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分体式增压缸的制作方法

2022-11-30 23:24: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增压缸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增压缸。


背景技术:

2.增压缸是结合气缸和油缸优点而改进设计的,液压油与压缩空气严格隔离,缸内的活塞杆接触工作件后自动启程,动作速度快,且较气压传动稳定,缸体装置简单,出力调整容易,相同条件下可达到油压机之高出力,能耗低,软着陆不损模具,安装容易并且特殊增压缸可360度任意角度安装,所占用的空间小,故障少无温升之困扰,寿命长,噪声小,等核心特性。
3.申请号为202021999250.8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气液增压缸,其解决的问题为由于空气的可压缩性,气缸输出的负载都比较轻,当活塞杆需要有更大的动力输出时,传统的气缸就无法实现,但是其由于使气缸和油缸两个力分别作用在顶起的活塞杆上,易导致因活塞杆受力不均使活塞杆顶起的过程中存在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且一些增压缸可360度任意角度安装,其对增压缸没有设置斜向支撑装置,降低增压缸工作的稳定性,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增压缸,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底座的顶部且位于液压缸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增压器,液压缸的外壁上端固定套设有固定圈,固定圈的外壁设置有调节组件,液压缸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缸体,缸体外壁上端固定套设有顶板,液压缸的内部和缸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缸体的内部且位于第二活塞杆的底部设置有空腔,缸体的内部且位于空腔的下端设置有第三活塞杆。
5.优选的,所述液压缸的底部左侧设置有延伸至液压缸内的第一导油孔,液压缸的顶部设置有延伸至液压缸内部的第二导油孔。
6.优选的,所述缸体的外壁上端设置有延伸至缸体内的第三导气孔,所述增压缸的右侧设置有延伸至增压缸和液压缸内的第四导气孔。
7.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滑块、固定架、销轴、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限位孔、限位杆、滑槽和底板,滑槽开设在固定圈的外壁,滑槽的内部放置有滑块,固定架靠近固定圈的一侧与滑块的外壁固定连接,销轴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架的内侧两侧铰接,销轴的侧壁且远离滑块的一侧与第一限位板靠近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板套设在第一限位板的侧壁,底座靠近滑块的一侧与第二限位板远离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限位孔呈矩形阵列开设在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顶部,限位杆的侧壁套设在限位孔内,限位杆的侧壁与限位孔的内壁相适配,限位孔的内壁和限位杆的侧壁均设置有螺纹。
9.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板靠近固定圈的一侧开设有套设第一限位板的凹槽,位于第二限位板顶部的限位孔延伸至凹槽的背面内壁。
10.优选的,所述顶板的顶部、底座的顶部和底板的顶部且靠近端角的位置均开设有安装孔。
11.优选的,所述滑块和滑槽均呈环形设计。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3.综上所述,该装置通过设置空腔和第三活塞杆使第一活塞杆和增压器产生的高压气体的力共同作用在一处,再作用在第二活塞杆上,对物体进行顶起,有利于增压第二活塞杆顶起的稳定性,便于使用,通过调节组件对该装置进行斜向支撑,便于该装置在斜向安装时进行支撑,保证该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分体式增压缸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分体式增压缸的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分体式增压缸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1、底座;2、液压缸;3、固定圈;4、缸体;5、顶板;6、第二活塞杆;7、增压器;8、调节组件;801、底板;802、第二限位板;803、限位杆;804、第一限位板;805、滑块;806、滑槽;807、固定架;808、销轴;809、限位孔;9、空腔;10、第三活塞杆;11、第四导气孔;12、第一导油孔;13、第一活塞杆;14、第二导油孔;15、第三导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19.如图1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分体式增压缸,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2,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液压缸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增压器7,液压缸2的外壁上端固定套设有固定圈3,固定圈3的外壁设置有调节组件8,通过调节组件8对该装置进行斜向支撑,便于该装置在斜向安装时进行支撑,保证该装置的稳定性,液压缸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缸体4,缸体4外壁上端固定套设有顶板5,液压缸2的内部和缸体4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塞杆13和第二活塞杆6,缸体4的内部且位于第二活塞杆6的底部设置有空腔9,缸体4的内部且位于空腔9的下端设置有第三活塞杆10,通过设置空腔9和第三活塞杆10使第一活塞杆13和增压器7产生的高压气体的力共同作用在一处,再作用在第二活塞杆6上,对物体进行顶起,有利于增压第二活塞杆6顶起的稳定性,便于使用。
20.进一步的,液压缸2的底部左侧设置有延伸至液压缸2内的第一导油孔12,液压缸2的顶部设置有延伸至液压缸2内部的第二导油孔14,缸体4的外壁上端设置有延伸至缸体4内的第三导气孔15,增压缸的右侧设置有延伸至增压缸和液压缸2内的第四导气孔11,通过第一导油孔12进油,使第一活塞杆13向上顶起,且通过第四导气孔11进气,使气体连通第一活塞杆13同步顶起第三活塞杆10,第三活塞杆10向上挤压空腔9,使空腔9内的气体向上顶起第二活塞杆6,从而使第二活塞杆6顶起物体,通过第二导油孔14进油和第三导气孔15进气,从而使第二活塞杆6下降复位。
21.如图1和2所示,调节组件8包括滑块805、固定架807、销轴808、第一限位板804、第二限位板802、限位孔809、限位杆803、滑槽806和底板801,滑槽806开设在固定圈3的外壁,滑槽806的内部放置有滑块805,固定架807靠近固定圈3的一侧与滑块805的外壁固定连接,销轴808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架807的内侧两侧铰接,销轴808的侧壁且远离滑块805的一侧与第一限位板804靠近滑块805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板802套设在第一限位板804的侧壁,底座1靠近滑块805的一侧与第二限位板802远离滑块805的一侧固定连接,通过滑槽806和滑块805减肥底板801转动至指定的位置,并通过第二限位板802在第一限位板804的侧壁移动,并通过限位杆803旋入限位孔809,对第一限位板804和第二限位板802进行固定,从而调整第一限位板804和第二限位板802伸缩的长度,并通过销轴808在固定架807的内侧铰接转动,便于调整底板801的角度,便于在根据实际安装情况固定底板801的位置。
22.进一步的,限位孔809呈矩形阵列开设在第一限位板804和第二限位板802的顶部,限位杆803的侧壁套设在限位孔809内,限位杆803的侧壁与限位孔809的内壁相适配,限位孔809的内壁和限位杆803的侧壁均设置有螺纹,通过限位杆803旋入限位孔809,对第一限位板804和第二限位板802进行固定,第二限位板802靠近固定圈3的一侧开设有套设第一限位板804的凹槽,位于第二限位板802顶部的限位孔809延伸至凹槽的背面内壁,便于固定第一限位板804和第二限位板802。
23.进一步的,顶板5的顶部、底座1的顶部和底板801的顶部且靠近端角的位置均开设有安装孔,通过螺钉穿过底座1和顶板5对该装置进行安装,通过螺钉穿过底板801便于对调节组件8进行固定。
24.进一步的,滑块805和滑槽806均呈环形设计,便于调整底板801的位置,方便使用。
25.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时,通过第一导油孔12进油,使第一活塞杆13向上顶起,且通过第四导气孔11进气,使气体连通第一活塞杆13同步顶起第三活塞杆10,第三活塞杆10向上挤压空腔9,使空腔9内的气体向上顶起第二活塞杆6,从而使第二活塞杆6顶起物体,通过第二导油孔14进油和第三导气孔15进气,从而使第二活塞杆6下降复位,通过设置空腔9和第三活塞杆10使第一活塞杆13和增压器7产生的高压气体的力共同作用在一处,再作用在第二活塞杆6上,对物体进行顶起,有利于增压第二活塞杆6顶起的稳定性,便于使用,在具体安装时,通过螺钉穿过底座1和顶板5对该装置进行安装,并通过调节组件8对该装置进行斜向支撑,便于该装置在斜向安装时进行支撑,保证该装置的稳定性,在具体操作调节组件8时,通过滑槽806和滑块805减肥底板801转动至指定的位置,通过第二限位板802在第一限位板804的侧壁移动,并通过限位杆803旋入限位孔809,对第一限位板804和第二限位板802进行固定,从而调整第一限位板804和第二限位板802伸缩的长度,并通过销轴808在固定架807的内侧铰接转动,便于调整底板801的角度,便于在根据实际安装情况固定底板801的位置,增压装置的实用性。
26.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