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中庭水景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3-23 10:4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中庭 水景 园林景观 结构 申请
一种中庭水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园林景观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庭水景结构。



背景技术:

中庭是建筑空间的一种形式,是指位于建筑内部的、一种开放的、开敞的以及可通过天窗采光的庭院空间,其最大的特点是形成具有位于建筑内部的“室外空间”,在主厅或内部中厅处对天开敞,中庭内通常设置有水池以收集雨水,中庭空间被用来提供与自然相近相通的环境,同时又隔开了自然带来的不利条件,在建筑空间组合关系中可以起某种枢纽作用。

目前,相关技术中的水景结构主要包括建筑在地基上的呈闭环状的挡水墙,挡水墙内部围设形成水池,水池处用于蓄水,水池的中部设置有假山或者雕塑等观赏建筑,另外,水池底部安装有水泵以及与水泵出水端连接的喷水管,喷水管的喷头朝向观赏建筑,水泵将水池内的水经由喷水管向水池上方喷射,以起到观赏的作用,水流随即回流至水池内,水泵将水持续喷射,如此往复,最终实现水循环。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相关技术中的水景池结构较为单一,难以满足水景结构的多样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满足水景结构的多样性需求,本申请提供一种中庭水景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中庭水景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中庭水景结构,包括地基,所述地基上设置有第一水池、第二水池以及第三水池,所述第二水池位于所述第一水池内,所述第三水池位于所述第二水池内,所述第三水池高于所述第二水池,所述第二水池高于所述第一水池,所述第一水池、第二水池以及所述第三水池三者之间两两相连,所述地基内设置有用于蓄水的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内设置有用于将水抽动至所述第三水池内的抽水组件以使所述第三水池内的水分别溢出至所述第一水池以及所述第二水池内,所述第一水池与所述蓄水池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抽水组件,使得蓄水池内的水抽动至第三水池内,水流在第三水池内积聚,直至第三水池内的水溢出,此时第三水池分别高于第二水池以及第一水池,如此使得第三水池内的水流流动至第二水池以及第一水池处,进而产生瀑布状的景观,提升了水景结构的观赏性,另外,第二水池处内装满水后,可溢出至第一水池内,使得瀑布呈多层层叠设置,起到进一步提升水景结构观赏性的作用,另外,第一水池内的水可回流至蓄水池内,如此实现了水流的循环,如此往复,使得水流可循环利用,起到节省水资源的作用,该水景结构的结构设计合理,同时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满足了水景结构的多样性需求。

优选的,所述抽水组件包括水泵以及抽水管,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蓄水池的底部,所述抽水管埋设于所述地基内,所述抽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水池以及所述水泵的出水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抽水泵,抽水泵可将蓄水池内的水从抽水泵的出水端处抽出,水流经由抽水管输送至第三水池内,如此实现了对第三水池处进行蓄水,结构实用。

优选的,所述地基上铺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挡墙、第二挡墙以及第三挡墙,所述第一挡墙呈闭环状设置,所述第一挡墙内围设形成所述第一水池,所述第三挡墙位于所述第一挡墙内,所述第一挡墙与所述第三挡墙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挡墙与所述第一挡墙之间形成所述第三水池,所述第二挡墙位于所述第三挡墙与所述第一挡墙之间,且所述第二挡墙分别与所述第一挡墙与所述第三挡墙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墙、所述第二挡墙以及所述第三挡墙三者之间围设形成所述第二水池,所述第三挡墙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挡墙,所述第二挡墙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挡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度依次减小的第三挡墙、第二挡墙以及第一挡墙之间相互围设配合,如此得以形成高度依次减小的第三水池、第二水池以及第一水池,结构实用。

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贯穿设置有过孔,所述蓄水池位于所述底板上的一侧,所述过孔分别与所述第一水池以及所述蓄水池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孔将第一水池与蓄水池之间相互连通,使得水流可在第一水池处流动回流至蓄水池内。

优选的,所述过孔处盖设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上贯穿设置有通水槽,所述通水槽分别与所述第一水池以及所述蓄水池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板盖设于过孔内,如此防止物体以及人员经由过孔掉落至蓄水池内,起到对蓄水池进行围设防护的作用,如此提升了第一水池水景结构的安全性,同时,通水槽可供水流流动,如此使得水流可自第一水池处流动至蓄水池内,满足了使用工况。

优选的,所述第三水池内设置有若干个万能支撑器,若干个万能支撑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块石板,所述石板之间形成出水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万能支撑器起到对石板进行支撑的作用,水流可通过出水间隙进行循环并且达到静水面的效果,如此提升了水景结构的观赏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池与所述蓄水池之间设置有辅助进水管,所述辅助进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水池以及所述蓄水池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进水管提升加大第一水池流动至蓄水池内的进水量的作用,如此便于水流循环流动。

优选的,所述地基内设置有溢水管,所述溢水管的一端连通至所述蓄水池的顶部侧壁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蓄水池内的水位过高时,水流可从溢水管处流出,如此使得蓄水池内的压力可控制在合适范围值内,起到了保护蓄水池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抽水组件将蓄水池内的水抽动至第三水池内,水流在第三水池内积聚,并直至溢出,第二水池处内装满水后,可溢出至第一水池内,如此产生多层呈瀑布状的景观,提升了水景结构的观赏性,另外,第一水池内的水最终可回流至蓄水池内,如此实现了水流的循环,如此往复,使得水流可循环利用,起到节省水资源的作用,该水景结构的结构设计合理,同时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满足了水景结构的多样性需求;

2、防护板起到对蓄水池进行围设防护的作用,如此提升了第一水池水景结构的安全性,结构实用,满足了水景结构的多样性需求;

3、当蓄水池内的水位过高时,水流可从溢水管处流出,如此使得蓄水池内的压力可控制在合适范围值内,起到了保护蓄水池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c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地基;101、土层;102、混凝土层;2、第一水池;3、第二水池;4、第三水池;5、底板;51、过孔;52、第一出水口;53、进水口;6、第一挡墙;7、第二挡墙;71、第一段;72、第二段;73、第三段;8、第三挡墙;9、中空承台;10、蓄水池;1001、第二出水口;1002、第三出水口;11、抽水组件;111、水泵;112、抽水管;13、防护板;131、通水槽;14、辅助进水管;15、溢水管;16、万能支撑器;17、石板;18、出水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中庭水景结构。参照图1和图2,该水景结构包括地基1,地基1用于承载水景结构的其余部分,地基1可以为建筑楼板或者筏板等混凝土层102结构,另外,地基1还可以是土层101或者石屑垫层等结构,此处不对地基1的具体结构作限制,可实现对水景结构的其余部分提供承载位置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地基1选用为以土层101为底层,土层101上铺设有一层混凝土层102作示例。

参照图1和图2,地基1的混凝土层102上设置有第一水池2、第二水池3以及第三水池4,第二水池3位于第一水池2内,第三水池4位于第二水池3内,第三水池4高于第二水池3,第二水池3高于第一水池2,第一水池2、第二水池3以及第三水池4三者之间两两相连,第一水池2、第二水池3以及第三水池4内均储存有水。

具体的,地基1的混凝土层102上铺设有底板5,底板5在本实施例中选用为不锈钢板,底板5沿水平方向设置,底板5的下表面与地基1的混凝土层102的上表面之间相互抵接,进一步地,底板5与地基1之间可加装锚杆或螺钉等紧固件,如此使得底板5与地基1之间相互固定。底板5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挡墙6、第二挡墙7以及第三挡墙8,第一挡墙6、第二挡墙7以及第三挡墙8均选用不锈钢板,另外,第一挡墙6、第二挡墙7以及第三挡墙8也可以选用为玻璃板。第一挡墙6、第二挡墙7以及第三挡墙8均垂直于底板5处,第一挡墙6、第二挡墙7以及第三挡墙8可以通过焊接固定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底板5处。

第一挡墙6呈闭环状设置,第一挡墙6内围设形成第一水池2,如此可实现将水储存在第一水池2内的功能。其中,第一挡墙6的周缘轮廓可依据实际需要作适应性调整,此处不对第一挡墙6的时间轮廓形状作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墙6的轮廓呈类矩形状,其中,第一挡墙6的一角向内第一水池2内凹陷,如此可在位于第一挡墙6凹陷处的地基1上加装中空承台9,中空承台9的顶部呈开口状设置,中空承台9使用混凝土一体成型,在中空承台9的内腔处可放置土壤,如此使得中空承台9可种植绿植,如此起到提升水景结构的观赏性的作用。

另外,第三挡墙8位于第一挡墙6内,第三挡墙8的周缘轮廓呈类矩形状设置,其中,第三挡墙8的一角呈缺口状设置,第一挡墙6上向第一水池2内部凹陷的一段嵌入第三挡墙8的缺口处,并且第三挡墙8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于第一挡墙6处,如此使得第一挡墙6与第三挡墙8之间固定连接。此时,第一挡墙6将第三挡墙8的缺口封堵,第三挡墙8与第一挡墙6之间形成第三水池4,如此可在第三水池4内进行储水。

此外,第二挡墙7位于第三挡墙8与第一挡墙6之间,具体的,第二挡墙7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71、第二段72以及第三段73,第一段71、第二段72以及第三段73之间可通过焊接固定的方式实现相互固定,第二段72位于第一段71与第三段73之间,第一段71与第三段73位于第二段72的同一侧,并且第一段71与第三段73均垂直于第二段72,第一段71远离第二段72的一端焊接固定于第一挡墙6处,第三段73远离第二段72的一端焊接固定于第三挡墙8上,如此使得第二挡墙7分别与第一挡墙6与第三挡墙8固定连接。此时,第一挡墙6、第二挡墙7以及第三挡墙8三者之间围设形成第二水池3,使得第二水池3内可储存水。

此外,第三挡墙8的高度高于第二挡墙7,第二挡墙7的高度高于第一挡墙6,如此使得第三水池4的水位高于第二水池3内的水位,第二水池3的水位高于第一水池2内的水位,当第三水池4内的水溢出时,第三水池4的水可流动至第一水池2以及第二水池3处,另外,第二水池3处的水溢出时可流动至第一水池2内。

参照图2和图3,地基1内设置有用于蓄水的蓄水池10,蓄水池10位于底板5上的一侧,且蓄水池10位于第一水池2、第二水池3以及第三水池4的下方。其中,蓄水池10在建造的过程中,可在地基1处挖取基坑,在基坑的内壁处浇注铺设一层混凝土,如此形成蓄水池10。另外,蓄水池10内设置有用于将水抽动至第三水池4内的抽水组件11以使第三水池4内的水分别溢出至第一水池2以及第二水池3内,在此过程中,水流产生瀑布状的景观,提升了水景结构的观赏性。

具体的,抽水组件11包括水泵111以及抽水管112,水泵111设置于蓄水池10的底部,其中,水泵111可安装于蓄水池10的底壁处。另外,抽水管112埋设于地基1内,抽水管11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三水池4以及水泵111的出水端,其中,第三水池4的底板5处可开设第一出水口52,抽水管112安装于底板5的第一出水口52处,如此实现抽水管112与第三水池4的连接及连通,另外,抽水管112的另一端安装于水泵111上即可实现与水泵111的连接。此时,启动抽水泵111,抽水泵111可将蓄水池10内的水从抽水泵111的出水端处抽出,水流经由抽水管112输送至第三水池4内,如此实现了对第三水池4处进行蓄水,直至第三水池4内的水向外溢出,从而产生瀑布景观。

参照图3,为实现水流的循环利用,第一水池2与蓄水池10连通,如此使得第一水池2内的水可回流至蓄水池10内,如此往复,实现水流的循环。

具体的,底板5上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有过孔51,过孔51的开口轮廓可以是圆形状的也可以是矩形状,此处不对过孔51的开口轮廓作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过孔51呈矩形开口状设置。另外,过孔51分别与第一水池2以及蓄水池10连通,过孔51实现了第一水池2与蓄水池10之间的连通,使得水流可在第一水池2处流动回流至蓄水池10内,从而实现了水流的回流。

参照图3,过孔51处盖设有防护板13,防护板13的面积应大于过孔51的面积,防护板13的外缘轮廓与过孔51的周缘轮廓相一致,在将防护板13盖设于过孔51的过程中,将防护板13放置于底板5上,底板5对防护板13进行支撑,如此完成防护板13的盖设安装,此时盖合于过孔51处的防护板13起到对蓄水池10进行围设防护的作用,如此提升了第一水池2水景结构的安全性。另外,防护板13上贯穿设置有通水槽131,通水槽131分别与第一水池2以及蓄水池10连通,通水槽131可供水流流经防护板13,如此使得水流可自第一水池2处流动至蓄水池10内,满足了使用工况。

需要说明的是,通水槽131的形状轮廓可依据实际需要作调整,通水槽131的宽度在2cm至25cm的范围区间,通过改变通水槽131的间隙大小,可控制水流的流速,进而可改变第一水池2的水位高度,结构实用。

进一步地,第一水池2与蓄水池10之间设置有辅助进水管14,辅助进水管14埋设于地基1内,辅助进水管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水池2以及蓄水池10连通,其中,位于第一水池2内的底板5处可开设进水口53,辅助进水管14的一端固定安装于底板5的进水口53处,同时,蓄水池10的侧壁处可开设有第二出水口1001,辅助进水管14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蓄水池10的第二出水口1001处,如此实现辅助进水管14的安装。辅助进水管14起到加大第一水池2流动至蓄水池10内的进水量的作用,如此便于水流循环流动,另外,辅助进水管14的安装位置灵活,当第一水池2的整体长度过长时,将进水口53设置于第一水池2远离过孔51的一侧,可平衡第一水池2两侧的出水量。

进一步地,地基1内设置有溢水管15,溢水管15的一端连通至蓄水池10的顶部侧壁处,溢水管15的另一端可连接城市排水系统,其中,在对溢水管15进行安装时,将溢水管15埋设于地基1内,蓄水池10的内部侧壁处开设有第三出水口1002,溢水管15的一端固定安装于蓄水池10的第三出水口1002处,如此实现溢水管15内的安装。在蓄水池10内的水位过高时,蓄水池10内的水可从溢水管15处流出,如此使得蓄水池10内的压力可控制在合适范围值内。

参照图3和图4,第三水池4内设置有若干个万能支撑器16,万能支撑器16沿竖直方向设置,万能支撑器16的底端固定安装于底板5处,其中,万能支撑器16的具体设置数量可依据具体实际需要作对应设置,比如说可以是三个、四个、六个或者八个,此处不对万能支撑器16的具体设置数量作限制。另外,若干个万能支撑器1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若干块石板17,石板17沿水平方向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石板17的具体设置数量可依据第三水池4的实际面积进行适当调整,此处不对石板17的具体设置数量作限制。此外,相邻的两个石板17之间形成出水间隙18,第三水池4内的水流经由出水间隙18自第三水池4的底部流动至第三水池4的顶部,水流可通过出水间隙18进行循环以达到静水面的效果,并且,石板17的顶部可加装如假山以及雕塑等观赏建筑,如此可提升水景结构的观赏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中庭水景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启动抽水组件11,使得蓄水池10内的水抽动至第三水池4内,水流在第三水池4内积聚,并直至水流从第三水池4内溢出,此时第三水池4内的水流流动至第二水池3以及第一水池2处,进而产生瀑布状的景观,提升了水景结构的观赏性,同时,第二水池3处内装满水后,可溢出至第一水池2内,增设了瀑布层,起到进一步提升水景结构观赏性的作用,另外,第一水池2内的水可回流至蓄水池10内,如此实现了水流的循环,在抽水组件11的作用下,如此往复,使得水流可循环利用,起到节省水资源的作用,该水景结构的结构设计合理,同时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满足了水景结构的多样性需求。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