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河道浮床用浮球的制作方法

2021-08-20 16: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河道 浮球 浮床用
一种河道浮床用浮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道浮床用浮球。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河道上的浮床通常有两种结构,一种是靠浮床本身的浮力作用于水面,另一种是通过浮床下方的浮球作用于水面,前者的浮床牢度不高,使用寿命短,而后者的浮床材质选择较广,使用寿命长,但后者的浮球由于使用硬塑料制作,并通过一体成型的吊耳配合钢丝绳固定在浮床上,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与浮床产生碰撞冲击而磨损破裂,进而进水造成浮力下降,影响浮床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抗冲击性和耐磨的河道浮床用浮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河道浮床用浮球,包括浮球本体,浮球本体两侧对称设有吊耳,浮球本体顶部为平面,平面上覆有耐磨层。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将浮球本体顶面设计为平面,当浮球本体两侧的吊耳通过钢丝绳与浮床进行固定时,可使得浮球本体顶面与浮床贴合,相比原来的圆形球面,贴合度好,减少因水波动造成的摩擦和冲击,同时,平面上设置的耐磨层,可提高浮球本体与浮床的抗冲击性和耐磨性。提高浮床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耐磨层包括玻纤网格布,玻纤网格布下表面与浮球本体的平面贴合并粘接,玻纤网格布上表面涂覆特氟龙涂层,特氟龙涂层完全封堵玻纤网格布的网孔。

进一步的,耐磨层为tpu发泡层,tpu发泡层以及浮球本体外表面涂覆uv涂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耐磨层中玻纤网格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的耐磨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河道浮床用浮球,包括浮球本体1,浮球本体1直径为120mm到200mm,浮球本体1由abs塑料制作而成,浮球本体1两侧对称设有一体成型的吊耳2,吊耳2顶部低于浮球本体顶面,浮球本体顶面为平面3,平面3上覆有耐磨层4。具体的,耐磨层4包括玻纤网格布5,玻纤网格布5为厚度1~2mm的玻纤布,优选正方孔的平纹织结构,玻纤网格布5下表面与浮球本体的平面贴合并通过聚酯类胶水粘接,玻纤网格布5上表面涂覆特氟龙涂层,特氟龙涂层完全封堵玻纤网格布的网孔,由于特氟龙涂层的特性以及玻纤材料的特性,可以起到较好的耐磨效果。使用时,将浮球本体两侧的吊耳分别用钢丝绳固定在浮床上,使浮球本体顶面贴合浮床底面,这样可提高整体使用寿命。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3示,可将耐磨层替换为如下结构,耐磨层为tpu发泡层6,tpu发泡层6以及浮球本体外表面涂覆uv涂层7,也就是说,tpu发泡层通过聚酯类胶水贴合在浮球本体顶面后,再在浮球本体表面以及tpu发泡层表面涂覆uv涂层,实现耐磨效果。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河道浮床用浮球,包括浮球本体,浮球本体两侧对称设有吊耳,其特征在于:浮球本体顶部为平面,平面上覆有耐磨层,吊耳顶部低于浮球本体顶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浮床用浮球,其特征在于:耐磨层包括玻纤网格布,玻纤网格布下表面与浮球本体的平面贴合并粘接,玻纤网格布上表面涂覆特氟龙涂层,特氟龙涂层完全封堵玻纤网格布的网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浮床用浮球,其特征在于:耐磨层为tpu发泡层,tpu发泡层以及浮球本体外表面涂覆uv涂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浮床用浮球,包括浮球本体,浮球本体两侧对称设有吊耳,浮球本体顶部为平面,平面上覆有耐磨层。该河道浮床用浮球可提高抗冲击性和耐磨性能,从而提高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沈有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嘉兴市启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1
技术公布日:2021.08.2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