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起重机耗能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00:28: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耗能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起重机耗能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2.重工厂规模较大,生产机器较多,每日工业用电量巨大,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对重工业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等规范,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需要对机器设备进行能耗监测,其中包括起重机的能耗检测。
3.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起重机耗能检测系统的电力检测表需要连接起重机的电源线,然而电源线在排布拉扯过程中,容易与电表连接处断开,既存在安全隐患,又影响起重机的耗能监测。为此,我们提出来起重机耗能检测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起重机耗能检测系统的电力检测表需要连接起重机的电源线,然而电源线在排布拉扯过程中,容易与电表连接处断开,既存在安全隐患,又影响起重机的耗能监测的问题,而提出的起重机耗能检测系统。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起重机耗能检测系统,包括检测柜体;
6.所述检测柜体内部安装有耗能检测电表,所述检测柜体相对的两侧壁底部均开设有接线孔,所述接线孔朝向所述检测柜体外部的一侧设置有线路防护机构,所述线路防护机构包括罩设在所述接线孔上的壳罩,所述壳罩远离所述检测柜体的一端面居中开设有通孔,所述壳罩内部固定有固定夹板,所述壳罩内部活动设置有活动夹板,所述固定夹板与所述活动夹板相互对称且分别位于所述接线孔的两侧,所述壳罩内部靠近所述活动夹板的端壁上水平转动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套设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螺纹套筒的一端与所述活动夹板固定连接。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起重机电源线穿过通孔进入壳罩,再由接线孔穿入检测柜体内部与耗能检测电表电性连接,在起重机工作过程中,通过耗能检测电表便可记录起重机的能耗信息。螺纹杆转动能够使螺纹套筒带动连接杆推动活动夹板朝向固定夹板靠近,直至将穿过壳罩的电源线夹持固定,尽量避免电源线拉扯容易脱落的问题。
8.优选的,所述壳罩外端壁上转动安装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与所述螺纹杆固定连接。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块转动便可带动螺纹杆转动。
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杆设置有一对,一对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螺纹套筒的一端均固定在所述活动夹板靠近边侧的位置处。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对连接杆、螺纹套筒与活动夹板之间形成三角结构,能够提高活动夹板的稳定性。
12.优选的,所述固定夹板与所述活动夹板相向的一面均粘接有橡胶块,两块所述橡胶块相向的一面均开设有弧形凹槽。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块既能够增加与电源线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对电源线的限位效果,又能尽量避免将电源线夹损。弧形凹槽能够更好的对电源线限位夹持。
14.优选的,所述通孔朝向远离所述检测柜体的一侧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均固定有圆环,且所述弹簧垂直固定在所述壳罩上。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起重机电源线穿过弹簧进入壳罩,弹簧能够对电源线靠近壳罩的一端弹性支撑,尽量避免电源线拉扯过程中弯折且与通孔内壁摩擦导致断裂的问题。
16.优选的,所述壳罩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检测柜体抵接的连接耳板。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耳板通过螺栓与检测柜体连接,方便壳罩的拆装。
18.优选的,所述检测柜体上表面设置有安装板,所述检测柜体侧壁上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位于所述线路防护机构上方。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用于检测柜体的安装固定。防护罩能够对电源线进入检测柜体的位置处进一步防护。
20.优选的,所述检测柜体上设置有柜门,所述柜门上安装有电子显示屏,所述电子显示屏与所述耗能检测电表电性连接。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起重机工作过程中,通过耗能检测电表检测的起重机的能耗信息能够在电子显示屏上显示,方便查看。
22.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起重机电源线穿过弹簧进入壳罩,再由接线孔穿入检测柜体内部与耗能检测电表电性连接,在起重机工作过程中,通过耗能检测电表能够记录起重机的能耗信息,且通过柜门上的电子显示屏方便查看能耗数据;通过拧动驱动块带动螺纹杆转动,能够使螺纹套筒带动一对连接杆推动活动夹板朝向固定夹板靠近,直至将穿过壳罩的电源线夹持固定,尽量避免电源线拉扯容易脱落的问题,提高能耗检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通过固定夹板与活动夹板上设置的橡胶块,既能够增加与电源线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对电源线的限位效果,又能尽量避免将电源线夹损;通过弹簧的设置,能够对电源线靠近壳罩的一端弹性支撑,尽量避免电源线拉扯过程中弯折且与通孔内壁摩擦导致断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柜门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技术的线路防护机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技术的壳罩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检测柜体;2、柜门;3、电子显示屏;4、防护罩;5、线路防护机构;6、安装板;7、耗能检测电表;8、接线孔;9、壳罩;10、连接耳板;11、通孔;12、弹簧;13、圆环;14、驱动块;15、固定夹板;16、活动夹板;17、橡胶块;18、螺纹杆;19、螺纹套筒;20、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参照图1-2,起重机耗能检测系统,包括检测柜体1,检测柜体1内部安装有耗能检测电表7,检测柜体1相对的两侧壁底部均开设有接线孔8,起重机电源线穿过接线孔8穿入检测柜体1内部与耗能检测电表7电性连接,在起重机工作过程中,通过耗能检测电表7便可记录起重机的能耗信息,对起重机的能耗实时监测。
30.参照图1-2,检测柜体1上表面设置有安装板6,安装板6上开设有安装孔,用于检测柜体1的安装固定。
31.参照图1-2,检测柜体1上设置有柜门2,柜门2上安装有电子显示屏3,电子显示屏3与耗能检测电表7电性连接,在起重机工作过程中,通过耗能检测电表7检测的起重机的能耗信息能够在电子显示屏3上显示,方便查看。
32.参照图1-3,接线孔8朝向检测柜体1外部的一侧设置有线路防护机构5,用于对电源线限位固定。
33.参照图1,检测柜体1侧壁上设置有防护罩4,防护罩4位于线路防护机构5上方,能够对电源线进入检测柜体1的位置处进一步防护。
34.参照图1-3,线路防护机构5包括罩设在接线孔8上的壳罩9,壳罩9远离检测柜体1的一端面居中开设有通孔11,起重机电源线穿过通孔11进入壳罩9,再由接线孔8穿入检测柜体1内部与耗能检测电表7电性连接。
35.参照图3,壳罩9外壁上设置有与检测柜体1抵接的连接耳板10,连接耳板10通过螺栓与检测柜体1连接,方便壳罩9的拆装。
36.参照图3,通孔11朝向远离检测柜体1的一侧设置有弹簧12,起重机电源线穿过弹簧12进入壳罩9,弹簧12能够对电源线靠近壳罩9的一端弹性支撑,尽量避免电源线拉扯过程中弯折且与通孔11内壁摩擦导致断裂的问题。
37.参照图3,弹簧12两端均固定有圆环13,且弹簧12垂直固定在壳罩9上,圆环13能够避免弹簧12端部将电源线刮破。
38.参照图3-4,壳罩9内部固定有固定夹板15,壳罩9内部活动设置有活动夹板16,固定夹板15与活动夹板16相互对称且分别位于接线孔8的两侧,电源线在壳罩9内部穿过固定夹板15与活动夹板16之间。
39.参照图3-4,壳罩9内部靠近活动夹板16的端壁上水平转动安装有螺纹杆18,螺纹杆18与固定夹板15之间留有供活动夹板16移动的空间。螺纹杆18上螺纹套设有螺纹套筒19,螺纹套筒19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连接杆20远离螺纹套筒19的一端与活动夹板16固定连接,连接杆20设置有一对,一对连接杆20相互对称,一对连接杆20远离螺纹套筒19的一端均固定在活动夹板16靠近边侧的位置处,此时一对连接杆20、螺纹套筒19与活动夹板16之间形成三角结构,能够提高活动夹板16的稳定性。
40.当螺纹杆18转动时,能够使螺纹套筒19带动连接杆20推动活动夹板16朝向固定夹板15靠近,直至将穿过壳罩9的电源线夹持固定,尽量避免电源线拉扯容易脱落的问题。
41.参照图3-4,壳罩9外端壁上转动安装有驱动块14,驱动块14与螺纹杆18固定连接,用于驱动螺纹杆18转动。
42.参照图4,固定夹板15与活动夹板16相向的一面均粘接有橡胶块17,橡胶块17既能够增加与电源线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对电源线的限位效果,又能尽量避免将电源线夹损。两块橡胶块17相向的一面均开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能够更好的对电源线限位夹持。
43.工作原理,使用时,起重机电源线穿过弹簧12进入壳罩9,再由接线孔8穿入检测柜体1内部与耗能检测电表7电性连接,在起重机工作过程中,通过耗能检测电表7便可记录起重机的能耗信息,且通过柜门2上的电子显示屏3方便查看检测数据;通过拧动驱动块14带动螺纹杆18转动,能够使螺纹套筒19带动一对连接杆20推动活动夹板16朝向固定夹板15靠近,直至将穿过壳罩9的电源线夹持固定;通过固定夹板15与活动夹板16上设置的橡胶块17,既能够增加与电源线之间的摩擦力,又能尽量避免将电源线夹损;通过弹簧12的设置,能够对电源线靠近壳罩9的一端弹性支撑。
4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