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9: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显示 地说 液晶显示 装置 面板


1.本技术属于液晶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液晶显示装置主要包括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简称lcd面板),液晶显示面板主要包括彩膜(color filter,简称cf)基板、阵列基板(又称tft阵列基板或tft基板)以及设置于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调节背光模组的背光源实现节能和画质提升。
3.一般背光模组最后一片膜片为扩散片,入射光线经最后一片扩散片进一步被匀化,形成大角度亮度均匀的光场分布。而传统lcd面板光线传播时,入射光线经背光模组的扩散片散射后,可将扩散片上任一点视作一个点光源,该点光源具有较大发散角,不同方向的光线经阵列基板、液晶层以及彩膜基板等;彩膜基板中有彼此间隔开的黑矩阵(black matrix,bm)和色阻层,光线从色阻层的子像素射出,而大发散角光线会被黑矩阵遮蔽掉,这样会导致大视角下亮度下降明显,从而影响可视角度及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显示面板大视角下亮度下降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7.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以及对朝所述彩膜基板的入射光线具有散射作用的扩散层,所述扩散层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
8.可选地,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的控制电极层;所述扩散层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与所述控制电极层之间。
9.可选地,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的控制电极层;所述扩散层位于所述控制电极层靠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
10.可选地,所述扩散层内设有扩散粒子。
11.可选地,所述扩散粒子的粒径为50nm~50μm。
12.可选地,所扩散层的雾度为30%~90%。
13.可选地,所述扩散层的厚度为20μm~200μm。
14.可选地,所述彩膜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的色阻层和黑矩阵。
15.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的第一偏光片,以及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的第二偏光片。
16.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以及本技术所
述的显示面板。
17.本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显示面板在阵列基板中的第一衬底基板上即靠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扩散层,该扩散层对光具有扩散作用,这样当入射光线从阵列基板下方射向彩膜基板时,经该扩散层的扩散作用,可在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了大角度的均匀发光面,这样减少了大角度均匀发光面到出光面的光程,从而减小彩膜基板中bm对大角度光线的遮蔽效果;因此,该显示面板不仅增加了大角度下亮度,使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增加,而且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光效。
18.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显示装置的采用了本技术特有的显示面板;通过该显示面板的扩散层的作用,使该显示装置不仅增加了大角度下亮度,使可视角度增加,而且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光效。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三;
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四;
24.图5为现有传统显示面板的光线传播示意图;
25.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6.11

阵列基板;111

第一衬底基板;112

扩散层;113

控制电极层;
27.12

彩膜基板;121

第二衬底基板;122

色阻层的子像素,123

黑矩阵;
28.13

液晶层;14第一偏光片;
29.10

背光模组的扩散片;20

入射光线;30

大发散角光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技术的大角度可以是指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大于35
°
的角度,如人眼与垂直面呈40
°
、50
°
、60
°
等角度可视显示面板。
32.请参阅图1,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进行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11和彩膜基板12,以及设置于阵列基板11和彩膜基板12之间
的液晶层13,该阵列基板11包括:第一衬底基板111以及对朝彩膜基板12的入射光线具有散射作用的扩散层112,该扩散层112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11靠近液晶层13的一侧。
33.本技术显示面板在阵列基板11中的第一衬底基板111上即靠近液晶层13的一侧设置有扩散层112,该扩散层112对光具有扩散作用,这样当入射光线从阵列基板下方射向彩膜基板12时,经该扩散层112的扩散作用,可在第一衬底基板111上形成了大角度的均匀发光面,这样减少了大角度均匀发光面到出光面的光程,从而减小彩膜基板12中bm对大角度光线的遮蔽效果;因此,该显示面板不仅增加了大角度下亮度,使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增加,而且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光效。
34.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3。该阵列基板11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衬底基板111靠近液晶层13的一侧的控制电极层113即tft控制电极层;扩散层112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11与控制电极层113之间(见图2)。或者,该扩散层112位于控制电极层113靠近液晶层13的一侧(见图3)。不管是将扩散层112置于控制电极层113的上面,还是置于第一衬底基板111与控制电极层113之间,均可以实现减少了大角度均匀发光面到出光面的光程的效果。该第一衬底基板111可以是玻璃片。
35.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扩散层112内设有扩散粒子。具体地,该扩散层112可以是分散有扩散粒子的透明材料层,可通过控制扩散粒子浓度控制扩散层112的雾度实现对光的散射效果;具体地,该扩散粒子的粒径为50nm~50μm,可以是有机材料粒子如或无机材料粒子,如玻璃粒子或二氧化硅粒子。
36.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求,扩散层112的雾度为30%~90%,扩散层112雾度越大,对光的散射效果越好,光线经扩散层112后在不同视角下亮度更均匀。
37.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扩散层112的厚度为50μm~200μm。在现有显示面板上增加该厚度范围内的扩散层112,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整体性能。
38.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彩膜基板12包括第二衬底基板121和设置于第二衬底基板121靠近液晶层13的一侧的色阻层(色阻层的子像素122)和黑矩阵123。由于扩散层123的扩散作用,被黑矩阵123遮蔽的大角度光线会减少,从而改善大角度下亮度衰减。该第二衬底基板121可以是玻璃片。色阻层可以含有多个子像素122,具体地,红色色阻对应红色子像素,蓝色色阻对应蓝色子像素,绿色色阻对应绿色子像素。
39.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阵列基板11远离液晶层13的一侧的第一偏光片14,以及设置于彩膜基板12远离液晶层13的一侧的第二偏光片(图未标注)。
40.图5为传统lcd显示面板光线传播示意图,背光模组的入射光线20经最后一片扩散片10进一步被匀化,形成大角度亮度均匀的光场分布;入射光线20经扩散片10散射后,可将扩散片10上任一点视作一个点光源,该点光源具有较大发散角,不同方向的光线经偏光片14、第一衬底基板111、控制电极层11等层;彩膜基板设有彼此间隔开的色阻层的子像素122和黑矩阵123,大发散角光线30会被黑矩阵123遮蔽掉,从而导致大视角下亮度下降明显,影响可视角度及显示效果。扩散片14顶部到第一衬底基板111上顶部距离为d1,第一衬底基板111顶部到彩膜基板的子像素122底部距离为d2,子像素122长度为l;此时,理论的最大可试角度θ=arctan(l/2*d2);传统lcd显示面板对应的可视角度θ1=arctan(l/2*(d1 d2)),其中d1值约为200~300μm,d2值约为10~50μm,d2值远小于d1值,θ值会远大于θ1。而本技术,
在lcd显示面板的第一衬底基板111上增加扩散层112后(以图4为例),lcd显示面板的大角度均匀发光面由背光模组的扩散片14上升到第一衬底基板111上,从而减少了大角度均匀发光面到出光面的光程,面板可视角度会大大增加;此外,由于被黑矩阵123遮蔽的大角度光线会减少,从而改善大角度下亮度衰减,实现了大视角亮度更均匀,还有效提高了lcd显示面板的光效。
41.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以及本技术上述显示面板。
42.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采用了本技术特有的显示面板,通过该显示面板的扩散层112的作用,使背光模组的入射光线20经最后一片扩散片10进一步被匀化形成的大角度均匀发光面,提升到阵列基板11的第一衬底基板111上,从而减少了大角度均匀发光面到出光面的光程,因此,该显示装置不仅增加了大角度下亮度,使可视角度增加,而且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光效。
43.本技术的显示装置可以是显示屏。
4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