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铁路道岔铺换作业系统及作业方法与流程

2021-12-17 18:2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铁路线路维修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铁路道岔铺换作业系统及作业方法。


背景技术:

2.有砟铁路道岔的铺换通常有两种方式:原位铺设法和整体移位铺设法,其中原位铺设法适用于新建线路,对施工时间没有严格的要求,而整体移位铺换法能够进行快速铺换,适用于运营过程中的更换需求。目前道岔的铺换施工多采用就近搭设专用组装平台,然后以整体移位的方式进行施工,利用小型机械为主的人工更换方式。
3.国内有一些道岔铺换设备,但已有的设备存在灵活性较低、施工难度大、施工效率低、需要搭设临时轨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铁路道岔铺换作业系统及作业方法。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铁路道岔铺换作业系统,包括: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平板车及至少一个运输小车;
6.所述平板车用于承载所述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和运输小车,并将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和运输小车运送至道岔铺换施工场地;
7.所述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设置有提轨装置,所述提轨装置用于将运输小车吊运至轨道上;
8.所述运输小车用于将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运送至道岔铺换地;
9.所述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设置有走行装置,所述走行装置在地面上行走,用于将道岔运输车上的道岔吊运至铺换位置进行铺换。
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如上铁路道岔铺换作业系统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方法,包括:
11.通过平板车将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和运输小车运送至道岔铺换施工场地;
12.通过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中的提轨装置将运输小车吊运至轨道上,平板车撤离;
13.通过运输小车将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运送至道岔铺换地,运输小车撤离;
14.通过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中的走行装置在地面上行走,将道岔运输车上的道岔吊运至铺换位置进行铺换。
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系统,包括: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平板车及至少一个运输小车;平板车用于承载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和运输小车,并将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和运输小车运送至道岔铺换施工场地;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设置有提轨装置,提轨装置用于将运输小车吊运至轨道上;运输小车用于将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运送至道岔铺换地;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设置有走行装置,走行装置在地面上行走,用于将道岔运输车上
的道岔吊运至铺换位置进行铺换,在走行装置遇到地面障碍物时,也通过运输小车对作业车进行运送,具有较好的灵活性,提高运送速度。
附图说明
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的俯视图一;
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的俯视图二;
21.图5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
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中纵向梁装置的俯视图一;
2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中纵向梁装置的俯视图二;
2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中走行装置与提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中提轨装置的伸长梁与主梁对接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中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系统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一;
28.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系统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二;
29.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系统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三;
30.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系统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四;
31.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系统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五。
32.附图标记:
[0033]1‑
纵向梁装置;11

纵梁;12

伸缩梁;14

子纵梁;15

横向连接结构;
[0034]2‑
走行装置;21

转盘;22

第一横移滑套;23

第一横移滑梁;24

第一支柱滑套;25

回转支承;26

履带走行机构;27

二级支柱滑套;28

二级支柱滑梁;29

回转锁定油缸;
[0035]3‑
支撑装置;31

第二横移滑套;32

第二横移滑梁;33

第二支柱滑套;34

支撑底座;
[0036]4‑
提轨装置;41

主梁;42

提轨钩;43

提升油缸;44

伸长梁;45

铰接机构;
[0037]5‑
平板车;51

固定座;
[0038]6‑
运输小车;61

固定销;
[0039]7‑
道岔;71

地面障碍物;72

道岔运输车;
[0040]8‑
动力系统;
[0041]9‑
液压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
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3]
本实施例中,将与铁路线延伸方向称为纵向(图中的l方向),将与铁路线延伸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称为横向(图中的w方向),将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称为垂向或竖向(h方向)。
[004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铁路道岔铺换作业系统,包括: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平板车及至少一个运输小车;平板车用于承载所述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和运输小车,并将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和运输小车运送至道岔铺换施工场地;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设置有提轨装置,提轨装置用于将运输小车吊运至轨道上;运输小车用于将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运送至道岔铺换地;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设置有走行装置,走行装置在地面上行走,用于将道岔运输车上的道岔吊运至铺换位置进行铺换。
[0045]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系统,包括: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平板车及至少一个运输小车;平板车用于承载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和运输小车,并将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和运输小车运送至道岔铺换施工场地;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设置有提轨装置,提轨装置用于将运输小车吊运至轨道上;运输小车用于将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运送至道岔铺换地;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设置有走行装置,走行装置在地面上行走,用于将道岔运输车上的道岔吊运至铺换位置进行铺换,在走行装置遇到地面障碍物时,也通过运输小车对作业车进行运送,具有较好的灵活性,提高运送速度。
[0046]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作业系统的具体实现方式:
[0047]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铁路道岔铺换作业系统包括: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用于对道岔进行吊运和铺设。本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包括:纵向梁装置1、至少两组走行装置2、至少两组支撑装置3和至少两组提轨装置4。
[0048]
其中,纵向梁装置1沿纵向方向延伸,其长度可根据道岔的长度进行设定。至少两组走行装置2沿纵向间隔设置,每个走行装置2横跨在纵向梁装置1的两侧。走行装置2与纵向梁装置1转动连接,可相对于纵向梁装置1水平转动(如图中的r方向)。
[0049]
至少两组支撑装置3沿纵向间隔设置,每个支撑装置3横跨在纵向梁装置1的两侧。支撑装置3包括支撑主体及可相对于支撑主体升降的支撑底座,支撑主体与纵向梁装置相连,支撑底座可下降至与地面接触。当支撑底座与地面接触时,可对纵向梁装置1进行支撑,并能够将纵向梁装置1抬起一定高度。
[0050]
至少两组提轨装置3设置在纵向梁装置上,沿纵向间隔设置,用于对道岔进行吊放。
[0051]
铁路道岔铺换作业系统还包括:平板车5及至少一个运输小车6,平板车5用于承载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和运输小车6。
[0052]
在对道岔进行铺设过程中,首先,采用平板车5将上述铺换作业车和运输小车运送到施工场地,通过支撑装置3支撑在平板车5上,将走行装置2下放至地面,通过提轨装置4将运输小车6吊运至轨道上。走行装置2撑起作业车至一定高度后,平板车5撤离。作业车通过走行装置2移动至运输小车6上方,收起走行装置2,通过运输小车6在轨道上行驶,将作业车运输至道岔铺换地。到达铺换地之后,走行装置2下放至地面,通过走行装置2行走在道岔运
输车的上方,通过提轨装置4将道岔提起,道岔运输车离开施工场地。最后,作业车带着道岔移动的至具体的铺换位置,并通过转动纵向梁装置1调节道岔位置,完成道岔的铺换。
[0053]
通过走行装置2在地面上行走的速度比较慢,本实施例采用小巧的运输小车在轨道上行驶,将作业车运送至道岔普换地,更为快速和方便。而且在作业车吊运道岔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地面上无法绕过的障碍物,可以再通过运输小车对作业车进行轨道运送,具有较好的壁障能力。
[0054]
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走行装置横跨在纵向梁装置的两侧,与纵向梁装置之间可水平转动,通过走行装置带动作业车在地面上自由行走,不受轨道约束;采用支撑装置横跨在纵向梁装置的两侧,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主体及可相对于支撑主体升降的支撑底座,支撑主体与纵向梁装置相连,支撑底座可下降至与地面接触,可将作业车整体抬高一定高度,便于纵向梁装置转动一定角度来调整道岔位置;提轨装置沿纵向梁装置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纵向梁装置上,用于对道岔进行吊放,上述作业车能够灵活地对道岔进行吊放、移动、转动,调整道岔的位置,快速铺设道岔;另外,采用运输小车和作业车一同通过平板车运送至施工现场,在平板车撤离后,通过运输小车将作业车运送至道岔铺换地,在走行装置遇到地面障碍物时,也通过运输小车对作业车进行运送,具有较好的灵活性,提高运送速度。
[0055]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
[0056]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的俯视图一,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的俯视图二。如图1至图4所示,纵向梁装置1包括主体纵梁部和设置在主体纵梁部纵向方向端部的伸缩纵梁部,伸缩纵梁部可对于主体纵梁部沿纵向方向伸缩,实现纵向梁装置1的总体长度可调。一种实现方式:主体纵梁部的一端设置有伸缩纵梁部,或者主体纵梁部的两端均设置有伸缩纵梁部。
[0057]
进一步的,还包括伸缩梁。伸缩梁沿纵向延伸,其一端可伸缩地连接在主体纵梁部的端部和/或可伸缩地连接在伸缩纵梁部的端部。
[0058]
至少一组走行装置设置2在伸缩纵梁部上。一种实现方式:假设走行装置2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走行装置2设置在主体纵梁部,另一个走行装置2设置在伸缩纵梁部,通过调节伸缩纵梁部相对于主体纵梁部伸缩的长度,实现调节两个走行装置2之间的纵向距离。另一种实现方式:当主体纵梁部的两端均设置有伸缩纵梁部时,两个走行装置2分别设置在伸缩纵梁部上,通过调节两个伸缩纵梁部相对于主体纵梁部伸缩的长度,实现调节两个走行装置2之间的纵向距离。
[0059]
至少一组支撑装置3设置在伸缩纵梁部上,参照上述走行装置2的设置方式,假定支撑装置3的数量为两组,其中一组支撑装置3设置在主体纵梁部上,另一组支撑装置3设置在伸缩纵梁部上;或者两组支撑装置3分别设置在主体纵梁部两端的伸缩纵梁部上。
[0060]
提轨装置3可以设置在主体纵梁部上,也可以设置在伸缩纵梁部上,还可以设置在伸缩梁上。
[0061]
图3为伸缩纵梁部相对于主体纵梁部收缩的视图,图4为伸缩纵梁部相对于主体纵梁部伸长的视图。在上述过程中,调节伸缩纵梁部相对于主体纵梁部的伸长尺寸,调节支撑装置3之间的距离和走行装置2之间的距离,以适应道岔的长度,确保作业车保持稳定,使道岔在提吊过程中保持平衡。
[0062]
运输小车6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在应用过程中,通过平板车5将作业车和运输小车6
运送至施工场地,通过提轨装置4将运输小车6吊运至轨道上之后,平板车5撤离,之后调节伸缩纵梁部与主体纵梁部之间的相对位置,还可以调整伸缩梁相对于纵向梁装置1的相对位置,以使作业车位于至少两个运输小车6上。
[0063]
作业车与运输小车6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定位锁止机构,将二者锁紧,以使运输小车6带动作业车行走。图5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如图5所示,运输小车6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车架底部的转向架。运输小车6的顶部设置吊装结构,与提轨装置4配合进行吊运。运输小车6的端部还设置有固定销61,运输小车6设置在平板车5上进行运送时,通过固定销61固定在平板车5上。
[0064]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纵向梁装置1的实现方式:
[0065]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中纵向梁装置的俯视图一,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中纵向梁装置的俯视图二。图6展示了纵向梁装置中伸缩纵梁部相对于主体纵梁部收缩的视图,图7展示了伸缩纵梁部相对于主体纵梁部伸长的视图。
[0066]
如图6和图7所示,主体纵梁部包括:并排布置的两个纵梁11,两个纵梁11之间留有预设间距,且两个纵梁11之间通过横向连接结构15相连。横向连接结构15可以有多个,分别设置在纵梁11的不同位置。横向连接结构具体为横梁。
[0067]
纵梁11具体可以为截面为矩形的箱型梁,端部设有空腔。伸缩纵梁部包括两个子纵梁14,两个子纵梁14并排布置。一个子纵梁14滑动插入一个纵梁11端部的空腔内。两个子纵梁14之间也通过横梁连接结构15。
[0068]
另一种实现方式:纵梁11与子纵梁14并排布置,并穿入同一个一个管套内,管套与纵梁11固定连接,子纵梁14相对于管套伸缩移动。
[0069]
伸缩梁12的一端可伸缩地插入纵梁11端部的空腔内和/或子纵梁14端部的空腔内,另一端可设置提轨装置4。通过设置伸缩梁12可进一步调节纵向梁装置1的长度,以对不同长度的道岔进行铺设。伸缩梁12伸到最长时,作业车整机长度大于32米,例如能达到36米。
[0070]
本实施例中图6和图7展示的方案:纵梁11的右端滑动连接子纵梁14,子纵梁14的右端滑动连接伸缩梁12。纵梁11的左端滑动连接伸缩梁12。
[0071]
上述走行装置2不但能够相对于纵向梁装置1转动,还能够相对于纵向梁装置1沿横向移动以及竖向移动。本实施例以两个纵向梁装置1为例,对作业车的实现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走行装置2的具体实现方式:
[0072]
走行装置包括:转盘、第一横移滑套、第一横移滑梁、第一垂向伸缩机构和履带走行机构。其中,转盘设置在纵向梁装置1的顶部。第一横移滑套与转盘相连,通过转盘与纵向梁装置1相对水平转动。第一横移滑梁的一端可伸缩地插入第一横移滑套内。第一垂向伸缩机构的顶部与第一横移滑梁的另一端相连。履带走行机构连接至第一垂向伸缩机构的底端,可相对于第一垂向伸缩机构相对水平转动。
[0073]
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中走行装置与提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走行装置2包括:转盘21、第一横移滑套22、第一横移滑梁23、第一支柱滑套24、第一支柱滑梁、回转支承25和履带走行机构26。其中,转盘21设置在纵向梁装置1的顶部,具体是设置在两个纵向梁装置1中间的位置处。转盘21包括固定
部和转动部,固定部固定在纵向梁装置1上,具体可设置在横向连接结构15上。转动部可相对于固定部转动。
[0074]
第一横移滑套22与转盘21相连,通过转盘与纵向梁装置1相对水平转动。具体的,第一横移滑套22为截面是矩形的筒状结构,沿水平方向延伸,固定至转盘21的转动部。
[0075]
第一横移滑梁23沿水平方向延伸,其一端可伸缩地插入第一横移滑套22中。第一支柱滑套24与第一横移滑梁23的另一端相连,与第一横移滑梁23同步移动。第一支柱滑套24为截面是矩形的筒状结构,沿垂向方向延伸。
[0076]
第一支柱滑梁沿垂向方向延伸,其顶端伸缩地插入第一支柱滑套24内。回转支承25设置在设置在第一支柱滑梁的底端。回转支承25包括相对转动的两个转动件,第一支柱滑梁的底端与其中一个转动件相连,履带走行机构与另一个转动件相连,实现履带走行机构相对于第一支柱滑梁水平转动。
[0077]
上述第一支柱滑套24和第一支柱滑梁可以构成上述第一垂向伸缩机构,也称之为一级垂向伸缩结构,或者也可以构成两级垂向伸缩件结构。当第一支柱滑梁为一根梁状结构时,形成一级垂向伸缩结构。或者采用如下方案形成两级垂向伸缩结构:
[0078]
如图8所示,第一支柱滑梁包括:二级支柱滑套27和二级支柱滑梁28。其中,二级支柱滑套27的其顶端可伸缩地插入第一支柱滑套24内,二级支柱滑套27为截面是矩形的筒状结构,沿垂向方向延伸。二级支柱滑梁28沿垂向延伸,其顶端可伸缩地插入二级支柱滑套27内,其底端与回转支承的转动件相连,以使履带走行机构可想丢与二级支柱滑梁28水平转动。采用两级伸缩的方案能够减小走行装置的体积,节省占用的空间。
[0079]
进一步的,采用回转锁定油缸29连接在纵向梁装置1与走行装置2之间,在支撑装置3撑起作业车使其为空载状态时,回转锁定油缸29用于限制纵向梁装置1与走行装置2之间的相对转动,使二者保持相对固定,避免在空载时纵向梁装置、走行装置2随意转动。
[0080]
上述走行装置2能相对于纵向梁装置1进行横向、竖向伸缩,并相对于纵向梁装置1旋转。
[0081]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提轨装置4的实现方式:如图8所示,提轨装置4包括:主梁41和提轨钩42。主梁41沿横向方向延伸,通过提升油缸43连接至纵向梁装置1或伸缩梁12上,提升油缸43可带动主梁41上下移动。提轨钩42可沿主梁41滑动,其数量可以为两个,用于从横向两侧提吊道岔。
[008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主梁41采用工字梁,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顶板、底板以及垂向连接在顶板与底板中部之间的腹板。提轨钩42的顶部可沿底板的两侧边滑动。
[0083]
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中提轨装置的伸长梁与主梁对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和图9所示,进一步的,提轨装置4还包括:伸长梁44,伸长梁44通过铰接机构45与主梁41相连,以使伸长梁44能相对于主梁41转动。铰接机构45可包括至少两个铰接件,以铰接的方式连接在主梁41与伸长梁44之间。在主梁41的长度满足道岔要求时,伸长梁44收纳在主梁41的上方,提轨钩42在主梁41上滑动对道岔进行提吊;当主梁41的长度不能满足道岔要求时,将伸长梁44放下并对接在主梁41的端部(如图9所示),提轨钩42可在主梁41及伸长梁44上滑动,增大了两个提轨钩42之间的距离。伸长梁4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对称设置在主梁41上。
[0084]
伸长梁44同样可以采用工字钢,以使提轨钩42能够在主梁41和伸长梁44上往复滑动。伸长梁44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顶板、底板以及垂向连接在顶板和底板中部之间的腹板;伸长梁的底板与主梁的底板对接,提轨钩的顶部沿伸长梁的底板两侧边滑动。
[0085]
作业车可设置六组提轨装置4,沿纵向依次间隔布设,从多个位置提吊道岔,能够有有效防止道岔在吊运过程中发生变形。提轨装置4具体可以设置在纵梁11上,也可以设置在子纵梁14或伸缩梁12上。
[0086]
上述提轨装置4与纵向梁装置1进行竖向伸缩运动,从而对道岔进行吊放。
[0087]
上述支撑装置3的功能是支撑在地面上,将作业车整体抬高一定的高度。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装置3的具体实现方式: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中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支撑装置3包括:支撑主体和支撑底座,其中,支撑主体包括第二横移滑套31、第二横移滑梁32、第二支柱滑套33和支撑底座34。其中,第二横移滑套31设置在纵向梁装置1的顶部,具体是设置在纵梁11或子纵梁14的顶部。第二横移滑套31为截面是矩形的筒状结构,沿横向方向延伸。
[0088]
第二横移滑梁32沿横向方向延伸,其一端可伸缩地插入第二横移滑套31内。第二支柱滑套33与第二横移滑梁32的另一端相连,第二支柱滑套33为截面是矩形的筒状结构,沿垂向延伸。支撑底座34的顶端可设置支撑柱,通过支撑柱可伸缩地插入第二支柱滑套33内。第二横移滑梁32的伸缩实现了支撑装置3能够横向伸缩,支撑底座34的伸缩实现了上下移动。
[0089]
支撑装置3的伸缩可通过液压驱动方式。支撑装置3可采用一级竖向伸缩,也可以采用两级竖向伸缩,具体可参照上述走行装置进行设置。上述支撑装置3能够相对于纵向梁装置1进行横向和竖向伸缩运动。
[0090]
如图1所示,道岔铺换作业车和运输小车6通过平板车5运输到施工现场。在运输的过程中,走行装置2和支撑装置3均上移收回。在平板车5上设置固定座51,提轨装置4与固定座51相连,实现将作业车固定至平板车5上。固定座51可以为液压驱动机构。
[0091]
在到达施工场地之后,首先将支撑装置3支撑在平板车5上,然后将走行装置2下放至地面,并将纵向梁装置1撑起一定高度,然后将支撑装置3收起,当前状态可参照图11。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系统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一。
[0092]
之后,通过吊轨装置4将运输小车6吊放至轨道上,调节纵向梁装置1的长度,使其位于运输小车6的上方。收起走行装置2,通过运输小车6运送作业车,当前状态可参照图12。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系统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二。
[0093]
将作业车运送至道岔铺换地时,走行装置2下放至地面,并将纵向梁装置1撑起一定高度,与运输小车6之间解锁,运输小车6撤离。道岔运输车将道岔运送到场,作业车通过走行装置2行走到道岔运输车上方,当前状态可参照图13。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系统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三。通过提轨装置4将道岔7提起,道岔运输车离开现场,当前状态可参照图14。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系统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四。作业车带着道岔移动至铺设位置处,可横向、纵向移动,且纵梁11能够相对于走行装置转动,调整道岔的位置和角度,进行铺设施工。
[0094]
在作业车通过走行装置2行走的过程中,当遇到地面障碍物71时,通过调整走行装置2的横向距离,绕过地面障碍物71。但是当地面障碍物71体积较大时,运输小车6走行至作
业车和道岔7下方,作业车和道岔7放置于运输小车6上,收起走行装置2,通过运输小车6运输作业车和道岔绕过地面障碍物71。该状态可参照图15,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系统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五。
[0095]
作业车带着道岔移动至铺设位置处,可横向、纵向移动,且纵梁11能够相对于走行装置转动,调整道岔的位置和角度,进行铺设施工。
[0096]
本实施例提供的作业车采用纵向梁装置1、走行装置2、支撑装置3和提轨装置4,实现对道岔的短距离运输、装卸、横移、升降和旋转等功能,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而且具有转运方便、单机吊运能力强和道岔铺换对位精准的特点,旨在解决道岔铺换的施工痛点。而且通过运输小车方便对作业车进行运送,解决了传统方案中道岔铺换时人工劳动强度大、现场组织协调困难、作业效率不高、道岔铺换质量差、履带走行速度慢及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在提起整组道岔的走行过程中遇到线路两侧障碍物无法通过的问题。
[0097]
在作业车走行时,回转锁定油缸29变为浮动状态,则纵梁11与走行装置2可以根据转向需要自由转动;当支撑装置3撑起作业车时,走行装置2处于空载状态时,将回转锁定油缸29锁死,防止走行装置2与纵梁11之间随意转动。
[0098]
上述走行装置2采用履带走行机构26,能够在地面上行走,不受轨道制约。而且履带走行机构26能够在水平方向转动,提高了作业车的灵活性。两个履带走行机构26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道岔的宽度进行设定,例如:10m。履带走行机构26横向移动可以进行壁障,绕过地面上的障碍物。
[0099]
纵梁11上设置有作业车提供动力的双动力系统8和液压系统9。两套动力传动系统并排布设在纵梁11的中部位置,共用一个发动机间,其中一套动力系统可作为救援使用。当一套动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另一套动力系统能够独立驱动整机作业。
[0100]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铁路道岔铺换作业系统的铁路道岔铺换作业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0101]
通过平板车将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和运输小车运送至道岔铺换施工场地;
[0102]
通过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中的提轨装置将运输小车吊运至轨道上,平板车撤离;
[0103]
通过运输小车将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运送至道岔铺换地,运输小车撤离;
[0104]
通过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中的走行装置在地面上行走,将道岔运输车上的道岔吊运至铺换位置进行铺换。
[0105]
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中的走行装置在地面上行走的过程中,当遇到地面障碍物时,收起走行装置,通过运输小车对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进行运送。
[0106]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
[0107]
步骤s1: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收起走行装置2和支撑装置3,并固定在平板车5上。运输小车6固定在平板车5的端部,一起运输至作业场地。
[0108]
当对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和运输小车6进行运输时,作业车通过提轨装:4的提轨钩42与平板车5的固定座51相固定,运输小车6通过固定销61与平板车5的另一安装座相固定,以将道岔铺换作业车和运输小车6固定。当作业车运输时,走行装置2的履带放置并作用于平板车5上,支撑装置3处于收缩状态。
[0109]
步骤s2:当到达施工场地后,铁路道岔铺换作业车放下走行装置2,走行装置2支撑作业车上升至一定的高度后,作业车通过提轨装置4提起运输小车6,平板车5撤出,放置运
输小车6于轨道上。当作业车离铺设地较远时,运输小车6走行至作业车的下方,作业车放置于运输小车6上,此时履带走行切换为钢轮走行,运输小车6辅助作业车走行,提高了走行效率。
[0110]
该步骤中,走行装置2支撑作业车上升至一定的高度后,作业车的子纵梁14开始伸出,调整两个走行装置2之间的距离;通过伸缩梁12的伸缩调整端部两个提轨装置4之间的距离,使该两个提轨装置4同时提起两个运输小车6。拆除固定销,解开运输小车6与平板车5的绑定。当运输小车6提起后,平板车5撤出,作业车放置运输小车于轨道上。当作业车离铺设地较远时,走行装置2支撑作业车上升至一定的高度,此时两个运输小车6走行至作业车的下方,分别位于两个走行装置2的前后侧。通过调整走行装置2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使作业车放置于运输小车6上,此时走行装置2在竖直方向上处于收缩状态。履带走行切换为钢轮走行,运输小车6运输作业车快速走行,可以大大提高走行效率。
[0111]
步骤s3:作业车移动走行至道岔运输车72的上方,通过提轨装置4提起并从道岔运输车上卸下道岔7。
[0112]
当道岔运输车运输道岔7至铺换作业现场附近时,作业车通过走行装置2移动走行至道岔运输车72的上方,通过提轨装置4中提升油缸43的升降来调整竖向行程,通过提轨钩42在主梁41上的滑动来调整横向行程,最后提起并从道岔运输车72上卸下道岔7。
[0113]
步骤s4:作业车通过提轨装置4提起焊接好的道岔7并走行至道岔7的铺设位置。作业车走行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运输小车6走行至作业车和道岔7的下方,作业车和道岔7放置于运输小车6上,收起走行装置2,运输小车6运输作业车和道岔7通过障碍物。
[0114]
作业车通过提轨装置4卸下道岔7时,道岔7在焊接平台或是在走行轨道上进行焊接。焊接完成之后,作业车通过提轨装置4提起焊接好的道岔7并走行至道岔7的铺设位置。当作业车走行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走行装置2支撑作业车上升至一定的高度,此时两个运输小车6走行至作业车和道岔7的下方,分别位于两个走行装置2的前后侧。通过调整走行装置2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使作业车和道岔7放置于运输小车6上,此时走行装置2在竖直方向上处于收缩状态。运输小车6运输作业车和道岔7通过障碍物。
[0115]
步骤s5:作业车通过横向移动、纵向移动和旋转运动调节道岔7的位置,并完成道岔7的铺设。
[0116]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117]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118]
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
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119]
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120]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