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船用侧推器的桨叶转角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8-10 14:1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船用 桨叶 推进器 转角 装置
一种船用侧推器的桨叶转角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用推进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用侧推器的桨叶转角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船用推进器领域,为方便船员、调试维护人员等了解水下螺旋桨桨叶的螺距情况,需要安装能够反映侧推器桨叶螺距的装置。但由于桨叶到船只控制室的数据显示器之间距离远、船体内部结构复杂、空间有限,这就要求用于测算侧推器桨叶螺距的装置具有精确度高、灵活度好、结构合理的特点。但是传统的螺距测算结构一般采用链轮链条来转换,精确度和灵活度都不够。因此,设计一种结构合理,精确度高,灵活度好的侧推器桨叶螺距转换测算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船用侧推器桨叶转角转换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结构合理,精确度高,灵活度好的船用侧推器桨叶转角转换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用侧推器的桨叶转角转换装置,包括第一转换结构、第二转换杆、第三转换杆、传感器组件、轴承组件,所述第一转换结构的一端设置有z字型连接板,所述z字型连接板与轴承组件固定相连;

所述第一转换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换杆的一端铰接;

所述第二转换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转换杆的一端铰接;

所述第三转换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传感器组件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安装于所述第一转换结构和第二转换杆的铰接相连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转换结构与所述第二转换杆通过第一铰接组件相连;

所述第一铰接组件包括第一铰接头、制动板;

所述制动板的一端与第一转换结构固定相连;

所述制动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铰接头与第二转换杆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通过螺纹螺栓安装于所述第一铰接头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转换杆与第三转换杆通过第二铰接头铰接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z字型连接板与轴承组件的固定连接,有效的提高了整体装置的稳定性,从而实现装置测量的高精确度;利用第一转换结构、第二转换杆、第三转换杆结合第一铰接头、第二铰接头,形成三传两转折的转换模式,提高了整体装置的灵活度,并降低了空间占有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船用侧推器的桨叶转角转换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某一角度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另一角度的结构侧视图;

图4为图3圈a的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正方向”、“负方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种船用侧推器桨叶转角转换装置,包括第一转换结构10、第二转换杆20、第三转换杆30、传感器组件40、轴承组件(图未示出),第一转换结构10的一端设置有z字型连接板101,z字型连接板101与轴承组件(图未示出)固定相连;第一转换结构10的另一端与第二转换杆20的一端铰接;第二转换杆20的另一端与第三转换杆30的一端铰接;第三转换杆30的另一端与传感器组件40相连。当侧推器螺旋桨桨叶运动时,z字型连接板101沿轴承方向上做前后运动,带动第一转换结构10在水平面上做一定角度的圆弧运动,从而使得第二转换杆20和第三转换杆30做旋转运动,传感器组件40通过第三转换杆30的运动情况解析出对应的螺距数据。

第一转换结构10与第二转换杆20通过第一铰接组件102相连;第一铰接组件102包括第一铰接头112、制动板122;制动板122的一端与第一转换结构10固定相连;制动板12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铰接头112与第二转换杆20铰接。第二转换杆20与第三转换杆30通过第二铰接头201铰接相连。具体地,第一铰接头112与第二铰接头201均采用万向节旋转接头,使得安装于其上的第二转换杆20和第三转换杆30作无障碍的旋转运动,提高装置的灵活性。

在第一转换结构10和第二转换杆20的铰接处还安装有支撑板50,支撑板50通过螺纹螺栓安装于第一铰接头112处,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确保了第一转换结构10的制动板122保持平稳地在水平面上运动,提高了装置测算的精确度。

工作原理:侧推器的桨叶调距由调距油缸中活塞杆的往复运动实现,具体地,当活塞杆的图2方向上的运动时,轴承组件(图未示出)在轴承方向上做向前运动,与轴承组件(图未示出)相接的第一转换结构10在水平面上以第一转换结构10与第二转换杆20的铰接处为支点,做逆时针方向上的圆弧运动;同时带动了第二转换杆20做图2箭头方向运动,使得与传感器组件40相接的第三转换杆30做与第二转换杆20相同方向的运动,实现将桨叶调距转换成第二转换杆20的角度偏移值,从而推算出螺旋桨桨叶的转叶角度变化。当侧推器的桨叶往相反方向转动时,上述各部件随之作相反方向的运动。

具体地,第一转换结构10通过与轴承组件(图未示出)直接相连的z字型连接板101在轴承组件(图未示出)的推动下,带动制动板122在其(制动板122)所在的水平面上做圆弧运动,拉动与制动板122相连的第一铰接头112,使安装其上的第二转换杆20做旋转运动。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船用侧推器的桨叶转角转换装置,包括第一转换结构、第二转换杆、第三转换杆、传感器组件、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换结构的一端设置有z字型连接板,所述z字型连接板与轴承组件固定相连;

所述第一转换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换杆的一端铰接;

所述第二转换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转换杆的一端铰接;

所述第三转换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传感器组件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侧推器的桨叶转角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安装于所述第一转换结构和第二转换杆的铰接相连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用侧推器的桨叶转角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换结构与所述第二转换杆通过第一铰接组件相连;

所述第一铰接组件包括第一铰接头、制动板;

所述制动板的一端与第一转换结构固定相连;

所述制动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铰接头与第二转换杆铰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用侧推器的桨叶转角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通过螺纹螺栓安装于所述第一铰接头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用侧推器的桨叶转角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换杆与第三转换杆通过第二铰接头铰接相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用侧推器的桨叶转角转换装置,包括第一转换结构、第二转换杆、第三转换杆、传感器组件、轴承组件,第一转换结构的一端设置有Z字型连接板,Z字型连接板与轴承组件固定相连;第一转换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换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转换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转换杆的一端铰接;第三转换杆的另一端与传感器组件相连。通过Z字型连接板与轴承组件的固定连接,有效的提高了整体装置的稳定性,从而实现装置测量的高精确度;利用第一转换结构、第二转换杆、第三转换杆结合第一铰接头、第二铰接头,形成三传两转折的转换模式,提高了整体装置的灵活度,并降低了空间占有率。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利屹恩船舶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7
技术公布日:2021.08.1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