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多头弯头芯棒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2022-08-17 17:08: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芯棒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多头弯头芯棒加热器。


背景技术:

2.金属管件在进行推制工序时,需要对芯头部位进行加热,如今常用的加热方法位感应加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工件表面层产生密度很高的感应电流,迅速加热。进行此种加热方法时需要设置加热用感应圈,当感应圈中通过一定频率的交流电时,在其内外将产生与电流变化频率相同的交变磁场。金属工件放入感应圈内,在磁场作用下,工件内就会产生与感应圈频率相同而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由于感应电流沿工件表面形成封闭回路,通常称为涡流。此涡流将电能变成热能,将工件的表面迅速加热。
3.但是感应圈在设置后一般难以更改,令其适用范围并不广泛,特别对于弯头芯棒,难以进行均匀有效的加热,因此需要一种可进行调节,能够对弯头芯棒进行均匀加热的多头弯头芯棒加热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头弯头芯棒加热器。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头弯头芯棒加热器,包括框架、支撑结构、感应圈结构、支撑块和高度调节结构,所述框架的底部为平板,且高度调节结构装配于平板上,所述感应圈结构为螺旋状,且感应圈结构固定安装于框架内,所述感应圈结构的螺旋状底部固定安装于高度调节结构上,所述支撑块移动装配于支撑结构上,且框架固定安装于支撑块上;
6.所述感应圈结构包括铜管和连接管,所述铜管为半圆形,所述铜管的两端分别插接装配于连接管内,且铜管与连接管交错安装,所述铜管分布于连接管的上下两侧。
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为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结构分别位于框架的底部左右两端,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安装板、直杆、辅助支撑板和移动筒,所述安装板有两个,且直杆固定安装于上侧所述安装板的前表面,所述直杆的下表面与下侧所述安装板的前表面之间固定安装有辅助支撑板,所述辅助支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移动筒套接于直杆上,且移动筒位于滑槽内,所述支撑块固定安装于移动筒上。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的内壁开设有环形滑槽,所述铜管的两端外壁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环,且固定环滑动装配于环形滑槽内,所述固定环具有导电性,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内壁均固定安装有绝缘环。
9.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结构包括转动体、螺杆、安装块和固定板,所述转动体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且螺杆螺接于螺纹孔内,所述安装块固定安装于螺杆的上端,所述感应圈结构的螺旋状底部固定安装于安装块上,所述框架的平板下表面开设有环形槽,所述转动体的外壁下端固定安装有环形块,且环形块转动装配于环形槽内,所述框架的平板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且螺杆的下端贯穿固定板,所述转动体的外壁上侧固定安装有摩
擦垫。
10.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矩形板,所述框架的平板上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矩形板的内侧壁与隔板的左右侧壁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架,且连接管固定安装于固定架上,所述框架的顶部为孔板,所述孔板的下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安装架,上侧所述铜管固定安装于安装架上。
11.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圈结构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且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为橡胶管。
12.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连接结构和高度调节结构,可以对铜管与连接结构形成的感应圈的大小进行调节,经过调节,能够令感应圈的下侧形成弧线,便于弯头芯棒的放入,能够对弯头芯棒进行均匀有效的加热工作。
14.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支撑结构,可以带动框架移动,能够更有效的对不同尺寸的芯棒进行加热工作,令此装置的适用性更加广泛。
15.3、本实用新型在框架内设置了多个铜管与连接结构形成的感应圈,能够同时对多个工件进行加热工作,且功率比多次进行单个工件加热工作的功率更低,达到节能增效的效果。
16.4、本实用新型在铜管内通水,有效避免铜管因通电温度升高而融化。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的主视剖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21.附图标记包括:1、框架,2、支撑结构,201、安装板,202、直杆,203、辅助支撑板,204、滑槽,205、移动筒,3、感应圈结构,301、铜管,302、连接管,303、环形滑槽,304、固定环,305、绝缘环,4、支撑块,5、矩形板,6、高度调节结构,601、转动体,602、螺杆,603、安装块,604、固定板,605、螺纹孔,606、环形块,607、摩擦垫,7、环形槽,8、隔板,9、固定架,10、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参照图1至图4,多头弯头芯棒加热器,包括框架1、支撑结构2、感应圈结构3、支撑块4和高度调节结构6,框架1的底部为平板,且高度调节结构6装配于平板上,感应圈结构3为螺旋状,且感应圈结构3固定安装于框架1内,感应圈结构3的螺旋状底部固定安装于高度调节结构6上,支撑块4移动装配于支撑结构2上,且框架1固定安装于支撑块4上;
24.感应圈结构3包括铜管301和连接管302,铜管301为半圆形,铜管301的两端分别插
接装配于连接管302内,且铜管301与连接管302交错安装,铜管301分布于连接管302的上下两侧。
25.支撑结构2对框架1和感应圈结构3进行支撑,且框架1能够在支撑结构2上前后移动,能够更好的对不同尺寸的芯棒进行加热工作,令此装置的适用性更加广泛。
26.调节高度调节结构6能够对感应圈结构3的每一圈的形状进行调整,当调整后令感应圈结构3的下侧边缘形成弧线形,即可有效的将弯头芯棒放入到感应圈结构3内,进行有效均匀的加热工作。
27.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结构2为有两个,两个支撑结构2分别位于框架1的底部左右两端,支撑结构2包括安装板201、直杆202、辅助支撑板203和移动筒205,安装板201有两个,且直杆202固定安装于上侧安装板201的前表面,直杆202的下表面与下侧安装板201的前表面之间固定安装有辅助支撑板203,辅助支撑板203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204,移动筒205套接于直杆202上,且移动筒205位于滑槽204内,支撑块4固定安装于移动筒205上。
28.滑槽204对移动筒205和框架1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定,保证直杆202和辅助支撑板203始终进行有效的支撑。
29.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连接管302的内壁开设有环形滑槽303,铜管301的两端外壁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环304,且固定环304滑动装配于环形滑槽303内,固定环304具有导电性,连接管302的两端内壁均固定安装有绝缘环305。
30.环形滑槽303和和固定环304的配合,对铜管301的移动距离进行限定。
31.绝缘环305保证铜管301和连接管302之间的密封,且起到绝缘作用,铜管301和连接管302之间电流的流动通过固定环304实现。
32.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高度调节结构6包括转动体601、螺杆602、安装块603和固定板604,转动体601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605,且螺杆602螺接于螺纹孔605内,安装块603固定安装于螺杆602的上端,感应圈结构3的螺旋状底部固定安装于安装块603上,框架1的平板下表面开设有环形槽7,转动体601的外壁下端固定安装有环形块606,且环形块606转动装配于环形槽7内,框架1的平板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604,且螺杆602的下端贯穿固定板604,转动体601的外壁上侧固定安装有摩擦垫607。
33.由于螺杆602的上端通过安装块603与感应圈结构3中下侧的铜管301固定,因此转动转动体601,能够带动螺杆602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进而可以带动下侧的铜管301移动,调节下侧的铜管301的位置后,可以改变感应圈结构3整体的形状,当感应圈结构3的下侧边缘形成弧线形时,即可方便的将弯头芯棒放入到感应圈结构3内进行加热工作。
34.转动体601通过螺纹对螺杆602进行支撑,进而对下侧的铜管301进行支撑。
35.对于支撑同一个感应圈结构3的多个高度调节结构6,可以设置一个长的固定板604对多个转动体601和环形块606的位置进行限定。
36.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框架1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矩形板5,框架1的平板上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隔板8,矩形板5的内侧壁与隔板8的左右侧壁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架9,且连接管302固定安装于固定架9上,框架1的顶部为孔板,孔板的下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安装架10,上侧铜管301固定安装于安装架10上。
37.实现对上侧铜管301和连接管302的固定,使得只有下侧的铜管301移动,便于进行
调节,其中框架1和大小和隔板8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便能够安装不同数量的感应圈结构3。
38.具体而言,感应圈结构3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且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为橡胶管,橡胶材质具有绝缘性能。
39.通过进水管对感应圈结构3的铜管301内通水,起到对铜管301降温的作用,避免铜管301因通电温度升高而融化。
40.工作原理:此多头弯头芯棒加热器,在框架1内共设置了三个感应圈结构3,令此装置可以同时对多个工件进行加热工作,三个芯棒同时生产时,功率是原来一个芯棒生产时的两倍,而效率却是一个芯棒生产时的三倍,达到节能增效的效果。
41.在实际生产加工中,可以根据芯棒的形状,对感应圈结构3的形状进行调整,当待加热工件为弯头芯棒,可以调节感应圈结构3中位于前列的铜管301的位置,令位于前列的下侧的铜管301下移,令芯棒直线部分能够移至感应圈结构3内,同时也能令芯棒弯曲处移至感应圈结构3的位于前列的铜管301处进行加热。
42.此外,可以同时对感应圈结构3中位于前列和位于后列的铜管301位置进行调节,令感应圈结构3的下侧边缘形成弧线形,可以直接将弯头芯棒的弯曲处全部置于感应圈结构3中,进行有效的加热工作。
43.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