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改进结构的LED灯头和灯具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4: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灯头 灯具 改进 结构 装置

改进结构的led灯头和灯具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led灯头和灯具。


背景技术:

2.led灯管也俗称光管、日光灯管,是以led作为光源的发光照明装置,随着具体地照明场景的不同,用户对led灯管的发光具有不同的需求,现有的对led灯管的发光的调节方法一般是通过设置在led灯管的灯头上,且与控制板相连的拨动开关实现,通过手动拨动拨动开关可以对led灯管的光照强度、颜色等进行调节,由于控制板一般是以胶粘的方式粘贴固定在灯头内壁,在用户多次操作拨动开关后控制板容易从灯头内壁上松脱而对用户对拨动开关的操作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led灯头,包括:
4.壳体,所述壳体一端开放,用于连接灯管,另一端由底板封闭,所述底板背离灯管的外侧面上安装有接线柱;
5.控制板,沿第一方向滑动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
6.拨动开关,设置在所述控制板上且与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拨动开关带有伸出所述壳体的拨钮,所述拨钮相对于所述控制板沿第二方向切换状态,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平行;
7.拉线,一端与所述接线柱固定,另一端拉紧控制板,所述拉线限制所述控制板沿所述第一方向产生滑动。
8.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9.可选的,所述壳体的两相对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的导向槽,所述控制板的两相对侧缘滑动安装至对应的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槽朝向底板的一侧为封闭端,朝向灯管的一侧为开放端,所述拉线对所述控制板施力、保持所述控制板与所述封闭端相抵。
10.可选的,所述拉线与控制板连接处相互绝缘;或所述拉线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11.可选的,所述接线柱为空心结构,所述拉线延伸并通过冲压固定至所述接线柱的内部。
12.可选的,所述拉线与所述控制板之间焊接固定。
13.可选的,所述底板朝向灯管的内侧面上安装有卡钩,所述卡钩与所述控制板相作用、以将所述控制板限制在所述壳体内。
14.可选的,所述卡钩是l形,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的卡钩体和位于卡钩体顶端的卡钩头,所述控制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卡钩头相配合的防脱孔。
15.可选的,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所述侧壁的安装口,所述拨动开关的拨钮暴露于所述安装口且拨钮暴露的高度不大于所述壳体表面的高度。
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led灯具,包括灯管以及安装于所述灯管两侧的灯头,所述灯头至少一个为上述改进结构的led灯头。
17.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在led灯具的灯头壳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对led灯具进行调节的控制板,用户通过在第二方向拨动控制板上的拨动开关可以对led灯具的光照进行调节;控制板与接线柱之间通过拉线进行固定连接,当控制板沿第一方向出现滑动时拉线会产生反方向拉力,从而防止控制板被拨动开关带动而产生滑动位移,降低拨动开关的有效行程,影响用户的拨动调节操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改进结构的led灯头(控制板未安装)的立体结构图;
19.图2为改进结构的led灯头(控制板未安装)的立体结构图;
20.图3为改进结构的led灯头(控制板已安装)的立体结构图;
21.图4为改进结构的led灯头(控制板已安装)在其中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改进结构的led灯头(控制板已安装)在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图4中a

a处的剖视图;
24.图7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5.图8为改进结构的led灯头(控制板未安装)在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图7中c

c处的剖视图;
27.图10为led灯具的立体结构图。
28.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9.1、壳体;11、底板;12、导向槽;13、接线柱;14、加强筋;15、限位块;121、第一导向槽;122、第二导向槽;13、导向斜面;131、第一导向斜面;132、第二导向斜面;14、安装口;2、灯管;3、控制板;31、防脱孔;4、拨动开关;41、拨钮;42、立柱;43、定位块;5、卡钩;51、卡钩体;52、卡钩头;521、引导斜面;6、拉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1.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3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3.请参阅图1

9,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led灯头,包括壳体1,壳体1一端开放,用于连接灯管2,另一端由底板11封闭且底板11背离灯管2的外侧面上安装有接线柱13;所述led灯头通过沿第一方向(图6中的箭头a所示)滑动安装在壳体1内部的控制板3实现对led灯具的控制。
34.具体的,所述控制板3上设置有与控制板3电连接的拨动开关4,拨动开关4带有伸出壳体1的拨钮41并且拨钮41可以沿相对于控制板3沿第二方向(图6中的箭头b所示)切换状态,用户通过沿第二方向来回操作拨钮41即可通过控制板3上设置的相应电路元件实现对led灯具的光照强度、发光颜色等进行调节。
35.用户在沿第二方向切换拨钮41时会有部分力作用到控制板3上而使其在脱离原先的安装位置而向第一方向产生滑动位移(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大致平行,参见图6),并且由于拨动开关4的拨钮41沿第二方向的总行程固定,因此当控制板3脱离在壳体1的安装位置而向第一方向产生滑动后,拨钮41的有效行程会减少(拨钮41的有效行程=总行程

控制板3沿第一方向产生滑动的距离),从而对用户操作拨钮41对led灯具进行调节产生影响,例如原本设置通过操作拨钮41可以实现3档光照强度或颜色的调节,由于控制板3的滑动只能实现2档调节。
36.因此,为有效避免在用户拨动拨钮41时控制板3被拨动开关4带动而产生沿第一方向的滑动运动,控制板3和底板11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控制板3限制在壳体1内安装位置的拉线6,拉线6一端与接线柱13固定,另一端固定在控制板3上,当控制板3被操作拨钮41带动下而产生沿第一方向滑动运动,拉线6会受力而被拉紧,从而对控制板3产生反向的拉力以限制控制板3的滑动。
37.拉线6对控制板3的限位作用与自身的松紧程度有关,拉线6自身越绷紧,则当控制板3被操作拨钮41带动而产生沿第一方向滑动运动,或者仅是产生沿第一方向滑动的运动趋势时,则拉线6就会对控制板3产生反向的拉力而将控制板3固定在原位置,拉线6自身越松弛,则只有在控制板3已经沿第一方向划出一小段距离(足以使拉线6被拉紧)后才会产生相应的拉力,此时控制板3虽然不会从壳体1中脱出,但受拨动开关4影响依然会产生小范围的滑动运动,影响灯头使用稳定性。因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拉线6沿第一方向绷紧在接线柱13与控制板3之间,使得拉线6自身即存在有与第二方向相反向的预应力,以保证用户在操作拨钮41时控制板3在壳体1中保持原位。
38.拉线6与控制板3的连接处可以相互绝缘,此时拉线6可以是由橡胶、树脂或者纤维制成的弹性连接件,其在led灯头中仅发挥上述防止控制板3沿第一方向滑出壳体1内的作用;或者拉线6与控制板3存在电连接,这样与外部驱动电源连接的接线柱13处的电能能够通过拉线6传递至控制板3处进行供电,此时拉线6可以由自身具有一定弹性形变能力且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丝制成,拉线6在led灯头中不仅可以防止控制板3沿第一方向滑出壳体1的,还能够对控制板3进行供电,以简化led灯头对控制板进行供电的电路结构。
39.拉线6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接线柱13固定连接,例如穿过底板11缠绕、焊接或者胶粘在接线柱上,为便于在装配过程将拉线6与接线柱连接的一端固定到接线柱13上。
4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9,接线柱13的内部为空心结构用于容纳拉线6,并且拉线6通过冲压的方式固定在接线柱13的空心结构内;拉线6的另一端同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控制板3固定连接。
4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拉线6的另一端被焊接到控制板3上以实现其与控制板3的固定连接。
42.为进一步强化所述led灯头的壳体1的底板11与控制板3的连接,保证控制板3不受用户操作拨动开关4的影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的底板11上设置有卡钩5,如图6所示,卡钩5可以作用在控制板3上从而将控制板3在壳体1内的位置限制在底板11附近。卡钩5可以通过搭扣在控制板3上设置的连接柱、连接环或者固定块等至少一个连接件的方式实现卡钩5与控制板3的连接。
4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卡钩5为l形卡钩,具体包括固定于底板11上的卡钩体51和位于卡钩体顶端的卡钩头52。相应地,控制板3上开设有与卡钩头52相配合的防脱孔31。如图1和图8所示,防脱孔31设置在控制板3上靠近卡钩5的一端,通过将卡钩头52放入防脱孔31中即可实现卡钩5与控制板3的连接,进入防脱孔31中的卡钩头52会对其内侧壁产生水平方向的限位作用,由此,能够防止控制板3在拨动开关4的带动下向远离底板11的方向运动而从壳体1的开放端脱出。
44.为便于将卡钩5的卡钩头52进入控制板3上的防脱孔31内,在其中一实施例中,选择卡钩体51为弹性件,使其与卡钩头52连接的一端可以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沿箭头方向的轻微弯折(如图7所示),以降低卡钩头52的高度从而便于其进入防脱孔31中。
45.进一步地,为便于在将控制板3装配至壳体1的过程中实现将卡钩5的卡钩头52进入控制板3上的防脱孔31中就位,卡钩头52在背离底板11的侧面上还开设有引导斜面521。在将控制板3推入壳体1的过程中,引导斜面521会首先与控制板相抵,以对卡钩5的卡钩体51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得卡钩体51在其与卡钩头52连接的一端产生沿箭头方向的轻微弯折,从而降低卡钩头52的高度从而便于其顺利进入防脱孔31中的就位位置。
46.为便于将控制板3装配至到壳体1中,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壳体1的两相对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导向槽12,请参照图2和图3,导向槽12包括分别位于壳体1内侧壁的对称位置的第一导向槽121和第二导向槽122,第一导向槽121和第二导向槽122的一端朝向底板11的一侧为封闭端,朝向灯管2的另一端为开放端,第一导向槽121和第二导向槽122与控制板3的两相对侧缘相互配合。
47.具体地,控制板3的两相对侧缘可以分别从第一导向槽121和第二导向槽122的开放端滑入,并且一直滑动到第一、第二导向槽的封闭端为止,此时控制板3位于壳体1中的就位位置,并且控制板3上的拉线6与接线柱13连接的一端插入至接线柱13的空心结构中,同时卡钩5与位于控制板3邻近封闭端的一侧相作用,即卡钩5的卡钩头52刚好进入到控制板3上与封闭端临近的防脱孔31中的就位位置,使得操作人员装配控制板3的过程中只需要将控制板3的两相对侧缘从第一导向槽121和第二导向槽122的开放端滑入,并一直向封闭端推动以至控制板3与封闭端顶平,此时控制板3上的拉线6固定至接线柱13的空心结构中,以保持控制板3与封闭端相抵,同时卡钩5的卡钩头52恰好进入控制板3的防脱孔31中的就位位置,从而将控制板3保持在壳体1内的安装位置。
48.在将控制板3装配至壳体1内的过程中无需由操作人员手动对准控制板3在壳体1中的相对位置、拉线6固定在接线柱13的空心结构的相对位置以及卡钩5与防脱孔31的相对位置,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且对壳体1中的控制板装配位置的精确程度更高。
49.优选地,导向槽12的宽度h略大于控制板3的厚度d,以保证在装配过程中控制板3
能够沿导向槽顺利滑入壳体1中,同时还能够在装配完毕后利用导向槽12进一步限制控制板3在竖直方向上可能产生的振动。具体地,导向槽12的宽度h是所述控制板厚度d的1~1.15倍。
50.为便于在装配过程中将控制板3的两相对侧缘推入壳体1的导向槽12内,导向槽12的开放端还设置有引导控制板3滑入的扩口结构,参阅图9可知,导向槽12的扩口结构包括位于导向槽12的导向斜面13,具体包括设置第一导向槽121的开放端的第一导向斜面131和第二导向斜面132,以及相应设置在第二导向槽122的开放端的第三导向斜面和第四导向斜面,当然所述导向斜面13可以仅包括其中一组的导向斜面(第一、三导向斜面或者第二、第四导向斜面)或者仅是其中某一个导向斜面,此处不进行限定,只要能便于引导控制板3滑入导向槽12内即可。
51.壳体1一端开放,用于连接灯管2,并且为便于在将灯管2通过开放端安装到壳体1上后对灯管2提供稳定的支撑,如图6所示,壳体1的内侧壁上还设置有加强筋14,壳体1的内侧壁与加强筋14的相对侧面设置有限位块15,且加强筋14、限位块15朝向灯管2的一端与导向槽12的开放端大致处于同一平面上,通过分别位于加强筋14、限位块15朝向灯管2的一端与两侧的导向槽12的开放端的四处支撑点对安装至壳体1内的灯管2提供进行支撑和限位,将灯管2稳定的保持在其安装位置,避免其受外力影响而出现位置松动,影响用户使用。
5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的侧壁上还开设有贯穿侧壁的安装口14,拨动开关4的拨钮41穿过安装口14而暴露在壳体1之外,以便于用户接触拨动开关4的拨钮41进行操作,并且拨钮41暴露在壳体1之外的高度不大于壳体1自身外表面的高度,可以理解,高度方向为图5从下至上的方位,即拨钮41整体容纳在壳体1的上的安装口14处,从而有效避免用户在接触灯头时误触拨钮41,优选地,拨钮41的操作面上还开设有防滑沟槽,以便于用户进行拨动操作。
53.由于在灯头装配过程中需要在将控制板3滑动安装至壳体1内的安装位置后,再将拨钮41从壳体1上的安装口14安装至拨动开关4的立柱42上。为便于在装配时拨钮41与立柱42之间进行配合,拨钮41的安装底座上开设的用于容纳立柱42的安装槽,安装槽的宽度大于立柱42与第二方向相垂直面的宽度,即图4中w1>w2,使得在拨钮41的安装槽与拨动开关4的立柱42之间存在一定的左右装配余量,以便于将拨钮41从壳体1上的安装口14位置装配到拨动开关4的立柱42上。
5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对拨钮41暴露在壳体1之外的高度进行控制,防止其在装配或使用过程中突出到壳体1外,如图1和图4所示,拨钮41穿过安装口14的安装底座的两侧设置有定位块43,当拨钮41通过安装口14安装到壳体1上时,定位块43的顶面与壳体1的内侧面相抵(如图9所示),以将拨钮41保持在壳体1的安装口14且而低于壳体1自身外表面的高度。
55.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led灯具,其结构如图9所述,具体包括灯管以及安装于所述灯管两侧的灯头,并且所述灯头至少一个为上述的led灯头,用户可以通过led灯头内的控制板和拨动开关对灯具的光照调节,且还能够有效防止造成灯头中由于控制板受力而产生滑动位移影响用户的调节操作。
5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
57.(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led灯头,其壳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对led灯具
进行调节的控制板,用户通过拨动控制板上的拨动开关可以对led灯具的光照进行调节;控制板与接线柱之间通过拉线进行固定连接,当控制板沿第一方向出现滑动时拉线会产生反方向拉力,从而防止控制板被拨动开关带动而产生滑动位移影响用户的调节操作;所述控制板上还设置有防脱孔,其与壳体底板上的卡钩相配合可以进一步将控制板限制在壳体内的安装位置;
58.(2)所述led灯头壳体内设置有导向槽,以便于在将控制板装配至壳体内部时只需要将控制板的两相对侧缘从导向槽的开放端滑入,并一直推动至与导向槽的封闭端顶平即可,且此时控制板3上的拉线6固定至接线柱13的空心结构中,同时壳体底板上的卡钩恰好进入控制板的防脱孔中的就位位置,以实现控制板与底板连接,整个装配过程中无需由操作人员手动对准控制板在壳体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卡钩与防脱孔的相对位置,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且控制板在壳体中装配位置更精确;
59.(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括所述led灯头的led灯具,用户可以通过设置在所述led灯头内的控制板和拨动开关对灯具的光照调节,且还能够有效防止造成灯头中控制板在用户操作拨动开关时被带动而产生滑动位,移影响用户的调节操作。
60.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6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