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08:05: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细菌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


背景技术:

2.在细菌等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需要利用接种工具将培养基上的细菌进行有效接种。传统的接种工具包括手持部分和接种部分,接种部分的取菌头为环形结构的接种环,结构如图1所示。接种环是一般接种细菌的过程中最常见的结构,能够将培养基上的细菌进行有效接种。
3.但是,传统接种环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一方面,很容易使细菌培养基破损,容易造成使细菌埋在琼脂里,处于无菌状态,这部分细菌不能正常生长;另一方面,一旦划破,会造成划线不均匀,难以达到分离单菌落的目的。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难以把握接种力度,就会出现以上两种情况。即传统接种环与细菌培养基的接触面积较小,而导致如果用力过度会造成培养基的破损,引起部分细菌不能正常生长,进而造成浪费。
4.为了有效减少和避免以上不良现象的发生,申请人在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不断摸索,探索出对原始取菌头的环型结构进行改造的新的细菌接种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该三面取菌式新型细菌接种工具,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接种时与细菌培养基的接触面积,能减少或避免对细菌培养基的破坏。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包括手持部分和接种部分,所述接种部分包括取菌头,所述取菌头为三棱柱体结构。
8.进一步,所述取菌头远离所述手持部分的一端设置有平顶面、圆弧顶面或者圆锥顶面。
9.进一步,所述接种部分还包括接种杆和接种针,所述手持部分装配于所述接种杆的一端,所述接种针装配于所述接种杆的另一端;所述取菌头装配于所述接种针的一端。
10.更进一步,所述取菌头靠近所述接种针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接种针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孔螺纹连接。
11.更进一步,所述接种杆内具有两端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夹紧机构,所述接种针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夹紧机构的两个夹紧臂压紧在所述接种针的两侧。
12.更进一步,所述夹紧机构包括:
13.定位部件,其与所述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部件上设置有滑动通槽;所述滑动通槽的两侧均设置有l型的限位槽;
14.推杆,其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通槽内;
15.两个转动件,可翻转地设置于与其对应的限位槽内;
16.每个所述转动件的一端均与所述推杆的侧壁铰接,其另一端均与其对应的夹紧臂固定连接;随着所述推杆朝向所述接种针的方向移动,两个所述夹紧臂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17.更进一步,所述夹紧机构还包括两个压紧弹簧,每个所述压紧弹簧均设置于与其对应的夹紧臂的一侧,且其一端均与其对应的夹紧臂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均与所述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18.更进一步,所述手持部分的一端设置有容置凹槽,所述接种杆的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凹槽内;所述空腔内还设置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手持部分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推杆固定连接;
19.随着所述手持部分朝向所述接种杆压紧移动,所述推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推杆朝向所述接种针的方向移动。
20.更进一步,所述推动机构包括:
21.固定框体,其与所述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体内具有两端连通的滑动腔室;
22.定位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腔室内;所述定位滑块上设置有首尾相连的定位轨迹槽;
23.定位杆,其一端与所述固定框体的侧壁铰接,其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定位轨迹槽内;
24.两个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定位杆的两侧,每个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均与所述固定框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定位滑块固定连接;
25.驱动杆,设置于所述定位滑块靠近所述手持部分的一端,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滑块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穿出所述固定框体且与所述手持部分固定连接;
26.推动杆,其一端与所述定位滑块靠近所述定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推杆固定连接。
27.更进一步,所述定位轨迹槽的首端与尾端之间具有至少一个定位凹槽。
2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9.1、本发明通过将原始取菌头的环型结构改造成实体三棱柱,再与接种针有效衔接,三面取菌,能够大大满足不同体位姿势,不同取菌习惯的实验人员取菌,另外加大了与培养基的接触面积,可以达到在接种时不易破坏细菌培养基,做到有效、方便取菌。
30.2、本发明的三棱柱体结构的取菌头能够增加取菌量,且表面积大,增加了与细菌培养基的接触面积,节约取菌时间,不宜划破培养基。
附图说明
31.图1是现有技术的细菌接种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取菌头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手持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35.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36.图6是图5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37.图7是图6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38.图中,1、手持部分;11、容置凹槽;2、接种部分;21、取菌头;211、安装孔;22、接种针;23、接种杆;231、空腔;3、夹紧机构;31、定位部件;311、滑动通槽;312、限位槽;32、推杆;33、转动件;34、夹紧臂;35、压紧弹簧;4、推动机构;41、固定框体;411、滑动腔室;42、定位滑块;421、定位轨迹槽;422、定位凹槽;43、定位杆;44、复位弹簧;45、驱动杆;46、推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40.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1.实施例1
42.请参阅图2至图4,一种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包括手持部分1和接种部分2,手持部分1为手柄。接种部分2包括取菌头21、接种针22和接种杆23,且依次连接。
43.如图2和图3,取菌头21为三棱柱体结构。
44.当然,为了适应不同的取菌情况,还可以在取菌头21远离手持部分1的一端设置有平顶面、圆弧顶面或者圆锥顶面。
45.手持部分1装配于接种杆23的一端,例如,接种杆23的一端插入到手持部分1的一端内部,且与手持部分1插接配合连接或者螺纹连接。接种针22装配于接种杆23的另一端;例如,接种针22的一端插入到接种杆23的另一端,且与接种杆23之间为一体式固定连接、插接配合连接或者螺纹连接。取菌头21装配于接种针22的一端。例如,请参阅图3,取菌头21靠近接种针2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211,接种针22的一端与安装孔211螺纹连接。
46.本发明实施例中,将三棱柱体结构作为取菌头,可以使接触细菌的面积增大,该产品主要是一个三棱柱的形状,不论以何种方向,棱柱的特殊构造都会成功的接触到细菌,此外,该产品还不易破坏培养皿,相较于老式的接种环,更适合用来接种细菌,且更加方便。该工具主要是便于一些正在学习接种技术但操作技术还不太熟练的人群的使用,能够帮助练习提高接种技术,帮助刚开始学习接种技术的人群更好的操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培养皿的破坏率。此外取菌装置的材料可以采用镍铬合金,其工作环境广,有较高的电阻率和耐热性的长处,所以即便在几千度的高温下,它仍旧可以坚持着自己的形状,可以长久使用。当然根据实际使用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材料,此处并不局限其材料的使用。
47.实施例2
48.请参阅图4至图7,一种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和图5,接种杆23内具有两端连通的空腔231,空腔231内设置有夹紧机构3,用于夹紧接种针22。接种针22的一端穿设在空腔231内,夹紧机构3的两个夹紧臂34压紧在接种针22的两侧。当然,为了提高夹紧力度,可以在接种针22对外壁上设置多个凹槽,凹槽可以对称设置在接种针22的外壁上,也可以围绕接种针22的外壁设置。凹槽的形状为圆弧形。夹紧臂34的夹紧部分卡设在对应凹槽内,由此能够提高夹紧力度,避免接种针22滑
脱。
49.请参阅图6,夹紧机构3包括:定位部件31、推杆32、两个转动件33、两个夹紧臂34、两个压紧弹簧35。
50.定位部件31与空腔231的内壁固定连接;定位部件31上设置有供推杆32滑动的滑动通槽311;滑动通槽311的两侧均设置有供转动件33活动的l型的限位槽312;限位槽312的一端开口与滑动通槽311连通,其另一端开口朝向接种针22的方向。
51.推杆32的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滑动通槽311内;且推杆位于滑动通槽311内的一端上具有铰接槽。两个转动件33可翻转地设置于与其对应的限位槽312内;每个转动件33的一端均与推杆32的侧壁上的铰接槽铰接,其另一端均与其对应的夹紧臂34一体式固定连接;随着推杆32朝向接种针22的方向移动,两个夹紧臂34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由此可方便调整接种针22的长度或者更换接种针22。
52.当然,夹紧机构3还包括两个压紧弹簧35,每个压紧弹簧35均设置于与其对应的夹紧臂34的一侧,且其一端均与其对应的夹紧臂34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均与空腔231的内壁固定连接。压紧弹簧35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确保夹紧臂34对接种针22的夹紧作用,且提高夹紧力度。
53.请参阅图4,手持部分1的一端设置有容置凹槽11,接种杆23的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容置凹槽11内;为了确保手持部分与接种杆的衔接稳定,在接种杆的外壁上设置有滑槽,手持部分的内壁上设置有滑块,滑块卡设在对应的滑槽内,且能够沿对应的滑槽移动。
54.空腔231内还设置有推动机构4,推动机构4的一端与手持部分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推杆32固定连接;随着手持部分1朝向接种杆23压紧移动,推动机构4能够驱动推杆32朝向接种针22的方向移动。由此可使两个夹紧臂34张开。
55.请参阅图7,推动机构4包括:固定框体41、定位滑块42、定位杆43、两个复位弹簧44、驱动杆45、推动杆46,
56.固定框体41与空腔231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框体41内具有两端开口连通的滑动腔室411;定位滑块42可滑动地设置于滑动腔室411内;定位滑块42上设置有首尾相连的定位轨迹槽421;定位杆43的一端与固定框体41的侧壁铰接,其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定位轨迹槽421内;其中,定位轨迹槽421的首端与尾端之间具有至少一个定位凹槽422。如图7,此处的定位凹槽的数量为3个,当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1个、2个、3个或者3个以上。定位凹槽422的设置主要是方便定位滑块卡设在定位凹槽,并形成不同高度的卡接固定。由此可方便调整两个夹紧臂34之间张开的距离。如图7,定位轨迹槽421的一侧具有3个定位凹槽422,另一侧为平滑的弧面,由此可方便在定位滑块42沿一侧的定位凹槽422移动之后,再直接返回至初始位置。
57.两个复位弹簧44设置于定位杆43的两侧,每个复位弹簧44的一端均与固定框体41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定位滑块42固定连接;复位弹簧的设置主要是起到缓冲和复位的作用。
58.驱动杆45设置于定位滑块42靠近手持部分1的一端,驱动杆45的一端与定位滑块42固定连接,驱动杆45的另一端穿出固定框体41且与手持部分1固定连接;驱动杆45的作用是衔接定位滑块42和手持部分1。
59.推动杆46的一端与定位滑块42靠近定位杆43的一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推杆32
固定连接。推定杆的作用是衔接定位滑块42和推杆32。
60.使用时,按压手持部分1,手持部分通1过驱动杆45推动定位滑块42移动,进而通过推动杆46推动推杆32移动。而此时,两个复位弹簧44被压缩,定位杆43的一端沿定位轨迹槽421移动,并卡接在对应的定位凹槽422上。而推杆32的移动会推动两个转动件33发生偏转,进而带动对应的夹紧臂34相互分离,且随着推杆32朝向接种针22的方向移动,两个夹紧臂34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由此可方便调整接种针22的长度或者更换接种针22。
61.当继续按压手持部分1时,定位杆43的一端卡接在不同的定位凹槽422上,而两个夹紧臂34之间的间距也逐渐增大。当定位杆43的一端卡接在定位轨迹槽421尾端的定位凹槽422内时,继续按压手持部分1,定位杆43的一端则移动至初始位置,此时两个夹紧臂34夹紧在接种针22的外壁上。
62.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