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灯头组件、照明灯具及台灯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1:1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灯头 台灯 组件 照明 照明灯具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灯头组件、照明灯具及台灯。


背景技术:

2.灯头组件是电子设备的常见配件,用于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连接。然而在照明灯具,如台灯完成灯头组件的安装后,灯头组件的位置就被固定,不能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改变照明范围,那么如何在实现灯头组件的组件化安装的同时,提高灯具的适用性,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下照明需求等都是业界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照明范围可调节的灯头组件。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灯头组件,其包括灯头、灯头连接件和支撑件;所述灯头包括发光件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电连接所述发光件且具有第一滑动部;所述灯头连接件包括连接主体及连接所述连接主体的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二滑动部还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动部滑动使得所述灯头与所述灯头连接件的相对位置可变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连接主体转动连接,使得所述灯头连接件可以带动所述灯头相对于所述支撑件转动。
5.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灯头组件通过所述第二滑动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动部滑动使得所述灯头与所述灯头连接件的相对位置可变,可以实现所述灯头与所述灯头连接件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变照明位置、照明范围的目的,同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连接主体转动连接,使得所述灯头连接件可以带动所述灯头相对于所述支撑件转动,进一步扩展了所述灯头的照明方向,丰富了所述灯头组件的应用场景。
6.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部电连接以经由所述第一滑动部向所述发光件供电或者所述第一滑动部通过可形变导线电连接至所述发光件以向所述发光件供电。通过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部电连接,可以在所述第一滑动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滑动部滑动使得所述灯头与所述灯头连接件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保持所述第二滑动部可与所述第一滑动部持续电连接,即在改变照明位置和照明范围的同时可以保持稳定的照明功能,方便用户操作的同时,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7.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环形本体,所述环形本体围成中空的滑槽,所述第一滑动部位于所述环形本体的内侧;所述第二滑动部包括滑动本体及设置于所述滑动本体上的连接部,所述滑动本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滑槽中。通过所述连接件的所述环形本体,所述第一滑动部位于所述环形本体的内侧可以使所述滑动过程时,操作更加方便,并且相对位置变化范围更大,所述环形本体围成中空的滑槽,所述第二滑动部的所述滑动本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滑槽中,并将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滑动本体上,可以使滑动过程中,保障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部稳定接触,保障滑动过程中所述灯头组件的稳定性。
8.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部通过所述可形变导线电连接至所述
发光件以向所述发光件供电,所述环形本体内侧凹陷使得所述滑槽包括主体部分与所述主体部分连通的凹陷部分,所述第一滑动部设置于所述凹陷部分的内壁面;所述滑动本体的部分位于所述凹陷部分中,且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可形变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一滑动部,所述可形变导线为弹簧型导线。通过在所述环形本体内侧形成凹陷部分,并将所述滑动本体的部分及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凹陷部分中,可以将所述第二滑动部固定在所述连接件内,使所述第二滑动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动部的滑动更加顺畅、滑动过程更加稳定,操作更加方便,此外,使用弹簧型导线作为所述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滑动部的所述可形变导线,在实现电力导通的同时,可以保障所述第二滑动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动部滑动时的持续电连接,并且在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滑动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动部滑动的距离实现导线的收放,使所述可形变导线在滑动过程中不对所述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二滑动部产生影响,且使所述灯头更加美观。
9.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本体内侧凹陷使得所述滑槽包括主体部分与所述主体部分连通的凹陷部分,所述第二滑动部设置于所述凹陷部分的内壁面;所述滑动本体的部分及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凹陷部分中,且所述连接部接触所述第一滑动部以电连接所述第一滑动部。通过在所述环形本体内侧形成凹陷部分,并将所述滑动本体的部分及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凹陷部分中,可以将所述第二滑动部固定在所述连接件内,使所述第二滑动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动部的滑动更加顺畅、滑动过程更加稳定,操作更加方便,同时,所述连接部接触所述第一滑动部以电连接所述第一滑动部,在减少外部导电元件设置的同时,使滑动过程中可以持续保持电连接,不会造成电力连接不良,同时,所述第二滑动部设置于所述凹陷部分的内壁面使所述第二滑动部在滑动过程中不会从所述滑槽内脱离,进一步保障了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稳定接触,保障照明的持续性、稳定性。
10.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部包括沿着所述环形本体内侧设置的条形部或环形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突出于所述滑动本体邻近所述环形本体的表面的触点部,所述触点部抵接所述条形部或所述环形部,使得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电连接。通过在所述第一滑动部设置条形部或环形部,所述连接部设置有突出于所述滑动本体邻近所述环形本体的表面的触点部,可以保障所述第二滑动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滑动连接部的持续电连接的有效性,保障照明的持续性、稳定性。
11.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条形部或所述环形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触点部的数量也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触点部与对应的一个所述条形部或所述环形部抵接,所述触点部包括触点部与负极触点部。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所述条形部或所述环形部和所述触点部,并通过触点部与负极触点部可以实现所述灯头组件的正负极电力导通,不需要设置其他导电元件既可以为所述灯头组件的照明功能提供电力支持,使所述灯头组件外观更加简洁、美观。
12.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条形部或所述环形部的数量为三个,所述触点部的数量为至少三个,所述触点部包括正极触点部与负极触点部,所述正极触点部包括第一正极触点部及第二正极触点部,所述第一正极触点部与所述第二正极触点部分别用于提供不同的电压。通过所述第一正极触点部与所述第二正极触点部分别提供不同的电压可以为所述灯头组件根据不同的照明需求提供不同的照明亮度、照明色彩,进一步丰富了所述灯头组件的应用场景,提升用户体验感。
13.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动部包括所述环形部,每个所述环形部对应两个相对设置的触点部,所述两个相对设置的触点部分别抵接所述环形部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区段。通过将所述两个相对设置的触点部分别抵接所述环形部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区段,可以提高所述触点部与所述环形部连接的有效性,从而提升所述灯头组件电力连接的稳定性。
14.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件为环形发光件且具有中空的第一开口,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环形发光件的一侧,且为对应所述环形发光件设置的环形结构。通过所述环形发光件可以增大所述灯头组件的照明范围,同时,将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环形发光件的一侧,且为对应所述环形发光件设置的环形结构可以不对所述发光件产生遮挡,不会影响所述灯头组件的照明效果。
15.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件包括电路板及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及/或发光颜色不同。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可以使所述灯头组件的发光强度及/或发光颜色可调,丰富了所述灯头组件的应用场景,提升了用户体验感。
16.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头组件还包括灯罩,所述灯罩至少罩设于所述发光件的发光面一侧,所述灯罩包括对应所述环形发光件的环形罩体结构。通过设置环形罩体结构的所述灯罩,在为所述灯头提供保护的同时,不对所述灯头的照明效果产生影响。
17.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头组件还包括罩设于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发光元件一侧的环形壳体,所述环形壳体具有中空的第二开口,所述灯头连接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之间的第一连轴部,所述连接主体、所述第一连轴部及所述第二滑动部之间还围成收纳部,所述环形壳体及/或所述第二滑动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收纳部中。通过将所述环形壳体及/或所述第二滑动部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收纳部中,可以有效保障所述第二滑动部在滑动过程中不会从所述滑槽内脱落,从而造成所述灯头掉落或者所述灯头组件的电力中断,保障了所述灯头组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18.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头连接件还包括连接所述连接主体的第二连轴部及连接所述第二连轴部远离所述连接主体一端的第一枢接部,所述支撑件包括与第一枢接部转动连接的第二枢接部及连接所述第二枢接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枢接部与所述第二枢接部中的一个包括第一枢孔,所述第一枢接部与所述第二枢接部中的另外一个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枢孔的第一枢轴。通过所述第一枢接部与所述第二枢接部的转动连接,使得所述灯头连接件可以带动所述灯头相对于所述支撑件转动,从而增大所述灯头组件的照明范围的调节范围,丰富了所述灯头组件的应用场景,提升了用户体验感。
19.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轴还与所述连接主体转动连接,使得所述连接主体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滑动部及所述灯头绕所述第二连接轴进行360度范围的转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轴还与所述连接主体转动连接,使得所述灯头能够绕所述第二连接轴进行360度范围的转动。从而达到改变照明位置、照明范围的目的,丰富了所述灯头组件的应用场景。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照明灯具,所述照明灯具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灯头组件及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连接所述支撑件且用于支撑所述灯头组件及所述支撑
件。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照明灯具的所述灯头组件通过所述第二滑动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动部滑动使得所述灯头与所述灯头连接件的相对位置可变,可以实现所述灯头与所述灯头连接件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变照明位置、照明范围的目的,同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连接主体转动连接,使得所述灯头连接件可以带动所述灯头相对于所述支撑件转动,进一步扩展了所述灯头的照明方向,丰富了所述灯头组件的应用场景。
22.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杆及底座,所述支撑杆包括连接所述支撑件的第一支撑部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远离所述支撑件一端的第三枢接部,所述底座包括座体、连接所述座体的第二支撑部及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远离所述座体一端的第四枢接部,所述第三枢接部与所述第四枢接部枢接使得所述支撑杆可以带动所述灯头组件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所述第三枢接部与所述第四枢接部中的一个包括第二枢孔,所述第三枢接部与所述第四枢接部中的另外一个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枢孔的第二枢轴。通过所述第三枢接部与所述第四枢接部枢接使得所述支撑杆可以带动所述灯头组件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增大所述照明灯具的照明范围的调节范围,丰富了所述照明灯具的应用场景,提升了用户体验感。
23.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还包括连接所述座体的第一部分及连接所述第四枢接部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还与所述第一部分转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部分能够带动所述第四枢接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及所述灯头组件绕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延伸方向自转;所述第二枢轴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枢轴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延伸方向垂直。通过所述第二部分带动所述第四枢接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及所述灯头组件绕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延伸方向自转,增大所述照明灯具的照明范围的调节范围,丰富了所述照明灯具的应用场景,提升了用户体验感。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台灯,所述台灯包括灯头、灯头连接件、支撑件和支撑机构。所述灯头包括发光件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电连接所述发光件且具有第一滑动部;所述灯头连接件包括连接主体及连接所述连接主体的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二滑动部还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动部滑动使得所述灯头与所述灯头连接件的相对位置可变;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主体;所述支撑机构连接所述支撑件远离所述连接主体的一端。
25.可以理解,所述台灯通过所述第二滑动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动部滑动使得所述灯头与所述灯头连接件的相对位置可变,可以实现所述灯头与所述灯头连接件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变照明位置、照明范围的目的,同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连接主体转动连接,使得所述灯头连接件可以带动所述灯头相对于所述支撑件转动,进一步扩展了所述灯头的照明方向,丰富了所述灯头组件的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具的立体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具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29.图3是图1所示照明灯具的立体分解图。
30.图4是图1所示照明灯具的一种实施例的灯头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31.图5是图4所示照明灯具的灯头的连接件的第一滑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图4所示照明灯具的灯头连接件的第二滑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是图4所示照明灯具的灯头连接件的第二滑动部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4.图8是图1所示照明灯具的一种变更实施例的灯头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37.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40.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灯具1,如台灯但不限于台灯。具体地,照明灯具1可以包括灯头组件10及支撑机构20,灯头组件10 包括灯头11、灯头连接件12和支撑件13,支撑机构20包括支撑杆21及底座22,灯头11包括发光件111及连接件112,连接件112电连接发光件111且具有第一滑动部112a;灯头连接件12包括连接主体121及连接连接主体121的第二滑动部 122,第二滑动部122还可相对于第一滑动部112a滑动使得灯头11与灯头连接件 12的相对位置可变,支撑机构20连接支撑件13且用于支撑灯头组件10及支撑件13。支撑件13的一端连接连接主体121。支撑件13与连接主体121转动连接,使得灯头连接件12可以带动灯头11相对于支撑件13转动,底座22连接支撑机构20远离连接主体121的一端。
4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具1的灯头组件10通过第一滑动部112a相对于第二滑动部122滑动,使得灯头11与灯头连接件12的相对位置可变,可以实现灯头11与灯头连接件12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变照明位置、照明范围的目的,同时,支
撑件13与连接主体121转动连接,使得灯头连接件12可以带动灯头11相对于所述支撑件13转动,从而增大灯头组件10 的照明范围的调节范围,丰富了照明灯具1的应用场景。
42.请参阅图4至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滑动部122与第一滑动部112a电连接以经由第一滑动部112a向发光件111供电。通过第二滑动部122与第一滑动部112a电连接,可以在第一滑动部112a相对于第二滑动部122滑动使得灯头11 与灯头连接件12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保持第二滑动部122可与第一滑动部 112a持续电连接,即在改变照明位置和照明范围的同时可以保持稳定的照明功能,方便用户操作的同时,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43.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112还包括环形本体112b,环形本体112b 围成中空的滑槽112e,第一滑动部112a位于环形本体112b的滑槽112e的内侧;第二滑动部122包括滑动本体122a及设置于滑动本体122a上的连接部122b,滑动本体122a至少部分位于滑槽112e中。可以理解,通过连接件112的环形本体 112b,第二滑动部122位于环形本体112b的内侧可以使第二滑动部122在与第一滑动部112a发生相对滑动时,从而改变照明位置与范围,操作更加方便。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滑动部122也可以在环形本体112b中的滑槽112e沿环形本体112b内壁的环形方向滑动,使得第一滑动部112a还可以绕第二滑动部122旋转滑动,从而使第一滑动部112a与第二滑动部122相对位置变化范围更大,且操作灵活。此外,环形本体112b围成中空的滑槽112e,使得滑动本体122a位于滑槽112e中,并将连接部122b设置于滑动本体122a上,使得连接部122b接触第一滑动部112a,进而在滑动过程中,连接部122b与第一滑动部112a稳定接触,保障滑动过程中灯头组件10的稳定性。
44.进一步地,第二滑动部122与第一滑动部112a电连接以经由第一滑动部 112a向发光件111供电,环形本体112b内侧凹陷使得滑槽112e包括主体部分 112m与主体部分112m连通的凹陷部分112g,第二滑动部122设置于凹陷部分112g部的内壁面;滑动本体122a的部分及连接部122b位于凹陷部分112g中,且连接部122b接触第一滑动部112a以电连接第一滑动部112a。通过在环形本体 112b内侧形成与滑槽112e连通的凹陷部分112g,并将滑动本体122a的部分及连接部122b位于凹陷部分112g中,可以将第二滑动部122固定在连接件112内,使第二滑动部122相对于第一滑动部112a的滑动更加顺畅、滑动过程更加稳定,操作更加方便,同时,连接部122b接触第一滑动部112a以电连接第一滑动部 112a,在减少外部导电元件设置的同时,使滑动过程中连接部122b不会发生位置改变,造成接触不良,可以持续保持电连接,同时,第二滑动部122设置于凹陷部分112g的内壁面,使第二滑动部122在滑动过程中不会从滑槽112e内脱离,进一步保障了连接部122b与第一滑动部112a稳定接触,保障照明的持续性、稳定性。
45.详细地,第一滑动部112a包括沿着环形本体112b内侧设置的条形部或环形部112c,连接部122b包括突出于滑动本体122a邻近环形本体112b的表面的触点部122c,触点部122c抵接条形部或环形部112c,使得第二滑动部122与第一滑动部112a电连接。可以理解,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主要以第一滑动部112a包括封闭的环形部112c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112a 也包括沿着环形本体112b内侧设置的条形部(如仅具有环形部112c的部分而形成的条形部),触点部122c抵接所述条形部同样可以实现电连接。
46.通过在第一滑动部112a设置条形部或环形部112c,且连接部122b设置有触点部122c,可以保障第二滑动部122与第一滑动部112a在滑动过程中的持续电连接,保障照明的
持续性、稳定性。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第二滑动部122,第二连接轴125与连接主体121之间可以采用滑轨与触点、磁环或波点等形式进行电连接。
47.进一步地,条形部或环形部112c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触点部122c的数量也为至少两个,每个触点部122c与对应的一个条形部或环形部112c抵接,触点部122c包括正极触点部122d与负极触点部122e。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条形部或环形部112c和触点部122c,并通过正极触点部122d与负极触点部122e可以实现灯头组件10的正负极电力导通,不需要设置其他导电元件既可以为灯头组件 10的照明功能提供电力支持,使灯头组件10外观更加简洁、美观。此外,可以理解,环形部112c也可以包括分别对应正极触点部122d与负极触点部122e 两个环形部。
48.具体地,条形部或环形部112c的数量为三个,触点部122d的数量为至少三个,正极触点部122d包括第一正极触点部122f及第二正极触点部122g,第一正极触点部122f与第二正极触点部122g分别用于提供不同的电压。通过第一正极触点部122f与第二正极触点部122g分别提供不同的电压可以为灯头组件10根据不同的照明需求提供不同的照明亮度、照明色彩,进一步丰富了灯头组件 10的应用场景,提升用户体验感。此外,可以理解,环形部112c也可以包括分别对应第一正极触点部122f、第二正极触点部122g与负极触点部122e三个环形部112c,所述三个环形部112c可以依次套设且同心设置。
49.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112a包括环形部112c,每个环形部112c可以对应两个相对设置的触点部122f、122g或122e,两个相对设置的触点部122f、122g 或122e可以分别抵接环形部112c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区段。通过将两个相对设置的触点部122f、122g或122e分别抵接环形部112c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区段,可以提高触点部122f、122g或122e与环形部112c连接的有效性,从而提升灯头组件 10电力连接的稳定性。
50.发光件111为环形发光件111且具有中空的第一开口111a,连接件112连接于环形发光件111的一侧,且为对应环形发光件111设置的环形结构。通过环形发光件111可以增大灯头组件10的照明范围,同时,将连接件112连接于环形发光件111的一侧,且为对应环形发光件111设置的环形结构可以不对发光件111 产生遮挡,不会影响灯头组件10的照明效果。
51.具体的,发光件111包括电路板111b及设置于电路板111b上的发光元件 111c;发光元件111c包括第一发光元件111c与第二发光元件111c,第一发光元件111c与第二发光元件111c的发光强度及/或发光颜色不同。通过设置第一发光元件111c与第二发光元件111c可以使灯头组件10的发光强度及/或发光颜色可调,丰富了灯头组件10的应用场景,提升了用户体验感。其中,发光件111 可以为发光二极管。电路板111b可以为印刷电路板。
52.灯头组件10还包括灯罩14,灯罩14至少罩设于发光件111的发光面一侧,灯罩14包括对应环形发光件111的环形罩体结构。通过设置环形罩体结构的灯罩14,在为灯头11提供保护的同时,不对灯头11的照明效果产生影响,且有利于获得柔和舒适的照明光。
53.进一步地,灯头组件10还包括罩设于连接件112远离发光元件111c一侧的环形壳体15,环形壳体15具有中空的第二开口151,灯头连接件12还包括连接于连接主体121与第二滑动部122之间的第一连轴部123,连接主体121、第一连轴部123及第二滑动部122之间还围成收纳部124,环形壳体15及/或第二滑动部122的至少部分位于收纳部124中。通过将环形壳体15及/或第二滑动部122 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收纳部124中,可以有效保障第二滑动部122在滑动过程中不会从滑槽112e内脱落,从而造成灯头11掉落或者灯头组件10的电力中
断,保障了灯头组件10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54.进一步地,灯头连接件12还包括连接连接主体121的第二连轴部125及连接第二连轴部125远离连接主体121一端的第一枢接部126,支撑件13包括与第一枢接部126转动连接的第二枢接部131及连接第二枢接部131的连接部132;第一枢接部126与第二枢接部131中的一个包括第一枢孔131a,第一枢接部126 与第二枢接部131中的另外一个包括安装于第一枢孔131a的第一枢轴126a。通过第一枢接部126与第二枢接部131的转动连接,使得灯头连接件12可以带动灯头11相对于支撑件13转动,从而增大灯头组件10的照明范围的调节范围,丰富了灯头组件10的应用场景,提升了用户体验感。
55.更进一步地,第二连接轴125还与连接主体121转动连接,如连接主体121 具有枢孔,第二连接轴125伸出所述枢孔中使得连接主体121可以绕第二连接轴125转动,进而使得连接主体121能够带动第二滑动部及灯头11绕所述第二连接轴125进行360度范围的转动;或者连接主体121具有延伸轴,第二连接轴 125具有枢孔,延伸轴伸入所述枢孔中使得连接主体121可以绕第二连接轴125 转动,进而使得连接主体121能够带动第二滑动部122及灯头11绕所述第二连接轴125进行360度范围的转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轴125与连接主体121转动连接,使得灯头11能够绕第二连接轴125进行360度范围的转动。从而达到改变照明位置、照明范围的目的,丰富了灯头组件10的应用场景。此外,在转动连接的同时,第二连接轴125与连接主体121还可以实现电连接,以方便将支撑机构20将外部供电信号经由支撑件13传输至灯头连接件12及灯头11,具体地,第二连接轴125与连接主体121之间可以采用滑轨与触点、磁环或波点等形式进行电连接。
56.支撑机构20包括支撑杆21及底座22,支撑杆21包括连接支撑件13的第一支撑部211及连接第一支撑部211远离支撑件13一端的第三枢接部212,底座22 包括座体221、连接座体221的第二支撑部222及连接第二支撑部222远离座体 221一端的第四枢接部223,第三枢接部212与第四枢接部223枢接使得支撑杆21可以带动灯头组件10相对于底座22转动;第三枢接部212与第四枢接部223 中的一个包括第二枢孔212a,第三枢接部212与第四枢接部223中的另外一个包括安装于第二枢孔212a的第二枢轴223a。通过第三枢接部212与第四枢接部 223枢接使得支撑杆21可以带动灯头组件10相对于底座22转动,增大照明灯具 1的照明范围的调节范围,丰富了照明灯具1的应用场景,提升了用户体验感。
57.进一步地,第二支撑部222还包括连接座体221的第一部分222a及连接第四枢接部223的第二部分222b,第二部分222b还与第一部分222a转动连接,使得第二部分222b能够带动第四枢接部223、第一支撑部211及灯头组件10绕第二支撑部222的延伸方向自转;第二枢轴223a的轴向方向与第一支撑部211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二枢轴223a的轴向方向与第二支撑部222的延伸方向垂直。通过第二部分222b带动第四枢接部223、第一支撑部211及灯头组件10绕第二支撑部222的延伸方向自转,增大照明灯具1的照明范围的调节范围,丰富了照明灯具1的应用场景,提升了用户体验感。
58.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中的照明灯具1,如台灯,通过第二滑动部122与第一滑动部112a电连接,并且通过第一滑动部112a相对于第二滑动部122滑动使得灯头11与灯头连接件12的相对位置可变,使灯头组件10通过滑动改变第一滑动部112a与第二滑动部122相对位置就可以实现灯头11与灯头连接件12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变照明位置、照明范围的目的,同时,第一枢接部126与第二枢接部131的转动连接,使得灯头连接件12可以
带动灯头11 相对于支撑件13转动,第三枢接部212与第四枢接部223枢接使得支撑杆21可以带动灯头组件10相对于底座22转动,第二部分222b带动第四枢接部223、第一支撑部211及灯头组件10绕第二支撑部222的延伸方向自转,从而增加了照明灯具1的调节维度,从而增大了照明范围的调节范围,丰富了灯头组件10的应用场景,提升了用户体验感。
59.请参阅图8,图8是图1所示照明灯具的一种变更实施例的灯头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变更实施例中的照明灯具与图1

7所示的照明灯具基本相同,也就是说,针对上述图1

7所示的照明灯具的描述基本上也可以适用于变更实施例中的照明灯具,以下将主要描述变更实施例中的照明灯具与图1

7所示的照明灯具的不同点。
60.所述变更实施例中,第二滑动部122还可以通过可形变导线16电连接至发光件111以向发光件111供电。通过可形变导线16,可以在第一滑动部112a相对于第二滑动部122滑动使得灯头11与灯头连接件12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且保持第二滑动部122可与发光件111持续电连接,即在改变照明位置和照明范围的同时可以保持稳定的照明功能,方便用户操作的同时,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61.具体的,第二滑动部122通过可形变导线16电连接至发光件111以向发光件111供电,环形本体112b内侧凹陷使得滑槽112e包括主体部分112m与主体部分112m连通的凹陷部分112g,第二滑动部122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凹陷部分112g 的内壁面,如,滑动本体122a的部分位于凹陷部分112g中,且连接部122b通过可安装并贯穿连接件112的可形变导线16电连接发光件111,可形变导线16为弹簧型导线,其大部分可隐藏安装于所述连接件112中,且一端电连接第二滑动部122位于所述凹陷部分112g的部分,另一端可穿过连接件112并电连接至发光件111。通过在环形本体112b内侧形成凹陷部分112g,并将滑动本体122a的部分位于凹陷部分112g中,可以将第二滑动部122固定在连接件112内,使第二滑动部122相对于第一滑动部112a的滑动更加顺畅、滑动过程更加稳定,操作更加方便,同时,使用弹簧型导线作为连接部122b电连接第一滑动部112a 的可形变导线16,在实现电力导通的同时,可以保障第二滑动部122相对于第一滑动部112a滑动时的持续电连接,并且在可以根据第二滑动部122相对于第一滑动部112a滑动的距离实现导线的收放,使可形变导线16在滑动过程中不对第一滑动部112a、第二滑动部122产生影响,且使灯头11更加美观。
6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