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与所述外壳之间还形成有蒸汽流道,所述蒸汽流道包括第一子流道和第二子流道;

所述第一子流道沿蒸汽流动方向的始端与所述第一煮水腔连通,所述第一子流道沿蒸汽流动方向的末端与所述出汽口连通,所述第二子流道沿蒸汽流动方向的始端与所述第二煮水腔连通,所述第二子流道沿蒸汽流动方向的末端与所述出汽口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弯板和所述第二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第一弯板背离所述第二弯板的一侧,所述第四侧壁位于所述第二弯板背离所述第一弯板的一侧;

所述发热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的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二隔板设置所述第一弯板和所述第二弯板之间的间隔处,所述第三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板和所述第二弯板的顶侧,所述芯体、所述第一弯板、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和所述外壳共同围设出所述第一子流道的第一子部分,所述芯体、所述第二弯板、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和所述外壳共同围设出所述第二子流道的第一子部分;和/或,

所述发热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上的第四隔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四侧壁上的第五隔板;所述第四隔板从所述第二侧壁的顶侧向所述第二侧壁的底侧延伸且与所述端盖间隔设置,所述芯体、所述第一弯板、所述第四隔板与所述外壳共同围设出所述第一子流道的第二子部分,所述第五隔板从所述第四侧壁的顶侧向所述第四侧壁的底侧延伸且与所述端盖间隔设置,所述芯体、所述第二弯板、所述第五隔板与所述外壳共同围设出所述第二子流道的第二子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汽水分离腔,所述发热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汽水分离腔中的至少一个汽水分离板;

至少一个所述汽水分离板将所述汽水分离腔分隔为沿竖向分层设置的多个所述子分离腔,多个所述子分离腔依次连通,所述第一子流道的第二子部分的末端和所述第二子流道的第二子部分的末端分别与所述汽水分离腔位于最底侧的所述子分离腔连通,所述出汽口与所述汽水分离腔位于最顶侧的所述子分离腔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芯具有从所述发热芯的顶侧贯穿至所述发热芯的底侧的二次加热通道,所述二次加热通道的顶端形成与所述汽水分离腔位于最顶侧的所述子分离腔连通的进汽口,所述二次加热通道的底端形成所述出汽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芯体顶壁上的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所述第一围板具有第三出口;

所述第一围板围设在所述进汽口的周侧,所述第二围板围设在所述第一围板背离所述进汽口的一侧,所述第一围板与所述第二围板之间形成具有第三入口和第四入口的通道,所述第三入口和所述第四入口分别与所述汽水分离腔位于最顶侧的所述子分离腔连通;

所述通道位于所述第三入口和所述第三出口之间的区域为所述第一子流道的第三子部分,所述通道位于所述第四入口和所述第三出口之间的区域为所述第二子流道的第三子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隔板、所述第四隔板和所述第五隔板均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密封接触;和/或,所述第一围板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密封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保险丝,所述保险丝设置在所述端盖上且与所述发热管串联。

18.一种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7任意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器。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电器设备,其中,蒸汽发生器包括:出汽口、外壳、发热组件和温控器;外壳具有进水口;发热组件包括发热芯和发热管,发热芯的部分区域设置在外壳中,发热芯和外壳之间形成进水通道、第一煮水腔和第二煮水腔,第一煮水腔和第二煮水腔分别位于进水通道沿延伸方向的相对两侧,进水口与进水通道连通,出汽口与第一煮水腔和第二煮水腔连通;进水通道对应的底壁的至少部分区域形成温控器的感温区,感温区的设置位置满足:从进水口流向第一煮水腔的水流和从进水口流向第二煮水腔的水流均流经感温区的至少部分区域;温控器设置在感温区的外表面且与发热管串联。本申请实施例蒸汽发生器能够在多种角度下正常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苏杭;奚伟永;程福萍;奚俊男;司鹏;唐相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9
技术公布日:2021.03.1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