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自动投料塑胶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2:4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自动投料塑胶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2.塑胶应用非常广泛,是家电、汽车、手机、pc、医疗器械、照明电器中不可或缺的部件;随着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家电、汽车、手机、pc、医疗器械等行业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实现了快速发展,下游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动了对塑胶的需求。
3.申请号为201810658068.7公开了一种可自动投料塑胶生产设备,包括塑胶生产机本体,所述塑胶生产机本体的前表面嵌入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下方设置有滑动支撑板,且控制面板的上端设置有料斗,所述控制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料斗的外侧设置有传动箱,且料斗的外侧壁设置有传动齿轮。
4.现有塑胶生产设备大多是采用人工添加原料,效率较低,大量得浪费人力,同时,现有投料装置对于原料的添加,非常的不方便,操作繁琐不实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自动投料塑胶生产设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可自动投料塑胶生产设备,包括:
7.位置调节机构30,位置调节机构30用于驱动整个装置的水平移动与垂直移动;
8.投料机构27,投料机构27设置在位置调节机构30的上方;投料机构27用于对塑胶原料19进行投料;所述投料机构27包括用于传输塑胶原料19的投料管20和用于限制投料管20中塑胶原料19的第一限制机构32、第二限制机构33;所述第一限制机构32包括用于抵住塑胶原料19的第一限制弧形板23和推动第一限制弧形板23的第一椭圆形转块21,所述第一限制弧形板23设置在投料管20上,第一限制弧形板23与投料管20管壁铰接,所述第一椭圆形转块21设置在第一转轴25上,第一转轴25设置在第一投料主体10内部两侧并连接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二限制机构33设置在第一限制机构32一侧,且第二限制机构33设置与第一限制机构32结构相同;所述第二限制机构33包括第二限制弧形板24、第二椭圆形转块22、第二转轴和第二电机7;
9.上料机构28,上料机构28设置在投料机构27的上方,并与投料机构27连接;上料机构28用于对投料机构27进行上料处理。
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位置调节机构30包括用于驱动整个装置水平移动的万向轮31和驱动装置垂直移动的升降柱3,所述万向轮31设置在底板1底部四角,所述升降柱3设置在底板1顶部中心,底板1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升降柱3工作的升降开关2。
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投料管20竖直设置在第一投料主体10、第二投料主体11上;所述第一限制机构32、第二限制机构33上的第一限制弧形板23和第二限制弧形板24均设置在投料管20底部,且第一限制弧形板23、第二限制弧形板24之间设置为一个塑胶原料19的距离。
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限制机构32、第二限制机构33上的第一电机4与第二电机7均设置由控制器5控制,控制器5还设置与指示灯9连接,控制器5、指示灯9均设置在第一投料主体10上。
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投料主体10、第二投料主体11均设置为矩形块状结构,第二投料主体11设置在第一投料主体10的顶部,且第二投料主体11的尺寸设置小于第一投料主体10;所述第二投料主体11上设置有玻璃窗12;所述第一投料主体10上设置有出料管6,出料管6设置与投料管20连接;所述投料管20、出料管6内部均设置为与塑胶原料19大小匹配的空间;所述第二投料主体11顶部设置为凹型结构,且第二投料主体11顶部设置有与塑胶原料19匹配的进料口18,进料口18与投料管20连通设置。
1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料机构28包括用于导料的上料板13和用于调节上料板13坡度的坡度调节机构29,所述上料板13设置为凹型结构,上料板13设置与第二投料主体11铰接,且上料板13顶端面与第二投料主体11顶部设置为弧形结构。
1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坡度调节机构29包括用于调节上料板13坡度的限制板16和用于固定限制板16的限制凹槽15,所述限制板16铰接在上料板13远离第二投料主体11一侧,所述限制凹槽15设置在抵住块14一侧,限制凹槽15设置为倾斜状,抵住块14与上料板13接触设置,抵住块14设置在安装支架8上,所述安装支架8设置在上料板13下方,且与第一投料主体10、第二投料主体11固定连接。
16.综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通过设置上料机构28,装置上料操作过程简单,对原料的添加,非常方便;上料机构28中设置有坡度调节机构29,通过调节限制板16与限制凹槽15的位置,设置上料板13的倾斜程度,上料板13上的塑胶原料19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移动到进料口18;该设置操作简单,便于原料的添加;同时,装置通过控制器5控制第一限制机构32、第二限制机构33的开关闭合,第一限制弧形板23、第二限制弧形板24的互相配合,使得装置可实现单个塑胶原料19不间断的投料;该设置节约的大量的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自动投料塑胶生产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自动投料塑胶生产设备中第二投料主体与上料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自动投料塑胶生产设备中第一投料主体、第二投料主体剖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自动投料塑胶生产设备中投料管、第一限制弧形板、第二限制弧形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自动投料塑胶生产设备中第一限制机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

底板;2

升降开关;3

升降柱;4

第一电机;5

控制器;6

出料管;7

第二电
机;8

安装支架;9

指示灯;10

第一投料主体;11

第二投料主体;12

玻璃窗;13

上料板;14

抵住块;15

限制凹槽;16

限制板;18

进料口;19

塑胶原料;20

投料管;21

第一椭圆形转块;22

第二椭圆形转块;23

第一限制弧形板;24

第二限制弧形板;25

第一转轴;27

投料机构;28

上料机构;29

坡度调节机构;30

位置调节机构;31

万向轮;32

第一限制机构;33

第二限制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下面将结合图1

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自动投料塑胶生产设备进行详细的说明。
27.在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自动投料塑胶生产设备,包括:
28.位置调节机构30,位置调节机构30用于驱动整个装置的水平移动与垂直移动;
29.投料机构27,投料机构27设置在位置调节机构30的上方;投料机构27用于对塑胶原料19进行投料;
30.上料机构28,上料机构28设置在投料机构27的上方,并与投料机构27连接;上料机构28用于对投料机构27进行上料处理。
31.所述位置调节机构30包括用于驱动整个装置水平移动的万向轮31和驱动装置垂直移动的升降柱3,所述万向轮31设置在底板1底部四角,所述升降柱3设置在底板1顶部中心,底板1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升降柱3工作的升降开关2。
32.所述投料机构27包括用于传输塑胶原料19的投料管20和用于限制投料管20中塑胶原料19的第一限制机构32、第二限制机构33;所述第一限制机构32包括用于抵住塑胶原料19的第一限制弧形板23和推动第一限制弧形板23的第一椭圆形转块21,所述第一限制弧形板23设置在投料管20上,第一限制弧形板23与投料管20管壁铰接,所述第一椭圆形转块21设置在第一转轴25上,第一转轴25设置在第一投料主体10内部两侧并连接有第一电机4。
33.所述投料管20竖直设置在第一投料主体10、第二投料主体11上;所述第二限制机构33设置与第一限制机构32结构相同,所述第二限制机构33包括第二限制弧形板24、第二椭圆形转块22、第二转轴和第二电机7。
34.所述第一限制机构32、第二限制机构33上的第一限制弧形板23和第二限制弧形板24均设置在投料管20底部,且第一限制弧形板23、第二限制弧形板24之间设置为一个塑胶原料19的距离。
35.所述第一限制机构32、第二限制机构33上的第一电机4与第二电机7均设置由控制器5控制,控制器5还设置与指示灯9连接,控制器5、指示灯9均设置在第一投料主体10上;所述控制器5控制第一电机4与第二电机7转动,使第一椭圆形转块21、第二椭圆形转块22推动第一限制弧形板23、第二限制弧形板24抵住塑胶原料19,使第一限制弧形板23、第二限制弧形板24之间只存在一个塑胶原料19,再调节第二电机7,使得单个塑胶原料19通过投料管20。
36.所述第一投料主体10、第二投料主体11均设置为矩形块状结构,第二投料主体11设置在第一投料主体10的顶部,且第二投料主体11的尺寸设置小于第一投料主体10;所述第二投料主体11上设置有玻璃窗12。
37.所述第一投料主体10上设置有出料管6,出料管6设置与投料管20连接;所述投料管20、出料管6内部均设置为与塑胶原料19大小匹配的空间;所述第二投料主体11顶部设置为凹型结构,且第二投料主体11顶部设置有与塑胶原料19匹配的进料口18,进料口18与投料管20连通设置。
38.所述上料机构28包括用于导料的上料板13和用于调节上料板13坡度的坡度调节机构29,所述上料板13设置为凹型结构,上料板13设置与第二投料主体11铰接,且上料板13顶端面与第二投料主体11顶部设置为弧形结构。
39.所述坡度调节机构29包括用于调节上料板13坡度的限制板16和用于固定限制板16的限制凹槽15,所述限制板16铰接在上料板13远离第二投料主体11一侧,所述限制凹槽15设置在抵住块14一侧,限制凹槽15设置为倾斜状,抵住块14与上料板13接触设置,抵住块14设置在安装支架8上,所述安装支架8设置在上料板13下方,且与第一投料主体10、第二投料主体11固定连接。
40.使用时:先调节位置调节机构30中的万向轮31和升降柱3,使装置移动到工作区域并设置装置至使用高度,再调节上料机构28中的坡度调节机构29,提起上料板13与限制板16,限制板16插入合适的限制凹槽15内,使上料板13具有一定的倾斜度,上料板13上的塑胶原料19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进料口18移动,从而实现塑胶原料19的上料;再通过控制器5与指示灯9控制第一限制机构32、第二限制机构33工作,当投料管20内没有塑胶原料19或者装置出现问题,指示灯9会闪烁报警,正常则无异常;进行投料时,控制器5会先控制第二限制机构33中第二电机7,驱动第二椭圆形转块22转动,推动第二限制弧形板24向投料管20内部移动,阻隔塑胶原料19移动;然后再启动第一限制机构32中的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同样操作,驱动第一限制弧形板23向投料管20内部移动,抵住塑胶原料19,此时,第一限制弧形板23、第二限制弧形板24之间只存在一个塑胶原料19,再驱动第二限制机构33中的第二电机7,使第二限制弧形板24回归初始状态,第二限制弧形板24与第一限制弧形板23之间的塑胶原料19顺着投料管20与出料管6流出,完成塑胶原料19的投料过程;之后在启动第二限制机构33中的第二电机7与关闭第一限制机构32的第一电机4,使第一限制弧形板23回归初始状态,第二限制弧形板24则向投料管20内部移动,阻隔塑胶原料19;重复上述操作,可实现单个塑胶原料19不间断的投料。
4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