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冷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2:4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散热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冷组件。


背景技术:

2.注塑机是常用的一种生产设备,由于其在注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为了保护设备,注塑机通常配备有散热装置。
3.目前常用水冷散热器作为注塑机的散热装置。现有的水冷散热器通常以铝板作为水冷板,内置铸固或者单面嵌入铜管,冷却水通过铜管进行循环,带走发热体通过铝板传递过来的热量,实现散热。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冷却水与铝板之间的换热需要通过铜管,部分热量无法很好地与冷却水进行交换,因此水冷板的散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水冷板的散热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冷组件。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冷组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水冷组件,包括冷却基体,所述冷却基体具有冷却流道;所述冷却基体的侧壁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水由进水口进入冷却流道,经冷却流道与冷却基体换热后从出水口流出从而实现换热。因此,冷却水可与冷却基体直接进行热交换,带走冷却基体的热量,相比于现有的铜管

水冷板的热交换方式,本技术提供的水冷组件可大大提升冷却基体的散热效率。
9.可选的,所述冷却基体包括基板以及盖板,所述基板与所述盖板连接;所述基板开设有冷却槽,所述冷却槽与所述盖板形成所述冷却流道。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接在冷却基体内形成冷却流道较为困难,因此将成型有冷却槽的基体与盖板连接,形成冷却流道,可降低生产难度。
11.可选的,所述基板开设有凹槽,所述盖板置于所述凹槽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可为盖板提供安装位点,便于盖板与基板的连接。
13.可选的,所述盖板通过搅拌摩擦焊与基板固定。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摩擦焊能一次完成较长焊缝、大截面、不同位置的焊接,焊接过程安全、无污染、无烟尘,操作方便,便于工业化生产。
15.可选的,所述冷却槽包括相互串联的横竖弯折部以及一字直通部;所述横竖弯折部的首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一字直通部的尾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竖弯折部可在单位面积内提供较长的冷却流道段,从而使冷却液与基板进行充分的热交换;
17.进一步,将冷却流道分为前部的横竖弯折部以及后部的一字直通部,冷却液首先由进水口进入横竖弯折部内与基板进行热交换,由于横竖弯折部的路径较长,因此可先吸
收大部分的热量,提升冷却效果;进一步,当冷却液由横竖弯折部流入一字直通部时,由于一字直通部的流道路径较短,可快速将冷却液排出,使后续的冷却液快速补充,从而将冷却流道内的冷却液维持在较佳的温度,保证冷却流道后段的热交换效率。
18.可选的,所述基板设置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形成于所述冷却槽的槽壁并朝向所述冷却槽内凸设。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液沿冷却流道流动时,朝向冷却槽内凸设的内凹部则可形成阻挡,使冷却液冲击至内凹部并形成扰流,进一步提升冷却液的热交换效率。
20.可选的,所述基板设置有至少一组散热隔离件,所述散热隔离件位于所述冷却槽内。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隔离件的设置一方面可将冷却流道分隔成多个较为狭窄的空间,形成扰流;另一方面使冷却液在沿冷却流道流通时同时与散热隔离件、基板进行热交换,从而提升热交换面积,进一步提升冷却液的热交换效率。
22.可选的,所述散热隔离件的侧壁沿其走向贯穿有若干扰流孔。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扰流孔可连通散热隔离件两侧的冷却流道,从而使冷却液在通过扰流孔时形成扰流,进一步提升热交换效率;同时,在冷却液由进水口流入冷却流道的起始段,通过扰流孔可实现散热隔离件两侧的冷却液快速流通,使散热隔离件两侧的冷却液状态更加均匀,提升热交换的均一性。
24.可选的,所述散热隔离件包括若干相间的隔板,相邻所述隔板的首尾之间形成有所述扰流孔。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相邻的隔板即可形成扰流孔,因此可直接成型无需额外开孔,便于生产。
26.可选的,所述散热隔离件间隔设置有两块。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较好的热交换效率,且成本较低。
2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9.1.冷却液直接通入冷却基体,可直接与冷却基体进行热交换,提升热交换效率;
30.2.将冷却流道分为前部的横竖弯折部以及后部的一字直通部,冷却液首先由进水口进入横竖弯折部内与基板进行热交换,由于横竖弯折部的路径较长,因此可先吸收大部分的热量,提升冷却效果;进一步,当冷却液由横竖弯折部流入一字直通部时,由于一字直通部的流道路径较短,可快速将冷却液排出,使后续的冷却液快速补充,从而将冷却流道内的冷却液维持在较佳的温度,保证冷却流道后段的热交换效率。
31.3.散热隔离件则可增加冷却液与介质的交换面积,从而进一步提升冷却液的热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图1中a

a的剖视图;
3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1、冷却基体;2、冷却流道;3、进水口;4、出水口;5、基板;6、盖板;7、冷却槽;8、横竖弯折部;9、一字直通部;10、横区;11、竖区;12、内凹部;13、散热隔离件;14、
扰流孔;15、隔板;16、第一隔板;17、第二隔板;18、第三隔板;19、第四隔板;2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水冷组件,参照图1和图2,一种水冷组件,包括冷却基体1,冷却基体1具有冷却流道2;冷却基体1的侧壁开设有进水口3和出水口4,进水口3和出水口4均与冷却流道2连通。
38.在一实施例中,冷却基体1内直接镂空形成冷却流道2。在另一实施例中,冷却基体1包括基板5以及与基板5连接的盖板6;其中,基板5的一面由外向内开设有冷却槽7,盖板6覆盖冷却槽7与盖板6形成冷却流道2。
39.参照图2和图3,具体地,冷却槽7包括横竖弯折部8以及一字直通部9。横竖弯折部8包括若干依次首尾相连的横区10和竖区11组成,且横区10和竖区11相邻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横区10作为横竖弯折部8的首段,进一步地,竖区11的一端与首段横区10的尾端相连通;进一步地,横区10的一端与竖区11的另一端连通,依次类推,以横区10的一端与一字直通部9的首端连通,一字直通部9的尾端与出水口4连通为冷却流道2的最终走向。另外,横区10和竖直区呈夹角α(0
°
<α<180
°
),本实施例中横区10和竖区11的夹角α优选为90
°

40.基板5的两侧设置有内凹部12,内凹部12一体成型于冷却槽7的槽壁并朝向冷却槽7内凸设。本技术中,内凹部12对称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横竖弯折部8远离进水口3的一端以及一字直通部9远离出水口4的一端。冷却液冲击至内凹部12并形成扰流,进一步提升冷却液的热交换效率。
41.基板5设置有至少一组散热隔离件13,散热隔离件13位于冷却槽7内。本实施例中,散热隔离件13间隔设置有两组。需要说明的是,两组散热隔离件13的走向可以是相互平行的也可是非平行的。本实施例中以两组散热隔离件13的走向为相互平行为例进行说明。
42.参照图3,散热隔离件13的侧壁沿其走向贯穿有若干扰流孔14,具体地,散热隔离件13包括若干相间隔设置的隔板15,相邻隔板15的首尾之间形成有扰流孔14,且每块隔板15的转角处均为倒圆角。隔板15可以是与基板5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后续通过焊接于基板5,也可以是通过例如过盈插接等可拆卸方式进行连接。
43.参照图2和图3,散热隔离件13与冷却流道2的走向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是不平行的。在一实施例中,散热隔离件13与冷却流道2的走向是平行的,即每块隔板15的两侧面与冷却槽7的内壁面为平行面。在另一实施例中,散热隔离件13与冷却流道2的走向是不平行的,即至少一块隔板15的两侧面与冷却槽7的内壁为非平行面。
44.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将靠近进水口3的隔板15定义为第一隔板16,与第一隔板16最近的平行隔板15定义为第二隔板17,则第二隔板17的长度较长于第一隔板16的长度,且第一隔板16和第二隔板17的尾端处于同一垂线,即第二隔板17的首端更靠近进水口3的轴线,但第二隔板17的首端与进水口3的轴线不相交。将靠近出水口4的隔板15定义为第三隔板18,与第三隔板18最近的平行隔板15定义为第四隔板19,则第三隔板18的长度较长与第四隔板19,且第三隔板18和第四隔板19的首端处于同一垂线,即第三隔板18的尾端更靠近出水口4。
45.继续参照图2和图3,基板5开设有凹槽20,盖板6置于凹槽20内。凹槽20的开口与冷
却槽7的开口方向一致,即由基板5开设有冷却槽7的一面由外向内开设。凹槽20可为盖板6提供安装位点,便于盖板6与基板5的连接。本实施例中,盖板6与基板5通过搅拌摩擦焊固定。
4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水冷组件的实施原理为:冷却水由进水口3进入冷却流道2,并以此经过横竖弯折部8和竖直连通部。一方面,冷却水可与冷却基体1直接进行热交换,带走冷却基体1的热量,相比于现有的铜管

水冷板的热交换方式,本技术提供的水冷组件可大大提升冷却基体1的散热效率;另一方面,在隔板15形成的狭窄空间中,不断形成扰流,从而加快换热效率。
47.其中,由于横竖弯折部8的路径较长,因此可先吸收大部分的热量,提升冷却效果;进一步,当冷却液由横竖弯折部8流入一字直通部9时,由于一字直通部9的流道路径较短,可快速将冷却液排出,使后续的冷却液快速补充,从而将冷却流道2内的冷却液维持在较佳的温度,保证冷却流道2后段的热交换效率。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