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抓握瓶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19:48: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瓶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抓握瓶。


背景技术:

2.现有塑料瓶为了便于用户抓握,通常在瓶身上形成有收腰部。然而,收腰部的强度低,受力时容易发生变形。
3.市面上带收腰部的瓶体,一般在收腰部上设置多条横向加强筋或斜向加强筋,虽然可以避免收腰部变形,但是抓握舒适度较差,缺乏新颖性,难以快速吸引消费者的眼光。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抓握瓶,既满足消费者左右手抓握时各手指抓握的舒适度,又能提高抓握区的强度。
5.根据上述提供的一种抓握瓶,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抓握瓶,包括:瓶身,所述瓶身形成有抓握区,所述抓握区设有朝其内部凹陷并适应容纳手指的至少一个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最小凹位面的半径r为30~43mm。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陷部设置于所述抓握区高度方向的中部,并且所述凹陷部的竖直高度h1大于所述抓握区的高度的二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所述抓握区的高度。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陷部呈仿心形、半边心形、凸月、弦月、椭圆形或卵形中的任一种。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抓握区在竖直方向的中位线与所述瓶身底部之间的距离为h2,所述h2与抓握瓶的总高h3之比为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三。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陷部面向所述瓶身径向外侧的一面为凹位面,所述凹位面和/或所述抓握区位于所述凹陷部外的外侧面为磨砂面或锤纹面。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抓握区设有贯穿所述凹陷部的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强筋为沿所述抓握区周向布置的第一横向筋,或者,所述第一加强筋为沿所述抓握区螺旋盘绕的第一斜向筋。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抓握区位于所述瓶身的中部并将所述瓶身分隔为上瓶身和下瓶身,在所述上瓶身和/或所下瓶身设有第二加强筋。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加强筋为沿所述瓶身周向布置的第二横向筋,或者所述第二加强筋为沿所述瓶身螺旋盘绕的第二斜向筋,或者所述第二加强筋为沿所述瓶身高度方向布置的第二竖向筋。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瓶肩,所述瓶肩设有第三加强筋。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加强筋的最大长度大于所述瓶肩的长度的三分之一,并且所述最大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瓶肩的长度。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加强筋为沿所述瓶肩螺旋盘绕的第三斜向筋,或者
所述第三加强筋为沿所述瓶肩高度方向布置的第三竖向筋,或者所述第三加强筋在水平面的正投影呈雪花形状。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的抓握瓶,通过在瓶身形成有抓握区,并在抓握区设有朝其内部凹陷并适应容纳手指的至少一个凹陷部,凹陷部的最小凹位面的半径r为30~43mm,既能提高抓握区的强度,又满足消费者左右手抓握时各手指抓握的舒适度,保证抓握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1实施例中抓握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1实施例中抓握瓶的主视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1实施例中抓握瓶的左视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1实施例中抓握瓶的俯视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1实施例中瓶底的仰视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2实施例中抓握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2实施例中瓶底的仰视图。
27.图中:1-瓶身,11-抓握区,111-凹陷部,112-第一加强筋,12
‑ꢀ
上瓶身,13-下瓶身,131-第二加强筋;2-瓶肩,201-收缩段,202
‑ꢀ
连接段,21-第三加强筋;3-瓶口;4-瓶底,41-长筋条,42-短筋条, 43-侧向筋条。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29.实施例1
30.参考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抓握瓶,包括由下往上依次相连的瓶底4、瓶身1、瓶肩2和瓶口3,在瓶身1上形成有朝其内部凹陷的抓握区11,该抓握区11可适应消费者左右手抓握。为提高外观美观,抓握区11的腰线(即抓握区11在竖直方向上的外轮廓线) 设计为中部朝向瓶身1内部凹陷的弧形,以使抓握区11呈口径由内之外逐步增大的扩口结构。本实施例中,抓握区11的最小腰线的直径φ设计为60~95mm,以提高消费者的抓握舒适度。
31.在抓握区11设有朝其内部凹陷并适应容纳手指的至少一个凹陷部111。本实施例以抓握区11设有两个凹陷部111为例,两个凹陷部111沿抓握区11的周向方向均匀间隔布置,以使两个凹陷部111 呈镜像对称设置,其中一个凹陷部111用于供消费者的拇指抓握,另一个凹陷部111用于供消费者其余四个手指中的至少一个手指抓握。每个凹陷部111面向瓶身径向外侧的一面为凹位面(图中未示出),凹陷部111的最小凹位面的半径r为30~43mm,其中,最小凹位面的半径r为凹位面与瓶身1竖直方向的中心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这样,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凹陷部111之间的最小凹位面直径为60mm~ 86mm,更加便于消费者抓握瓶身1,同时能够通过每个凹陷部111加强抓握区11的强度。
32.可见,本实施例的抓握瓶,通过在瓶身1形成有抓握区11,并在抓握区11设有朝其内部凹陷并适应容纳手指的至少一个凹陷部 111,凹陷部111的最小凹位面的半径r为30~
43mm,这样,既能提高抓握区的强度,又满足消费者左右手抓握时各手指抓握的舒适度,保证抓握更加稳定。
33.参考图2,凹陷部111设置于抓握区11高度方向的中部,并且凹陷部111的竖直高度h1大于抓握区11的高度的二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抓握区11的高度,以确保凹陷部111占据抓握区11高度的二分之一以上。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瓶身1的外观美感,将凹陷部111 设计为呈仿心形。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凹陷部111设计为半边心形、椭圆形、卵形、凸月或弦月中的任一种,当然,也可以设计为其他图案,例如山形图案或鼎形图案。
34.参考图2-3,抓握区11设置在瓶身1高度方向的中部,以将瓶身1分隔为上瓶身12和下瓶身13。具体地,抓握区11在竖直方向的中位线与瓶底之间的距离为h2,h2与抓握瓶的总高h3之比为1/3~ 3/4,这样,使抓握区11的所在位置符合人工力体学,确保消费者的抓握更舒适,提高抓握体验感。
35.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对凹位面和/或抓握区11位于凹陷部 111外的外侧面进行磨砂或喷漆处理,以使凹位面和抓握区11位于凹陷部111外的外侧面为磨砂面或锤纹面,这样,可实现进一步提高凹陷部111和/或抓握区11的抓握力和美观度。当然,也可以将凹位面和抓握区11位于凹陷部111外的外侧面加工成波纹面。
36.为进一步加强抓握区11和凹陷部111的强度,在抓握区11内设有贯穿凹陷部111的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112。本实施例中,抓握区 11设置有间隔布置的四条第一加强筋112,每条第一加强筋112贯通凹陷部111。当然,第一加强筋112的数量也可以为1条或6条。
3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112为沿抓握区11周向布置并朝向瓶身内部凹陷的第一横向筋,每个第一横向筋分别贯通两个凹陷部 111,这样,实现增加抓握区的横向作用力,提高抓握强度及体验感。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112可以为沿抓握区11螺旋盘绕的第一斜向筋,第一斜向筋可以只贯通一个凹陷部111,也可以同时贯通两个凹陷部111。
38.为进一步加强瓶身1的整体强度,更加优化瓶身的性能,在上瓶身12和/或所下瓶身13设有第二加强筋131。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强筋131为沿瓶身1周向布置并朝向瓶身内部凹陷的第二横向筋,第二横向筋在竖直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一横向筋在竖直方向的宽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加强筋131为沿瓶身1螺旋盘绕的第二斜向筋,或者第二加强筋131为沿瓶身1高度方向布置的第二竖向筋。
39.参考图1和图4,瓶肩2包括收缩段201和连接段202,收缩段 201的上端固定连接瓶口3,下端通过连接段202固定连接瓶身1的侧壁上端。在瓶肩2上设有第三加强筋21,第三加强筋21的最大长度大于瓶肩2的长度的三分之一,以增加瓶肩处的强度和承压力,提高耐顶压抗缩颈性能。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瓶肩2的长度是瓶肩2外轮廓线的长度。
40.本实施例中,第三加强筋21为沿瓶肩2高度方向布置并朝向瓶肩2内部凹陷的第三竖向筋,第三竖向筋从瓶口3的底部沿着收缩段 201向下延伸至连接段202内,此时,第三竖向筋的长度与瓶肩2的长度大致上相等,以增强收缩段201和连接段202的强度。当然,第三竖向筋也可以设计为只贯穿收缩段201。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加强筋21可以为沿瓶肩2螺旋盘绕的第三斜向筋,此时,第三竖向筋的长度可以大于瓶肩2的长度。
41.参考图3和图5,在瓶底4的底面设有沿周向方向交错布置的长筋条41和短筋条42,其中短筋条42位于瓶底4的底面的径向外侧,长筋条41的径向外度与瓶底4的底面外边缘平齐,并且长筋条41的径向内端靠近瓶底4的底面的中心位置布置,这样,通过长筋条41 和短
筋条42配合,有效增强瓶底4的强度和承压力。
42.另外,长筋条41和短筋条42的径向外端分别沿着瓶底4的侧面朝上延伸,以形成侧向筋条43,从而使瓶底4的侧面周向均布有多个侧向筋条43,通过多个侧向筋条43,进一步提高瓶底4的强度性能。
43.实施例2
44.参考图6-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第三加强筋的结构不同。第三加强筋21在水平面的正投影呈雪花形状,雪花形状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占肩部2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的1/4以上。
45.本实施例中,雪花形状从瓶口3的底部沿着收缩段201向下延伸布置,并且雪花形状的尖部延伸至收缩段201与连接段202的交界处,此时,第三竖向筋的最大长度大于瓶肩2的长度的1/3且小于瓶肩2 的长度。由此,从瓶口3往瓶肩2设置的雪花形状加强设计,使瓶口 3的承压力能够顺着雪花形状加强传导到瓶身1分散,增强瓶肩2的承压力,提高耐顶压抗缩颈性能。
46.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