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交叉网纹珩磨条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20:16: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珩磨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交叉网纹珩磨条。


背景技术:

2.缸套作为内燃机发动机的核心零部件,在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气缸套内孔珩磨网纹对于发动机的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等有着直接的影响,气缸套内孔网纹采用珩磨加工的方式制成,通常将交叉网纹珩磨条粘接在砂条板上(可在缸套内壁上加工出珩磨网纹),砂条板安装在珩磨头上,珩磨头随机床上下往复运动的同时做旋转运动,在气缸套内孔表面形成给定角度的珩磨沟槽;
3.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将珩磨条固定在砂条板上,当珩磨条磨损较多且需要更换时,工作人员只能将砂条板整体从珩磨头上拆下,随后更换新的砂条板并且焊接上新的珩磨条,以实现对珩磨条的更换,此举无疑中增加了工作人员的任务量;
4.而且,将珩磨条焊接在砂条板上过程中涉及步骤较多且浪费时间,也降低了车间的生产效率,珩磨头带动珩磨条对缸套内壁进行打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不及时将热量排走,则会造成珩磨头、珩磨条产生过热,珩磨头、珩磨条长时间处于过热的环境中工作,会影响其使用寿命;
5.鉴于以上,本方案提供交叉网纹珩磨条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叉网纹珩磨条,该珩磨条与砂条板之间无需焊接即可实现固定连接,而且当珩磨条磨损严重需要更换时,可快速实现对其更换,在珩磨过程中若珩磨条未读过高,还可加快珩磨条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速率实现快速向外排出珩磨条内热量的效果,该珩磨条安装方便且使用寿命长,可进行广泛推广使用。
7.交叉网纹珩磨条,包括砂条且砂条一体设有加强连接层,所述加强连接层另一侧设有夹持层且夹持层用于和珩磨条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连接层上间隔设有若干通孔且位于加强连接层两侧的夹持层上滑动安装有与砂条配合的限位板,所述加强连接层内置有感温材料且感温材料与限位板固定连接。
8.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
9.(1)该珩磨条与砂条板之间无需焊接即可实现快速固定连接,当珩磨条磨损严重需要更换时,无需将砂条板整体拆卸,只需将珩磨条从砂条板上取下即可, 而且拆卸过程简单、快速,相对于传统的更换方式,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从而提高了车间的生产效率;
10.(2)在本方案中,当珩磨过程中若珩磨条温度过高,通过控制限位板的移动可使得珩磨条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效率加快,进而加快其散热效率,当温度恢复正常时,限位板恢复至初始位置,可实现对珩磨条本体强度的进一步加固,使得珩磨条本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11.(3)该珩磨条安装方便且使用寿命长,可进行广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另一视角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若干通孔露出时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通孔、若干散热片位置关系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夹持层、辅助加强层分离时示意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夹持层、辅助加强层分离后另一视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6对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19.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交叉网纹珩磨条,如附图1所示 ,包括砂条1且砂条1一体设有加强连接层2,加强连接层2另一侧设有夹持层3,砂条1、加强连接层2、夹持层3一体设计且加强连接层2用于实现砂条1与夹持层3之间的更牢固的连接,夹持层3用于实现将砂条1安装在珩磨条座上,在珩磨条座上设有与夹持层3相配合的夹具,当需要更换珩磨条时,只需通过安装在珩磨条座上的夹具与夹持层3相配合即可实现对珩磨条的拆装;
20.如附图3所示,在加强连接层2上贯穿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通孔4(相邻通孔4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通孔4设置的越多则散热效率越快,本方案附图中只是代表性的在加强连接层2上绘出一定数量的通孔4),位于砂条1两侧的夹持层3上滑动安装有与通孔4两端开口相配合的限位板5,限位板5连接有内置于加强连接层2内的感温材料6(即,热膨胀系数高的材料,随着温度的升高,其膨胀程度越大);
21.如附图1、2所示,初始当珩磨条未工作时(处于正常温度内),此时若干限位板5在与之连接的感温材料6的作用下,实现将设于加强连接层2上的通孔4进行遮挡的效果,并且此时限位板5远离夹持层3一端与砂条1靠近加强连接层2一端有部分重叠(限位板5远离砂条1一端与夹持层3滑动配合接触),此举,可提高对砂条1、加强连接层2、夹持层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在珩磨头带动砂条1在缸套内工作时,伴随着砂条1与缸套内壁的珩磨,则会使得砂条1受到一个沿缸套周向的作用力,此时砂条1与加强连接层2连接部位、夹持层3与加强连接层2连接部位也同样受到该载荷的作用,若长时间处于该载荷的作用下,则会导致砂条1、加强连接层2、夹持层3之间出现连接不稳定),通过在加强连接层2两侧设有限位板5,并且限位板5面向珩磨条一侧与砂条1侧壁紧密接触,可实现对砂条1与加强连接层2连接部位、夹持层3与加强连接层2连接部位进行辅助加固的效果,即,限位板5的设置可承担在珩磨过程中来自沿缸套周向所产生的载荷作用力,避免砂条1与加强连接层2连接部位、夹持层3与加强连接层2连接部位长时间受到较大的载荷,使得该珩磨条工作的稳定性、可靠性更高且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22.当珩磨头带动珩磨条在缸套内进行打磨时,若环境温度过高,加之散热效果不佳,则会导致珩磨条温度急剧上升,此时设于加强连接层2内的感温材料6在高温的作用下产生膨胀,进而实现带动与之连接的限位板5相对于夹持层3产生滑动,以至使得设于加强连接
层2上的若干通孔4露出,如附图3中所示,伴随着砂头带动砂条1在缸套内的转动,此时外界环境气流会穿过通孔4并且在流经通孔4的过程中实现将砂条1内的热量向外排出的效果,通孔4的设置增加了珩磨条与外界环境气流的接触面积进而可加快热交换的效率,从而实现更为快速的降温、散热效果;
23.注:此时由于若干限位板5收缩至夹持层3内,导致此时受到沿缸套周向的载荷作用力只能由砂条1与加强连接层2连接部位、夹持层3与加强连接层2连接部位来承担;
24.当砂条1内的温度缓慢降低并且恢复至要求范围内时,感温材料6伴随着温度的降低也同步开始收缩并且在收缩过程中同步带动限位板5从夹持层3内向外移动,最终使得限位板5恢复至初始位置,即,由附图3中所示位置恢复至如附图1、2中所示位置,此时限位板5远离夹持层3一端再次与砂条1部分重叠,再次起到了对砂条1与加强连接层2之间、夹持层3与加强连接层2之间辅助加强的效果;
25.在本实施中,当不需要快速散热时,限位板5处于如附图1、2中所示位置,可实现对该珩磨条(砂条1、加强连接层2、夹持层3)本体的稳定性、可靠性起到辅助的效果,当需要快速散热时,限位板5移动并且将设于加强连接层2上的若干通孔4露出,从而加大珩磨条与外界环境气流的热交换效率,从而加快散热,该珩磨条能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相适应的变化,使得该珩磨条适用性较高,可广泛推广使用。
26.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附图4中所示,在若干通孔4内壁间隔环绕设有若干散热片7,当限位板5移开并且将通孔4露出时,外界环境气流流经通孔4的过程中,会与设于通孔4内的散热片7接触并且将热量向外排出,若干散热片7的设置,相对于增加了与流经通孔4的空气气流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更为快速的实现热交换。
27.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附图5所示,相配合的两限位板5之间经连杆8连接,感温材料6与连杆8中间部位连接,当砂条1温度升高并且使得感温材料6受热膨胀时,感温材料6会通过与之连接的连杆8同步带动相配合的两限位板5进行移动(即,朝着收缩至夹持层3内的方向移动),之所以将位于砂条1两侧且相配合的限位板5经连杆8固定连接,是因为,若两限位板5之间未固定连接且每个限位板5连接有一个内置于加强连接层2内的感温材料6,当两感温材料6所处区域温度不同时,会导致感温材料6膨胀程度不同,进而使得两限位板5移动的幅度也不同,此时有可能出现其中一个限位板5已经实现将通孔4一端露出,但是另一限位板5还在将通孔4的另一端封堵(或者只是部分露出),此时通孔4未完全打开(导致气流经通孔4的气流量较少),会影响散热效率;
28.将两限位板5之间经连杆8固定连接并且感温材料6直接与连杆8中间部位连接,则当感温材料6受热膨胀时可同步带动两限位板5移动并且使得通孔4的两端同时打开。
29.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方案中的加强连接层2材料为铜质材料,夹持层3材料可选钢质材料,在加工该珩磨条时,在模具底部铺装夹持层3材料,夹持层3材料上部铺装加强连接层2材料,加强连接层2材料上部铺装砂条1混合材料,合模后得到装料模具,对上述装料模具进行压制成型,得到坯体,坯体进行高温烧结,出模和修整后即得到该珩磨条;
30.夹持层3之所以选择钢质材料,是因为钢质材料具有较高的耐压强度,在与珩磨条座上的夹具安装配合后能够获得比较可靠的装夹强度,加强连接层2材料选用铜质材料,可使得在烧结工序中可将夹持层3的钢质材料与砂条1中的砂条1混合材料牢固的连接在一
起;
31.而且选用铜质材料作为加强连接层2,由于铜具有较好的热传导性,可有助于在珩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向外传导,进一步加快热交换效率,本方案中的散热片7也选用铜质材料加工而成。
32.实施例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附图5所示,夹持层3背离加强连接层2一侧设有与限位板5滑动配合的夹孔9(如附图5、6所示,夹孔9呈贯穿夹持层3设置),在夹持层3上且位于相配合的两夹孔9之间设有连通孔10,连通孔10实现将两夹孔9连通且该连通孔10与设于两限位板5之间的连杆8相配合,如附图5所示,在进行安装限位板5时,可将处于连接状态的两限位板5经设于夹持层3上的相配合的两夹孔9、连通孔10设于夹持层3内,在加强连接层2上设有用于容纳感温材料6的凹槽(图中未标号,感温材料6固定与凹槽底壁上,凹槽的设置使得感温材料6受热时,只能在凹槽的限位下并且朝着远离凹槽底壁的方向进行膨胀),夹持层3上设有与凹槽对应的孔(图中未标号,该孔的尺寸大于感温材料6的尺寸),以实现将感温材料6穿过该孔并且放入至凹槽中,工作人员首先将感温材料6放置于该凹槽内并且实现固定,随后将两限位板5放入至夹孔9内(使得限位板5面向砂条1一端向外伸出夹孔9并且与砂条1部分重叠,如附图1所示)并且将感温材料6与处于两限位板5之间的连杆8实现固定连接;
33.注:当限位板5放入至夹孔9内并且处于如附图3所示状态时,此时限位板5面向珩磨条座一端应与夹孔9远离砂条1一端间隔一定距离,该空间余量用于和设于珩磨条座上的夹具相配合,实现对夹持层3的装夹(夹具可为可移动安装在珩磨条座上的两夹板,在进行装夹时,分别将两夹板放入至与之对应的夹孔9中并且进行夹紧、定位,以实现装夹、定位的效果)。
34.实施例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较好的,将感温材料6经金属胶粘接于加强连接层2内,当该珩磨砂长时间使用并且磨损严重被更换下来时,工作人员可将被更换下来的珩磨砂上的限位板5、感温材料6进行拆卸(由于采用金属胶粘接的方式,故,可借助外力将其从该珩磨条上取下),进行回收,从而实现重复使用的效果。
35.实施例7,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本方案中的感温材料6为热双金属,热双金属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金属或合金组元层牢固地结合在一起的复合材料,通过选用不同的材料,可以得到不同类型的热双金属,如: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高敏感型等,具体的种类根据实际情况(依据珩磨条的工作温度范围)而相应的选择。
36.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实用新型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