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楼层间脚手架清运车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08:19: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脚手架清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楼层间脚手架清运车。


背景技术:

2.脚手架是为了保证各施工过程顺利进行而搭设的工作平台,按搭设的位置分为外脚手架、里脚手架;按材料不同可分为木脚手架、竹脚手架、钢管脚手架;
3.在对楼层间进行施工时,脚手架通常需要通过手推式的平板车进行清运,但现有的手推车多采用四个行走轮(前后各两个)设置,并通过普通的板材作为承载板,承载能力差,中部的板材在承受压力过大时容易变形,并且在运输脚手架的过程中,脚手架不易被固定,不便于在清运平台上直接吊运。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楼层间脚手架清运车。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楼层间脚手架清运车,包括承载平台和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平台的底部,所述行走组件用于使所述承载平台位移;
7.所述承载平台包括框架、固定杆和格栅,所述框架为矩形框体结构,所述框架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四个所述固定杆,四个所述固定杆包括两个第一固定杆和两个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杆垂直设置;
8.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架的两个长边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架的两个短边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框架与所述固定杆之间形成有空腔,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杆之间形成有空腔;
9.所述框架的框内设置有所述格栅,所述格栅分别设置于所述框架与所述固定杆之间的空腔内及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杆之间形成的空腔内。
10.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的表面覆盖有承载板。
11.进一步的,所述行走组件设置有六组,六组所述行走组件分别沿所述承载平台的轴线均匀间隔对称设置。
12.进一步的,每组所述行走组件包括连接板和万向轮,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与所述框架的底部及所述固定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所述万向轮。
13.进一步的,所述万向轮为可自刹车的橡胶万向轮。
14.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的外部边缘设置有吊环,所述吊环与所述框架的外部侧壁固定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吊环呈半圆环状设置。
16.进一步的,所述吊环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吊环均匀对称设置于所述框架两侧的外壁。
17.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平台上设置有扶手,所述扶手的端部与所述承载平台固定连
接。
18.进一步的,所述扶手上设置有防滑垫。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0.在使用时,将待清运的脚手架组件放置在承载平台上,可通过将绳索穿过吊环对承载平台上的脚手架进行固定和捆绑,由于承载平台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增加强度的方钢固定杆和钢格栅,从而使得承载平台具有更强的抗压性,不易发生形变,通过承载平台底部设置的六个可自刹车的橡胶万向轮,便于清运车的行走,同时通过连接板使得万向轮固定在钢框架上,加温了万向轮的强度,清运车的两侧设置有吊环,可通过绳索对清运车的整体进行吊运,提高了施工时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1.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平台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有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逆时针”、“顺时针”“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实施例:
28.一种楼层间脚手架清运车,包括承载平台100和行走组件200,行走组件200设置于承载平台100的底部,行走组件200用于使承载平台100位移;
29.如图1所示,具体实施时,在使用清运车时,将脚手架组件放置在承载平台100上进行运输,行走组件200的滚轮通过滚动的方式使承载平台100移动。
30.承载平台100包括框架101、固定杆102和格栅103,框架101为矩形框体结构,框架101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四个固定杆102,四个固定杆102包括两个第一固定杆1021和两个第二固定杆1022,第一固定杆1021与第二固定杆1022垂直设置,第一固定杆1021的两端分别与框架101的两个长边的内侧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杆1022的两端分别与框架101的两个短边的内侧固定连接,框架101与固定杆102之间形成有空腔,相邻的两个固定杆102之间形成有空腔,框架101的框内设置有格栅103,格栅103分别设置于框架101与固定杆102之间的空腔内及相邻的两个固定杆102之间形成的空腔内;
31.如图1-2所示,具体实施时,框架101为矩形的框体,其中部为空腔,框架101的内部
设置有固定杆102,固定杆102为方钢,固定杆102用于增加框架101的强度,提高其承载能力,两个第一固定杆1021和两个第二固定杆1022呈“井”字型设置,固定杆102与框架之间形成的空腔以及固定杆102内部的空腔内均设置有格栅103,格栅103为钢格栅,从而进一步的增加承载平台100的强度,对其承载能力和抗压能力进一步的提高,增强了清运车的稳定性和运输能力。
32.如图1所示,框架101的表面覆盖有承载板,承载板对框架101、固定杆102和格栅103进行覆盖,从而便于承载平台100内部的组件均匀受力。
33.进一步的,行走组件200设置有六组,六组行走组件200分别沿承载平台100的轴线均匀间隔对称设置。每组行走组件200包括连接板201和万向轮202,连接板201的顶部与框架101的底部及固定杆102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板20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202,万向轮202为可自刹车的橡胶万向轮;
34.如图1-3所示,具体实施时,通过连接板201将万向轮202与承载平台100相连接,连接板201承载顶部向下施加的压力,再将压力施加向六个均匀对称分布的万向轮,六个万向轮均匀受力,避免了在使用时出现侧翻的问题,位于承载平台100下方中部的万向轮可有效的避免承载平台100的中部由于受力不均产生断裂的问题,使清运车更具有可靠性,万向轮202为可自刹车的橡胶万向轮,提高了清运车的安全性。
35.进一步的,框架101的外部边缘设置有吊环104,吊环104与框架101的外部侧壁固定连接,吊环104呈半圆环状设置,吊环104设置有四个,四个吊环104均匀对称设置于框架101两侧的外壁;
36.如图1-3所示,具体实施时,当脚手架组件放置在承载平台100上时,通过将绳索穿过固定环将脚手架组件进行快速固定,避免了在搬运的过程中出现部分组件掉落的问题,更便于在楼层间快捷运输各类材料,当楼层间的脚手架需要吊运时,可将通过绳索及吊环将清运车在清运平台上直接吊运。
37.进一步的,承载平台100上设置有扶手105,扶手105的端部与承载平台100固定连接,扶手105上设置有防滑垫,如图1-3所示,扶手105用于推动清运车移动,扶手105上的防滑垫用于增加握持扶手时的摩擦力,防止打滑。
3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地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