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生产电池塑料外壳套用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16:32: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塑料外壳套的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生产电池塑料外壳套用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池外需要采用塑料外壳套进行包装,在塑料外壳套从原料至成品卷材需要经过如下工序:混料-投料-挤出(成管状)-热定型(厚度、直径)-检测(有无破损)-压制(成双层带状)-卷绕成卷。在混料过程中,物料的混合情况,影响着成型后成品的质量,目前的混料方式多采用一个搅拌混料筒进行,搅拌混料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搅拌混料效果好的生产电池塑料外壳套用混料装置。
4.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生产电池塑料外壳套用混料装置,包括加料筒、第一混料筒、第二混料筒,加料筒处于第一混料筒上方,加料筒底部与第一混料筒的上部形成连通;
6.第一混料筒的出料口与第二混料筒的进料口之间形成连通,在第一混料筒的出料口与第二混料筒的进料口之间设置控制第一混料筒内的物料进入第二混料筒内的控制阀;
7.第一混料筒内设置有第一混料搅拌器,第一混料搅拌器包括第一混料轴、至少两组上下方式布置在第一混料轴上的第一混料器,每组第一混料器至少包括两个围绕第一混料轴环形方向布置的混料板,每个混料板上开设有连通混料板两个侧面的混料孔;
8.同一组第一混料器中混料板上的混料孔朝向不同;不同组第一混料器中混料板上的混料孔朝向不同;
9.第二混料筒内设置有第二混料搅拌器,第二混料搅拌器包括第二混料轴、装配于第二混料轴上跟随第二混料轴转动的转子混料器,以及装配于第二混料筒内与转子混料器配合的定子混料器。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子混料器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二混料筒内的定子固定套,以及至少一组环形方式布置在定子固定套内的定子混料件;定子固定套内部为混料空间;
11.转子混料器处于定子固定套内,转子混料器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二混料轴上的转子固定套,以及至少一组环形方式布置在第二混料轴外周的转子混料件。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转子混料件包括多个环形方式间隔布置在转子固定套外周的转子纵向混料杆,转子纵向混料杆沿着转子固定套的径向进行分布;
13.转子纵向混料杆的一端与转子固定套外周固定设置,另一端为朝向定子固定套方向延伸的延伸端;每个转子纵向混料杆的延伸端固定设置有转子横向混料头,转子横向混料头沿着转子固定套的轴向进行分布。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子混料件包括多个环形方式间隔布置在定子固定套内周
的定子纵向混料杆,定子纵向混料杆沿着定子固定套的径向进行分布;
15.定子纵向混料杆的一端与定子固定套内壁固定设置,另一端为朝向转子固定套方向延伸的延伸端;每个定子纵向混料杆的延伸端固定设置有定子横向混料头,定子横向混料头沿着定子固定套的轴向进行分布。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采用两组或两组以上转子混料件、定子混料件时,转子混料件、定子混料件交替布置。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转子横向混料头处于定子横向混料头与定子固定套内壁之间的空间中。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转子横向混料头包括截面为圆形的主体部,截面为梯形的辅助部,辅助部固定设置在主体部的一侧。
19.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第一混料筒、第二混料筒能够对塑料物料进行多次搅拌混料,在第一混料筒内通过混料板及混料板上混料孔的布置,能够增强塑料物料的搅拌混合;在第二混料筒内通过转子混料器和定子混料器的配合,进一步的增强物料的搅拌混合。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物料实现多次混合,且每次混合均能够增强物料的搅拌混合效果,从而以保证物料间的混合充分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混料筒的内部示意图;
22.附图中,1为加料筒,2为第一混料筒,3为第二混料筒,4为第一混料轴,5为第一混料器,6为混料板,7为混料孔,8为第二混料轴,9为转子混料器,10为定子混料器,11为定子固定套,12为连接套筒,13为限位环,14为插入部,15为定子纵向混料杆,16为定子横向混料头,17为转子固定套,18为转子纵向混料杆,19为转子横向混料头,20为主体部,21为辅助部,22为加热空间,23为布热空间,24为管道,25为风机,26为循环管道,27为迂回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参见图1、2示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生产电池塑料外壳套用混料装置,包括加料筒1、第一混料筒2、第二混料筒3,加料筒1处于第一混料筒2上方,加料筒1底部与第一混料筒2的上部形成连通;塑料物料进入加料筒1内,从加料筒1的底部进入第一混料筒2内,在第一混料筒2内进行第一步搅拌混料。
25.第一混料筒2的出料口与第二混料筒3的进料口之间形成连通,在第一混料筒2的出料口与第二混料筒3的进料口之间设置控制第一混料筒2内的物料进入第二混料筒3内的控制阀;通过控制阀的开启,能够使第一混料筒2内的塑料物料从第一混料筒2的出料口,进入第二混料筒3的进料口排入第二混料筒3内,并通过第二混料筒3进行第二步搅拌混料,搅
拌混料后的物料通过第二混料筒3下方的出料口排出;本技术实施中,第一混料筒2采用立式布置,第二混料筒3采用卧式布置,通过立式、卧式的搅拌混料,使塑料物料得以充分混料。
26.在第一混料筒2内设置有第一混料搅拌器,第一混料搅拌器包括第一混料轴4、至少两组上下方式布置在第一混料轴4上的第一混料器5,每组第一混料器5至少包括两个围绕第一混料轴4环形方向布置的混料板6,每个混料板6上开设有连通混料板6两个侧面的混料孔7;混料孔7的孔径大于物料。具体实施中,为了增加混料效果,同一组第一混料器5中混料板6上的混料孔7朝向不同;不同组第一混料器5中混料板6上的混料孔7朝向不同;这里的朝向不同,理解为,朝上或朝下布置,如同一组第一混料器5中,其中一混料板6上的混料孔7朝下布置,而与其相邻混料板6上的混料孔7则朝上布置;同样,如上一组中第一混料器5的混料板6的混料孔7朝上布置,而下方一组中的混料板6的混料孔7朝下布置;这样的设置,使第一混料筒2中的一部分物料在搅拌混料过程中,改变混料方向,以增加物料之间的混合效果。
27.在第二混料筒3内设置有第二混料搅拌器,第二混料搅拌器包括第二混料轴8、装配于第二混料轴8上跟随第二混料轴8转动的转子混料器9,以及装配于第二混料筒3内与转子混料器9配合的定子混料器10。第二混料轴8的外端连接电机,电机转动以带动第二混料轴8围绕自身转动,并带动转子混料器9转动,转子混料器9的转动与定子混料器10进行配合,以对第二混料器内的塑料物料进行混料。
28.本技术实施中的定子混料器10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二混料筒3内的定子固定套11,第二混料筒3由左侧的筒体,和右侧的连接套筒12组成,定子固定套11为圆筒状,第二混料筒3的左端为封闭端,右端为敞开端,定子固定套11插入第二混料筒3内,定子固定套11的左端由第二混料筒3的左端封闭端进行限位,而右端由固定在连接套筒中的限位环13进行限位;限位环具有插入定子固定套11内的插入部14,以对定子固定套11进行更好的约束在第二混料筒3内;在连接套筒上开设出第二混料筒3的进料口,连接套筒的右端装配于轴承,以用于第二混料轴8的转动支承。
29.以及四组环形方式间隔布置在定子固定套11内的定子混料件;定子混料件包括四个环形方式间隔布置在定子固定套11内周的定子纵向混料杆15,定子纵向混料杆15沿着定子固定套11的径向进行分布;具体实施中,定子纵向混料杆15的一端与定子固定套11内壁固定设置,另一端为朝向转子固定套17方向延伸的延伸端;每个定子纵向混料杆15的延伸端固定设置有定子横向混料头16,定子横向混料头16沿着定子固定套11的轴向进行分布。本技术中的定子横向混料头16可以采用棒状或片状等等。
30.定子固定套11内部为混料空间,转子混料器9处于定子固定套11内,转子混料器9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二混料轴8上的转子固定套17,以及四组环形方式布置在第二混料轴8外周的转子混料件;转子混料件包括四个环形方式间隔布置在转子固定套17外周的转子纵向混料杆18,转子纵向混料杆18沿着转子固定套17的径向进行分布;转子纵向混料杆18的一端与转子固定套17外周固定设置,另一端为朝向定子固定套11方向延伸的延伸端;每个转子纵向混料杆18的延伸端固定设置有转子横向混料头19,转子横向混料头19沿着转子固定套17的轴向进行分布。转子横向混料头19处于定子横向混料头16与定子固定套11内壁之间的空间中。
31.本技术中,为了实现更好的搅拌混料效果,转子横向混料头19包括截面为圆形的主体部20,截面为梯形的辅助部21,辅助部固定设置在主体部的一侧。梯形辅助部尺寸大的下底与主体部固定设置,尺寸小的上底布置在前;而主体部的尺寸大于辅助部的下底;这样在搅拌混料过程中,相对的减少搅拌阻力,且通过主体部能够使物料向转子横向混料头19的两侧流动,提高混料效果,同时梯形辅助部的尺寸小的上底所在平面能够与物料产生碰撞,也能够增强混料。
32.本技术中四组转子混料件、四组定子混料件之间采用交替方式布置。即第一组为转子混料件,第二组为定子混料,第三组为转子混料件,以此类推。
33.本技术实施当中,为了在混料过程中,混料筒内保持干燥环境,在混料筒均具有加热功能;如第一混料筒2外周具有环形的加热空间22,加热空间内环绕布置有加热管道,加热管道内流通加热介质,使加热空间内温度上升,以使第一混料筒2内保持在需要的温度。而第二混料筒3中,在定子固定套11与第二混料筒3之间形成环形的布热空间23,布热空间通过管道24与上面的加热空间形成连通,通过风机25将加热空间内的热量抽送到布热空间中,使第二混料筒3内维持在一定的温度;布热空间与加热空间还连通有循环管道26,当布热空间内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布热空间内的空气流回到加热空间中再进行升温,实现热能的循环,达到节能的目的。
34.另外也可以在加料筒1内布置迂回布置的迂回管道27,循环管道回流的空气可以经过迂回管道后,在回流到加热空间中,这样从布热空间排出的热量进入迂回管道中,使加料筒1内的温度得以上升,对经过的物料形成预热,以保持干燥。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