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换辊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9-07 06:39: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轧钢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式机架的换辊系统。


背景技术:

2.棒材生产现主要采用的是短应力轧机,其立式机架在换辊过程中,由于换辊系统设置不合理,容易出现机架未落在换辊小车上时打开安全销,导致机架下滑,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辊系统,以提高换辊安全性。
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辊系统,包括安装支架和换辊工位,所述换辊工位内设置有换辊运输机构和用于换辊运输机构到位检测的第一到位检测传感器;
5.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移动组件,所述机架安装在移动组件的输出端,且所述机架悬于所述换辊工位的上方;所述机架与移动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机架和移动组件的插销机构,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机架与安装支架的锁紧机构;
6.所述安装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机架下降到位的第二到位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二到位检测传感器上连接有用于控制锁紧机构、移动组件、插销机构和换辊运输机构动作的控制器。
7.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液压马达、丝杆以及l型支架,所述液压马达和丝杆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端与丝杆端部连接,所述l型支架安装在丝杆上,所述l型支架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且所述l型支架与安装支架之间上下滑动配合。
8.进一步地,所述插销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缸,所述第一驱动缸安装在所述l型支架上,所述机架上对应第一驱动缸开设有用于第一驱动缸的输出端插入的插孔。
9.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缸,所述第二驱动缸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当所述第二驱动缸对所述机架进行锁紧时,机架压紧固定在第二驱动缸的输出端与安装支架之间。
10.进一步地,所述换辊工位内设置有导轨,所述换辊运输机构包括换辊小车和第三驱动缸,所述第三驱动缸安装在两片轨梁之间,其输出端与换辊小车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缸用于驱动换辊小车沿着导轨移动。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到位检测传感器安装在导轨旁,当所述第一到位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换辊小车时,所述换辊小车位于机架正下方。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到位检测传感器和第二到位检测传感器为接近开关或光电传感器。
13.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换辊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轧机转动时,锁紧机构将机架与安装支架之间进行锁紧固定,换辊运输机构远离机架,插销机构处于松开状态;
15.换辊前,轧机停止转动。
16.换辊时,换辊运输机构运行至机架正下方,此时第一到位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换辊运输机构后换辊运输机构停止动作;然后,插销机构动作,使得机架与移动组件之间固定;锁紧机构打开,机架在移动组件的作用下上下移动。当第二到位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机架时,机架正好完全落在换辊小车上,插销机构松开,移动组件向上动作,使得机架与移动组件分离,此时机架位于换辊运输机构上,移动换辊运输机构将机架运出即可。
17.整个换辊过程中,需要换辊运输机构到位后机架才开始下降,机架下降到位后,插销机构才松开机架,使得机架与移动组件分离,进而使得机架放置在换辊运输机构上,以此避免机架误动作而下滑引发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换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9.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安装支架2、l型支架3、液压马达4、丝杆5、第一驱动缸6、第二到位检测传感器7、第二驱动缸8、换辊小车9、第一到位检测传感器10、第三驱动缸11、导轨12。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21.实施例
2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辊系统,包括:安装支架2和换辊工位;安装支架 2上固定安装有液压马达4,液压马达4的输出端与丝杆5固定,丝杆5上螺纹配合有l型支架3,l型支架3与安装支架2之间上下滑动配合。l型支架3上固定有第一驱动缸6,机架 1上对应开设有用于第一驱动缸6的输出端插入的插孔。当第一驱动缸6的输出端插入机架1 上的插孔内时,机架1与l型支架3之间相对位置固定,使得机架1整体可以随着液压马达 4的转动而沿着丝杆5上下移动。
23.安装支架2上安装有第二到位检测传感器7以及第二驱动缸8,第二到位检测传感器7 安装在第二驱动缸8上方的安装支架2上。当轧机运行时,机架1被锁紧限位在第二驱动缸 8的输出端与安装支架2之间,避免机架1下滑。
24.换辊工位位于机架1下方,换辊工位内设置有导轨12,导轨由两片平行的轨梁组成,导轨12上设置有换辊小车9以及用于驱动换辊小车9移动的第三驱动缸11。第三驱动缸11固定在轨梁之间,且第三驱动缸11的输出端用于与换辊小车9连接,以驱动换辊小车9沿着导轨12左右移动。导轨12旁设置有用于检测换辊小车9是否移动到机架1正下方的第一到位检测传感器10。
25.第一到位检测传感器10和第二到位检测传感器7的输出端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液压马达4、第一驱动缸6、第二驱动缸8以及第三驱动缸11等连接,以控制根据第一到位检测传感器10和第二到位检测传感器7检测结果控制第一驱动缸6、第二驱动缸8、
第三驱动缸11等动作。
26.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可选用plc或单片机,第一到位检测传感器10和第二到位检测传感器7可选用接近开关或光电传感器。第一驱动缸6、第二驱动缸8和第三驱动缸11可以选用电动液压缸或电动气缸等。
27.轧机工作时,第二驱动缸8动作,使得机架1与安装支架2之间被锁紧,避免机架1下滑。
28.换辊前,轧机停止工作。
29.换辊过程中,换辊小车9先运行到位,第一到位检测传感器10检测到换辊小车9运行到位后,控制器控制换辊小车9停止运行,同时控制第一驱动缸6和第二驱动缸8动作,第一驱动缸6输出轴伸出,使得机架1与l型支架3之间固定。第二驱动缸8的输出轴收缩,使得机架1与安装支架2之间松开。之后,控制液压马达4工作,使得l型支架3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机架1下移。当机架1下移到第二到位检测传感器7时,机架1刚好下行至换辊小车9上,此时第一驱动缸6松开机架1,使得机架1与l型支架3之间分离。最后,换辊小车9将机架1运出即可。
30.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换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安装支架和换辊工位,所述换辊工位内设置有换辊运输机构和用于换辊运输机构到位检测的第一到位检测传感器;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移动组件,所述机架安装在移动组件的输出端,且所述机架悬于所述换辊工位的上方;所述机架与移动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机架和移动组件的插销机构,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机架与安装支架的锁紧机构;所述安装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机架下降到位的第二到位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二到位检测传感器上连接有用于控制锁紧机构、移动组件、插销机构和换辊运输机构动作的控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液压马达、丝杆以及l型支架,所述液压马达和丝杆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端与丝杆端部连接,所述l型支架安装在丝杆上,所述l型支架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且所述l型支架与安装支架之间上下滑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缸,所述第一驱动缸安装在所述l型支架上,所述机架上对应第一驱动缸开设有用于第一驱动缸的输出端插入的插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缸,所述第二驱动缸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当所述第二驱动缸对所述机架进行锁紧时,机架压紧固定在第二驱动缸的输出端与安装支架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辊工位内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由两片平行的轨梁组成,所述换辊运输机构包括换辊小车和第三驱动缸,所述第三驱动缸安装在两片轨梁之间,所述第三驱动缸的输出端与换辊小车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缸用于驱动换辊小车沿着导轨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到位检测传感器安装在导轨旁,当所述第一到位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换辊小车时,所述换辊小车位于机架正下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到位检测传感器和第二到位检测传感器为接近开关或光电传感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辊系统,包括:安装支架和换辊工位,换辊工位内设置有换辊运输机构和用于换辊运输机构到位检测的第一到位检测传感器;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移动组件,机架安装在移动组件的输出端,且机架悬于换辊工位的上方;机架与移动组件之间设置有插销机构,安装支架上设置有锁紧机构;安装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二到位检测传感器,第二到位检测传感器上连接有用于控制锁紧机构、移动组件、插销机构和换辊运输机构动作的控制器。本方案中整个换辊过程中,需要换辊运输机构到位后机架才开始下降,机架下降到位后,插销机构才松开机架,使得机架与移动组件分离,进而使得机架放置在换辊运输机构上,以此避免机架误动作而下滑而引发安全事故。安全事故。安全事故。


技术研发人员:张祖发 施春晖 李强 袁柯柯 马飞飞 游兴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15
技术公布日:2022/9/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