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螺旋桨桨叶变距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2:4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螺旋桨 桨叶 装置

技术特征:
1.一种螺旋桨桨叶变距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发动机的驱动部上的桨毂(50)以及轴线水平的回转配合在桨毂(50)上的桨根部(10);桨毂(50)内设置变距滑块(51),且变距滑块(51)可在动力源驱动下产生铅垂向的往复直线动作;桨根部(10)上配合有偏心销(10a),所述偏心销(10a)的回转轴线垂直变距滑块(51)的动作方向,且偏心销(10a)的回转轴线与桨根部(10)回转轴线之间存有间距;变距滑块(51)上凹设有可供偏心销(10a)插入的配合槽(51a),配合槽(51a)的槽长方向垂直偏心销(10a)轴线方向的同时与变距滑块的动作路径之间呈夹角设置;该变距限位装置还包括用于感应变距滑块(51)所处位置并驱动动力源切换工作模式的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包括固定在桨毂(50)顶端的导向座(71);导向座(71)上导向配合有至少一根导杆,导向座(71)上对应的布置行程开关(72)从而与导杆上的触发挡板(73a)间形成触发构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桨桨叶变距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包括减速导杆(731)、加速导杆(732)及顺桨导杆(733),减速导杆(731)与顺桨导杆(733)处行程开关(72)位于触发挡板(73a)的上方处,且减速导杆(731)处触发挡板(73a)与对应行程开关(72)之间距离小于顺桨导杆(733)处触发挡板(73a)与对应行程开关(72)之间距离,加速导杆(732)处行程开关(72)位于触发挡板(73a)的下方处;所述减速导杆(731)上套设有弹性件(73b),且弹性件(73b)的弹性伸缩方向平行减速导杆(731)轴线,减速导杆(731)上同轴的套设触发挡板(73a),弹性件(73b)底端固接减速导杆(731),弹性件(73b)的顶端沿减速导杆(731)轴线向上延伸并固定在触发挡板(73a)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旋桨桨叶变距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座(71)外形呈具备上翻边和下翻边的线盘状,各导杆沿导向座(71)的轴向由下而上的依次贯穿导向座(71)的下翻边及上翻边,并与各翻边上相应的贯穿孔间形成孔轴滑动配合关系;所述行程开关(72)布置于导向座(71)外壁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螺旋桨桨叶变距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导杆均包括与上翻边处贯穿孔间构成孔轴插接配合的上套体(73c)以及与下翻边处贯穿孔间构成孔轴滑动配合的下杆体(73d),所述下杆体(73d)外形呈上细下粗的二段式的阶梯轴状,且下杆体(73d)的小直径段与上套体(73c)间形成同轴的孔轴插接式滑动配合;减速导杆(731)及顺桨导杆(733)处触发挡板(73a)位于上套体(73c)上,加速导杆(732)处触发挡板(73a)位于下杆体(73d)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螺旋桨桨叶变距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杆体(73d)的小直径段上同轴套设有调节套(73e),调节套(73e)上同轴的回转配合有下调节螺母(73f);下杆体(73d)的小直径段上布置外螺纹段,下调节螺母(73f)与外螺纹段间形成螺纹配合;弹性件(73b)一端固定于调节套(73e)上,另一端固定于上套体(73c)上;下杆体(73d)的小直径段的顶端露出上套体(73c)的顶端面,且在小直径段的顶端螺纹配合有上调节螺母(73g)。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螺旋桨桨叶变距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挡板(73a)外形呈环板状,所述减速导杆(731)及顺桨导杆(733)处触发挡板(73a)固定在调节套(73e)的底端处且与对应的下杆体(73d)间形成套接配合,加速导杆(732)的触发挡板(73a)固定在调节套(73e)的顶端处且与对应的下杆体(73d)间形成套接配合;每组导杆均配合两组行程开关(72),两组行程开关(72)的感应面位于对应的触发挡板(73a)的动作路径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一种螺旋桨桨叶变距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73b)为复位压簧。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一种螺旋桨桨叶变距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变距限位装置包括轴承配合于桨毂(50)内的动力丝杆(54);所述动力源为电机(52),且电机(52)轴线铅垂的安装在桨毂(50)顶端,动力丝杆(54)的顶端与电机(52)的动力输出轴间形成动力传递关系;动力丝杆(54)上布置所述变距滑块(51),且两者间形成丝杆滑块配合。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螺旋桨桨叶变距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桨毂(50)具备三组可供相应桨根部(10)插接的装配腔,各装配腔沿动力丝杆(54)的回转轴线环绕均布;所述变距滑块(51)为三棱柱状,配合槽(51a)相应的开设于变距滑块(51)的各棱面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螺旋桨桨叶变距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桨毂(50)内还布置有轴线铅垂设置的夹设于变距滑块(51)与桨根部(10)之间的定向杆(55),所述定向杆(55)为三组且面贴合的布置于三棱柱状的变距滑块(51)的相应棱面处;所述配合槽(51a)由变距滑块(51)的棱边处起,沿变距滑块(51)的棱面处水平延伸,并止于定向杆(55)处;所述偏心销(10a)外形呈宽度与配合槽(51a)槽宽吻合的四方块状,偏心销(10a)通过回转螺钉(10b)回转配合于桨根部(10)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螺旋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旋桨桨叶变距限位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桨毂内设置变距滑块,且变距滑块可在动力源驱动下产生铅垂向的往复直线动作;桨根部上配合有偏心销,所述偏心销的回转轴线垂直变距滑块的动作方向,且偏心销的回转轴线与桨根部回转轴线之间存有间距;变距滑块上凹设有可供偏心销插入的配合槽,配合槽的槽长方向垂直偏心销轴线方向的同时与变距滑块的动作路径之间呈夹角设置;该变距限位装置还包括用于感应变距滑块所处位置并驱动动力源切换工作模式的感应组件。本实用新型能可靠而稳定的实现桨叶桨距角的在线变化以及在减速、加速及顺桨三种模式下的在线切换功能,并同步具备结构简单紧凑且成本低的优点。成本低的优点。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周星 刘传超 赵昌霞 盛应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羲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05
技术公布日:2021/10/1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