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汽车智能制造的汽车传动轴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22 18:28: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汽车传动轴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汽车智能制造的汽车传动轴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汽车传动轴打磨装置,如专利号cn202120582736.x公开的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汽车传动轴加工用高效打磨装置,其通过移动板以及夹具夹持住传动轴的两端,同时通过支撑件支撑起传动轴底端,从而使其稳固传动轴通过上方的打磨辊进行打磨,但是其夹持不稳固同时在夹持过程中需要其用到多个直线驱动器大大增加了其结构的复杂性。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汽车智能制造的汽车传动轴打磨装置。
4.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汽车智能制造的汽车传动轴打磨装置,包括工作台、两个固定夹爪、第一直线驱动器、打磨辊轴以及第二直线驱动器;工作台上稳固组件,稳固组件包括第一滑槽、安放架、第一滑动块、第一弹性件以及稳固夹爪,第一滑槽设置在工作台上;安放架至少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安放架均匀分布在第一滑槽上,安放架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安放架中间部位设置有呈半圆形的安放槽并且使安放槽的左右两侧形成弧形的支撑杆,安放槽底端上还设置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导轨,第一导轨设置有多个;第一滑动块设置在安放架上,第一滑动块上设置有与第一导轨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第一滑竿;第一弹性件与第一滑竿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套设在第一滑竿上,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安放架以及第一滑动块连接;稳固夹爪设置有两个并且均匀分布在第一滑动块的左右两端,两个稳固夹爪呈弧形并且两个固定夹爪的底端分别与第一滑动块的左右两端铰接,每个稳固夹爪的中间部位还穿设有一个与安放架连接的第一连接杆,稳固夹爪与第一连接杆铰接。
5.优选的,第一滑槽上设置有第二滑竿,每个安放架底端均设置有与第二滑竿对应的第二滑动块,每个第二滑动块的底端均设置有与其铰接的斜杆,两个斜杆的底端设置有第三直线驱动器以及分别与两个斜杆铰接的连接块,第三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竖直向上设置并且与连接块连接。
6.优选的,工作台上位于连接块的上方设置有多个向下延伸的第一导柱,连接块上设置有与第一导柱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第一导套。
7.优选的,第二滑动块上设置有第二导轨,第二导轨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一个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部设置有一个螺纹杆,两个螺纹杆一端均穿设在第二滑动块的外侧,两个螺纹杆位于第二滑动块外侧的一端设置有连接两个螺纹杆的同步带,两个螺纹杆位于第二滑动块外侧的一端均设置有一个呈六棱柱形状的旋钮,安放架设置有与第二导轨对应的移动块,移动块上设置有与第二滑槽以及螺纹杆对应的第三滑动块。
8.优选的,第一滑动块上设置有两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凹陷部,每个第一凹陷部内均设置有第一转动辊轴,稳固夹爪上中间部位至顶端设置有第二凹陷部,第二凹陷部内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转动辊轴。
9.优选的,固定夹爪包括第一支架、抵靠板、第一电机、推挤板、第二弹性件、夹持板以及传动杆,第一支架设置在工作台上并且与第一直线驱动器连接;抵靠板呈圆形并且设置在第一支架上,抵靠板与第一支架转动连接,抵靠板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铰接口;第一电机设置在第一支架上并且与抵靠板连接;推挤板与抵靠板同轴设置在抵靠板的一侧,推挤板背部设置有与第一铰接口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第二铰接口;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抵靠板与推挤板之间;夹持板与第一铰接口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夹持板中间部位与第一铰接口转动连接并且其一端位于抵靠板与推挤板之间;传动杆一端与第二铰接口转动连接,传动杆的另一端则与夹持板位于抵靠板与推挤板之间的一端铰接并且使夹持板呈倾斜状态。
10.优选的,推挤板上位于两个第二铰接口之间设置有一个推挤杆,推挤杆和夹持板上均套设有一侧有橡胶材质构成的缓冲垫。
11.优选的, 抵靠板上设置有朝向推挤板延伸的第二导套,推挤板上设置有与第二导套对应的第二导柱。
12.优选的,第二导柱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限位块,第二导套上设置有与限位块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限位槽。
13.优选的,第一滑竿底端设置有圆形的顶盖,顶盖所在圆的半径大于第一滑竿所在圆的半径,第一导轨顶端设置有与顶盖对应并且呈圆环形的凸起部。
14.本技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汽车智能制造的汽车传动轴打磨装置,其通过第一滑槽设置与其滑动连接的安放架,使能够通过调节两个安放架的位置从而便于对不同长度的传动轴进行安放防止传动轴两端重力均匀导致倾斜,同时通过安放槽安放传动轴并通过支撑杆降低传动轴受到惯性滑出的现象,第一滑动块受到重力影响从而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使第一滑动块通过第一导轨和第一滑竿向下移动,由于稳固夹爪的底端与第一滑动块铰接并且其中间第一连接杆与安放架铰接,从而形成一个杠杆,使第一滑动块下降时带动固定夹爪移动从而对其上的传动轴进行夹持稳固,第二直线驱动器会带动打磨辊轴向下移动对传动轴先进行按压再进行打磨处理,而在按压与打磨之间第一直线驱动器会带动两个固定夹爪夹持传动轴的左右两端,第一弹性件便于第一滑动块复位。
15.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汽车智能制造的汽车传动轴打磨装置,其通过第三直线驱动器带动连接块向上或者向下移动从而带动连接块件上下移动从而拉伸斜杆进行调节使第二滑动块在顺着第二滑竿进行移动,斜杆与连接块以及第二滑动块铰接则是增加传动效果防止卡接。
16.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汽车智能制造的汽车传动轴打磨装置,其通过在工作台上位于连接块的上方设置向下延伸的第一导柱并且在连接块上设置有与第一导柱对应的第一导套稳定连接块的传动防止其倾斜影响两个安放架同步移动。
17.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汽车智能制造的汽车传动轴打磨装置,其通过第二导轨便于安放架移动,之后通过转动旋钮通过同步带带动两个螺纹杆进行转动使第三滑动块顺
着第二滑槽进行移动从而调节安放架的位置放置转动轴两端重力不同影响安放,旋钮呈六棱柱形状是便于通过扳手对其进行调节效果,第二导轨以及与第二导轨对应的移动块则是为了加强支撑效果。
18.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汽车智能制造的汽车传动轴打磨装置,其通过设置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安装第一转动辊轴和第二转动辊轴,从而便于传动轴的转动,第二转动辊轴设置有多个则是便于在稳固夹爪夹持传动轴能够使至少有一个第二转动辊轴与其连接便于传动。
19.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汽车智能制造的汽车传动轴打磨装置,其通过第一支架与第一直线驱动器连接从而使其带动夹持板进行移动,使夹持板先与传动轴抵靠克服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从而带动推挤板发生位移带动传动杆进行移动,推动夹持板的底端朝向远离抵靠板所在轴线移动,使夹持板的前端对传动轴周壁进行夹持,之后通过第一电机带动抵靠板、夹持板等进行转动件打磨。
20.7.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汽车智能制造的汽车传动轴打磨装置,其通过推挤杆增加推挤板的接触面积从而防止其与插入部分传动轴中空结构内,并且使其与推挤板错位防止其影响夹持板夹持,并在推挤杆和夹持板上均套设有一侧有橡胶材质构成的缓冲垫一是进行缓冲效果防止其使传动轴损坏吗,二是便于加强与传动辊轴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带动其一并转动。
21.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汽车智能制造的汽车传动轴打磨装置,其通过设置第二导柱以及第二导套从而让加强推挤板的传动效果防止其倾斜。
22.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汽车智能制造的汽车传动轴打磨装置,其通过在第二导柱上设置限位块并且在第二导套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从而加强摩擦力防止二者进行相对转动。
23.10.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汽车智能制造的汽车传动轴打磨装置,其通过在第一滑竿底端设置顶盖,并且使顶盖所在圆的半径大于第一滑竿所在圆的半径,从而与第一导轨上设置的凸起部配合防止其脱离。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5是图4的部分c-c截面处的剖视图;图6是图4的部分c-c截面处的剖视图;图7是图6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图4的部分e-e截面处的剖视图;图9是图8的f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0是图8的g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1是图8的h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2的部分j-j截面处的剖视图;图14是图12的部分j-j截面处的立体剖视图;图15是图14的k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标号为:1-工作台;1a-第一导柱;2-固定夹爪;2a-第一支架;2b-抵靠板;2b1-第一铰接口;2b2-第二导套;2b3-限位槽;2c-第一电机;2d-推挤板;2d1-第二铰接口;2d2-推挤杆;2d3-缓冲垫;2d4-第二导柱;2d5-限位块;2e-第二弹性件;2f-夹持板;2g-传动杆;3-第一直线驱动器;4-打磨辊轴;5-第一滑槽;5a-第二滑竿;6-安放架;6a-安放槽;6a1-支撑杆;6b-第一导轨;6b1-凸起部;6c-第二滑动块;6c1-斜杆;6c2-第三直线驱动器;6c3-连接块;6c4-第一导套;6c5-第二导轨;6c6-第二滑槽;6c7-螺纹杆;6d-移动块;6d1-第三滑动块;7-第一滑动块;7a-第一滑竿;7a1-顶盖;7b-第一凹陷部;7b1-第一转动辊轴;7c-第二凹陷部;7c1-第二转动辊轴;8-第一弹性件;9-稳固夹爪;9a-第一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6.如图1至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汽车智能制造的汽车传动轴打磨装置,包括工作台1、两个固定夹爪2、第一直线驱动器3、打磨辊轴4以及第二直线驱动器;工作台1上稳固组件,稳固组件包括第一滑槽5、安放架6、第一滑动块7、第一弹性件8以及稳固夹爪9,第一滑槽5设置在工作台1上;安放架6至少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安放架6均匀分布在第一滑槽5上,安放架6与第一滑槽5滑动连接,安放架6中间部位设置有呈半圆形的安放槽6a并且使安放槽6a的左右两侧形成弧形的支撑杆6a1,安放槽6a底端上还设置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导轨6b,第一导轨6b设置有多个;第一滑动块7设置在安放架6上,第一滑动块7上设置有与第一导轨6b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第一滑竿7a;第一弹性件8与第一滑竿7a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套设在第一滑竿7a上,第一弹性件8的两端分别与安放架6以及第一滑动块7连接;稳固夹爪9设置有两个并且均匀分布在第一滑动块7的左右两端,两个稳固夹爪9呈弧形并且两个固定夹爪2的底端分别与第一滑动块7的左右两端铰接,每个稳固夹爪9的中间部位还穿设有一个与安放架6连接的第一连接杆9a,稳固夹爪9与第一连接杆9a铰接。
27.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便于加强稳定传动轴的效果。为此,如图1至图15所示,本技术通过在工作台1上设置第一滑槽5,并在第一滑槽5上设置与其滑动连接的安放架6,使能够通过调节两个安放架6的位置从而便于对不同长度的传动轴进行安放防止传动轴两端重力均匀导致倾斜,同时通过安放槽6a安放传动轴并通过支
撑杆6a1降低传动轴受到惯性滑出的现象,使第一滑动块7受到重力影响从而克服第一弹性件8的弹力使第一滑动块7通过第一导轨6b和第一滑竿7a向下移动,由于稳固夹爪9的底端与第一滑动块7铰接并且其中间穿设有一个与安放架6连接的第一连接杆9a,并且使稳固夹爪9与第一连接杆9a铰接,从而形成一个杠杆,使第一滑动块7下降时带动连接固定夹爪2朝向安放槽6a的位置移动对其上的传动轴进行夹持稳固,第二直线驱动器会带动打磨辊轴4向下移动对传动轴先进行按压再进行打磨处理,而在按压与打磨之间第一直线驱动器3会带动两个固定夹爪2夹持传动轴的左右两端,同时当安放传动轴的时候第一弹性件8的弹力会克服第一滑动块7的重力使其通过第一导轨6b和第一滑竿7a向上移动从而两个固定夹爪2位于远离安放槽6a的位置并且与支撑杆6a1重合。需要说明的是安放传动轴后第二直线驱动器,并且工作台1一端需要设置机械臂便于上料与下料。机械臂图中未画出。
28.进一步的:第一滑槽5上设置有第二滑竿5a,每个安放架6底端均设置有与第二滑竿5a对应的第二滑动块6c,每个第二滑动块6c的底端均设置有与其铰接的斜杆6c1,两个斜杆6c1的底端设置有第三直线驱动器6c2以及分别与两个斜杆6c1铰接的连接块6c3,第三直线驱动器6c2的输出端竖直向上设置并且与连接块6c3连接。
29.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便于使两个安放架6进行同步靠近或现象者远离的现象。为此,如图13至图15所示,本技术通过第三直线驱动器6c2带动连接块6c3向上或者向下移动从而带动连接块6c3件上下移动从而拉伸斜杆6c1进行调节使第二滑动块6c在顺着第二滑竿5a进行移动,斜杆6c1与连接块6c3以及第二滑动块6c铰接则是增加传动效果防止卡接,需要说明的是斜杆6c1为倾斜的便于传动,并且第一直线驱动器3为了增加两端的同步运动效果也可以为相似结构。
30.进一步的:工作台1上位于连接块6c3的上方设置有多个向下延伸的第一导柱1a,连接块6c3上设置有与第一导柱1a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第一导套6c4。
31.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连接块6c3上下滑动稳定。为此,如图13至图15所示,本技术通过在工作台1上位于连接块6c3的上方设置向下延伸的第一导柱1a并且在连接块6c3上设置有与第一导柱1a对应的第一导套6c4稳定连接块6c3的传动防止其倾斜影响两个安放架6同步移动。
32.进一步的:第二滑动块6c上设置有第二导轨6c5,第二导轨6c5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一个第二滑槽6c6,第二滑槽6c6内部设置有一个螺纹杆6c7,两个螺纹杆6c7一端均穿设在第二滑动块6c的外侧,两个螺纹杆6c7位于第二滑动块6c外侧的一端设置有连接两个螺纹杆6c7的同步带,两个螺纹杆6c7位于第二滑动块6c外侧的一端均设置有一个呈六棱柱形状的旋钮,安放架6设置有与第二导轨6c5对应的移动块6d,移动块6d上设置有与第二滑槽6c6以及螺纹杆6c7对应的第三滑动块6d1。
33.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便于传动轴两端重力不同影响安放效果。为此,如图5至图7所示,本技术通过第二导轨6c5便于安放架6移动,之后通过转动旋钮通过同步带带动两个螺纹杆6c7进行转动使第三滑动块6d1顺着第二滑槽6c6进行移动从而调节安放架6的位置放置转动轴两端重力不同影响安放,旋钮呈六棱柱形状是便
于通过扳手对其进行调节效果,第二导轨6c5以及与第二导轨6c5对应的移动块6d则是为了加强支撑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滑动块6c一端为可拆卸的便于进行维修。
34.进一步的:第一滑动块7上设置有两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凹陷部7b,每个第一凹陷部7b内均设置有第一转动辊轴7b1,稳固夹爪9上中间部位至顶端设置有第二凹陷部7c,第二凹陷部7c内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转动辊轴7c1。
35.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便于传动轴打磨时进行转动。为此,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凹陷部7b和第二凹陷部7c安装第一转动辊轴7b1和第二转动辊轴7c1,从而便于传动轴的转动,第二转动辊轴7c1设置有多个则是便于在稳固夹爪9夹持传动轴能够使至少有一个第二转动辊轴7c1与其连接便于传动。
36.进一步的:固定夹爪2包括第一支架2a、抵靠板2b、第一电机2c、推挤板2d、第二弹性件2e、夹持板2f以及传动杆2g,第一支架2a设置在工作台1上并且与第一直线驱动器3连接;抵靠板2b呈圆形并且设置在第一支架2a上,抵靠板2b与第一支架2a转动连接,抵靠板2b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铰接口2b1;第一电机2c设置在第一支架2a上并且与抵靠板2b连接;推挤板2d与抵靠板2b同轴设置在抵靠板2b的一侧,推挤板2d背部设置有与第一铰接口2b1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第二铰接口2d1;第二弹性件2e设置在抵靠板2b与推挤板2d之间;夹持板2f与第一铰接口2b1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夹持板2f中间部位与第一铰接口2b1转动连接并且其一端位于抵靠板2b与推挤板2d之间;传动杆2g一端与第二铰接口2d1转动连接,传动杆2g的另一端则与夹持板2f位于抵靠板2b与推挤板2d之间的一端铰接并且使夹持板2f呈倾斜状态。
37.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便于夹持传动轴的左右两端。为此,如图8至图11所示,本技术通过第一支架2a与第一直线驱动器3连接从而使其带动夹持板2f进行移动,使夹持板2f先与传动轴抵靠克服第二弹性件2e的弹力从而带动推挤板2d发生位移带动传动杆2g进行移动,推动夹持板2f的底端朝向远离抵靠板2b所在轴线移动,使夹持板2f的前端对传动轴周壁进行夹持,之后通过第一电机2c带动抵靠板2b、夹持板2f等进行转动件打磨,需要说明的是仅有一个固定夹爪2上设置有第一电机2c防止两端电机转速不同影响打磨,同时当第一直线驱动器3带动第一支架2a使推挤板2d脱离传动轴第二弹性件2e则会使推挤板2d以及夹持板2f复位。
38.进一步的:推挤板2d上位于两个第二铰接口2d1之间设置有一个推挤杆2d2,推挤杆2d2和夹持板2f上均套设有一侧有橡胶材质构成的缓冲垫2d3。
39.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加强对传动轴的抓持效果。为此,如图2所示,本技术通过推挤杆2d2增加推挤板2d的接触面积从而防止其与插入部分传动轴中空结构内,并且使其与推挤板2d错位防止其影响夹持板2f夹持,并在推挤杆2d2和夹持板2f上均套设有一侧有橡胶材质构成的缓冲垫2d3一是进行缓冲效果防止其使传动轴损坏吗,二是便于加强与传动辊轴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带动其一并转动。
40.进一步的:抵靠板2b上设置有朝向推挤板2d延伸的第二导套2b2,推挤板2d上设置有与第二
导套2b2对应的第二导柱2d4。
41.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防止推挤板2d倾斜影响夹持板2f夹持。为此,如图8至图11所示,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导柱2d4以及第二导套2b2从而让加强推挤板2d的传动效果防止其倾斜。
42.进一步的:第二导柱2d4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限位块2d5,第二导套2b2上设置有与限位块2d5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限位槽2b3。
43.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防止推挤板2d与抵靠板2b进行相对于移动从而使推挤杆2d2影响夹爪夹持。为此,如图9所示,本技术通过在第二导柱2d4上设置限位块2d5并且在第二导套2b2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2b3从而加强摩擦力防止二者进行相对转动。
44.进一步的:第一滑竿7a底端设置有圆形的顶盖7a1,顶盖7a1所在圆的半径大于第一滑竿7a所在圆的半径,第一导轨6b顶端设置有与顶盖7a1对应并且呈圆环形的凸起部6b1。
45.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防止第一滑动块7受到第一弹性件8的弹力脱离安放架6。为此,如图7所示,本技术通过在第一滑竿7a底端设置顶盖7a1,并且使顶盖7a1所在圆的半径大于第一滑竿7a所在圆的半径,从而与第一导轨6b上设置的凸起部6b1配合防止其脱离,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直线驱动器上需要设置抵靠块,从而压紧住的转动轴使顶盖7a1抵靠在第一导轨6b的底端,加强稳固效果。
46.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