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谷物仓储用进仓缓冲撒布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21: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谷物储仓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谷物仓储用进仓缓冲撒布器装置。


背景技术:

2.谷物主要是指植物种子和果实,包括大米、小麦、小米、大豆等及其它杂粮,是人们的传统主食,谷物在成熟并进行采摘工作后,会对谷物进行储存工作,以进行后续的加工和使用,其中谷物储存仓就是一种常用的谷物储存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目前在使用谷物储存仓来进行谷物的储存工作时,谷物经斗提机抬升到一定高度,然后经过倾斜的溜管自动向下滑落到储存仓内部,溜管出口端的缓冲块可以对谷物起到变向和一定的减速的作用,但是谷物在变向后扔保持快速的直线下落状态,谷物的流速和流量大,且谷物会在储存仓中心位置堆积后再向四周扩散,无法对谷物进行有效的阻挡、缓冲和分散下料工作,容易出现谷物分级堆积的情况,会造成后期谷物加工质量参差不齐。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谷物仓储用进仓缓冲撒布器装置,具有降低谷物的下落速度和下料量,将谷物分散撒布在储存仓内的不同区域,提高了谷物的储存效果和后期谷物的加工质量的特点。
4.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仓体,所述仓体立于地面上并用于储存谷物,所述仓体顶部固设有用于封闭所述仓体的仓盖,所述仓盖顶部中心位置处固设有用于向所述仓体内部引入谷物的进料管,所述仓盖内壁固设有用于暂存下落谷物的谷物暂存盒,所述谷物暂存盒外壁固设有若干个呈环形分布并用于散料的散料组件。
5.其中,所述谷物暂存盒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所述谷物暂存盒位于所述进料管的出口端下方,所述谷物暂存盒底部固设有四个呈十字形分布并用于下料的下料管。
6.其中,所述散料组件包括蛇形分料管和散料管,所述蛇形分料管固定连接在所述谷物暂存盒外壁与所述仓盖内壁之间并用于引出所述谷物暂存盒内部暂存的谷物,所述散料管固设在所述蛇形分料管外壁上并用于向外散料。
7.其中,所述蛇形分料管与所述散料管均倾斜15
°
设置,所述散料管的出口端倾斜向下并指向所述仓体内壁。
8.其中,所述散料管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所述散料管呈直线分布在所述蛇形分料管外壁上。
9.其中,所述蛇形分料管内壁固设有四个位于对应所述散料管入口端后方并用于阻挡谷物的弧形挡板。
10.其中,所述谷物暂存盒底部内壁固设有用于分散下落谷物的锥形块,所述锥形块位于四个所述下料管中间。
11.其中,所述仓盖外壁底部固设有用于连接所述仓体顶端的卡环,所述卡环外壁螺
纹连接有四个呈十字形分布并用于连接所述仓体的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仓体外壁螺接固定。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安装在仓盖内壁上的谷物暂存盒,谷物暂存盒从仓盖顶部进料管的出口端挡住,顺着进料管向下排放的谷物直接进入到谷物暂存盒内部,谷物暂存盒可以对下落的谷物进行收集暂存工作,谷物暂存盒内部的谷物通过底部的四个下料管和若干个环形分布在谷物暂存盒外壁上的散料组件才能继续向下排放到仓体内部,可以有效的对进入装置内部的谷物进行阻挡和缓冲工作,降低了谷物的流速和流量,实现了谷物的缓冲和缓慢下料工作。
14.2、本实用新型中,散料组件由蛇形分料管和安装在蛇形分料管外壁上的五个直线分布的散料管组成,蛇形分料管连接在谷物暂存盒和仓盖之间,蛇形分料管和散料管均倾斜设置,因此谷物暂存盒内部的谷物可以顺利的进入到蛇形分料管内部,然后通过五个散料管向外排出,通过若干个散料组件和谷物暂存盒底部的四个下料管可以实现谷物的分散下料工作,可以使谷物分散下落到仓体内部的不同区域,降低了谷物分级堆积的情况发生,保证后期谷物的加工质量。
15.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散料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仓体;2、仓盖;21、进料管;22、卡环;221、固定螺栓;3、谷物暂存盒;31、下料管;32、锥形块;4、散料组件;41、蛇形分料管;411、弧形挡板;42、散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1

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仓体1,仓体1立于地面上并用于储存谷物,仓体1顶部固设有用于封闭仓体1的仓盖2,仓盖2顶部中心位置处固设有用于向仓体1内部引入谷物的进料管21,仓盖2内壁固设有用于暂存下落谷物的谷物暂存盒3,谷物暂存盒3外壁固设有若干个呈环形分布并用于散料的散料组件4。
22.本实施方案中:仓体1和仓盖2组成谷物储存仓,仓体1和仓盖2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结构强度高,仓盖2安装在仓体1的顶部,仓盖2可以对仓体1进行封闭工作,对仓体1内部储存的谷物起到保护的作用,仓盖2外壁底部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有卡环22,卡环22为不锈钢材质,结构强度高,卡环22可以卡在仓体1的顶端,卡环22可以将仓盖2和仓体1连接在一起,对仓盖2起到定位安装的作用,卡环22在将仓盖2和仓体1连接在一起后,依次向内拧动卡环22外壁上的固定螺栓221,仓体1外壁开设有与固定螺栓221配合的固定孔,因此固定螺栓221会进入到对应的固定孔内部,将固定螺栓221与固定孔连接在一起,进而将卡环22固定在仓体1的外壁上,来完成仓盖2的安装固定工作,操作简单,仓盖2安装后的牢固性高,仓盖2的安装拆卸效率高,方便工人顶起将仓盖2拆下并进行仓体1、仓盖2和内部零件的清
理工作,保证装置的正常使用。
23.仓盖2的内壁上安装有谷物暂存盒3,谷物暂存盒3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中空的圆柱形结构,谷物暂存盒3的顶部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仓盖2的内壁连接在一起,结构强度高,谷物暂存盒3位于仓盖2顶部进料管21的出口端下方,因此顺着进料管21向下排放的谷物会直接进入到谷物暂存盒3内部,谷物暂存盒3可以对下落的谷物进行收集暂存工作,谷物暂存盒3底部安装有四个呈十字形分布的下料管31,下料管31为pvc塑料管,下料管31的入口段与谷物暂存盒3的底部相互连通,谷物暂存盒3的外壁安装有若干个呈环形分布的散料组件4,进入到谷物暂存盒3内部的谷物通过下料管31和散料组件4才能继续向下排放到仓体1内部,通过谷物暂存盒3、下料管31和散料组件4可以有效的对顺着进料管21自动溜入装置内部的谷物进行阻挡和缓冲工作,降低了谷物的流速和流量,实现了谷物的缓冲和缓慢下料工作,降低了谷物因为较大的冲击而出现破碎的情况发生,保证谷物储存和后期加工时的完整性,提高了后期谷物的加工质量。
24.散料组件4由蛇形分料管41和五个散料管42组成,蛇形分料管41和散料管42均为pvc塑料管,重量轻,强度高,五个散料管42呈直线分布在蛇形分料管41的外壁上,蛇形分料管41的两端分别连接谷物暂存盒3和仓盖2,提高散料组件4使用时的稳定性,蛇形分料管41的入口端与谷物暂存盒3连通,因此谷物暂存盒3内部的谷物可以顺利的进入到蛇形分料管41,蛇形分料管41倾斜15
°
设置,使进入到蛇形分料管41内部的谷物可以顺利的自动向下溜动,提高了谷物下料的流畅性,在蛇形分料管41内部溜动的谷物在流经散料管42时,会顺着散料管42向外排放,来完成谷物的下料工作,散料管42也倾斜15
°
设置,且散料管42的出口端倾斜向下并指向仓体1内壁,提高了谷物的下料效果,若干个散料组件4呈环形分布在谷物暂存盒3的外壁上,因此若干个蛇形分料管41呈环形分布在谷物暂存盒3的外壁上,谷物暂存盒3内部收集的谷物会进入到每个蛇形分料管41内部,然后通过蛇形分料管41上的散料管42向外排出,将谷物撒落到仓体1内部,完成谷物的撒布储存工作,每个蛇形分料管41上的散料管42将谷物撒向仓体1内部的其中一块区域,若干个蛇形分料管41和对应的散料管42配合将谷物撒布向仓体1内部的不同区域,实现了谷物的分散撒布工作,降低了谷物在仓体1内部中心位置处堆积后再向四周扩散的情况发生,同时降低了谷物分级堆积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谷物的储存效果,保证后期谷物的加工质量。
25.蛇形分料管41的内壁安装有四个弧形挡板411,弧形挡板411为pvc塑料硬板,四个弧形挡板411分别位于靠近谷物暂存盒3的四个散料管42的入口端后方,弧形挡板411可以对顺着蛇形分料管41溜动的谷物进行阻挡,使谷物可以顺利的进入到对应的散料管42内部,提高了谷物的撒布效果和效率。
26.谷物暂存盒3的底部内壁安装有位于四个下料管31中间的锥形块32,锥形块32的位于进料管21的出口端正下方,因此锥形块32可以对顺着进料管21向下排出的谷物进行分散工作,使谷物可以顺利的进入到下料管31和蛇形分料管41内部,提高了谷物的下料效率。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工作时,谷物顺着进料管21向下直接进入到谷物暂存盒3内部,谷物暂存盒3对下落的谷物进行收集暂存工作,然后谷物暂存盒3收集的谷物分别进入到四个下料管31和若干个蛇形分料管41内部,谷物顺着下料管31直接下落到仓体1内部,进入蛇形分料管41内部的谷物顺着蛇形分料管41溜动,并穿过五个散料管42向外排出到仓体1内部,来完成谷物的下料工作,通过谷物暂存盒3、下料管31和散料组件4可
以对顺着进料管21自动溜入装置内部的谷物进行阻挡和缓冲工作,实现了谷物的缓冲和缓慢下料工作,下料管31、若干个蛇形分料管41和散料管42之间配合,可以将谷物撒布向仓体1内部的不同区域,实现了谷物的分散撒布工作,降低了谷物在仓体1内部中心位置处堆积后再向四周扩散和谷物分级堆积的情况发生,保证后期谷物的加工质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