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隔空操作的照明灯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3:1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照明灯 操作 是隔空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隔空操作的照明灯,属于照明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照明灯,照明用品,泛指可以照亮的用具,目前照明灯常通过控制按键来实现照明灯的开启或关闭,但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的手常会具有油污、灰尘等,手不是很方便的直接去操作照明灯上的控制按键,会影响照明灯的使用价值和使用灵活性,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隔空操作的照明灯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空操作的照明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的手常会具有油污、灰尘等,手不是很方便的直接去操作照明灯上的控制按键,会影响照明灯的使用价值和使用灵活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极大方便了操作员的使用,有效提升灯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灵活性。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隔空操作的照明灯,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左侧上端固定连接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端活动安装中空结构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侧设置中空结构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安装辅助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端活动安装灯体,所述底座右侧上端镶嵌安装红外线发射器以及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左侧设置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接收器左侧安装安装座,所述灯体、红外线接收器以及红外线发射器通过底座内控制模块连通。
5.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下端粘接防滑垫。
6.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支撑板下端中间位置的外筒,所述外筒下端安装支撑管且支撑管延伸入外筒内部,所述支撑管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上端,所述支撑管上端连通固定第二转动管且第二转动管滑动连接外筒内壁上,所述第二转动管上端连通安装第一转动管且第一转动管处在外筒内部,所述外筒上侧环形内壁开设第一环形卡槽,且第一环形卡槽上装配第一卡簧且第一卡簧处在第一转动管上端。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管、第二转动管以及支撑管呈一体化成型结构。
8.进一步地,所述外筒下侧环形内壁加工第二环形卡槽,且第二环形卡槽上装配第二卡簧且第二卡簧处在第二转动管下端。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管上端粘接第一保护环形垫且第一保护环形垫处在第一卡簧下端,所述第二转动管下端边缘位置粘接第二保护环形垫且第二保护环形垫处在第二卡簧上端。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管环形端固定连接横向布置的第一限位条且第一限位条与第一转动管呈一体化结构,所述外筒上侧环形内壁固定连接与第一限位条配合使用的第二限位条且第二限位条处在第二转动管与第一卡簧之间,所述外筒与第二限位条呈一体化
结构。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空操作的照明灯。
12.1、通过红外线发射器以及红外线接收器,能将人手在底座上方晃动一下,实现灯体的启动或关闭,整个过程人手不需进行按压按键开关来实现灯体的启动和关闭,极大方便了操作员的使用,有效提升灯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灵活性。
13.2、通过第一卡簧,对第一转动管安装位置进行限制,再通过第二转动管与外筒,使第一支撑板发生转动,进而调整灯体的旋转角度,增加照明范围,此外通过支撑管、第一转动管以及第二转动管,便于灯体的连接线的安装和保护。
附图说明
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隔空操作的照明灯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隔空操作的照明灯中辅助机构的剖视图;
17.图3为图2中a向剖视图。
18.图中:1

灯体、2

第一支撑板、3

第二支撑板、4

底座、5

红外线发射器、6

红外线接收器、7

安装座、8

辅助机构、81

外筒、82

第一保护环形垫、83

第一卡簧、84

第一转动管、85

第二卡簧、86

支撑管、87

第二保护环形垫、88

第二转动管、841

第一限位条、842

第二限位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0.请参阅图1

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隔空操作的照明灯,包括底座4,底座4左侧上端固定连接安装座7,安装座7上端活动安装中空结构的第二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3上侧设置中空结构的第一支撑板2,第一支撑板2与第二支撑板3之间安装辅助机构8,第一支撑板2上端活动安装灯体1,能使灯体1发生折叠,进而调整灯体1折叠角度,并通过灯体1,实现照明功能,底座4右侧上端镶嵌安装红外线发射器5以及红外线接收器6,红外线发射器5左侧设置红外线接收器6,红外线接收器6左侧安装安装座7,灯体1、红外线接收器6以及红外线发射器5通过底座4内控制模块连通。
21.具体地,使用时,能将人手在底座4上方晃动一下,红外线发射器5发出的红外线接触到人手后反射被红外线接收器6接收,触发信号使灯体1启动,从而进行照明作业,而能再次再底座4上方晃动一下人手,再一次实现红外线的发射和接收,此时程序设定位灯体1关闭,整个过程人手不需进行按压按键开关来实现灯体1的启动和关闭,极大方便了操作员的使用,有效提升灯体1的使用价值和使用灵活性。
22.底座4下端粘接防滑垫,具体地,通过防滑垫,增加摩擦系数,提升底座4放置稳定性。
23.辅助机构8包括固定在第一支撑板2下端中间位置的外筒81,外筒81下端安装支撑管86且支撑管86延伸入外筒81内部,支撑管86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3上端,支撑管86上端
连通固定第二转动管88且第二转动管88滑动连接外筒81内壁上,第二转动管88上端连通安装第一转动管84且第一转动管84处在外筒81内部,外筒81上侧环形内壁开设第一环形卡槽,且第一环形卡槽上装配第一卡簧83且第一卡簧83处在第一转动管84上端,具体地,能通过工具将第一卡簧83安装到第一环形卡槽内,再将第一转动管84安插到外筒81内,并通过第一卡簧83对第一转动管84安装位置进行限制,再通过第二转动管88与外筒81,使第一支撑板2发生转动,进而调整灯体1的旋转角度,增加照明范围,此外通过支撑管86、第一转动管84以及第二转动管88,便于灯体1的连接线的安装和保护。
24.第一转动管84、第二转动管88以及支撑管86呈一体化成型结构,具体地,一体化成型结构的设计,便于生产。
25.外筒81下侧环形内壁加工第二环形卡槽,且第二环形卡槽上装配第二卡簧85且第二卡簧85处在第二转动管88下端,具体地,通过第二卡簧85,将第一转动管84以及第二转动管88与外筒81之间的快速拆装,便于维护更换。
26.第一转动管84上端粘接第一保护环形垫82且第一保护环形垫82处在第一卡簧83下端,第二转动管88下端边缘位置粘接第二保护环形垫87且第二保护环形垫87处在第二卡簧85上端,具体地,通过第一保护环形垫82以及第二保护环形垫87,实现保护功能。
27.第一转动管84环形端固定连接横向布置的第一限位条841且第一限位条841与第一转动管84呈一体化结构,外筒81上侧环形内壁固定连接与第一限位条841配合使用的第二限位条842且第二限位条842处在第二转动管88与第一卡簧83之间,外筒81与第二限位条842呈一体化结构,具体地,通过第一限位条841以及第二限位条842,有效防第一支撑板2无序的360
°
转动,防连接线的发生缠绕,安全性高。
28.灯体1、红外线接收器6、红外线发射器5等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发明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0.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