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隐藏式门把手的降噪装置及其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6-02 09:19: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门把手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隐藏式门把手的降噪装置及其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的电气化的普及和发展,对于汽车的电气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汽车外门把手作为一个日常与驾驶员、乘客接触最多的零件,外观和自动化要求越来越高。隐藏式门把手的汽车目前在很多车辆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应用了隐藏式门把手技术的汽车,不但外形整洁美观,视觉上车门光滑如镜,无突起的把手,而且减少了风阻以及行驶时的噪音。
3.然而现有的隐藏式门把手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没有降噪处理,使得用户的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隐藏式门把手的降噪装置及其车辆,旨在解决隐藏式门把手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噪音的技术问题。
5.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技术提供一种隐藏式门把手的降噪装置,所述降噪装置包括:
7.壳体,具有避让槽,所述壳体被配置为容纳驱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结构;
8.把手件,被配置于所述避让槽,且所述把手件具有与所述驱动组件铰接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间隔设置;
9.减震件,被配置于所述把手件与壳体之间,以使所述把手件通过驱动组件收缩于所述避让槽时,所述把手件或所述壳体与所述减震件抵接。
10.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把手件与壳体之间设置减震件,使得把手件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进行收缩时,减震件能够避免把手件直接与壳体接触,有效的降低了噪音。
11.进一步地,所述减震件沿所述把手件的竖直方向凸设,且所述减震件被配置为所述第二安装部背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侧。
12.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减震件配置于靠近第二安装部的一侧,有利于降低把手件与壳体之间的噪音,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13.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以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具有与所述壳体铰接的第一铰接端以及与所述第一安装部铰接的第二铰接端,所述第二驱动件具有与所述壳体铰接的第三铰接端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铰接的第四铰接端。
14.上述技术方案中,把手件的第一安装部与第一驱动件铰接,把手件的第二安装部与第二驱动件铰接,使得在通电的状态下,把手件能够通过第一驱动件以及第二驱动件水平外露于壳体,保证产品的美观性。
15.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执行件以及与所述执行件连接的推杆,所述推杆
的长度方向被配置为所述把手件的长度方向,且所述推杆具有与所述第一驱动件抵接的第一执行端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件抵接的第二执行端。
16.上述技术方案中,推杆具有第一执行端以及第二执行端,使得第一驱动件以及第二驱动件能够同步的转动,进而实现把手件水平外露于壳体,保证了产品的竞争力以及美观性。
17.进一步地,所述执行件包括执行器、包覆于所述执行器的隔音件以及用于容纳所述执行器和所述隔音件的安装座,所述执行器的输出轴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外露于所述隔音件,所述输出轴用于与所述推杆连接,所述安装座被配置于所述壳体内。
18.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执行器的周缘包裹隔音件,有效的降低了执行器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19.进一步地,所述降噪装置还包括第一降音件,所述第一降音件被配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以使所述把手件收缩于所述避让槽时,所述第一降音件与所述第一执行端抵接。
20.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驱动件上布设第一降音件,使得把手件在收缩的过程中,第一驱动件通过第一降音件与第一执行端接触,有效的降低了第一驱动件对第一执行端的撞击,从而实现了减小第一执行端的磨损以及降低噪音的效果。
21.进一步地,所述降噪装置还包括第二降音件,所述第二降音件被配置与所述第二驱动件,以使所述把手件收缩于所述避让槽时,所述第二降音件与所述第二执行端抵接。
22.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驱动件上布设第二降音件,使得把手件在收缩的过程中,第二驱动件通过第二降音件与第二执行端接触,有效的降低了第二驱动件对第二执行端的撞击,从而实现了减小第二执行端的磨损以及降低噪音的效果。
2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件被配置为与解锁臂同轴,所述解锁臂通过车门拉锁与车门锁体连接。
24.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驱动件与解锁臂同轴设置,能够实现第二驱动件与解锁臂的同步转动,进而在用户对把手件施加外力时,完成车门的开启过程。
2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
26.车门钣金,具有开口槽,以及;
27.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隐藏式门把手的降噪装置,所述降噪装置被配置于所述车门钣金,且所述降噪装置的把手件与所述开口槽对应设置,以使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把手件伸出时,所述把手件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外露于所述车门钣金。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把手件与壳体之间设置减震件,使得把手件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进行收缩时,减震件能够避免把手件直接与壳体接触,有效的降低了噪音。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使用者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隐藏式门把手的降噪装置及其车辆的结构示意
图。
3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隐藏式门把手的降噪装置及其车辆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隐藏式门把手的降噪装置及其车辆的剖视图。
33.附图标记
34.100、壳体;200、把手件;201、第一安装部;202、第二安装部;300、减震件;400、第一驱动件;401、第二驱动件;4011、从动凸轮;4012、锁扣;4013、从动臂;402、执行器;403、安装座;404、隔音件;405、第一降音件;406、第二降音件;407、推杆;4071、第一执行端;4072、第二执行端。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7.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使用者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9.实施例
40.如图1所示,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隐藏式门把手的降噪装置及其车辆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隐藏式门把手的降噪装置,所述降噪装置包括:壳体100、把手件200以及减震件300,所述把手件200连接于所述壳体100上,且所述减震件300布设于所述壳体100与所述把手件200之间,使得所述把手件200收缩的过程中,所述减震件300能够与所述把手件200或者所述壳体100抵接。
41.示例性的,所述减震件300可以设置成环形,也可设置成圆台状等,只需保证所述把手件200收缩时,不与所述壳体100直接接触即可。
42.如图1所示,本技术中的壳体100,具有避让槽,所述壳体100被配置为容纳驱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结构。
43.示例性的,所述壳体100的长度方向被配置为所述降噪装置的左右方向,其中所述壳体100的形状可以大致设置成矩形,也可大致设置成正方形等,可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设置。
44.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壳体100具有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可用于容纳所述驱动组件的一部分结构,也可容纳所述驱动组件的全部结构,当然了,所述避让槽设置成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以用于驱动组件的部分结构穿设或者用于对把手件200的部分结构的避让。
45.再如图1所示,本技术中所述的把手件200,被配置于所述避让槽,且所述把手件200具有与所述驱动组件铰接的第一安装部201和第二安装部202,所述第一安装部201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02间隔设置。
46.示例性的,所述把手件200可大致设置成矩形,也可设置成其他的形状,可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形状设定,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201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02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安装部201位于所述把手件200的左侧,所述第二安装部202设于所述把手件200的右侧,所述第一安装部201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202可在所述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实现所述把手件200水平外露于所述壳体100。
47.再如图1所示,本技术中的减震件300,被配置于所述把手件200与壳体100之间,以使所述把手件200通过驱动组件收缩于所述避让槽时,所述把手件200或所述壳体100与所述减震件300抵接。
48.示例性的,所述减震件300设置成圆台状,且所述减震件300采用软质材料制成,所述减震件300可固定连接于所述把手件200靠近所述壳体100的一侧,也可设置成壳体100靠近所述把手件200的一侧,只要保证所述把手件200不与所述壳体100直接接触即可。
49.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把手件200与壳体100之间设置减震件300,使得把手件200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进行收缩时,减震件300能够避免把手件200直接与壳体100接触,有效的降低了噪音。
50.一方面,所述减震件300沿所述把手件200的竖直方向凸设,且所述减震件300被配置为所述第二安装部202背离所述第一安装部201的一侧。
51.另一方面,所述减震件300可设置一个,也可设置成多个,当所述减震件300设置成多个时,多个所述减震件300沿所述把手件2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减震件300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安装部201的位置附近,另一个所述减震件300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二安装部202的位置附件,所述减震件300设置于壳体100上,当然也不排除将减震件300设置于把手件200上。
52.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减震件300配置于靠近第二安装部202的一侧,有利于降低把手件200与壳体100之间的噪音,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53.如图2所示,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隐藏式门把手的降噪装置及其车辆的另一结构示意图,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400以及第二驱动件401,所述第一驱动件400具有与所述壳体100铰接的第一铰接端以及与所述第一安装部201铰接的第二铰接端,所述第二驱动件401具有与所述壳体100铰接的第三铰接端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202铰接的第四铰接端。
54.示例性的,所述第一驱动件400与所述第二驱动件401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400转动时可绕着所述第一铰接端转动,所述第二驱动件401转动时可绕着所述第三铰接端
转动,且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400与所述第二驱动件401同步转动,其中所述第二驱动件401可为连杆机构。
55.上述技术方案中,把手件200的第一安装部201与第一驱动件400铰接,把手件200的第二安装部202与第二驱动件401铰接,使得在通电的状态下,把手件200能够通过第一驱动件400以及第二驱动件401水平外露于壳体100,保证产品的美观性。
56.再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执行件以及与所述执行件连接的推杆407,所述推杆407的长度方向被配置为所述把手件200的长度方向,且所述推杆407具有与所述第一驱动件400抵接的第一执行端4071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件401抵接的第二执行端4072。
57.示例性的,所述执行件包括但不局限于执行器402,当所述把手件200进行伸出时,所述推杆407从左向右移动,当所述把手件200进行收缩时,所述推杆407从右向左移动至原始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执行端4071可以是前滚轮,所述执行端可以是后滚轮,此时,所述第一执行端4071以及所述第二执行端4072可通过销轴固定于所述推杆407上,当然了,所述第一执行端4071还可以是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执行端4072还可以是第二凸起部,此时所述第一执行端4071以及所述第二执行端4072可直接与所述推杆407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其他的固定方式。
58.上述技术方案中,推杆407具有第一执行端4071以及第二执行端4072,使得第一驱动件400以及第二驱动件401能够同步的转动,进而实现把手件200水平外露于壳体100,保证了产品的竞争力以及美观性。
59.如图3所示,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隐藏式门把手的降噪装置及其车辆的剖视图;所述执行件包括执行器402、包覆于所述执行器402的隔音件404以及用于容纳所述执行器402和所述隔音件404的安装座403,所述执行器402的输出轴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外露于所述隔音件404,所述输出轴用于与所述推杆407连接,所述安装座403被配置于所述壳体100内,其中所述隔音件404采用软质材料制成,如隔音海绵等。
60.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执行器402的周缘包裹隔音件404,有效的降低了执行器402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61.再如图2所示,所述降噪装置还包括第一降音件405,所述第一降音件405被配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400,以使所述把手件200收缩于所述避让槽时,所述第一降音件405与所述第一执行端4071抵接。
62.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驱动件400上布设第一降音件405,使得把手件200在收缩的过程中,第一驱动件400通过第一降音件405与第一执行端4071接触,有效的降低了第一驱动件400对第一执行端4071的撞击,从而实现了减小第一执行端4071的磨损以及降低噪音的效果。
63.如图2所示,所述降噪装置还包括第二降音件406,所述第二降音件406被配置与所述第二驱动件401,以使所述把手件200收缩于所述避让槽时,所述第二降音件406与所述第二执行端4072抵接。
64.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驱动件401上布设第二降音件406,使得把手件200在收缩的过程中,第二驱动件401通过第二降音件406与第二执行端4072接触,有效的降低了第二驱动件401对第二执行端4072的撞击,从而实现了减小第二执行端4072的磨损以及降低噪音的效果。
65.在申请方案中,所述第二驱动件401被配置为与解锁臂同轴,所述解锁臂通过车门拉锁与车门锁体连接。
66.示例性的,所述第二驱动件401包括从动臂4013、同轴设置的从动凸轮4011以及锁扣4012,所述从动凸轮4011、所述锁扣4012以及所述解锁臂同轴设置,所述从动凸轮401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执行端4072抵接,所述从动臂4013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从动凸轮4011上,所述从动臂4013的另一端与所述把手件200铰接,其中所述从动凸轮4011具有与所述从动臂4013限位连接的限位槽,所述从动臂4013的一端可相对于所述限位槽进行滑动,所述从动臂4013具有与所述锁扣4012适配的避让槽,使得所述从动臂4013从左侧移动至右侧时,所述锁扣4012能够与所述避让槽形成抵接,进而用户手握把手件200并施加向外的力时,能够带动所述解锁臂一同转动,完成车门开启的过程。
67.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驱动件401与解锁臂同轴设置,能够实现第二驱动件401与解锁臂的同步转动,进而在用户对把手件200施加外力时,完成车门的开启过程。
6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门钣金,具有开口槽,以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隐藏式门把手的降噪装置,所述降噪装置被配置于所述车门钣金,且所述降噪装置的把手件200与所述开口槽对应设置,以使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把手件200伸出时,所述把手件200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外露于所述车门钣金。示例性的,所述降噪装置的壳体100的周缘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耳,所述安装耳可通过公差补偿器安装于所述车门钣金上。
6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使用者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