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脱结构及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1:1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生活用品 手电筒 结构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脱结构及手电筒。


背景技术:

2.手电筒是一种常用的生活用品,一般使用电池提供电源进行照明。用户在使用手电筒过程中,手电筒的电池和灯珠是需要更换的,因此,前盖与灯头壳之间使用普通螺纹螺接。
3.用户在装取更换电池和灯珠过程中,通过旋转前盖,使前盖与灯头壳之间的螺纹完全分离,将前盖拆卸。但是,有些用户习惯用力拨动前盖且松手,使前盖在惯性力作用下旋转,当前盖旋转到前盖与灯头壳之间的螺纹完全分离时,前盖(第二主体)容易从灯头壳(第一主体)上松脱滑落,掉在地上遗失,且对前盖外观造成划伤等。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脱结构,旨在解决第二主体拆卸时容易从第一主体上松脱滑落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脱结构,用于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的连接,所述防脱结构包括:
6.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的外圆周表面的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
7.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的内圆周表面的可与所述第一外螺纹和所述第二外螺纹螺接的内螺纹;
8.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内螺纹的长度。
9.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螺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外螺纹的长度。
10.更进一步地,所述内螺纹的小径大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外圆周直径。
11.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体端部设置有第一主体预套区,所述第二主体端部设置有第二主体预套区,所述第一主体预套区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主体预套区的直径。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手电筒,包括手柄筒、设置在所述手柄筒端部的灯头壳、套设在所述灯头壳端部的前盖及上述的防脱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主体为所述灯头壳,所述第二主体为所述前盖。
13.更进一步地,所述手柄筒外侧还设置有挂钩。
14.更进一步地,所述挂钩包括靠近所述手柄筒的内侧臂、与所述内侧臂相对设置的外侧臂及连接所述内侧臂和所述外侧臂的连接臂,所述内侧臂、所述连接臂和所述外侧臂构成u字形,且所述内侧臂自由端与手柄筒连接。
15.更进一步地,所述内侧臂与所述连接臂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向所述手柄筒方向凸出。
16.更进一步地,所述外侧臂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向所述手柄筒方向凸出。
17.更进一步地,所述手柄筒套设有套环,所述挂钩与所述套环固定连接。
18.更进一步地,所述套环上设置有开口。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第一主体的外圆周表面间隔设置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再在第二主体的内圆周表面设置与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螺接的内螺纹,且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之间的间距大于内螺纹的长度,拆卸第二主体时,内螺纹先与螺接的第一外螺纹分离,由于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之间的间距大于内螺纹的长度,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螺接前,已与第一外螺纹完全分离,内螺纹会落入到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之间的无螺纹区,在无螺纹区,第二主体会轴向移动,使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之间发生错位,当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螺接前,需要用户手握第二主体,使第二主体的内螺纹的起始点与第一主体的第二外螺纹的起始点对准吻合再旋入,才能使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螺接,然后第二主体继续旋转使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分离后,第二主体才被拆卸,因此可避免第二主体从第一主体上松脱滑落,掉在地上遗失或对第二主体外观造成划伤;且第二主体的内螺纹落入到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之间的无螺纹区时,还可使用户具有较明显的手感,用户感知到手感后,会有意识的握紧第二主体,因此可进一步避免第二主体从第一主体上松脱滑落。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爆炸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主体的立体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主体的立体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钩和套环的立体图。
25.图中,1、手柄筒;2、第一主体;21、第一外螺纹;22、第二外螺纹;23、无螺纹区;24、第一主体预套区;3、第二主体;31、内螺纹;32、第二主体预套区;4、挂钩;41、内侧臂;42、外侧臂;43、连接臂;44、第一突起部;45、第二突起部;5、套环;51、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脱结构,其第一主体的外圆周表面间隔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之间的间距大于内螺纹的长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第一主体的外圆周表面间隔设置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再在第二主体的内圆周表面设置与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螺接的内螺纹,且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之间的间距大于内螺纹的长度,拆卸第二主体时,内螺纹先与螺接的第一外螺纹分离,由于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之间的间距大于内螺纹的长度,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螺接前,已与第一外螺纹完全分离,内螺纹会落入到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之间的无螺纹区,在无螺纹区,第二主体会轴向移动,使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之间发生错位,当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螺接前,需要用户手握第二主体,使第二主体的内螺纹的起始点与第一主体的第二外螺纹的起始点
对准吻合再旋入,才能使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螺接,然后第二主体继续旋转使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分离后,第二主体才被拆卸,因此可避免第二主体从第一主体上松脱滑落,掉在地上遗失或对第二主体外观造成划伤;且第二主体的内螺纹落入到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之间的无螺纹区时,还可使用户具有较明显的手感,用户感知到手感后,会有意识的握紧第二主体,因此可进一步避免第二主体从第一主体上松脱滑落。
28.实施例一
29.如图1

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脱结构,用于第一主体2与第二主体3之间的连接,该防脱结构包括:
30.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2的外圆周表面的第一外螺纹21和第二外螺纹22;
31.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3的内圆周表面的可与所述第一外螺纹21和所述第二外螺纹22螺接的内螺纹31;
32.所述第一外螺纹21与所述第二外螺纹22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内螺纹31的长度。
3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主体3套接在第一主体2的端部,第一主体2的外圆周表面,是指与第二主体3的内圆周表面相套接的部分,第一主体2的外圆周呈圆筒形,第一主体2还可以包括其它部分,例如与手柄筒1连接的部分等。
34.第一外螺纹21和第二外螺纹22的螺纹规格完全相同,只有长度有差异。第一外螺纹21与第二外螺纹22之间无螺纹,为光滑的第一主体2外圆周表面。
35.第一外螺纹21和内螺纹31的长度大于两个螺距,保证第一外螺和内螺纹31至少都有一个完整的螺牙。
36.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主体3的内螺纹31的起始点,为第二主体3从第一主体2上旋出时,先接触第二外螺纹22的一端起点,第一主体2的第二外螺纹22的起始点,为第二主体3从第一主体2上旋出时,先接触内螺纹31的一端起点。
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第一主体2的外圆周表面间隔设置第一外螺纹21和第二外螺纹22,再在第二主体3的内圆周表面设置与第一外螺纹21和第二外螺纹22螺接的内螺纹31,且第一外螺纹21与第二外螺纹22之间的间距大于内螺纹31的长度,拆卸第二主体3时,内螺纹31先与螺接的第一外螺纹21分离,由于第一外螺纹21与第二外螺纹22之间的间距大于内螺纹31的长度,内螺纹31与第二外螺纹22螺接前,已与第一外螺纹21完全分离前,内螺纹31会落入到第一外螺纹21与第二外螺纹22之间的无螺纹区23,在无螺纹区23,第二主体3会轴向移动,使内螺纹31与第二外螺纹22之间发生错位,当内螺纹31与第二外螺纹22螺接前,需要用户手握第二主体3,使第二主体3的内螺纹31的起始点与第一主体2的第二外螺纹22的起始点对准吻合再旋入,才能使内螺纹31与第二外螺纹22螺接,然后第二主体3继续旋转使内螺纹31与第二外螺纹22分离后,第二主体3才被拆卸,因此可避免第二主体3从第一主体2上松脱滑落,掉在地上遗失或对第二主体3外观造成划伤;且第二主体3的内螺纹31落入到第一外螺纹21与第二外螺纹22之间的无螺纹区时,还可使用户具有较明显的手感,用户感知到手感后,会有意识的握紧第二主体3,因此可进一步避免第二主体3从第一主体2上松脱滑落。
38.实施例二
39.如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螺纹2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外螺纹22的长度。
40.第二主体3固定在第一主体2上,是通过第一外螺纹21与内螺纹31的螺接,因此,第一外螺纹21需要保证至少一个完整的螺牙,而第二外螺纹22是用于提示用户第二主体3快要被拆下了,因此,第二外螺纹22的长度越短,例如只有一圈螺牙或半圈螺牙,用户收到提示后,旋转半圈或一圈就能快速的将第二主体3拆下,因此,将第一外螺纹21的长度设置成大于第二外螺纹22的长度,用户可以利用惯性(第二主体3惯性转动中,用户可以松开第二主体3)先将第二主体3预拆卸,再手握第二主体3对第二主体3进行拆卸,可减少用户手握第二主体3的时间及手动旋转圈数,方便用户拆卸第二主体3。
41.实施例三
42.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内螺纹31的小径大于所述第一主体2的外圆周直径。
43.第一主体2第一外螺纹21与第二外螺纹22之间的无螺纹区23,即为第一主体2的外圆周的一部分。第一主体2的外圆周直径小于内螺纹31的小径,即第一主体2的无螺纹区23直径小于内螺纹31的小径,第一主体2的外圆周直径小于内螺纹31的小径,内螺纹31位于第一外螺纹21与第二外螺纹22之间的无螺纹区23时,内螺纹31与第二外螺纹22的中心线会发生偏离,进而使内螺纹31与第二外螺纹22螺接时的阻力增大,使第二主体3在惯性旋转过程中,惯性力不足以使内螺纹31与第二外螺纹22直接螺接,而需要用户再施力使内螺纹31与第二外螺纹22螺接后再将第二主体3拆卸,此时需要用户手握第二主体3,因此可避免第二主体3从第一主体2上松脱滑落,掉在地上遗失或对第二主体3外观造成划伤。
44.实施例四
45.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2端部设置有第一主体预套区24,所述第二主体3端部设置有第二主体预套区32,所述第一主体预套区24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主体预套区32的直径。
46.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预套区24和第二主体预套区32无螺纹,最好为光面,第一主体预套区24可以是第一主体2的外圆周表面,第二主体预套区32可以是第二主体3的内圆周表面。或者可以理解为,第二外螺纹22与第一主体2端部边缘之间为第一主体预套区24,内螺纹31与第二主体3端部边缘之间为第二主体预套区32。
47.第二主体3与第一主体2螺接时,先将第一主体预套区24套设在第二主体预套区32,使第二主体3与第一主体2预对接后,再使第二外螺纹22与内螺纹31螺接,降低对接精度要求,使第二主体3与第一主体2螺接更顺畅。
48.实施例五
49.如图1

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手电筒,包括手柄筒1、设置在所述手柄筒端部的灯头壳、套设在所述灯头壳端部的前盖及上述的防脱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主体2为所述灯头壳,所述第二主体3为所述前盖。
5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柄筒1呈长筒状,灯头壳安装在手柄筒1前端,手电筒还包括安装在灯头壳内的灯珠和安装在手柄筒1内的电池等,前盖与灯头壳螺接将灯珠等固定在灯头壳内。需要拆卸或更换灯珠或电池时,将前盖从灯头壳上旋下即可。当然,电池也有从手柄筒1后端装入的。
5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电筒,其灯头壳的外圆周表面间隔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之间的间距大于内螺纹的长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
在灯头壳的外圆周表面间隔设置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再在前盖的内圆周表面设置与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螺接的内螺纹,且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之间的间距大于内螺纹的长度,拆卸前盖时,内螺纹先与螺接的第一外螺纹分离,由于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之间的间距大于内螺纹的长度,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螺接前,已与第一外螺纹完全分离,内螺纹会落入到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之间的无螺纹区,在无螺纹区,前盖会轴向移动,使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之间发生错位,当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螺接前,需要使前盖的内螺纹的起始点与灯头壳的第二外螺纹的起始点对准吻合再旋入,才能使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螺接,然后前盖继续旋转使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分离后,前盖才被拆卸,此时需要用户手握前盖,因此可避免前盖从灯头壳上松脱滑落,掉在地上遗失或对前盖外观造成划伤。
52.实施例六
53.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手柄筒1外侧还设置有挂钩4。
54.用户在用完手柄筒1后,可以通过挂钩4将手柄筒1挂在身上或工具包上,携带方便。
55.实施例七
56.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挂钩4包括靠近所述手柄筒1的内侧臂41、与所述内侧臂41相对设置的外侧臂42及连接所述内侧臂41和所述外侧臂42的连接臂43,所述内侧臂41、所述连接臂43和所述外侧臂42构成u字形,且所述内侧臂41自由端与手柄筒1连接。
57.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及图5所示,内侧臂41与手柄筒1外壁之间的开口51朝向与u字形开口51朝向相反,用户利用内侧臂41与手柄筒1外壁之间的夹持力将手电筒挂在身上或工具包上以便携带,或利用内侧臂41与外侧臂42之间的夹持力将手电筒挂在身上或工具包上以便携带均可,从而实现了双向挂勾的功能,使手电筒的灯头壳朝上或朝下挂取均可,方便用户携带。
58.更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内侧臂41与所述连接臂43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突起部44,所述第一突起部44向所述手柄筒1方向凸出。本实施例中,用户利用内侧臂41与手柄筒1外壁之间的夹持力将手电筒挂靠在身上或工具包上时,可以增大内侧臂41与手柄筒1外壁之间的夹持力,使手电筒挂靠更稳定。
59.更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外侧臂42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突起部45,所述第二突起部45向所述手柄筒1方向凸出。本实施例中,用户利用内侧臂41与外侧臂42之间的夹持力将手电筒挂靠在身上或工具包上时,可以增大内侧臂41与外侧臂42之间的夹持力,使手电筒挂靠更稳定。
60.实施例八
61.如图1、图2、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手柄筒1套设有套环5,所述挂钩4与所述套环5固定连接。
62.套环5可与挂钩4一体成型,或通过焊接、卡接、紧固件连接等方式连成一体。套环5用于将挂钩4固定在手柄筒1上。
63.更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套环5上设置有开口51。本实施例中,在套环5上设置开口51,使套环5有弹性,可使套环5稍微张开,从而使套环5可以套设在比套环5内径更大的
手柄筒1上,并且套环5张开后有弹性回复力,可以使套环5更紧固的套在手柄筒1上,防止套环5从手柄筒1上滑落。
6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