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工件自动喷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9-11 00: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装置 喷码 工件


1.本实用新型属于喷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工件自动喷码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工件喷码都是采用人工进行喷码操作,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喷码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差,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工件尺寸和重量比较大,操作更加不方便,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柱状工件自动喷码装置,提高了喷码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实现了喷码的自动化,喷码质量稳定可靠,应用范围广。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工件自动喷码装置,包括喷码单元、顶升单元和机架;
6.所述顶升单元设置在机架上,顶升单元用于支撑工件;所述喷码单元设置在机架上,喷码单元用于对工件进行喷码;
7.所述喷码单元包括第二直线导轨副、第二滑座、转台、第二半齿圈、第二扇形导轨、第一扇形导轨、第一半齿圈、第一滑座、第一直线导轨副、喷码头和驱动齿轮;
8.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副和第二直线导轨副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副和第一直线导轨副相平行;所述第二滑座滑动连接第二直线导轨副,所述第一滑座滑动连接第一直线导轨副;
9.所述第一滑座上设置有第一扇形导轨和第一半齿圈,所述第二滑座上设置有第二半齿圈和第二扇形导轨;所述第一扇形导轨和第二扇形导轨对称设置,合围形成环形导轨;所述第一半齿圈和第二半齿圈对称设置,合围形成齿轮圈;
10.所述转台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在环形导轨上,所述转台上设置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齿轮圈相啮合;所述喷码头设置在转台上,喷码头对准工件进行喷码。
11.优选的,所述喷码单元还包括第一齿条、无杆气缸、连接板、第二齿条和惰轮;
12.所述无杆气缸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无杆气缸的伸出端通过连接板连接第一滑座,所述第一齿条固定安装在第一滑座上,所述第二齿条固定安装在第二滑座上,所述惰轮设置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之间,惰轮分别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相啮合。
13.进一步的,所述喷码单元还包括连杆、悬臂销和套筒;
14.所述悬臂销为三个,所述悬臂销均底部固定在机架上,套筒分别套设在悬臂销上;一个悬臂销设置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之间,惰轮套设在套筒上;一个悬臂销设置在第一齿条外侧,一个悬臂销设置在第二齿条外侧;
15.所述连杆通过螺钉固定在三个悬臂销的顶面上。
16.优选的,所述喷码单元还包括伺服电机和单轴手动滑台;所述伺服电机设置在转
台上,驱动齿轮安装在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单轴手动滑台设置在转台上,所述转接板设置在单轴手动滑台上。
17.优选的,所述顶升单元包括伺服电缸、第一导柱、第一直线轴承、第一v形块、升降板、第二v形块、第二直线轴承、浮动接头、第二导柱和挡板;
18.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一直线轴承和第二直线轴承均设置在机架的安装孔中,所述第一导柱设置在第一直线轴承上,所述第二导柱设置在第二直线轴承上;
19.所述挡板设置在第一导柱和第二导柱的底部,所述升降板设置在第一导柱和第二导柱的顶面上;
20.所述伺服电缸设置在机架上,伺服电缸活塞杆末端通过浮动接头连接在升降板的底面上,所述第一v形块和第二v形块均设置在升降板的顶面上,用于固定支撑工件。
21.优选的,所述机架底部设置有有可调支腿。
22.优选的,所述工件为方形、圆柱形或多棱柱形。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2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件自动喷码装置,通过顶升单元对喷码过程中的工件进行支撑固定,设置两个相对滑动的滑座,在滑座上设置有合围形成的环形导轨和齿轮圈,方便大型工件进出喷码单元,并且喷码头通过齿轮圈在环形导轨上移动,方便喷码头旋转进行喷码,大大节约了能源动力,使得其操作控制更加方便且精度高;通过采用第一半齿圈和第二半齿圈合围形成齿轮圈,第二扇形导轨和第一扇形导轨合围形成环形导轨,大大扩大了其应用范围,从而满足了不同规格工件的喷码需求,而且喷码完成后可以从喷码单元中自动取出。并且自动化程度高,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操作效率;采用自动化操作,保证了喷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5.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气缸和齿条进行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的移动,便于控制行程距离。
26.进一步的,通过在机架底部设置有可调支腿,方便调节机架的平行度,适应于多种工件的喷码。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主视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俯视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左视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喷码单元的结构主视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喷码单元的结构俯视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喷码单元的结构右视图;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喷码单元的a

a结构剖视图;
34.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喷码单元的b处局部放大图;
35.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顶升单元的结构轴侧图;
36.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顶升单元的结构主视图。
37.附图中:1为喷码单元,2为顶升单元,3为机架,4为工件;
38.101为后直线导轨副,102为后滑座,103为转台,104为后半齿圈,105为后半扇形导
轨,106为前扇形导轨,107为前半齿圈,108为前滑座,109为前直线导轨副,110为喷码头,111为转接板,112为伺服电机,113为驱动齿轮,114为第一齿条,115为无杆气缸,116为连接板,117为连杆,118为第二齿条,119为惰轮,120为单轴手动滑台,121为导杆,122为悬臂销,123为套筒;
39.201为伺服电缸,202为左导柱,203为左直线轴承,204为左v形块,205为升降板,206为右v形块,207为右直线轴承,208为浮动接头,209为右导柱,210为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41.本实用新型一种工件自动喷码装置,包括喷码单元1、顶升单元2和机架3;顶升单元2设置在机架3上,顶升单元2用于支撑工件4;所述喷码单元1设置在机架3上,喷码单元1用于对工件4进行喷码。
42.喷码单元1包括第二直线导轨副101、第二滑座102、转台103、第二半齿圈104、第二扇形导轨105、第一扇形导轨106、第一半齿圈107、第一滑座108、第一直线导轨副109、喷码头110和驱动齿轮113。
43.第一直线导轨副109和第二直线导轨副101设置在机架3上,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副101和第一直线导轨副109相平行;所述第二滑座102滑动连接第二直线导轨副101,所述第一滑座108滑动连接第一直线导轨副109。
44.第一滑座108上设置有第一扇形导轨106和第一半齿圈107,所述第二滑座102上设置有第二半齿圈104和第二扇形导轨105;所述第一扇形导轨106和第二扇形导轨105对称设置,合围形成环形导轨;所述第一半齿圈107和第二半齿圈104对称设置,合围形成齿轮圈。
45.转台103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在环形导轨上,所述转台103上设置有驱动齿轮113,所述驱动齿轮113与齿轮圈相啮合;所述喷码头110设置在转台103上,喷码头110对准工件4进行喷码。
46.实施例
47.如图1~图10所示,一种圆柱状工件自动喷码装置,包含喷码单元1、顶升单元2和机架3。
48.顶升单元2安装在机架3内,所述喷码单元1固定安装在机架3顶面上,喷码单元1由后直线导轨副101、后滑座102、转台103、后半齿圈104、后扇形导轨105、前扇形导轨106、前半齿圈107、前滑座108、前直线导轨副109、喷码头110、转接板111、伺服电机112、驱动齿轮113、第一齿条114、无杆气缸115、连接板116、连杆117、第二齿条118、惰轮119、单轴手动滑台120、导杆121、悬臂销122和套筒123组成,所述后滑座102通过后直线导轨副101安装在机架3顶面上,所述第二齿条118固定安装在后滑座102上,所述前滑座108通过前直线导轨副109安装在机架3顶面上,所述第二齿条118固定安装在前滑座108上,所述无杆气缸115固定安装在机架3顶面上且无杆气缸115滑台通过连接板116与前滑座108连接,所述悬臂销122底部固定安装在机架3上,所述套筒123安装在悬臂销122上,所述惰轮119安装在中间所述套筒123上且惰轮119分别与第一齿条114和第二齿条118啮合,所述连杆117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左侧所述悬臂销122顶面上且连杆117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右侧所述悬
臂销122顶面上,所述连杆117中部固定安装在中间所述悬臂销122顶面上,所述后半齿圈104和后扇形导轨105都安装在后滑座102上,所述前扇形导轨106和前半齿圈107安装在前滑座108上,所述转台103通过滑块安装在后扇形导轨106上,所述伺服电机112固定安装在转台103上,所述驱动齿轮113安装在伺服电机112输出轴上且驱动齿轮113与后半齿圈104啮合,所述单轴手动滑台120安装在转台103上,所述转接板111安装在单轴手动滑台120上,所述喷码头110固定安装在转接板111上,通过调节单轴手动滑台120,使得喷码头110对准喷码位置;所述导杆121后端安装在后滑座102前侧面上且导杆121前端安装在前滑座108上的导向孔里,通过导杆121控制第二滑座102和第一滑座108的滑动方向。
49.顶升单元2由伺服电缸201、左导柱202、左直线轴承203、左v形块204、升降板205、右v形块206、右直线轴承207、浮动接头208、右导柱209和挡板210组成,所述伺服电缸201固定安装在机架3上,所述左直线轴承203和右直线轴承207都固定安装在机架3上的安装孔里,所述左导柱202安装在左直线轴承203上,所述右导柱209安装在右直线轴承207上,所述挡板210固定安装在左导柱202和右导柱209底部,所述升降板205固定安装在左导柱202顶面和右导柱209顶面上且伺服电缸201活塞杆末端通过浮动接头208安装在升降板205底面上,所述左v形块204和右v形块206都固定安装在升降板205的顶面上。
50.机架3底部安装有可调支腿。喷码单元1中的无杆气缸115上安装有流速调节阀。
5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输送线体上的自动扫码单元扫描工件4上的二维码得到工件4的直径信息,然后根据工件4直径手动调节单轴手动滑台120上的喷码头110位置,随后输送线体将工件4输送到工作位;顶升单元2根据工件4的直径信息驱动升降板205沿着左导柱202和右导柱209向上运动到指定位置,此时顶升单元2中的左v形块204和右v形块206支撑在工件4两端;无杆气缸115向后运动,从而驱动前滑座108沿着前直线导轨副109向后运动,同时通过第一齿条114带动惰轮119转动,惰轮119带动第二齿条118转动,进而带动后滑座102沿着后直线导轨副101同步向前运动,从而实现后滑座102和前滑座108合并收拢;伺服电机112带动驱动齿轮113转动,从而带动转台103上的喷码头110沿着后扇形导轨105和前扇形导轨106进行转动,从而进行圆弧面的喷码操作;喷码完成后,伺服电机112带动转台103复位到初始状态,然后无杆气缸115复位向前运动,从而驱动前滑座108沿着前直线导轨副109向前运动,同时通过第一齿条114带动惰轮119转动,惰轮119带动第二齿条118转动,进而带动后滑座102沿着后直线导轨副101同步向后运动,从而实现后滑座102和前滑座108打开操作;顶升单元2复位,从而带动升降板205沿着左导柱202和右导柱209向下运动到下极限位置;输送线体带动工件4流入到下一道工序。
5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既大大提高了喷码的工作效率,又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实现了喷码的自动化,喷码质量稳定可靠,应用范围广。
5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54.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