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汽车零部件钻孔用可快速固定的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15 14:1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定位机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钻孔用可快速固定的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2.汽车零部件是构成汽车配件加工整体的各单元及服务于汽车配件加工的产品。而汽车零部件在钻孔机床上进行钻孔时,通常会用到定位机构对其进行定位。
3.例如申请号:cn202110447433.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的汽车零部件用定位工装,包括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的顶端设置有外罩,所述外罩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该便于调节的汽车零部件用定位工装通过在对一些异形的汽车零部件进行夹持的过程中,在安装座一侧设置的夹持定位结构中,夹板接触到异形部件时一侧的压缩弹簧向后压缩,伸杆会在夹台中向后滑动,来适应夹持零部件的不同异形位置,两侧夹板可以对一些异形的汽车零部件进行夹持定位固定,伸杆一侧的限位板可以对伸杆的一侧进行限位防止伸杆从夹台内部脱落,通过和调节机构之间的配合可以将不同尺寸以及异形的汽车零部件进行夹持定位,解决了没有一种便于对一些异形的汽车零部件进行夹持定位的措施的问题。
4.现有的汽车零部件钻孔用的定位机构在使用时,虽然能够对定位机构通过转动螺杆实现零部件与机床上钻头的移动对位,但是在调节定位机构位置时,需要将螺杆转动较多的圈数,从而降低了定位机构的移动调节效率,并且现有的定位机构在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定位时,由于夹持结构上缺少有效的防松动结构,从而使得汽车零部件在钻孔过程中,很容易使得夹持结构发生松动,从而降低了定位机构定位时的牢固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钻孔用可快速固定的定位机构,以解决现有的汽车零部件钻孔用的定位机构在使用时,虽然能够对定位机构通过转动螺杆实现零部件与机床上钻头的移动对位,但是在调节定位机构位置时,需要将螺杆转动较多的圈数,从而降低了定位机构的移动调节效率,并且现有的定位机构在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定位时,由于夹持结构上缺少有效的防松动结构,从而使得汽车零部件在钻孔过程中,很容易使得夹持结构发生松动,从而降低了定位机构定位时的牢固性的问题。
6.本发明一种汽车零部件钻孔用可快速固定的定位机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汽车零部件钻孔用可快速固定的定位机构,包括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上部滑动有前后调节部,且前后调节部上部设有左右调节部,前后调节部前端面和左右调节部后端面均设有一个限位部;所述左右调节部上部安装有快速固定板,且快速固定板上端面设有夹持部,夹持部上部右侧设有防松动件,且夹持部左侧设有辅助拉动部,并且辅助拉动部与防松动件上端相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前后调节部底端面呈左右对称状固定有四个第一滑筒,且四个第
一滑筒分别与四个第一导杆滑动相连接,前后调节部上端面后侧固定有第二插接条,且第二插接条上端面呈均匀状开设有第二插孔,所述前后调节部上端面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一个第二支撑板,且两个第二支撑板之间呈前后对称状固定有四根第二导杆,四根第二导杆上部滑动有左右调节部;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底板为矩形板状结构,且安装底板上端面四个夹角处均开设有一个安装孔,安装底板上端面前后两侧均固定有一个第一支撑板,所述安装底板上端面固定有第一插接条,第一插接条上端面前侧呈均匀状开设有第一插孔,两个第一支撑板相对面固定有四根第一导杆,四根第一导杆上部滑动有前后调节部;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包括矩形空壳、矩形滑块、t型拉杆和辅助握杆,两个所述限位部中的矩形空壳分别固定在前后调节部前端面和左右调节部后端面,且矩形空壳内部滑动有矩形滑块,矩形滑块下端设有贯穿矩形空壳底部的插杆,所述矩形滑块上端固定有贯穿矩形空壳顶部的t型拉杆,t型拉杆外部位于矩形空壳内部套接有弹簧,矩形空壳顶端面位于t型拉杆上端外部固定有辅助握杆;进一步的,所述左右调节部上端面前后两侧均固定有一个滑轨,且每个滑轨上端面均开设有t型滑槽,每个滑轨上端面均开设有两个矩形缺口,且每个矩形缺口长度均占滑轨长度的五分之一,两个滑轨上部滑动有快速固定板,所述左右调节部上端面一侧固定有限位板,且限位板右端面呈前后对称状开设有两个矩形卡口,左右调节部底端面呈前后对称状固定有四个第二滑筒,且四个第二滑筒分别与四根第二导杆滑动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包括固定支板、夹持杆、夹持块、同步轴和限位齿轮,所述固定支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固定支板均固定在快速固定板上端面,两个固定支板之间转动连接有两根夹持杆,两根所述夹持杆外部均呈左右对称状设有两处反向螺纹,且两根夹持杆外部通过两处反向螺纹连接有两个夹持块,每个夹持块底端面均设有两个矩形滑动块,且每个夹持块底端面的两个矩形滑动块分别与快速固定板上的两个条形滑槽滑动相连接,两个夹持块相对面上部均开设有夹槽,两根所述夹持杆右端均设有一个第一锥齿轮,同步轴通过转轴支座转动连接在右侧一个固定支板右端面,且同步轴前后两端均设有一个第二锥齿轮,两个第二锥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一锥齿轮相啮合,同步轴外部设有限位齿轮,且限位齿轮外周面呈环形阵列状设有三角形限位块;进一步的,所述快速固定板底端面前后两侧均固定有三个t型滑块,且每个t型滑块长度均与矩形缺口长度相匹配,快速固定板左端面开设有两个矩形凹槽,快速固定板上端面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一个条形滑槽,每个所述矩形凹槽内部中侧均固定有一个隔板,且每个隔板前后两端面均固定有一根滑柱,每根滑柱外部位于矩形凹槽内侧均滑动有一个卡扣件,且每根滑柱外部均套接有弹簧;进一步的,当所述快速固定板与左右调节部处于安装状态时,t型滑块与滑轨滑动相连接,且四个卡扣件分别与限位板上的两个矩形卡口相卡接;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拉动部包括支撑件、拉动块、拉动绳和绳套管,所述支撑件为匚字形结构,且支撑件固定在左侧一个固定支板左端面,支撑件内侧设有四根滑杆,且四根滑杆外部滑动有拉动块,拉动块前端面固定有一根拉动绳,且拉动绳另一端固定在拉动柱上端,拉动绳外部滑动套接有绳套管,绳套管左端固定在固定支板左端面,且绳套管右端固定在矩形盒体顶部匚字形支板上,所述拉动块前端面设有第一拉手,且第一拉手上转动连
接有挂钩,支撑件左侧后端固定有第二拉手。
8.进一步的,所述防松动件包括矩形盒体、方形滑块、限位条和拉动柱,所述矩形盒体通过支板固定在右侧一个固定支板上端面,且矩形盒体内部滑动有方形滑块,方形滑块下端设有贯穿矩形盒体底部的限位条,且限位条下端左侧棱角设为圆角,限位条下端与限位齿轮外周面紧密接触,所述方形滑块上端设有贯穿矩形盒体顶部的拉动柱,且拉动柱外部套接有弹簧,拉动柱上端与辅助拉动部相连接,矩形盒体顶端面设有匚字形支板。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前后调节部和左右调节部的设置,调节夹持部位置时,通过手动依次将两个限位部中的t型拉杆向上拉动,然后将前后调节部进行前后移动调节,左右调节部进行左右移动,从而使调节夹持部左右方向位置得到调节,且整个调节过程中,由于无需通过转动螺杆即可实现,从而无需将螺杆转动较多的圈数,从而提高了本定位机构的移动调节效率,且结构简单,无需电力驱动,从而大大提高了本定位机构的实用性。
10.2、本发明通过防松动件的设置,当汽车零部件夹持住后,由于限位条下端与限位齿轮外周面紧密接触,从而使得限位齿轮此时不能进行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同步轴和两根夹持杆均不能进行逆时针转动,从而使两个夹持块不能向相背方向移动,从而有效避免了本定位机构在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定位时发生松动的现象,从而提高了本定位机构定位时的牢固性,从而使得汽车零部件在机床上进行钻孔时更加稳定,进而有效提高了汽车零部件钻孔精度。
11.3、本发明通过快速固定板的设置,当需要更换不同型号的夹持部时,只需通过手动将相邻两个卡扣件向相对方向捏压,然后将快速固定板向右滑动取下即可,然后当快速固定板与左右调节部进行固定安装时,只需将快速固定板向左滑动至左右调节部上部,使t型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且通过四个卡扣件与限位板上的两个矩形卡口卡接,使得快速固定板能够快速固定至左右调节部上部,且无需通过螺丝进行固定,提高夹持部更换时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发明的拆分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本发明的左右调节部和限位部结构示意图。
16.图5是本发明的快速固定板和卡扣件拆分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17.图6是本发明的夹持部结构示意图。
18.图7是本发明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8是本发明的限位齿轮、防松动件和辅助拉动部结构示意图。
20.图9是本发明的防松动件和辅助拉动部结构示意图。
21.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安装底板;101、第一插接条;102、第一支撑板;2、前后调节部;201、第二插接条;202、第二支撑板;3、左右调节部;301、滑轨;302、限位板;303、矩形缺口;4、限位部;401、矩形空壳;402、矩形滑块;403、t型拉杆;404、辅助握杆;5、快速固定板;501、t型滑块;502、矩
形凹槽;503、隔板;504、卡扣件;6、夹持部;601、固定支板;602、夹持杆;603、夹持块;604、同步轴;605、限位齿轮;7、防松动件;701、矩形盒体;702、方形滑块;703、限位条;704、拉动柱;8、辅助拉动部;801、支撑件;802、拉动块;803、拉动绳;804、绳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5.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钻孔用可快速固定的定位机构,包括有:安装底板1;安装底板1上部滑动有前后调节部2,用于对夹持部6进行前后方向的调节,安装底板1为矩形板状结构,且安装底板1上端面四个夹角处均开设有一个安装孔,安装底板1上端面前后两侧均固定有一个第一支撑板102;安装底板1上端面固定有第一插接条101,第一插接条101上端面前侧呈均匀状开设有第一插孔,用于与前侧一个限位部4中的插杆进行插接,以实现前后调节部2的限位作用,两个第一支撑板102相对面固定有四根第一导杆,四根第一导杆上部滑动有前后调节部2;前后调节部2上部设有左右调节部3,用于对夹持部6进行左右方向的调节,前后调节部2底端面呈左右对称状固定有四个第一滑筒,且四个第一滑筒分别与四个第一导杆滑动相连接,从而使前后调节部2在前后调节时更加平稳,前后调节部2上端面后侧固定有第二插接条201,且第二插接条201上端面呈均匀状开设有第二插孔,用于与后侧一个限位部4中的插杆进行插接,以实现左右调节部3的限位作用;前后调节部2上端面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一个第二支撑板202,且两个第二支撑板202之间呈前后对称状固定有四根第二导杆,四根第二导杆上部滑动有左右调节部3;前后调节部2前端面和左右调节部3后端面均设有一个限位部4,限位部4包括矩形空壳401、矩形滑块402、t型拉杆403和辅助握杆404,两个限位部4中的矩形空壳401分别固定在前后调节部2前端面和左右调节部3后端面,且矩形空壳401内部滑动有矩形滑块402,矩形滑块402下端设有贯穿矩形空壳401底部的插杆,用于对前后调节部2和左右调节部3进行限位;矩形滑块402上端固定有贯穿矩形空壳401顶部的t型拉杆403,t型拉杆403外部位于矩形空壳401内部套接有弹簧,从而使矩形滑块402具有向下的弹性,矩形空壳401顶端面
位于t型拉杆403上端外部固定有辅助握杆404,便于对t型拉杆403进行上拉操作;左右调节部3上部安装有快速固定板5,且快速固定板5上端面设有夹持部6,夹持部6包括固定支板601、夹持杆602、夹持块603、同步轴604和限位齿轮605,固定支板60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固定支板601均固定在快速固定板5上端面,两个固定支板601之间转动连接有两根夹持杆602;两根夹持杆602外部均呈左右对称状设有两处反向螺纹,通过两处反向螺纹的设置,从而使夹持杆602在转动时,能够使两个夹持块603同时向相对或者相背方向移动,且两根夹持杆602外部通过两处反向螺纹连接有两个夹持块603,每个夹持块603底端面均设有两个矩形滑动块,且每个夹持块603底端面的两个矩形滑动块分别与快速固定板5上的两个条形滑槽滑动相连接,两个夹持块603相对面上部均开设有夹槽;两根夹持杆602右端均设有一个第一锥齿轮,同步轴604通过转轴支座转动连接在右侧一个固定支板601右端面,且同步轴604前后两端均设有一个第二锥齿轮,两个第二锥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一锥齿轮相啮合,通过同步轴604的设置,从而在转动其中一根夹持杆602的同时,能够带动另一根夹持杆602同步转动,同步轴604外部设有限位齿轮605,且限位齿轮605外周面呈环形阵列状设有三角形限位块;夹持部6上部右侧设有防松动件7,从而使夹持部6在夹持汽车零部件时更加稳固,防松动件7包括矩形盒体701、方形滑块702、限位条703和拉动柱704,矩形盒体701通过支板固定在右侧一个固定支板601上端面,且矩形盒体701内部滑动有方形滑块702,方形滑块702下端设有贯穿矩形盒体701底部的限位条703,且限位条703下端左侧棱角设为圆角,从而使限位齿轮605在进行顺时针转动时不受限制,限位条703下端与限位齿轮605外周面紧密接触,从而使限位齿轮605不能进行逆时针转动;方形滑块702上端设有贯穿矩形盒体701顶部的拉动柱704,且拉动柱704外部套接有弹簧,拉动柱704上端与辅助拉动部8相连接,矩形盒体701顶端面设有匚字形支板;夹持部6左侧设有辅助拉动部8,并且辅助拉动部8与防松动件7上端相连接。
26.参照图1和图4,左右调节部3上端面前后两侧均固定有一个滑轨301,且每个滑轨301上端面均开设有t型滑槽,每个滑轨301上端面均开设有两个矩形缺口303,且每个矩形缺口303长度均占滑轨301长度的五分之一,通过矩形缺口303的设置,从而在将快速固定板5拆下时,只需将快速固定板5向右滑动一小段距离即可将快速固定板5拆下,两个滑轨301上部滑动有快速固定板5;左右调节部3上端面一侧固定有限位板302,且限位板302右端面呈前后对称状开设有两个矩形卡口,左右调节部3底端面呈前后对称状固定有四个第二滑筒,且四个第二滑筒分别与四根第二导杆滑动相连接,从而使左右调节部3在左右移动时能够得到有效导向作用。
27.参照图4和图5,快速固定板5底端面前后两侧均固定有三个t型滑块501,且每个t型滑块501长度均与矩形缺口303长度相匹配,快速固定板5左端面开设有两个矩形凹槽502,快速固定板5上端面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一个条形滑槽;每个矩形凹槽502内部中侧均固定有一个隔板503,且每个隔板503前后两端面均固定有一根滑柱,每根滑柱外部位于矩形凹槽502内侧均滑动有一个卡扣件504,且每根滑柱外部均套接有弹簧,从而使卡扣件504具有较好的弹性,提高卡扣件504与矩形卡口卡接后的可靠性,当快速固定板5与左右调节部3处于安装状态时,t型滑块501与滑轨301滑动相连接,且四个卡扣件504分别与限位板302上的两个矩形卡口相卡接,从而使快速固定板5得到快速固定作用。
28.参照图6、图7和图8,辅助拉动部8包括支撑件801、拉动块802、拉动绳803和绳套管804,支撑件801为匚字形结构,且支撑件801固定在左侧一个固定支板601左端面,支撑件801内侧设有四根滑杆,且四根滑杆外部滑动有拉动块802,拉动块802前端面固定有一根拉动绳803,且拉动绳803另一端固定在拉动柱704上端,拉动绳803外部滑动套接有绳套管804,绳套管804左端固定在固定支板601左端面,且绳套管804右端固定在矩形盒体701顶部匚字形支板上;拉动块802前端面设有第一拉手,且第一拉手上转动连接有挂钩,通过将挂钩挂到第二拉手上,使拉动块802得到限位,支撑件801左侧后端固定有第二拉手,通过辅助拉动部8的设置,当需要将限位条703向上拉动时,只需将拉动块802向后拉动,然后即可通过拉动绳803将拉动柱704、方形滑块702和限位条703向上拉动,从而提高了夹持杆602在通过手动进行逆时针转动时的便捷性。
29.在另一实施例中,前后调节部2底端面安装有四个滚动轮,且四个滚动轮均与安装底板1上端面滚动相连接,通过滚动轮的设置,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四根第一导杆的承受力,且使得前后调节部2在前后移动时更加省力。
30.使用时:首先将汽车零部件夹持在夹持部6上,夹持时,将汽车零部件放置到两个夹持块603的夹槽上,然后通过手动顺时针转动其中一根夹持杆602,使第一个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同步轴604顺时针转动,并带动另外一根夹持杆602同步转动,然后通过两根顺时针转动的夹持杆602,使两个夹持块603在夹持杆602外部两处反向螺纹作用下同时向相对方向移动,从而将汽车零部件夹持住,然后通过调节前后调节部2和左右调节部3将夹持部6位置进行调节;调节夹持部6位置时,首先通过手动将前侧限位部4中的t型拉杆403向上拉动,使矩形滑块402带动插杆从第一插接条101上的第一插孔内拔出,然后将前后调节部2进行前后移动调节,从而使调节夹持部6前后方向位置得到调节,然后再将前侧限位部4中的t型拉杆403松开即可,然后再通过手动将后侧限位部4中的t型拉杆403向上拉动,然后再将左右调节部3进行左右移动,从而使调节夹持部6左右方向位置得到调节,调节后再将后侧限位部4中的t型拉杆403松开即可,调节好后即可通过机床进行钻孔加工;当在夹持汽车零部件时,由于顺时针转动其中一根夹持杆602,便能够使两个夹持块603将汽车零部件夹持住,且在顺时针转动其中一根夹持杆602同时,同步轴604将带动限位齿轮605进行顺时针转动,从而当两个夹持块603在发生松动时,需要带动夹持杆602逆时针转动,且同步轴604也要进行逆时针转动,而此时,由于限位条703下端与限位齿轮605外周面紧密接触,从而使得限位齿轮605此时不能进行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同步轴604和两根夹持杆602均不能进行逆时针转动,从而使两个夹持块603不能向相背方向移动。
31.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