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竹木加工多角度抛光机构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14:1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竹木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竹木加工多角度抛光机构装置。


背景技术:

2.竹子光滑坚硬,纹理通直,是制造乐器、工艺美术品、文化体育用品的重要材料。竹竿可用于竹筏、钓鱼竿、滑雪杖、竹簧雕刻、竹席、竹屏、竹瓶都是驰名海内外的工艺美术品;竹片可以编成的筐、箩筛、簸箕、扫帚等竹制品,粗竹子可结扎成的筏子;竹节打通当作水管,供农田灌溉和引水;
3.竹子在前序加工中先加工成长条形的竹木条,竹木条的表面需要进行打磨抛光,去除表面毛刺和使其光滑,现有的抛光装置不能全面进行抛光,使得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竹木加工多角度抛光机构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竹条位于底座上,通过传动部件向前带动,第一打磨部件对竹木的左右两侧进行打磨抛光,第二打磨部件对竹木的上下两侧进行打磨抛光,第一打磨部件和第二打磨部件可设置多个,多个第一打磨部件和第二打磨部件的间隙和表面粒径可设置,方便将竹木加工到最优程度。
5.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竹木加工多角度抛光机构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两侧分别设有传动部件,底座上设有用于左右两侧磨削的第一打磨部件和用于上下两侧打磨的第二打磨部件,第一打磨部件可左右调节地设于底座上,第二打磨部件可拆卸地固定在底座上。
7.底座包括竖直的支撑部,支撑部的宽度较小,支撑部的两侧均设有固定片,固定片上设有多个长圆形的通槽一,通槽一的两侧分别设有长圆形的通槽二。
8.支撑部的底部设有增加稳定性的底盘。
9.传动部件包括传动轮和从动轮,传动轮位于支撑部的一侧,从动轮位于支撑部的另一侧,传动轮的下方设有动力部件,传动轮与动力部件可拆卸地连接,动力部件可拆卸地设于固定片上,从动轮下方设于支座,支座通过螺栓与通槽二与固定片连接,从动轮可转动地设于支座上。
10.动力部件包括电机一,电机一的外侧设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通过通槽二与固定片可调节地连接,电机一的伸出轴穿过通槽一,电机一上设有固定盘,电机一的伸出轴与固定盘的底部固定连接。
11.固定盘上设有中心轴和防转轴,传动轮上分别设有与中心轴和防转轴相适配的连接孔和防转孔,中心轴和防转轴的顶部分别设有锁紧螺母,锁紧螺纹与传动轮的顶面抵接。
12.第一打磨部件包括左打磨轮和右打磨轮,左打磨轮位于支撑部的一侧,右打磨轮位于支撑部的另一侧,左打磨轮和右打磨轮的底部分别设有动力部件,左打磨轮和右打磨轮分别与固定盘固定连接。
13.支撑部上设有凹槽,凹槽外侧设有门型架,第二打磨部件固定在门型架内,第二打磨部件包括上打磨轮和下打磨轮,上打磨轮位于凹槽上方,下打磨轮位于凹槽内,上打磨轮和下打磨轮之间设有间隙,间隙的大小与竹木的高度相适配。
14.上打磨轮和下打磨轮同轴设置,上打磨轮和下打磨轮的中心设有连接轴,连接轴的轴线位于支撑部一侧,上打磨轮和下打磨轮均固定在连接轴上,连接轴上设有电机二,连接轴与电机二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可拆卸地连接,电机二固定在门型架顶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竹木加工多角度抛光机构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竹木加工多角度抛光机构装置,竹条位于底座上,通过传动部件向前带动,第一打磨部件对竹木的左右两侧进行打磨抛光,第二打磨部件对竹木的上下两侧进行打磨抛光,第一打磨部件和第二打磨部件可设置多个,多个第一打磨部件和第二打磨部件的间隙和表面粒径可设置,方便将竹木加工到最优程度。
附图说明
17.图1为竹木加工多角度抛光机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竹木加工多角度抛光机构装置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竹木加工多角度抛光机构装置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
21.图5为图3的b处放大图。
22.附图标记:1、底座;11、支撑部;12、固定片;13、通槽一;14、通槽二;15、底盘;16、凹槽;17、门型架;2、传动部件;21、传动轮;22、从动轮;23、支座;3、第一打磨部件;31、左打磨轮;32、右打磨轮;4、第二打磨部件;41、上打磨轮;42、下打磨轮;43、连接轴;44、电机二;5、动力部件;51、电机一;52、固定支架;53、固定盘;531、中心轴;532、防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24.如图1至5所示,一种竹木加工多角度抛光机构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两侧分别设有传动部件2,底座1上设有用于左右两侧磨削的第一打磨部件3和用于上下两侧打磨的第二打磨部件4,第一打磨部件3可左右调节地设于底座1上,第二打磨部件4可拆卸地固定在底座1上。
25.竹条位于底座1上,通过传动部件2向前带动,第一打磨部件3对竹木的左右两侧进行打磨抛光,第二打磨部件4对竹木的上下两侧进行打磨抛光,第一打磨部件3和第二打磨部件4可设置多个,多个第一打磨部件3和第二打磨部件4的间隙和表面粒径可设置,方便将竹木加工到最优程度。
26.底座1包括竖直的支撑部11,支撑部11的宽度小于竹木的宽度,使得竹木两侧悬空,方便第一打磨部件3对竹木进行打磨抛光,支撑部11的两侧均设有固定片12,固定片12上设有多个长圆形的通槽一13,通槽一13的两侧分别设有长圆形的通槽二14,支撑部11的底部设有增加稳定性的底盘15。
27.长圆形的通槽一13和通槽二14,方便传动部件2和第一打磨部件3的电机一51左右
调整位置,使得传动部件2与竹木抵接传送,第一打磨部件3对竹木进行打磨抛光。
28.传动部件2包括传动轮21和从动轮22,传动轮21位于支撑部11的一侧,从动轮22位于支撑部11的另一侧,传动轮21的下方设有动力部件5,传动轮21与动力部件5可拆卸地连接,动力部件5可拆卸地设于固定片12上,从动轮22下方设于支座23,支座23通过螺栓与通槽二14与固定片12连接,从动轮22可转动地设于支座23上;
29.传动轮21与竹木的左侧抵接,从动轮22与竹木的右侧抵接,传动轮21顺时针旋转,带动竹木向前移动。
30.第一打磨部件3包括左打磨轮31和右打磨轮32,左打磨轮31位于支撑部11的一侧,右打磨轮32位于支撑部11的另一侧,左打磨轮31和右打磨轮32的底部分别设有动力部件5,左打磨轮31和右打磨轮32分别与固定盘53固定连接。
31.左打磨轮31逆时针旋转,右打磨轮32顺时针旋转,与竹木的前进方向相反。
32.动力部件5包括电机一51,电机一51的外侧设有固定支架52,固定支架52通过通槽二14与固定片12可调节地连接,电机一51的伸出轴穿过通槽一13,电机一51上设有固定盘53,电机一51的伸出轴与固定盘53的底部固定连接;
33.电机一51可的固定支架52通过长圆形的通槽一13和通槽二14方便在固定片12上移动,分别调整传动轮21、左打磨轮31和右打磨轮32与竹木的间隙,从动轮22通过支座23在固定片12上移动,从而调整从动轮22与竹木的间隙。
34.固定盘53上设有中心轴531和防转轴532,传动轮21上分别设有与中心轴531和防转轴532相适配的连接孔和防转孔,中心轴531和防转轴532的顶部分别设有锁紧螺母,锁紧螺纹与传动轮21的顶面抵接。
35.固定盘53通过中心轴531和防转轴532分别与传动轮21、左打磨轮31和右打磨轮32,使得固定盘53与传动轮21、左打磨轮31和右打磨轮32的传动稳定,防止打滑。
36.还可采用弹性装置,动力部件5通过滑槽滑块固定在固定片12上,然后一侧设置弹簧,弹簧将传动轮21、左打磨轮31和右打磨轮32向竹木一侧挤压,方面间隙调节。
37.支撑部11上设有凹槽16,凹槽16外侧设有门型架17,第二打磨部件4固定在门型架17内,第二打磨部件4包括上打磨轮41和下打磨轮42,上打磨轮41位于凹槽16上方,下打磨轮42位于凹槽16内,上打磨轮41和下打磨轮42之间设有间隙,间隙的大小与竹木的高度相适配;
38.上打磨轮41和下打磨轮42同轴设置,上打磨轮41和下打磨轮42的中心设有连接轴43,连接轴43的轴线位于支撑部11一侧,上打磨轮41和下打磨轮42均固定在连接轴43上,上打磨轮41和下打磨轮42的两侧可均通过螺栓紧固在连接轴43上,方便上打磨轮41和下打磨轮42调节位置,使之可调节间隙;连接轴43上设有电机二44,连接轴43与电机二4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可拆卸地连接,电机二44固定在门型架17顶部。
39.上打磨轮41和下打磨轮42的位置在竹条左侧,上打磨轮41和下打磨轮42逆时针旋转,上打磨轮41和下打磨轮42的相对的一面侧边对竹木的上下两侧进行打磨。
40.使用过程:
41.1、竹条位于底座1上,支撑部11的宽度小于竹木的宽度,使得竹木两侧悬空,方便第一打磨部件3对竹木进行打磨抛光;
42.2、传动轮21与竹木的左侧抵接,从动轮22与竹木的右侧抵接,传动轮21顺时针旋
转,带动竹木向前移动;
43.3、左打磨轮31逆时针旋转,右打磨轮32顺时针旋转,与竹木的前进方向相反,对竹木的左右两侧进行打磨抛光;
44.4、上打磨轮41和下打磨轮42之间设有间隙,间隙的大小与竹木的高度相适配,上打磨轮41和下打磨轮42的位置在竹条左侧,上打磨轮41和下打磨轮42逆时针旋转,上打磨轮41和下打磨轮42的相对的一面侧边对竹木的上下两侧进行打磨;
45.5、第一打磨部件3和第二打磨部件4可设置多个,方便对竹木进行多道抛光工序。
46.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